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赵昕  高雅  胡英考  何奕昆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488-13489
[目的]克隆并分析水稻OsCAS基因,研究其在水稻生长中的作用。[方法]以粳稻(Ooza sativa L.ssp.japonica)品种日本晴为材料进行总RNA提取并进行RT—PCR扩增,随后鉴定OsCAS在水稻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OsCAS基因包含1164个碱基对,编码387个氨基酸。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OsCAS在水稻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叶片中表达量最高,茎中略低,根中的表达量最低。[结论]该研究可为水稻OsCAS基因在抗逆反应中的作用研究提供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根尖光受体及生长素极性运输在水稻根负向光性中的作用,以超表达OsPIN1b转基因和野生型水稻(‘中花11’)种子根尖为材料,在根尖受单侧光照不同时间后,提取根尖RNA,反转录合成cDNA,通过半定量PCR检测3种光受体和OsPIN1基因家族4个基因表达差异,用激光共聚焦电子显微镜观察根尖融合表达蛋白OsPIN1b-GFP的定位,测量根负向光性弯曲程度。结果发现:用单侧光照射后,转基因与野生型水稻根尖光受体基因表达量均明显提高,OsPIN1基因家族4个基因表达量也得到提高,但转基因水稻的这几个基因的表达量较野生型高,在转基因水稻根尖发现细胞向光侧的OsPIN1b-GFP荧光强度明显弱于背光侧,水稻根负向光性角度也显著大于野生型。结果说明,水稻根尖受到单侧光照射后,提高了光受体和IAA极性输出载体基因的表达量,促进IAA极性运输,诱导根尖负向光性形成,由于转基因水稻的相关基因表达量高于野生型,所以根尖的负向光性弯曲角度明显大于野生型。  相似文献   

3.
水稻ISA1基因的克隆与分析(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克隆水稻ISA1基因,分析ISA1基因在不同组织和不同灌浆期胚乳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以粳稻品种日本晴为试验材料,胚乳总RNA提取参照Bioteke公司植物多糖多酚总RNA提取试剂盒说明书,用琼脂糖凝胶和Nano-drop检测RNA纯度和浓度。完整性和纯度较好的RNA样品逆转录合成cDNA第1链。根据已发表的水稻ISA1基因序列设计引物IsoaF1和IsoaR1,用于扩增包含全长ORF在内的ISA1cDNA序列。利用TakaraLAPCR试剂在25μl的体系中进行PCR反应。目标片段经切胶回收后连接到pGEM-Teasy载体,转化后进行测序鉴定。利用DNAstar进行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对,基因结构与染色体定位分析采用Gramene数据库,核酸和蛋白质序列BLAST检索采用NCBI数据库。利用ClustalW比对和NJ方法在MEGA4中构建系统进化树。利用半定量RT-PCR分析ISA1基因在水稻不同组织(叶、根、茎和胚乳)以及在不同灌浆期胚乳(灌浆3~24d)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水稻淀粉去分支酶1cDNA序列ORF编码811个氨基酸残基ISA1基因位于第8号染色体,由18个外显子组成;同源性比较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水稻ISA1基因与其他物种已发表的ISA1基因核苷酸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在66.8%~83.0%和69.0%~82.5%,且与大麦、小麦等物种亲缘关系最近;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ISA1基因在叶、根、茎中不表达,在灌浆期12d胚乳中的表达量最大。[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ISA1基因的表达和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水稻ISA1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结红  张明洲  刘军  王雪艳  孙传信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440-4441,4444
[目的]克隆水稻ISA1基因,分析ISA1基因在不同组织和不同灌浆期胚乳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以粳稻品种日本晴为试验材料,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分析ISA1基因在不同组织和不同灌浆期胚乳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水稻淀粉去分支酶1cDNA序列ORF编码811个氨基酸残基;同源性比较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水稻ISA1基因与其他物种已发表的ISA1基因核苷酸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在66.8%~83.0%和69.0%~83.3%,且与大麦、小麦等物种亲缘关系最近;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ISA1基因在叶、根、茎中不表达,在灌浆期12d胚乳中的表达量最大。[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ISA1基因的表达和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能准确、快捷地追踪目标基因在水稻中的表达,并提供在不同植物中基因表达的研究基础,优化了水稻RNA原位杂交体系。以卡诺固定液处理材料,原位杂交结果显示:细胞边界清楚,标本背景清晰,检测信号强。设置了0、15、25、35和45 min 5个消化时间梯度,消化时间是25 min的试验结果显示:杂交信号分布于整个受检表面,信号可检测性强,并在不同组织结构中信号强弱不同。以根尖为材料,杂交液A的检测信号符合分布规律,杂交液B验证反义探针检测信号较弱,杂交液C验证反义探针检测信号进一步减弱,并伴随着验证正义探针信号增强。以叶片为试验材料,杂交液A和B的原位杂交结果差异不大,而杂交液C验证反义探针信号减弱,验证正义探针信号增强。结论:水稻RNA原位杂交体系的固定液为卡诺固定液,最佳消化时间为25 min,杂交液为杂交液A。  相似文献   

6.
