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陆地棉单体的诱发及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报道了利用不同剂量的γ射线辐照陆地棉花粉诱导单体株的效率。未研究共鉴定分离出了A染色体亚组中的第1、2、4 染色体的单体以及D染色体亚组中的另18染色体的单体,讨论了花粉辐照诱导陆地棉单体株的有效剂量;没有鉴定分离出新单体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次对5个陆地棉三体的起源、形态及减数分裂中期Ⅰ的染色体构型进行了研究。辐射造成染色体提早解离和染色体不分离是形成三体的细胞学基础。对5个三体的细胞学分析表明:Ftr-2是次级三体,Ftr-4可能是三级三体,Ftr-1,Ftr-3和Ftr-5是初级三体。它们减数分裂时形成三价体的频率为0~41.67%。Ftr-2和Ftr-5具有明显的形态特征,可以根据形态对其进行准确鉴定。通过对Ftr-5与易位系杂交后代三体株的细胞学研究表明:Ftr-5的额外染色体不是A染色体亚组中的第1、3、6、8、10、11、12和13染色体,也不是D染色体亚组中的第14、15、16、19、23和24染色体。三体中其它染色体的易位会降低三体中三价体形成的频率。  相似文献   

3.
胡保民  张天真 《作物学报》1996,22(2):147-151,T002
本文首次对5个陆地棉三体的起源、形态及减数分裂中期I折染色体构型进行了研究。辐射造成染色体提甲解离和染色体不分离是形成三体的细胞学基础。对5个三体的细胞学分析表明:Ftr-2是次级三体,Ftr-4可能是三级三体,Ftr-1,Ftr-3和Ftr-5是初级三体。它们减数分裂时形成三价体的频率为0 ̄41.67%。Ftr-2和Ftr-5具有明显的形态特征,可以根据形态对其进行准确鉴定。通过对Ftr-5与易  相似文献   

4.
陆地棉三体的诱发、鉴定、研究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报道了一个新的陆地棉三体(Ftr-6)的发现,并对其形态,减数分裂中期I的染色体构型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其与一套易位系杂交F1花粉母细胞染色体构型的细胞学检测,证明Ftr-6可能是第19染色体的三体。  相似文献   

5.
郭旺珍  易成新 《作物学报》1999,25(2):145-149
本文首次报道了一个新的陆地棉三体(Ftr-6)的发现,并对其形态,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构型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其与一套易位系杂交F1花粉母期细胞染色体构型的细胞学检测,证明Ftr-6可能是第19染色体的三体。  相似文献   

6.
陆地棉MADS-box家族基因鉴定及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MADS-box蛋白是1种重要的转录因子,参与调控棉花生长发育进程。鉴定分析陆地棉MADS-box家族基因,可为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基于2019年最新组装的陆地棉TM-1参考基因组,通过HMMER 3.0软件鉴定陆地棉TypeⅠ型及MIKC型MADS-box基因。利用MapInspect、MEGA7.0、MEME和TBtools软件以及omicshare网站进行染色体定位、多序列比对聚类分析、Motif预测、基因结构鉴定以及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结果】从全基因组水平上鉴定出181个陆地棉MADS-box基因(66个TypeⅠ型和115个MIKC型),染色体定位发现该181个基因在陆地棉26条染色体上均有分布,其中A组染色体上分布有78个基因、D组上分布有103个基因。系统进化分析显示TypeⅠ型MADS-box蛋白有3个亚家族,MIKC型蛋白包括MIKC*型和含有10个亚家族的MIKCC型;motif预测结果显示所有MADS-box蛋白均含有MADS结构域,基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外显子、内含子结构和长度在各亚家族内具有同一性;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发现MADS-box家族基因中有33个在纤维组织中优势表达,103个在花器官中优势表达,41个基因在根茎中优势表达。【结论】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并获得了与陆地棉开花调控和纤维发育相关的MADS-box基因,对于揭示棉花纤维品质等重要性状的遗传调控机制及分子育种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陆地棉(G.hirsutum L.)是一个异源四倍体(2n=52),其染色体组符号为2(AD)1。不能鉴定出有丝分裂染色体,因为它们的数量大且分级非常小,但是A亚染色体组染色体大约是D亚染色体组染色体的两倍。用于鉴定体细胞染色体和减数分裂染色体的显带技术目前尚未建  相似文献   

