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顾玉民  李炳生  李冬肖 《种子》2012,31(6):107-108
油菜杂种优势利用是我国油菜品种改良最重要的育种途径,本品种以玻里玛胞质不育系为背景材料,通过系统改良不育系和恢复系的综合性状与配合力,选育出优质、高产、早熟、抗性强的杂交油菜新组合,以满足南通市油菜生产对早熟矮杆优质杂交油菜品种的需求。荣华油6号由不育系20 A与恢复系C 4 R配制而成,2011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2008~2009年江苏省油菜两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15.4 kg/667 m2,较对照秦优7号增产7.2%,商品菜籽芥酸平均含量0.2%,每饼硫甙平均含量30.6μmol/g,平均含油率41.7%。荣华油6号是一个株高较矮、角果较多、产量较高、适合于直播的杂交油菜新品种,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优良恢复系6958R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春以R06(从中国油料作物研究所引进的甘蓝型油菜黑籽双低常规品种中双4号中系选的优系)为母本和甘蓝型油菜黑籽双低品种湘油15(从湖南省大面积油菜生产区引进的湘油15中的1个选系)进行有性人工杂交,采用常规杂交育种程序经过7年8代的连续定向选择,于2004年育成了甘蓝型油菜双低常规优质品系(隐性核不育恢复系)6958 R(又简称58 R).其芥酸含量均在1%以下,硫甙21.2 ~25.2μmol/g,含油量42.6%~43.6%,种子蛋白质23.5%~ 25.6%.以该品系作恢复系组配的优质杂交油菜新组合普遍表现配合力强,杂交优势明显,丰产性突出,且组配的绝大多数组合均表现株高适中,分枝角度小,株型紧凑,着果密,角果粗,千粒重大,在生产上比较受欢迎.是一份难得的具有优良、特异农艺性状和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都很强的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的骨干恢复系.现已用该恢复系组配选育成功翔油1号、益油1号两个综述性状表现均很突出杂交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为选育新的杂交水稻强优恢复系,用2个配合力高的CDR22恢复系与3027恢复系杂交选育了强优恢复系TR16,本文对恢复系TR16的选育及应用进行了探讨。TR16恢复系为优异种质资源材料创新,其组配的杂交水稻组合中优T16、金优T16、Ⅱ优T16已通过贵州省审定。  相似文献   

4.
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599的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研599是贵州省油菜研究所用甘蓝型杂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系9569 A与甘蓝型双低恢复系9059 R杂交配制而成的杂黄籽高油分双低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2008年12月9日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黔审油2008006号.  相似文献   

5.
王永恒  阚家寿 《种子科技》2011,29(11):25-26
秦优19号是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选育的杂交油菜新品种,2008、2009年分别通过国家黄淮区和长江下游区油菜审定。该品种为甘蓝型半冬性化杀型不育两系杂交种,为了充分挖掘其高产高油潜力,探索集其成配套栽培技术,2010~2011年度,陕西鸿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南京市浦口区永宁镇进行不同生育时期喷施多效唑试验,以便考查多效唑对秦优19号生  相似文献   

6.
油研599是贵州省油菜研究所用甘蓝型杂黄子双低隐性核不育系9569A与甘蓝型双低恢复系9059R杂交配制而成的杂黄子高油分双低油菜新品种,2008年12月9日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黔审油2008006号.  相似文献   

7.
黔恢35是贵州省水稻研究所采用当地强恢复系R 785和重穗型恢复系R 894杂交选育而成的重穗型水稻新恢复系,具有穗粒数多、千粒重高、恢复力强、配合力高、植株壮实、花粉量大、花粉活力强、制种产量高等特性;利用自育抗稻瘟病不育系黔79 A与重穗型黔恢35所配组合黔优35经过2年区试及生产试验,于2018年4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
蓉恢906是成都市第二农科所用明恢63作母本,特青早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籼型优质恢复系.该恢复系株型好、穗大、配合力强、米质优、与不育系地谷A配组育成的地谷A×蓉恢906于1995年通过四川省区试,与冈46A、Ⅱ-32A配组育成的冈优906、Ⅱ优906于1997年、1999年分别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
秦优11号是陕西省咸阳市农科所等单位育成的集高产、稳产、多抗、优质于一身的三系杂交油菜优良新品种。适宜长江下游区和江苏全省种植。2008年分别通过江苏者审定(苏审油200801)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油2008029)。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核不育系81A(原118A)与恢复系5958R(又简称58R)组配育成的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翔油1号(区试代号为油06-3,下同)于2009年通过贵州省区试和生产试验,同年1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一个既适宜育苗移栽高产栽培又适宜免耕或半免耕直播(密窝点播、条播、撒播)等轻简高效栽培的典型的高效型杂交油菜新品种,也是目前油菜生产最需要和很受欢迎的杂交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研究旨在对长江下游微生物群落代谢多样性以及环境因子对它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为长江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及修复做参考。通过Biolog-ECO技术分析了长江下游各江段水体微生物代谢多样性,探究各江段水质理化因子变化与微生物群落代谢多样性的关系。研究发现长江下游水质指标除TP、TN外,其他指标均符合Ⅱ类以上标准;微生物群落的整体代谢能力南京江段最强;微生物群落丰富度指数在南京江段最高;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由高到低排列顺序为安庆江段、南京江段、靖江江段、铜陵江段、芜湖江段;RDA分析表明,水体理化因子TP、Pb对长江微生物代谢六大类碳源呈现正相关关系。综合水质指标和各江段微生物代谢多样性分析,长江下游水体安庆江段和南京江段的富营养化程度较高,TP、Pb对长江下游水体微生物群落代谢多样性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培育高产、高抗、米质优的杂交稻新组合,选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的优质、抗稻瘟三系不育系繁源A与强优势恢复系帮恢609配组,选育出籼型三系杂交稻繁优609,该品种经多地试种,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2013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表现出群体整齐、熟期转色好、丰产性突出、米质优等特点,适宜我国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201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稻专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16018)。本文总结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以及在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中的产量、抗性和米质的表现,并对杂交稻育种技术理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中下游中籼杂交稻区试品种产量成因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8—2012年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试数据,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籼杂交水稻5年220个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与结实率对产量显著正相关,其中对产量贡献最大的是结实率,千粒重与产量极显著负相关。在长江中下游杂交稻育种过程中,应以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为中心兼顾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协调优化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建立良好的群体结构,发挥中籼品种产量的潜力。综合各种分析及结合长江中下游杂交中籼的9t/hm2以上的的高产组合,得出其产量结构是:有效穗数达到255万/hm2左右,株高在122cm以下,每穗总粒数达到180~200粒,结实率80%以上,千粒重27g左右。  相似文献   