水稻osvdac基因RNAi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遗传转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晨  程钢  刘学群  谭艳平  周杰  王春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176-17178
[目的]构建水稻osvdac3和osvdac5基因RNA干涉表达载体,获得转干涉载体的转基因水稻植株。[方法]采用TRIzol法提取水稻幼苗总RNA,以反转录的cDNA为模板,扩增得到osvdac3和osvdac5的分别靠近5’端和3’端约500~600bp的特异序列,用Gateway重组克隆技术构建RNA干涉表达载体,采用农杆菌介导的愈伤组织侵染法进行遗传转化。[结果]成功构建水稻2个osvdac3和2个os-vdac5基因RNA干涉表达载体,并获得转osvdac3干涉载体的阳性植株。[结论]干涉osvdac3和osvdac5的植株为研究其功能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赖氨酸对绵羊生长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选用1岁左右的绵羊15只,均分为A、B、C 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4、10 g赖氨酸盐。饲喂28 d后,全部屠宰,取样。提取组织总RNA,反转录后扩增GHR和GAPDH基因,分析不同处理背最长肌中GHR mRNA的表达丰度。[结果]绵羊GHR基因在B组背最长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A组(P〈0.01),极显著高于C组(P〈0.01);C组与A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日粮中添加赖氨酸能够提高绵羊GHR基因在背最长肌中的表达量,但不存在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查找水稻RSSG58在拟南芥中的同源基因并观察其组织表达模式。[方法]利用相关基因信息学网站构建水稻RSSG58的基因进化树,构建其同源基因ATG58::GUS定位载体转入拟南芥,观察分析ATG58的组织表达模式。[结果]进化树和序列对比发现ATG58与RSSG58具有较高的序列相似性,GUS定位遗传材料显示ATG58在多种组织都有表达,在生长发育早期的根、子叶、下胚轴、胚芽表达量相对较高,在生殖发育阶段的花苞和花药内优势表达,ATG58与RSSG58具有相似的GUS定位组织表达模式。[结论]ATG58是水稻RSSG58的同源基因,二者组织表达模式一致,这些结果为深入研究拟南芥ATG58和水稻RSSG58在雄配子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PAL1是项目前期研究克隆的水稻内稃发育相关基因,为了进一步解释其调控水稻内稃发育的分子遗传机制,采实时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PAL1基因在日本晴和(或)突变体水稻中的表达情况。在水稻的根、叶和幼穗中都检测到PAL1 mRNA,幼穗中表达水平高于根和叶,在突变体中的表达水平低于日本晴水稻;在孕穗期叶中的表达水平高于苗期叶;在成熟花器官中外稃、内稃、雄蕊和雌蕊均有表达,内稃器官中的表达水平最高。这些结果显示:PAL1在生殖生长阶段可能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在花器官发育中, PAL1基因的功很能可能是水稻内稃正常发育所必需;PAL1基因在所有器官中都表达,暗示该基因可能参与水稻多方面的发育调控,是水稻中一个重要的发育调控基因。  相似文献   

10.
