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云南省丽江市3个不同海拔玛咖种植区对玛咖干物质积累和分配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块根干物质质量随采收时间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至收获期达到最大,生长期中后段是玛咖块根干物质快速积累时期,而地上部分干物质质量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块根和地上部干物质质量比呈总体上升趋势。不同海拔玛咖干物质积累和分配具有显著差异,千物质积累并不随着海拔增高而增高,但块根和地上部干物质质量比却随着海拔增高而增高。  相似文献   

2.
吴霞  陶诗顺 《湖北农业科学》2014,(15):3565-3567
对涪麦冬[Ophiopogon.japonicus(L.f.)Ker-Gawl.cv.Fumaidong]连续两年内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叶片积累干物质集中在4~11月,营养根与块根大量积累干物质在10月至翌年3月期间,其中2、3月为块根积累干物质最旺盛时期。4~9月干物质主要分配给叶片,从10月开始叶片的干物质向块根大量转移,到翌年2、3月块根所占分配比例最大。营养根所占干重比例比较稳定,平均为21.02%。根据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各器官发生、生长的特点,可将其生育期划分为返青期、营养根形成期、分蘖期、块根形成期和块根膨大期。涪麦冬更适宜一年生的收获制度,且最适采收时间在3月下旬,在各时期采取合理的促控措施更有利于提高块根产量。  相似文献   

3.
秦薯4号春薯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块根膨大速率、干物质积累、干物质分配、块根ABA含量变化4个方面,对秦薯4号干物质积累及分配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秦薯4号块根膨大有两个高峰期,第一高峰期出现在栽苗后80~100d,栽苗后120~140d出现第二次膨大高峰期;在全生长过程中,秦薯4号的生长势弱于徐薯18。秦薯4号的生物学干物质积累量普遍低于徐薯18。而经济产量普遍高于徐薯18;从干物质分配情况来看,秦薯4号在栽种60d以后T/R值小于1,呈递减趋势,而且秦薯4号的T/R值普遍小于徐薯18,说明秦薯4号干物质分配更加合理,更容易形成较高的经济产量;秦薯4号块根ABA含量在栽后40~70d增加较快,90~110d含量最低,110~140d含量又迅速增加,这与秦薯4号块根膨大速率变化趋势相似。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高原大蒜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性,以青海乐都紫皮大蒜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萌芽期至成熟期大蒜植株鳞茎、假茎、叶片、蒜薹等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特性。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大蒜植株可食用部位的总干物质积累及鳞茎部位的干物质积累变化趋势为先下降后上升,至成熟采收期干物质积累量达最大;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则在植株生长旺盛期积累量达最大,后期降低。干物质的分配比例随着植株生长中心发生转移,鳞茎是干物质分配的主要器官。在生长前期鳞茎干物质分配比例呈下降趋势,生长后期分配比例上升;而茎叶干物质分配比例在蒜薹伸长期达最大,之后开始下降。大蒜植株干物质的积累、分配是随生长中心的转移而变化,生育前期干物质积累主要发生在茎叶部位,蒜薹采收后干物质主要分配并转移至鳞茎部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杂交棉生长的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为杂交棉高产创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不同播期试验,研究杂交棉在南疆生态区条件下的生长规律、物质分配和产量形成特征.[结果]各处理杂交棉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动态均符合“S”曲线变化,干物质积累最大速率出现在出苗后95~110 d,各器官干重占全株干重比例,苗期以叶最高,开花期以茎最大,生殖器官自开花后持续上升直至收获,其中从初铃期开始蕾铃生长占优势,为生长中心.随播期推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生殖器官干重比例呈下降趋势,NAR高峰期推后,且后期下降过快,造成产量下降.[结论]播期对杂交棉产量物质的形成有明显影响,生产上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到尽量早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秋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规律.[方法]以西成薯007和泉薯9号为试验材料,对秋甘薯干物质积累过程及分配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随着生长的推进秋甘薯植株鲜重和干重均增加,干物率缓慢上升,T/R比呈先快后慢的下降趋势,徒长较严重;主要的干物质接收器官大中薯在植后42 ~56 d形成,之后随着薯块的生长大中薯率直线上升;泉薯9号的LAI在整个生长内变化较为平稳,栽插42d后西成薯007的有效光合叶面积呈直线上升,到98 d收获时仍大于9.叶干物质分配率在生长期内呈直线下降,到收获时只占总干物质重的10%;柄干物质分配在生长期内保持在10%左右;茎所分配的干物质从28 d的40%逐渐下降到收获时的20%以下,而块根在28 d出现后其干物质分配呈直线上升,到收获时达到总干重的60%.叶片叶绿素含量在生长期内缓慢下降;甘薯正常生长时,叶片的SOD、POD、CAT等酶的协同变化将MDA含量维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水平,以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同化作用的持续进行.