14.
爪籼交恢复系福恢964的选育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福恢964选育的技术路线和选育过程。用爪哇稻BJ22选作母本,明恢63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杂交水稻恢复系福恢964,具有农艺性状优异、广亲和性较好、恢复力强、恢复谱广、配合力高、所配组合表现突出等特点。用福恢964配制的组合福优964和昌优964通过了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说明,利用爪籼杂交方式选育水稻恢复系,以扩大恢复系与不育系的遗传距离,进而实现部分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增加每穗总粒数、提高组合的产量和改善稻米品质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福恢964的生育期特性奇特,短日照处理或高温均能显著地缩短其生育期,属于弱感光型、基本营养生长性强、感温性较强的水稻。简要介绍福恢964所配组合的栽培技术要点。展现了进一步利用含有爪哇稻亲源的福恢964为主体亲本,选育超强恢复系,进而配制出超级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下游棉区抗虫杂交棉适宜密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以湘杂棉8号为材料,于2008-2009年在南京研究了不同密度对杂交棉群体结构、光合势、干物质积累量与分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盛铃期以前,棉花叶面积指数、光合势、群体生长率随密度的提高显著增大,之后,高密度(3.9万株.hm-2以上)棉花的叶面积指数、光合势与群体生长率均较低,且铃数与铃重也降低,难以获得高产。综合分析,长江流域下游棉区抗虫杂交棉适宜密度为3.0万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重庆段)植被覆盖变化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为分析三峡库区(重庆段)植被及植被变化,利用2000—2015年MODIS 3级归一化植被指数16日合成产品MOD13A1,分析了长江沿线重庆段22区县植被指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在三峡库区蓄水后,长江沿线的植被表现为向好趋势,植被生长环境也有所改善,长江沿线东部地区,植被好转尤为明显。(2)距河道越远的区域,植被覆盖和植被环境越好。从行政区划角度看,东部区域植被生态环境最好,其次是中部区域、西部区域,主城区植被及生态环境较其余3个区域略显不足。植被好的区县(地区),平均高度值偏大。(3)三峡大坝完成175 m蓄水后较蓄水前(2000—2003年阶段),三峡库区175m蓄水后,远离河道区域,植被指数在春、秋、冬季节呈现增加趋势,夏季被指数呈减小趋势;近河道区域,植被指数在春季降低、秋季增加,夏、冬季有增有减。由于夏季全河道处于雨季,降雨偏多,河道会长期处于洪峰或高水位过程,河道被淹没的区域扩大;加之三峡蓄水后,夏秋季节河道上空薄云、碎云等云雾增加,即使夏半年三峡库区处于放水阶段,夏秋季节植被指数仍略有减小的趋势。冬半年河道基本不会出现高水位,河道内裸露土增加, 适于植被生长. 冬半年虽然处于蓄水阶段,但植被指数仍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7.
郑农16号是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1992年以郑农7号为母本,小偃6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集优质、高产、抗病、广适性为一体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产量三要素协调,品质达强筋小麦国家标准,综合抗病性好,适宜在黄淮南片麦区中晚茬地种植,2003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评价小麦新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丰产稳定性,应用Francis-Kannenberg模型分析法、线性回归Eberhart-Russell模型分析法、适应性参数法和高稳系数法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新育成的13个小麦品种的丰产稳产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较对照品种扬麦20增产2%以上的小麦品种有8个,占61.5%,但丰产稳产的小麦品种较少,只有微红225和扬辐麦2049,仅占15.4%。用高稳系数法评价小麦新品种的丰产稳产性是可行的,将高稳系数法与3种稳定性参数法相结合则更能准确反映小麦新品种的丰产稳产性。  相似文献   

19.
利用3个耐盐小麦品种和4个普通丰产品种,按不完全双列混配法等量混配成12个二系混合种,在花碱地上研究了小麦二系混舍种的混合优势及其7个成员品种的生态组合力。结果表明,小麦二系混合种的混合优势普遍存在,且组合间的混合优势差异显著,平均优势幅度为—4.5%~20%,超亲优势为—12.3%~16.8%;生态组合力分析表明,成员品种间生态组合力差异显著,同一成员品种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态组合力表现亦有差异。因此,在混配小麦二系混合种时,应选择生态组合力好的成员品种进行混配,这样会选出混合优势强的高产二系混合种。  相似文献   

20.
卢勇  王思明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494-499
[摘要]明清时期,黄淮合流,东入黄海,但黄河所携巨量泥沙逐渐淤塞中下游河床,汛期无法迅速泄水,淮河改道南下入江,变为长江支流。淮河南下,不仅给当地百姓的生命财产等造成重大损失,而且对周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南下的淮河洪泽湖至长江段两岸,湖泊扩大、河流改道、土质恶化,甚至加剧了沿江地区的江岸崩塌,引发整个周边环境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巨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