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玉竹是市场需求量大、药用价值高、地域代表性强的地道北药。伊春林区森林面积广阔,气候条件适合玉竹林下人工栽培。林下人工栽培玉竹应选择山下腹,郁闭度在0.5以下的林地,以0.2为最佳。可用根茎也可用种子繁殖。根茎繁殖时间短,见效快,用茎尖或茎身均可,以茎尖为宜。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适合玉竹播种和根状茎栽培的不同栽培模式(林下栽培、大田栽培),总结出了玉竹林下栽培和大田栽培技术。同时对玉竹药食用价值进行了研究,玉竹主要药用成份有黄酮、多糖、皂苷,主要食用产品有玉竹挂面、玉竹茶等。  相似文献   

3.
辽东地区板栗资源丰富,为提高板栗园经济效益,在林下栽培关玉竹效益显著.文章对林下栽培关玉竹的整地、栽植方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林下栽培关玉竹有利于板栗园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关玉竹产业发展加速,医药食品原材料用量也逐年增加,野生关玉竹已经无法满足市场供应,亟须进行关玉竹林下仿生栽培,一方面保护关玉竹的野生资源,一方面为关玉竹的规范栽培及稳定市场供应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玉竹是我国常用中药,已经有2000年的药用历史,是具有一定开发利用价值的经济植物。文章从植物学特性、种茎准备、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技术、粗加工等方面阐述了玉竹的栽培管理技术,旨在为玉竹在人工林下的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金镶玉竹的引种和丰产栽培技术,包括栽培地选择及整地、栽植季节、母竹选择与采挖、栽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并从中总结出引种丰产栽培金镶玉竹的关键环节和技术要点,以期为竹子引种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玉竹的开发利用价值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玉竹的形态特征,分布区域,化学成分,特别是对其开发利用价值及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究,为玉竹的驯化栽培与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不同湘玉竹品种栽培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猪屎尾参、竹节尾、同尾和野生玉竹4个不同的湘玉竹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栽培比较试验,研究其生长习性、产量、出干率与水溶性多糖含量。结果表明:猪屎尾参植株出苗早、整齐度高、长势强、抗热性强,其根茎分生能力强、产量高、水溶性多糖含量也显著高于其他栽培品种,是生产上值得大力推广的优良品种。野生玉竹虽然根茎小、产量低,但出干率高、水溶性多糖含量高、抗病性强,可以作为玉竹新品种选育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9.
玉竹既有药用价值又有食用价值,为了科学地利用林下资源实行立体模式经营,大力发展玉竹中药材,为山区林农开辟新的增收致富途径。该文对玉竹生长习性、栽培管理技术及采收加工进行了介绍。玉竹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但涝洼、盐碱、粘土、沙石地类不宜生长。坡度在20°以下的较缓地势、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并且是酸性土壤为好。在春季或秋季选择根茎肥大、饱满、芽萌发旺盛、须根多的黄白色根芽留作种茎,林下栽植667m2用种茎150~200kg。玉竹栽植时施底肥,第1年出苗不用追肥,第2年出苗后667m2追施尿素10~15kg,7月上旬667m2追施磷钾肥13kg。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金镶玉竹(Phyllostachys aureosulcata 'Spectabilis’)在纬度水平上引种差异及其生理响应,以纬度依次相差3°的扬州(原产地)、聊城(引种地)、北京(引种地)3处金镶玉竹试验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叶片相对电导率,经Logistic 方程拟合获得3个纬度梯度下金镶玉竹的半致死温度(LT50),结合生理指标[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通过隶属函数法进行抗寒能力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低温胁迫下金镶玉竹叶片MDA含量随温度的降低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含量及SOD酶活性随温度的下降而升高;2)金镶玉竹LT50、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含量及SOD酶活性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降低,MDA含量变化与之相反;3)不同栽植地金镶玉竹的抗寒性综合排名为北京>聊城>扬州。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多年引种栽培,北京、聊城栽植的金镶玉竹抗寒性已显著高于扬州,高纬度地区引种栽植对金镶玉竹驯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通过对实验区林下药用植物栽培试验,在郁闭度0.7阔叶林下,草珊瑚种植株三年平均分孽24.9杆,第三年生长高度达到52.6cm,已可进行地面杆径采收;在郁闭度0.8毛竹林下,多花黄精三年平均亩产约251.5kg;在郁闭度0.4-0.5的阔叶林下,种植玉竹,亩产量2335kg.药用植物试验栽培的生长及产量表现较好,以目前市场药材收购价计算,多花黄精亩产值在1300元以上,玉竹亩产值1万元以上,经济效益明显,可以考虑在相同类型生态公益林中扩大试种,以期为林下药用植物栽培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对黄秆乌哺鸡竹、金镶玉竹等15个观赏竹在江西景德镇的引种生长表现进行了观测研究,除方竹和花孝顺竹外,其他引种竹种栽植成活率达.85%以上;金镶玉竹出笋最早,斑竹最晚,其他各竹种在3月20日至4月22日相继发笋.其结果将为这些观赏竹在江西景德镇及周边地区的栽培推广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三峰山森林公园分布有野生药用植物约78科165属233种,其中有国家级保护植物7种、河北省保护植物12种。对药用植物的科、属、种、生活型及药材类型特征进行了分析;对本区有开发利用前景的13种药用植物进行了经济、资源量及环境可行性的分析,提出黄精、玉竹、鹿药、天南星和穿山薯蓣5种野生药用植物可适度采收利用,建议依托林地环境对人参、刺五加、黄精、玉竹和穿山薯蓣等进行栽培利用。  相似文献   