块根可溶性糖含量在甘薯植株受到低温胁迫时急剧上升,在后期持续低温时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以维持细胞渗透压,最大限度地保证植株不受冷害;块根淀粉含量在栽后28 d形成后即直线上升.在秋甘薯生长的中后期,决根的GA、ABA和IAA含量均较叶片低,植株体内的GA含量栽插56 d后随着植株的衰老逐渐降低.在秋甘薯生长后期ABA含量迅速增加,进一步加快了植株衰老,而LAA含量在这一时期迅速增加应是延缓植株衰老.[结论]该研究对一季薯干倍增技术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选取长蔓型品种济薯26和短蔓型品种徐薯32为供试品种,在田间条件下,设置不同施氮量处理(纯氮量分别为0、120、240 kg/hm~2),研究施氮量对不同耐氮性甘薯品种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品种耐氮性存在差异,不施氮条件下,济薯26块根产量显著高于徐薯32,施氮条件下则相反,济薯26施氮条件下减产幅度均显著高于徐薯32。随施氮量增加,两品种地上部干重和T/R值均显著提高,块根干重显著降低。施氮促进两品种生长前期干物质向侧枝茎叶的分配,生长中期向侧枝生长点的分配,生长末期向侧枝茎叶和侧枝生长点的分配。较高氮素条件下,济薯26干物质分配于主茎生长点和侧枝叶的比例高于徐薯32。随生育进程进行,两品种块根干物质分配比例增加,随施氮量增加,块根干物质积累分配比例显著降低。在较高氮素条件下,徐薯32块根干物质分配比例显著高于济薯26。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促进干物质向侧枝茎叶和侧枝生长点的分配,减少向块根的分配,不利于提高块根产量。在土壤肥力高的地块应考虑种植耐氮性较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8.
实际生产中,温室番茄果实产量是由各果穗产量构成的,并由分配到各果穗中的干物质量来决定的,分析各果穗的干物质生产规律有助于了解整株果实生产的动态。本试验采用了果穗和果穗下的三片叶及对应的茎作为一个源库生长单位的研究方法,详细研究了越冬温室番茄果实干物质生产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叶面积指数在定植三个月之内几乎呈直线增加,达到3.3,之后随打叶和叶片生长维持在2.6左右;植株干物质累积明显地分为缓慢积累阶段和快速积累阶段,生长202d后,干物质累积达到1.6kg/m2;植株座果后,地上部干物质分配到果实的比例占到70%;源库生长单位的果实所分配到的干物质为98%-48%,随着果穗数从下而上的不断增加,在前七穗果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每产生一穗果实,各生长单位往果实的干物质分配就下降6%左右,这与果穗的库强有关,随着成熟果实的采收,干物质在新果穗的分配比例增加;除第一生长单位外,其余生长单位内茎、叶分配比均为3:7。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攸县大豆植株干物质积累分配与产量的关系,研究了干物质积累动态、分配规律、各生育期生长曲线特征参数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植株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及分配比例随生育期的推进表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并在始粒期(R_5)达到最大值,而干物质积累总量不断增加,干物质最大生长速率出现的时间在盛花期(R_2)至始粒期(R_5)期间,且干物质积累最大生长速率的出现时间(T_m)及各阶段的速率大小(V)对大豆产量的形成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优化种植密度下的甘薯产量形成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紫心甘薯品种泰中11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下甘薯茎叶生长、块根产量形成以及干物质积累动态等的规律和特征。结果表明:合理种植密度可以优化甘薯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协调生长,增加单株结薯数、单薯重及商品薯比率,块根膨大速率加快,干物质积累增加;就群体而言,在优化种植密度52 200株/hm2左右时,本试验选用的甘薯品种泰中11号个体生长与群体产量形成的关系能够更好地协调,群体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中药天冬叶片DNA的提取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能利用ISSR技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贵州天冬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对天冬叶片DNA的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提取液中使用CTAB比SDS所得DNA质量好.研磨时加氯仿可以有效抑制DNA酶的活性和去除蛋白质杂质;用氯仿/异戊醇(24/1)抽提1次可获得质量好、浓度高的DNA,可以满足ISSR分析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贵州天门冬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合理地保护、利用与开发天门冬种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分布于贵州省不同生态环境的24份天门冬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8个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性带158条,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8%;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670 8~0.993 8,平均值为0.765 7。ISSR技术适合分析天门冬的遗传多样性,贵州天门冬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可分为4个大类,野生种基本符合地域性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3.