8.
朱协飞  王鹏  司占峰  张天真 《作物学报》2017,43(12):1784-1790
棉花产量分为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其中高皮棉产量总是育种的首要目标。皮棉产量由单株铃数、衣分、单铃重等因素组成。其中衣分在各因素中的遗传率最高,同时也是产量育种中重要的选择指标。育种中利用分离群体对单株铃数、铃重等产量性状选择受环境影响较大。利用染色体片段导入系进行铃数、铃重等产量性状的定位,定向改良产量性状,是棉花分子设计育种的有效方法。本研究利用陆地棉TM-1为轮回亲本和海岛棉海7124为非轮回亲本构建了一套陆地棉背景的染色体片段导入系,并在7个环境的田间试验下,鉴定了它们的产量表现,定位了28个与单株铃数、铃重、衣分和籽指相关的QTL。其中,在Dt亚组染色体上鉴定出的产量性状QTL多于在At亚组染色体上鉴定出的。28个QTL中,加性效应为正的16个,加性效应为负的12个,表明海岛棉不同的导入片段效应不同,有的片段可以提高陆地棉产量,有的则降低陆地棉产量。在6个环境下,导入系IL008(特征标记NAU2573和NAU3576)的衣分均显著高于轮回亲本TM-1,因此IL008可以应用于棉花分子育种,定向改良陆地棉的衣分。  相似文献   

9.
鉴定陆地棉SKS基因家族成员,解析其演化规律,为棉花抗性育种提供新的候选基因。基于已公布的陆地棉遗传标准系TM-1基因组数据,以陆地棉品种中棉-14为试验材料。通过生物信息学对陆地棉SKS家族成员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并对其家族成员的染色体分布、进化关系、基因结构、共线性关系等进行预测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GhSKS13的表达模式,并利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初步探究陆地棉SKS13在棉花抵御大丽轮枝菌过程中的功能。共鉴定到48个陆地棉SKS基因,不均匀分布于陆地棉19条染色体上,聚类分析分为5个亚组,基因序列具有较高保守性,共线性关系分析显示,陆地棉SKS基因家族受到纯化选择。组织模式表达分析显示,GhSKS13在陆地棉根组织中优势表达,并且受大丽轮枝菌诱导显著上调表达。GhSKS13沉默植株对大丽轮枝菌抗性减弱,同时抑制病程相关基因GhPR1、GhPR2、GhPR3和GhPR5表达。大丽轮枝菌入侵GhSKS13沉默植株,其过氧化氢(H2O2)沉积明显低于对照,暗示GhSKS13促进活性氧(ROS)的形成。总之,明确了陆地棉S...  相似文献   

10.
【目的】KFB(Kelch containing F-box protein)是普遍存在于各种生物体中含有F-box结构域的一类家族蛋白,参与众多生物过程。本研究旨在开展陆地棉KFB家族基因鉴定和表达分析。【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陆地棉(TM-1)基因组中鉴定KFB家族成员,与已知的拟南芥、水稻、大豆等KFB蛋白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进一步针对第Ⅱ亚族进行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和表达分析。【结果】从陆地棉基因组共鉴定出150个KFB家族成员,进化分析表明这些基因可分为7个亚族。陆地棉KFB第Ⅱ亚族24个基因分布在14条染色体上,有9对直系同源基因;该亚族基因结构简单,半数基因只有1个外显子;qRT-PCR结果表明,该亚族基因具有较为广泛的组织表达模式,但在不同组织的表达存在差异。【结论】这些结果显示陆地棉KFB第Ⅱ亚族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出现了功能分化。  相似文献   

11.
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VP1上B细胞表位的筛选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口蹄疫病毒株AF72 RNA为模板,反转录并扩增结构蛋白VP1基因,PCR纯化产物与pGEM-T easy载体连接并转化JM109菌株,对经凝胶电泳、PCR和EcoRⅠ酶切法鉴定为阳性的重组质粒进行测序,通过序列比对获得AF72 VP1的核苷酸序列和推导氨基酸序列,综合分析结构蛋白VP1的亲水性、可塑性、抗原指数以及表面可能性等参数,预测其潜在B细胞抗原表位并人工合成表位肽段,利用间接ELISA对潜在表位肽段进行筛选鉴定,结果显示,表位VP1a和VP1d为病毒株AF72结构蛋白VP1的优势B细胞表位,该结果为进一步的FMDV多表位疫苗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31个烤梨及其鲜梨品种的13项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其品质指标变化,并对各项品质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核心指标,采用频数分布对核心指标进行分级,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品质评价指标权重以及评分标准,最后采用K类中心聚类分析和判别建立烤梨品质判别函数。结果表明,不同烤梨及其鲜梨各品种间品质指标离散程度有差异;相关性分析得出除果肉L*值外,其他指标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8项指标为烤梨品质评价核心指标;综合考虑8项指标对烤梨品质的影响程度并进行分级,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8项指标的权重系数,由此建立烤梨评分标准;确定烤梨品质判别函数。不同烤梨品种品质可用8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其中以雪青烤梨品质为优,鸭梨、雪花梨、佛见喜等13个品种烤梨品质为良,均可作为烤梨的优选品种。  相似文献   

