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研究中国特有单属种植物短穗竹夏季光和特性及其影响因子,于2013年7月中旬,利用LCpro+SD全自动光合仪,通过对短穗竹净光合速率(Pn)的测定,采用多元逐步分析法,建立了Pn与生理生态因子关系模型。结果表明:短穗竹夏季Pn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具有典型的“午休”现象;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分别约为40.90μmol/(m2·s)和979.77μmol/(m2·s),表光量子效率(AQY)约为0.016;夏季影响短穗竹Pn的主要生理生态因子有: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光合有效辐射(PAR)。通过研究表明,短穗竹表现出较高的LCP和较低的LSP、AQY,说明其对光的适应性较窄,弱光下光能利用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现代科学研究证实,石榴中富含生物活性物质,尤其是石榴果皮中多酚类物质含量非常丰富,石榴皮中富含多酚类物质,其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对于人类的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对石榴皮多酚类物质的化学成分和保健功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现代科学研究证实,石榴中富含生物活性物质,尤其是石榴果皮中多酚类物质含量非常丰富,石榴皮中富含多酚类物质,其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对于人类的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对石榴皮多酚类物质的化学成分和保健功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谈谈六堡茶的加工技术及工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廖庆梅 《茶业通报》2000,22(3):30-32
1 区域分布六堡茶是广西特产 ,为历史名茶 ,素来深得广大侨胞的喜爱 ,是一种传统的侨销茶。历史上产地分布甚广 ,主要分布在浔江、贺江、桂江、郁江、柳江、红水河和湖南湘江以及广东西江流域两岸的山区中。据不完全统计 ,六堡茶的生产遍及桂、湘、粤三省 (区 )的六十多个县 ,以广西苍梧县六堡乡所产的品质优异 ,最负盛名 ,故因地而得名。建国以来 ,因红茶和花茶的生产发展 ,广西很多原生产六堡茶的县改制红茶或绿茶 ,现产区有苍梧、贺州、横县、罗城、兴安、资源等地。苍梧县地处桂东南 ,北回归线贯于县境 ,属亚热带气候。六堡乡位于苍梧…  相似文献   

5.
广西特产—六堡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锦泉 《茶业通报》1999,21(4):31-31
六堡茶以原产于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生产历史悠久,远在唐代已有生产,产销量大,属我国特有的茶类—黑茶;广西六堡毛茶现全部集中到广西梧州茶厂加工,年产量1000~1500t,该茶精制成品分为竹笠装紧压六堡茶,散装六堡条茶(或称陈茶)。六堡茶以红、浓、陈、醇四绝著称,是主要出口商品,主销东南亚各国以及港澳地区、日本、美国、南朝鲜等。六堡茶有清暑祛湿、明目健心、帮助消化、减肥除腻、利尿解毒等功效。六堡毛茶品质特征:外形条索粗壮、色泽黑褐光润、内质汤色红黄、香气醇厚并带有松烟气、滋味浓醇爽口、叶…  相似文献   

