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2 毫秒
1.
胭脂鱼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水系和闽江,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鱼类,是一种观赏和食用兼备的优良养殖鱼类.从介绍胭脂鱼的生物学特性出发,论述了胭脂鱼的亲鱼培养、人工繁殖、孵化、鱼苗培育和成鱼养殖技术.实践证实,用长吻鮠或鲟鱼饲料喂养胭脂鱼成鱼效果良好.胭脂鱼不耐低氧,应保持水体透明度在30~50 cm左右,溶氧在3 mg/L以上.另介绍了胭脂鱼常见病害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
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是我国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属鲤形目,亚口鱼科,胭脂鱼属.胭脂鱼是胭脂鱼科在亚洲分布的唯一种属,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鱼类,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胭脂鱼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植物血凝素、秋水仙素活体注射和肾细胞直接制片法分析了中国胭脂鱼(Myxiocyprinus asiaticus)的染色体核型和Ag-NORs显带;并以中国胭脂鱼血细胞为样本,鸡血细胞DNA含量为标准(2.50 pg),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中国胭脂鱼的 DNA 含量.结果表明:(1)中国胭脂鱼染色体数目2n=100,核型公式为10 m+4 sm+12 st+74 t, NF=114,未观察到次缢痕及随体,亦未发现有性染色体.(2)中国胭脂鱼染色体具有1对Ag-NORs,位于第1对染色体短臂上,间期核中Ag-NORs的数目为1~2个,未见Ag-NORs的联合现象.(3)PI和DAPI作为荧光染料,得出中国胭脂鱼DNA含量分别为5.50±0.24 pg和6.16±0.03 pg.(4)中国胭脂鱼为四倍体,在特定的分类阶元中属于较原始的鱼类.  相似文献   

4.
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属鲤形目,胭脂鱼科,胭脂鱼属,俗称"火烧鳊、黄排",主要分布于长江及闽江水系,是集学术、食用、观赏于一体的珍稀特有鱼类,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作为观赏鱼,该鱼容易饲养,色彩美观,型体优美,有"一帆风顺"之美称,深受国内以及港澳、东南亚客商喜爱,象征事业一帆风顺;作为食用鱼,该鱼肉质细嫩润滑、刺少,味道鲜美,极富营养价值。2011年4月,我单位  相似文献   

5.
胭脂鱼,又称火烧鳊、燕雀鱼,属鲤形目、胭脂鱼科、胭脂鱼属,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鱼类,其自然分布主要在长江干、支流及其附属湖泊。为探索胭脂鱼的资源增殖保护及人工繁育技术,我们于2004~2005年开展胭脂鱼子一代苗种培育与人工放流试验。现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培育池的条  相似文献   

6.
胭脂鱼成鱼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Bleeker)是我国特有珍稀鱼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长江的重要经济鱼类.其幼鱼体形独特,近年已成为国内外观赏鱼中的珍品.70年代以来,国内开展了胭脂鱼的移养驯化、人工繁殖及有关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但胭脂鱼成鱼池塘养殖尚未见专门研究.1990年《胭脂鱼全人工繁育技术》课题被列入“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作者在承担该项目研究中,开展了胭脂鱼成鱼池塘养殖试验.现将几年来开展试验的情况和结果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7.
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Bleeker)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胭脂鱼科或称亚口鱼科(Catostomidae).目前全世界约有该科鱼类14属,近80种,其中绝大多数种类分布于北美洲,仅亚口鱼(Catostomuscatostomus)分布于亚洲东北部和北美洲西北部.在我国,胭脂鱼分布于长江和闽江流域,由于胭脂鱼幼鱼和成鱼在体形和体色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并且自然独立分布于长江和闽江两大水系,曾被定为不同的亚种.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和研究水平的提高,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我国的胭脂鱼为一个单型种,没有种或亚种的分化.而我国所产的胭脂鱼是胭脂鱼科在亚洲大陆的唯一种,因而在学术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胭脂鱼幼鱼作为测试生物,开展了氰戊菊脂、三唑磷、敌百虫对胭脂鱼幼鱼的急性毒性研究.通过试验获得了这3种农药对胭脂鱼幼鱼24 h、48 h、72 h和96 h的LC50.值.其中氰戊菊脂、三唑磷、敌百虫对胭脂鱼幼鱼96 h的LC50值分别为2.0μg/L,0.049 mg,L,16.0 mg/L.胭脂鱼幼鱼对氰戊菊脂、三唑磷、敌百虫96 h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μg,L,4.9μg/L,1.60 mg/L,3种农药对胭脂鱼幼鱼的毒性大小依次为氰戊菊脂、三唑磷、敌百虫.  相似文献   

