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车轮跳动对定位参数影响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车轮定位参数随车轮的跳动而变化,从而影响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轮胎的磨损等性能,是悬架设计主要考虑的指标之一。选用某轿车的前悬架(麦弗逊悬架),设计了悬架运动学参数试验台,采用机械式千斤顶加载的方式来模拟车轮的跳动。通过试验综合考察了车轮跳动过程中车轮定位参数的变化,以及转向梯形断开点的垂直位置对车轮定位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独立悬架转向梯形断开点位置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ADAMS软件建立悬架转向机构的虚拟样机模型,系统分析转向梯形断开点对阿克曼转向特性和车轮前束角变化特性的影响,并对转向梯形断开点位置进行优化计算,同时进行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使转向梯形断开点的设计更为精确、清晰,提高了工作效率;优化设计后,改善了转向梯形的运动特性和车轮前束角随车轮跳动行程的变化特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轿车改款为SUV,抬高车身后悬架系统重新布局,出现前麦弗逊转向悬架在车轮上跳行程朝正前束变化,整车趋于过度转向,且阿克曼偏差较大,转向过程中轮胎磨损较大的不良情况,根据悬架结构特点,利用其几何约束条件,分别对有无转向拉杆时的悬架运动学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转向拉杆对车轮前束角与外倾角的影响量。通过转向梯形断开点位置对阿克曼特性和前束角的影响分析以及整车实际空间布局限制,建立了优化设计模型,在Matlab中进行了优化计算。优化结果避免了前束恶化现象,并减小了阿克曼偏差,从而提高了整车操纵稳定性,并减少了汽车转向过程中的轮胎磨损。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改善悬架的运动学性能,首先利用ADAMS/Car模块建立汽车麦弗逊前悬架模型,进行双轮平行跳动和异向跳动仿真试验,分析各定位参数在车轮跳动过程中的变化范围。然后利用ADAMS/Insight模块对前轮定位参数中的减震器上下支点、转向拉杆内外点、下摆臂外点等硬点坐标进行调整,对汽车前轮定位参数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前轮前束角、前轮外倾角、主销后倾角和主销内倾角均达到了理想变化范围,其中,前轮前束角优化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对某公司前期开发的一款MPV车型的操控稳定性进行事先的预估和评测。通过在ADAMS/Car中建立该车型的竞品车前麦弗逊悬架总成和转向系统模型,对车轮施加双轮同向激振,并通过竞品车的悬架K&C试验数据来调整模型,使其达到一定精度。调整模型参数后,对模型进行双轮平行跳动和侧倾工况的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四轮定位参数变化趋势合理,初始值设定符合设计准则。该模型能够指导新车型前后悬架的匹配建模以及整车操稳性仿真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轮边电机驱动具有更高效的传动效率,更好的空间利用率,更快的能量回收能力。但是由于轮边电机的扭矩波动而产生的电机激振力会增大汽车垂向的加速度与轮胎动载荷,从而降低了汽车的平顺性与操纵稳定性。为了改善轮边驱动电动汽车的悬架动态特性,进行了轮边电机结构布置的优化设计。仿真结果表明,车身减振型轮边驱动系统改善了悬架的动态特性,提高了汽车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转向试验的车辆主销定位参数完整解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前轮转向轴几何结构的影响,车轮轮心及轮胎印迹中心的位置随车轮左右转动而变化.如果在悬架结构未知的情况下能够根据车轮运动计算出主销定位参数,将有利于悬架设计.提出了应用汽车悬架KnC特性试验台转向试验数据解算主销定位参数的方法,定位参数包括:主销内倾角、主销后倾角、主销后倾距、主销偏移距、轮心主销纵向偏移距及轮心主销侧向偏移距.应用Adams仿真结果及试验数据对提出的解算方法进行了验证,误差在允许范围内,解算方法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8.
在卡车类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卡车货箱的高度直接影响使用的方便性及车辆的侧向稳定性。在进行总布置设计时,当后悬架的高度初步确定,车架纵梁断面已定的情况下,应确定出车箱高度,这是确定整车尺寸参数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一辆卡车采用的是平底货箱,车轮跳动位置的高低直接决定其货箱的高度,因此后轮跳动空间的校核。是卡车类车辆总布置设计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下面介绍两种校核卡车后轮跳动空间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麦弗逊悬架的轮胎磨损问题,研究发现以下硬点优化途径:(1)优化摆臂前后硬点横向差值,垂跳工况下悬架行程-50 mm附近的轮心纵向位移梯度由29.37 mm/m降低到0 mm/m,大幅降低轮胎磨损程度,同时提升悬架冲击舒适性;(2)优化转向拉杆外点横向位置,垂跳工况下悬架行程-50 mm以下前束角梯度趋近于0,大幅降低轮胎偏磨程度;(3)优化转向拉杆与摆臂前点和外点连线的夹角,在不降低纵向力工况下轮心纵向柔度的前提下,前束角梯度由-0.26 (°)/k N降低到-0.11 (°)/k N,大幅降低制动工况轮胎偏磨程度。其次通过整车仿真对比验证,优化后操控稳定性和舒适性能均得到了一定提升,验证以上硬点优化方案在解决轮胎磨损问题上的有效性,同时优化后的硬点布置为后期实车弹性元件调校提供更大的优化匹配空间。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中小功率农用轮式拖拉机的转向特性、保持直线形式性能 、减少轮胎磨损以及降低转向阻力,文章通过建立转向车轮转向时的数学模型,以置梯形作为转向梯形为例,将外侧转向轮实际转角与理论转角在转向范围内的差值最小作为转向机构参数最优化的目标.通过实例优化计算绘制左右转向车轮转角曲线,结果表明:同一内侧转向轮αmax=35°时,实际外侧转向轮转角β1与理想外侧转向轮转角β相差1.5°,差值较小.同时,左右转向轮转角关系曲线图反映左右车轮在转向过程中存在互换性,左右车轮转角关于曲线β=-α对称.因此,建立数学模型,采用优化设计方法对解决轮式拖拉机的转向机构设计与提高转向性能方面具有指导意义和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