王雪艳  潘露琪  楼依哲  葛颖慧  赵海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190-10191,10332
[目的]构建水稻硫酸根转运基因OsST与YFP黄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对OsST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方法]从水稻叶片的cDNA中克隆OsST基因ORF全长,测序验证后连入pAT—YFP表达载体,通过基因枪将融合栽体转入洋葱上表皮细胞,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荧光发光部位。[结果]OsST蛋白定位于细胞膜和核膜上。[结论]为进一步研究硫转运蛋白的功能及硫酸根运输的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ABA对Cd胁迫水稻根系生长发育的调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ABA对Cd胁迫下水稻根系生长发育的调节。[方法]以中花11号水稻为材料,分析在Cd、Cd+ABA和Cd+ABA抑制剂复合处理条件下,水稻根系生长发育的变化。[结果]外源ABA缩短了水稻初生根以及不定根的长度,且明显抑制了初生根和不定根上侧根的形成,ABA也明显缩短了根毛到根尖的距离,但对不定根的数量影响不大。[结论]ABA参与了Cd胁迫下水稻根系生长发育的调节。  相似文献   

12.
杨旭  代西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325-6327
[目的]建立一套简单易行的染色体压片技术,获得水稻染色体资料。[方法]以水稻根尖和花药为材料,采用改进后的压片法进行制片,对水稻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进行显微观察取像。[结果]水稻有丝分裂包括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5个时期,中期的染色体缩至最短,是观察与研究染色体的好时期。水稻减数分裂包括减数分裂Ⅰ、减数分裂Ⅱ 2个过程,其中在减数分裂I 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复制,减数分裂Ⅱ过程中仅发生了细胞分裂。[结论]改进后的水稻染色体压片技术能够获得准确的染色体资料,可为育种和遗传操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与镉胁迫水稻根系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以水稻中花11号为材料,研究Cd、Cd+CAT抑制剂和Cd+APX抑制剂处理条件下水稻幼苗的变化。[结果]在Cd胁迫下,抑制CAT活性,导致地上部分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引起不定根和侧根数量的减少,但显著促进了不定根和侧根的伸长生长;同时,初生根和不定根上第一侧根距根尖的距离也比对照的增加。抑制APX活性,水稻的生长变化与CAT抑制剂处理的类似。[结论]在正常和胁迫条件下CAT和APX对水稻的生长可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常见市售生活用品对蚕豆根尖细胞的诱变作用。[方法]选取不同浓度的3种市售生活用品(花露水、洗洁精、牙膏)为诱变剂,分别处理松滋青皮蚕豆根尖细胞,用微核检测法确定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率。[结果]蚕豆根尖经过不同浓度的花露水、牙膏和洗洁精处理液处理后,根尖细胞形态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根尖长度明显变短,颜色发黄、变黑。微核诱变试验显示,不同浓度的生活用品处理蚕豆根尖细胞可诱发不同频率的微核率,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微核率随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呈现增加的趋势。当洗洁精处理组浓度达到原液浓度时,微核率却呈现下降趋势,但仍然高于蒸馏水为阴性对照组所得到的微核率。[结论]日常生活用品对蚕豆根尖细胞有一定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几种影响草莓茎尖快繁的因素。[方法]以"童子1号"草莓为试材,对草莓茎尖培养快繁中茎尖取材大小、生长调节剂、碳源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以0.5 mm大小的茎尖接种,脱毒率最高,成活率最理想。诱导"童子1号"草莓茎尖成活与生长的最适培养基、最优增殖培养基均为MS+BA 0.5 mg/L。IBA浓度为800 mg/L时,组培苗瓶外生根不仅有较高的生根率和生根数,而且获得了较壮的生根苗。