9.
胭脂鱼开发利用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 Bleeker)属鲤形目,亚口鱼科,胭脂鱼属,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鱼类,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胭脂鱼幼鱼和成鱼在体型和体色上存在着较大差异,这种现象在鱼类中比较特殊。幼鱼形体别致,色彩斑斓,体侧各有三条黑色纵纹,背鳍高大似帆,象征一帆风顺,为观赏鱼族珍品;  相似文献   

10.
镉胁迫诱导胭脂鱼血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离体血细胞为实验材料,用不同浓度的氯化镉溶液处理.通过瑞士姬姆萨和AO/EB荧光染色,在光学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了血细胞的形态变化,并统计了细胞的凋亡率.结果显示,在氯化镉的胁迫作用下,胭脂鱼血细胞呈现细胞变圆、核变圆、核边缘化、形成凋亡小体等细胞凋亡的形态特征.较低Cd2+浓度(0.01 mmoL/L)胁迫,1 h即可产生明显的细胞凋亡诱导效应,并且细胞凋亡率随着Cd2+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表明Cd2+能诱导胭脂鱼血细胞发生典型的凋亡,而且细胞凋亡率与Cd2+浓度和处理时间成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为考察饥饿及恢复摄食对胭脂鱼仔鱼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影响.在水温(19±0.5)℃下,对胭脂鱼仔鱼实施延迟首次投喂0、1、3、5、7、9和11d共7个处理,随后进行饱食投喂,分别在延迟处理结束时以及摄食后(19日龄和29日龄)取材对鱼体的含脂量、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如下:(1)随延迟首次投喂时间的增加,胭脂鱼仔鱼鱼体的脂肪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在实验结束时(29日龄),各处理组仔鱼的脂肪含量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表现出完全补偿效应.(2)胭脂鱼仔鱼在饥饿期间,主要以单不饱和脂肪酸作为能量代谢基质,按n-6>n-9>n-3顺序被先后利用,且C22∶6n-3 (DHA)优先于C20∶5n-3(EPA)被保存下来.同时,鱼体中DHA和ARA的百分含量与仔鱼体质量和含水率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3)随延迟首次投喂时间的增加,胭脂鱼仔鱼的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组氨酸显著下降;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显著上升;而甘氨酸、赖氨酸和精氨酸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果表明:胭脂鱼仔鱼对饥饿有较强的适应性,在饥饿初期以消耗脂类物质为主,当脂类物质趋于阈值,氨基酸开始被大量消耗;胭脂鱼仔鱼在饥饿后恢复摄食时,鱼体氨基酸的恢复比脂肪酸更慢.  相似文献   

12.
近年苏联(俄罗斯,乌克兰)从美国引进了胭脂鱼和美洲鲇。根据勃莱‘蒂氏等资料,美国有四种胭脂鱼:普通(小口)胭脂鱼,淡蓝胭脂鱼,黑色胭脂鱼和大口胭脂鱼。大口胭脂鱼分布最广,具有生长快、繁殖力强、早成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郑闽泉  陈国旺 《河北渔业》2007,(10):34-34,40
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属鲤形目、胭脂鱼科、胭脂鱼属,仅分布于长江及闽江水系,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鱼类,在鱼类学和动物地理学上占有特殊地位,且其个体大,生长快,性情温顺,起捕率高,加上幼鱼体形奇特,体色艳丽,观赏性强.  相似文献   