天冬愈伤诱导培养基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天冬组织培养体系,从而进行大规模的快繁,采用正交设计L9(34)法,考察NAA、6-BA和糖对天冬愈伤组织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天冬的嫩茎为较好的外植体;激素6-BA是天冬愈伤组织诱导的主要因素;不同来源的天冬诱导率和愈伤组织质量各不相同;适宜于天冬愈伤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为MS+NAA 0.05 mg/L+6-BA 1.0 mg/L+糖3 g/L。  相似文献   

14.
玉米种质资源抗旱性的田间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干旱一直是制约我国粮食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筛选具有强抗旱的玉米种质,培育抗旱的玉米品种,已成为今后玉米育种的重要方向.研究采用玉米开花期干旱胁迫法,以经济产量为主要性状,结合株高、穗位高、ASI、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形态生理性状,用抗旱性指数(DTIg)作为玉米种质资源抗旱性鉴定与评价的良好指标,对国家种质库内的454份玉米种质的抗旱性做了鉴定与评价.鉴定出1级抗旱性极强种质23份、3级抗旱性强种质67份、5级抗旱性中等种质94份、7级抗旱性弱种质173份、9级抗旱性极弱种质97份.试验鉴定筛选出的抗旱性较强的玉米种质是玉米抗旱育种重要而珍贵的抗旱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5.
中药天冬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天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 (Lour.)Merr]为百合科天门冬属藤本植物,是中国传统的常用大宗中药材之一.文章分析了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对天冬的研究概况,对其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阐述,为天冬的进一步开发利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绿肥作物箭筈豌豆萌发期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10份绿肥箭筈豌豆种质资源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进行萌发特性和抗旱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的胁迫对部分绿肥箭筈豌豆的种子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胁迫加剧会导致绿肥箭筈豌豆种子的发芽率、萌发抗旱指数下降,而胚根/胚芽比值上升。并运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10份绿肥箭筈豌豆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得出各绿肥箭筈豌豆种质资源抗旱性强弱。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适宜于小麦品种抗旱性鉴定的指标,在旱棚鉴定条件下,以国家北部冬麦区旱地组区试抗旱鉴定品种为试材,对抗旱系数、干旱敏感指数、抗旱指数和抗旱指数修订式等抗旱鉴定产量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品种抗旱鉴定与小麦抗旱种质筛选不同。抗旱系数反映材料的稳产性,对于小麦种质抗旱性筛选更直观。抗旱指数修订式以对照品种的表现为参照,兼顾品种的相对产量(抗旱系数)和绝对产量,便于与品种区试和品种产量比较试验结合,可操作性强,是目前最适用于小麦抗旱育种和区域试验的综合性抗旱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8.
贵州玉米地方种质主要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玉米地方品种资源的生育期、株高、果穗性状、抗病性、抗旱性、抗寒性、配合力等主要性状进行了研究,并对其遗传变异、地理分布、来源、特征特性等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方种质具有抗旱、耐瘠、耐寒等优良特性,尤其是具有对不同生态环境的特异适应性。贵州玉米地方种质资源的诸多性状均具有较大的遗传变异,这些变异可用来拓宽现有育种材料的遗传基础,鉴选出一批各具特点的优异资源,为玉米育种提供了进一步改良利用的优选素材。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多年田间试验及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100份抗旱性表现优异种质为参试材料,结合田间抗旱鉴定构建鹰嘴豆抗旱核心资源库,为鹰嘴豆抗旱种质利用提供基础材料.[方法]比较随机取样、位点优先取样、偏离度取样策略及取样比例,采用均值差异百分率、方差差异百分率、极差符合率以及变异系数变化率评价各核心子集农艺性状的变异保...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利用全生育期旱胁迫方法,以穗颈粗、单株有效穗、千粒重、穗实粒数、总粒数、结实率与单株产量7个形态性状的综合抗旱D值为鉴定评价指标,对105份广西地方稻种资源的微核心种质进行了抗旱性鉴定评价。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单株产量与穗颈粗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他5个形态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综合抗旱指数D值的鉴定评价,本研究获得了7个强抗旱型的地方栽培稻品种,占6.67%。广西的陆稻资源的综合抗旱力较强,可重点用于强抗旱种质材料的筛选。本研究为广西的抗旱育种提供了材料基础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