蔗糖和白砂糖作碳源时,繁殖系数较理想,以白砂糖最为适宜。[结论]草莓茎尖快繁应以0.5 mm大小的茎尖为材料,诱导分化培养基、继代增殖培养基均为MS+BA 0.5 mg/L,组培苗瓶外生根蘸取的最佳生长调节剂为800 mg/L IBA。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解决苏打型盐碱稻作区水稻在育秧阶段受盐碱危害而导致的种子发芽势低、发芽不齐、芽尖枯黄、弯曲,幼苗生长不良甚至死亡的难题。[方法]用具ACC脱氨酶活性的PGPR菌株处理水稻种子,在不同浓度的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的碱胁迫下进行水稻种子的萌发实验和幼苗的生长试验,测定水稻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水稻幼苗的根长、苗高及不定根数。[结果]结果表明:水稻种子用菌株处理后,发芽势和发芽率都显著地提高,在碱浓度为1.25%时水稻种子的发芽势均超过40%,发芽率在80%以上;同时,该处理也有效地拓宽了水稻幼苗在碱胁迫下生存的生态幅,在1.25%的碳酸钠浓度下,水稻种子能萌发并继续生长,而此浓度下未用菌株处理的水稻种子却不能萌发;在各浓度的碱胁迫下,水稻处理组的幼苗根长、苗长和不定根的数目均显著地优于对照组。[结论]具ACC脱氨酶活性的PGPR能够有效地解决水稻种子在盐碱胁迫下萌发及其幼苗生长阶段所受到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中国蛤蜊多糖粗提物对丝裂霉素(MMC)诱发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影响。[方法]设置阳性对照组(0.5μg/ml丝裂霉素),阴性对照组(自来水)和3个试验组(中国蛤蜊多糖浓度为501、001、50μg/ml),将培养的蚕豆根尖(1.5~2.0 cm长)置于上述处理液在25℃下分别浸根培养4、68、h,进行蚕豆根尖细胞微核试验。[结果]3种浓度的中国蛤蜊多糖对浓度为1.5μg/ml丝裂霉素诱发的蚕豆根尖微核率与阳性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浓度为150、100、50μg/ml的中国蛤蜊多糖对蚕豆根尖微核的抑制率分别为25.553%、13.506%、8.089%,且随多糖浓度增加,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降低,抑制率增加。[结论]中国蛤蜊多糖可有效抑制丝裂霉素诱导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李雅轩  赵昕  胡英考  蔡民华  冯瑾  张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1934-11935
[目的]研究有机硒粉对蚕豆根尖细胞的影响以及对亚硝酸钠引起微核的拮抗作用,为合理利用有机硒元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蚕豆根尖为材料,以亚硝酸钠为生物诱变剂,利用微核检测技术研究不同浓度有机硒粉对蚕豆根尖细胞的影响。[结果]在所研究浓度范围内,低浓度有机硒粉可以抑制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发生,高浓度对微核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同时,在所研究浓度范围内,有机硒溶液均可抑制由亚硝酸钠引起的微核形成。[结论]适量有机硒溶液可拮抗有毒物质亚硝酸钠对蚕豆根尖细胞内染色体的破坏作用,因此在补充硒元素时应注意适量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张英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5713-5714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Ca2+对蚕豆种子萌发、根长以及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CaCl2溶液培养蚕豆种子,以蒸馏水培养为对照,统计不同处理下蚕豆种子萌发率;测量根长;根尖固定、染色、压片后进行观察,计算有丝分裂指数。[结果]1.0~5.0 mmol/L Ca2+对蚕豆种子萌发没有影响,当Ca2+浓度超过10.0 mmol/L后,随着Ca2+浓度的增高,蚕豆种子萌发速率降低,但对最终萌发率没有影响;1.0~10.0 mmol/L Ca2+能不同程度地促进蚕豆根生长和细胞分裂,其中5.0 mmol/L Ca2+处理的蚕豆根长和有丝分裂指数最高,之后随着Ca2+浓度的继续增高,根生长和细胞分裂速度开始下降,甚至受到抑制。[结论]Ca是植物体生长的必需元素,但Ca2+浓度过高不利于植物生长发育,这为合理施用钙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