14.
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属鲤形目、胭脂鱼科、胭脂鱼属,仅分布于长江及闽江水系,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鱼类,在鱼类学  相似文献   

15.
漫谈胭脂鱼     
饶发祥 《水产科技》1994,(1):39-39,25
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Bleeker)俗称火烧鳊、红鱼、燕雀鱼、紫鳊鱼、黄排、木叶盘等,属鲤形目、鲤亚目、胭脂鱼科。胭脂鱼科鱼类多产于北美洲,少数见于中美洲和我国。仅美洲就有30余种,其中大口胭脂鱼、小口胭脂鱼、黑色胭脂鱼均有个体大、生长快、繁殖力强等特点。我国长江中的胭脂鱼又可分为亚洲胭脂鱼、中华胭脂鱼、  相似文献   

16.
对野生(体重(447.5±20.5)g)及人工养殖((484.3±19.6)g)的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野生胭脂鱼肌肉中水分、粗灰分、粗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人工养殖胭脂鱼(P<0.05),而含肉率和粗脂肪含量却显著低于人工养殖胭脂鱼(P<0.05).野...  相似文献   

17.
试验选用体重(6.73±0.21)g的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幼鱼540尾,随机分成6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试验鱼。以大豆油为脂肪源,配制成脂肪水平为2.04%、4.43%、6.88%、9.02%、11.98%、13.39%的半精制饲料,进行为期56 d的生长试验,研究脂肪水平对胭脂鱼幼鱼生长、体组成及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脂肪水平对胭脂鱼的生长性能有显著影响(P<0.05)。脂肪水平为6.88%时,胭脂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沉积效率最高,饲料系数最低。脂肪沉积效率随脂肪水平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随脂肪水平增加,胭脂鱼全鱼、肌肉和肝胰脏脂肪含量逐渐上升,至6.88%组后稳定,而全鱼水分、粗蛋白含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胭脂鱼机体抗氧化能力随着脂肪水平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趋势,脂肪水平为6.88%时,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物歧化酶(SOD)值最大,丙二醛(MDA)值最小,即抗氧化能力最强。以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进行回归分析并考虑脂肪水平对胭脂鱼营养组成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确定胭脂鱼幼鱼适宜脂肪水平为6.62%~7.02%。  相似文献   

18.
胭脂鱼幼鱼的耗氧率及窒息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制的可控温密封式流水呼吸室内,对0+龄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的耗氧率和耗氧量进行了测定,并对0+龄和1+龄胭脂鱼的窒息点和窒息过程作了分析。结果显示,平均体重6~7 g的0+龄胭脂鱼在15℃时的平均耗氧率和耗氧量分别为0.0585 mg/(g.h)和0.3567 mg/(尾.h);20℃时的平均耗氧率和耗氧量为0.1176 mg/(g.h)和0.8232 mg/(尾.h);昼间耗氧率与夜间耗氧率未显差异。15、20、25和30℃下0+龄胭脂鱼的窒息点分别为0.4921、0.8319、0.9356和1.5144 mg/L,25和30℃下1+龄胭脂鱼的窒息点为1.0738和1.1027 mg/L。  相似文献   

19.
胭脂鱼     
《水产科技情报》1973,(11):30-30
名称 胭脂鱼,四川称黄排,木叶盘;浙江称看塘鱼;江苏、安徽称火烧鳊。学名胭脂鱼,属鲤形目,胭脂鱼科,胭脂鱼属。  相似文献   

20.
<正>胭脂鱼(Myxocyptinus asiaticus)属鲤形目,为胭脂鱼科(Catostomidae)唯一在亚洲大陆分布的种类,具有体形奇特、颜色艳丽的特点,具有重要的观赏和经济价值,是我国特有的名贵珍稀鱼类,被列为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我们在突破胭脂鱼繁殖技术、批量繁育胭脂鱼苗种的基础上,持续在湘江和洞庭湖水域实施人工增殖放流。为了进一步研究胭脂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