14.
板栗复合玉竹产业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竹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为药食两用,品种有关玉竹、东玉竹、南玉竹之分,其中关玉竹为东北产品。玉竹根茎具有养阴润燥,生津止咳,治热病阴伤,虚劳发热,抑制肿瘤,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功能等,对糖尿病、心脏病、白血病有一定疗效,可做保健食品、饮料、冲剂,可鲜食,还可与肉、蛋、鱼等食品炒食或炖食,是深受消费者青睐的保健美味佳肴。但玉竹浆果有毒,不可食用和药用。玉竹的茎叶,是餐桌上营养丰富的绿色佳肴。经深加工成本低、效益高,农民可以在板栗园树间空地上大量栽植。  相似文献   

15.
冰球子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人工栽培可满足市场需求,加快产业化进程。该文从栽培模式、繁殖方法、田间管理和采收加工方面对冰球子的人工栽培进行研究,以期为冰球子的人工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暗褐网柄牛肝菌是牛肝菌中目前唯一能人工栽培和仿生栽培的食用菌,近年来随着人工栽培规模的扩大,虫害已成为导致其产量和品质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对暗褐网柄牛肝菌人工和仿生栽培过程中主要害虫种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危害暗褐网柄牛肝菌的主要害虫种类有蜗牛、蛞蝓、菌螨、白蚁等4大类,其中螨类主要危害菇房人工栽培的暗褐网柄牛肝菌,蜗牛、蛞蝓、白蚁主要危害仿生栽培的牛肝菌。  相似文献   

17.
玉竹 玉竹(■)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产河南、江苏、吉林、江西、两广等地。株高30-60厘米,根茎地下横生,呈压扁状,圆柱形,表皮黄白色。叶互生,果实球形,熟时黑色。药用部分为根。玉竹品种繁多,除本种外,还有小玉竹(二苞玉竹)(P. (?)),主产东北地区。大玉竹(长梗玉竹)(P. (?))主产东北、华北。玉竹的生长适应性较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忌在排水不畅地栽种,以向阳为好。繁殖方  相似文献   

18.
不同基质对盆栽观赏竹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镶玉竹和菲白竹为研究材料,对不同基质栽培对观赏竹的生长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以一定比例的蛭石、泥炭、珍珠岩和黄泥的混合物作为基质,对盆栽观赏竹的生长比较有利,不但能够提高成活率和新竹数量,而且还能提高一些竹种的新鞭长度和鞭芽数量。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引种观赏竹对低温的生理响应,综合评价其抗寒能力,以期为竹资源在北方的推广提供科学指导。以山东省聊城市百竹园的金镶玉竹(Phyllostachys aureosulcata 'Spectabilis’)、黄纹竹(Ph. vivax 'Huanwenzhu’)、紫竹(Ph. nigra)3种引种观赏竹为研究对象,研究了3种引种观赏竹的出笋率及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丙二醛(MDA)含量等6个抗寒生理指标,采用熵权TOPSIS法进行抗寒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出笋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金镶玉竹、黄纹竹、紫竹。人工低温处理下,随低温胁迫的加剧,3种竹叶的电导率均呈上升趋势,金镶玉竹的电导率最高;MDA含量表现为先降低后上升;金镶玉竹叶片中渗透物质含量高于黄纹竹和紫竹,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升高;金镶玉竹叶片SOD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2个竹种;基于熵权法进行抗寒性综合评价,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抗寒指标中占的权重最大(23.69%),其次为游离脯氨酸(22.56%)和可溶性糖(15.40%);TOPSIS评价得出金镶玉竹抗寒能力最强,其次为黄纹竹、紫竹。  相似文献   

20.
竹荪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为名贵食用菌,我国人工栽培竹荪始于20世纪70年代,现在人工栽培竹荪的人数不断增多,栽培模式也在不断增加。总结探讨了当前主要的栽培模式:包括有林下栽培、大田栽培、室内栽培、压块栽培、袋式栽培和与粮菜套作等,以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