13.
两株毒死蜱降解细菌菌株鉴定及对萝卜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定两株有较强降解毒死蜱能力的菌株N16和N432,并初步探讨此两株细菌菌液对萝卜种子萌发的影响。通过对其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的分析,进行初步鉴定;以不同浓度的菌液浸泡萝卜种,之后于25℃下培养,测定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通过形态特征及序列分析,这两株菌均为琼氏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junii)。N16细菌原液对萝卜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均高于对照组,N432作用完全相反。菌株N16对萝卜种子的萌发具有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随着培养液的稀释,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而菌株N432则对种子的萌发具有抑制作用,并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培养液的稀释呈现减弱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两类枣园昆虫群落结构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3~4月初步研究了山西农业大学枣园(记作Ⅰ)和山西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枣园(记作Ⅱ)的早春昆虫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枣园?昆虫有34种,分别隶属8个目27个科,其中网目拟地甲(Opatrum subaratum Faldermann),,蒙古拟地甲(Gonocephalum mongolicum Reitter),菱蝗科(Tettigidae)和中华广肩步甲(Calosoma maderae chinense Kirby)是群落优势种。枣园Ⅱ昆虫有55种,分别隶属6个目39个科,其中三点盲蝽(Adelphocoris taeniophorus Reuter),隐翅甲科(Staphilinidae)和花蝽科(Anthocoridae)是群落优势种。枣园Ⅱ中,昆虫群落的丰富度、个体总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均高于同时期的枣园Ⅰ,其中捕食性昆虫和寄生性昆虫的比例较高。通过聚类分析得出,两园昆虫群落的时间动态格局较相似,可分为两个阶段:发展初期,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均较少;上升期,物种数和个体总数都显著增加,昆虫群落的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15.
新颖袋泡茶工艺参数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原料颗粒大小、浸泡时间以及冲泡次数对新颖袋泡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袋泡茶选择40~60目的颗粒原料最佳,汤色黄绿、浸出率高,冲泡5min、冲泡3次为最佳,3次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浸出率分别占到总量的96.74%、96.24%、95.76%。  相似文献   

16.
副猪嗜血杆菌高免血清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华中农业大学蔡旭旺博士分离鉴定的副猪嗜血杆菌作为标准菌株培养灭活后,两次免疫家兔后,耳静脉攻毒,心脏采血,琼扩试验检测抗体效价,抗体在1:8以上颈静脉放血,分离血清,用于琼扩试验检测本室从河南省发病猪场分离鉴定的副猪嗜血杆菌的血清型,所分离的33株菌中有12株4型,9株5型,6株13型,3株14型,2株12型,1株2型,未分出其它血清型。结果表明河南省副猪嗜血杆菌主要以4型、5型和13型为主要流行的血清型。  相似文献   

17.
枸杞硬枝扦插霉变病原菌鉴定及药剂毒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引起枸杞育苗过程中插穗霉变的病原菌的种类,对其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致病性测定及回接试验,并针对主要病原菌进行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引起霉变的主要致病菌为粉红聚端孢霉、链格孢和黑根霉,其分离频率分别为14.14%、26.26%和58.59%,回接霉变率均为100%,萌芽率分别为25%、5%和50%。40%氟硅唑EC 4个浓度对黑根霉的抑菌率差异极显著,6000倍和8000倍对链格孢的抑菌率达100%;25%苯醚甲环唑1000倍对黑根霉、链格孢和粉红聚端孢霉的抑菌率分别为83.19%,82.35%,80.09%。本研究结果有助于降低枸杞育苗过程中插穗的霉变率,提高插穗的成苗率。  相似文献   

18.
为培育抗棒孢叶斑病的黄瓜种质,引进国内外黄瓜种质68份,通过成株期自然感染黄瓜棒孢叶斑病的方法,调查黄瓜种质的生长势、性型、叶色、瓜皮色及棒孢叶斑病病情指数,研究分析不同黄瓜种质对棒孢叶斑病的抗性及抗性分布频率。结果表明:68份黄瓜种质中,高抗种质10份,占14.71%;抗病种质占10.29%;中抗种质占11.76%;感病种质占29.41%;高感种质占33.82%。进一步分析黄瓜种质的抗性分布频率,欧洲温室型黄瓜较华南型和华北型黄瓜抗病,生长势越弱,越抗棒孢叶斑病,强雌黄瓜较雌雄同株黄瓜抗棒孢叶斑病,叶片深绿和绿的黄瓜较叶片黄绿的黄瓜抗棒孢叶斑病,瓜皮白绿的黄瓜较绿和浅绿的黄瓜更抗棒孢叶斑病。  相似文献   

19.
福建中南部蔬菜地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福建中南部蔬菜主产区104个土壤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菜园土壤酸化严重,有74%的土壤pH<6.0;土壤磷素富集普遍,有效磷>60mg/kg的样品占70.19%;部分土壤钙、镁和硼较低,有10.58%的土壤交换性镁含量<50mg/kg,24.04%的土壤交换性钙含量<500mg/kg,49.04%的土壤有效硼含量<0.5 mg/kg;土壤积盐状况较严重,有47.12%的土壤水溶性总盐含量>0.1%。  相似文献   

20.
大豆属Clycine亚属植物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炳昌  席以珍 《作物学报》1996,22(3):279-282
对大豆属Glycine亚属中0个种的花粉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的观察。发现多倍体材料的花粉大于二倍体的。并发现Glycine亚属诸种花粉的形、萌发孔、外壁纹饰均存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