6.
多酚类物质是葡萄次生代谢的重要产物,也是天然抗氧化剂的重要来源,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综述了近10年来有关葡萄多酚类物质的研究概况,重点介绍其极强的抗氧化作用、抑菌消炎和防治多种危害人体健康疾病的生物学活性,以及在食品工业、日化化工和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不同烤烟品种香型风格与多酚类物质含量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测定红塔集团大理差异化原料基地5个主要栽培烤烟品种烟叶中6种主要多酚物质,通过对香型风格进行量化赋分,研究分析不同品种的香型风格与多酚类化合物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绿原酸和芸香苷占烤烟多酚类物质的92%以上,是主要的多酚类物质;不同部位与不同品种烟叶间的多酚含量均存在较明显差异;不同品种的清香型风格显著性与烟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红大’的多酚总含量明显高于其他4个品种,清香型风格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7):2410-2418
六堡茶是中国名茶之一,但针对其原产地野生茶树资源遗传评价与保护研究一直未予足够重视。本研究以六堡茶原产地广西六堡镇及其周边区域的10株野生古茶树和35株子代群体为研究对象,基于19个EST-SSR标记进行基因分型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平均每个位点上检测出4.16个等位基因(Na),其中84.21%的SSR位点显示出较高的多态性水平(PIC0.5);古茶树和子代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3.42和3.68,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2.60和2.54,平均观察杂合度(Ho)分别为0.52与0.36,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分别为0.60与0.55,Nei分别为0.56和0.53,总体上子代遗传多样性略低于亲本群体。六堡茶古茶树按照Nei's遗传距离可分为4组。针对古茶树的Mantel检验表明,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不存在显著相关性(r~2=0.022, p=0.328),表明其不存在明显的空间结构,可能受到较强的人为干扰;古茶树扦插存活率与母树基因杂合度相关性不显著(r~2=0.39, p=0.052),但有随着遗传多样性的增加而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茶叶中咖啡碱和多酚类提取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秋辉 《茶业通报》1996,18(4):22-23
茶叶中咖啡碱和多酚类提取技术研究初报胡秋辉(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系210095)茶叶中含有多种可利用的生物活性物质,如咖啡碱,多酚类、茶多糖等。咖啡碱具有兴奋利尿作用,在医药上常用作利尿剂,强心剂和兴奋剂。多酚类是天然抗氧化剂,具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作...  相似文献   

10.
花生蛋白多酚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花生乳生产工艺的研究,确定了乳化剂、稳定剂及其最佳配比。同时从花生副产物——花生壳中提取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及抑菌活性的多酚类物质,将其加入到花生蛋白饮料中,制作成新型的、具有一定保健作用的、并可延长保质期的花生蛋白多酚饮料,为花生壳的应用提供试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明砖厂废气排放对橡胶树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砖厂东南风下风区距离砖厂200 m、400 m、600 m处,2005年种植的‘云研77-2’橡胶树为研究对象,对植株茎粗以及叶片的生理生化指标(可溶性糖、蔗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a、叶绿素b、保护酶、丙二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脯氨酸、含水率及相对电导率等)进行测量测定。结果表明,3个距离间橡胶树的茎粗呈200 m<400 m<600 m的趋势,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说明砖厂废气排放对附近橡胶树生长有严重影响,影响程度依距离远近而有所不同。砖厂废气污染对橡胶树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表现为:一方面,导致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光合作用减弱,光合营养物质即可溶性糖、蔗糖含量降低,影响植株生长;另一方面,超氧化阴离子自由基陡增,导致保护酶系统的启动,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消除或降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对橡胶树叶片的伤害。废气污染也导致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升高,起到调节细胞渗透势,平衡电导率的作用。总之,橡胶树通过启动自身保护系统使之能够对废气污染伤害具有一定的抵御忍耐能力,但砖厂废气排放仍会对橡胶树生长和正常生理过程产生严重影响,导致其光合作用降低,光合产物减少,造成植株矮生细长。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不同分子标记技术在黄瓜重要病害(白粉病、霜霉病、枯萎病、黑星病、炭疽病、病毒病)、果实品质(苦味、果瘤、果色、果实光泽及果实形状)、生殖发育(性别分化和单性结实)及营养生长(叶色、植株高度及侧枝)等重要性状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今后黄瓜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最后,讨论了目前黄瓜分子标记技术在黄瓜育种研究中相对薄弱的原因,并对今后黄瓜育种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果蔬中富含天然抗氧化活性物质。除维C外,植物多酚是一种含有多个酚羟基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叶、木、皮、果内,植物中多酚的含量仅次于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随着现代分离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对生物活性物质的生理活性、药学活性的研究与应用,植物多酚因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以及明显的抑菌、抗癌、防衰老和抑制胆固醇上升等功效,使得多酚类物质在天然产物化学、生物化学、医药、食品、饲料及日用化妆品等领域成为研究热点,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另外,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无不良反应,同时还有清除人体内自由基、抗老化、抗突变、调血脂、降血压等药理保健功能,也是一类极具开发前景的天然有机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揭示枣缩果病的发病机理,为有效的防治枣缩果病提供依据。以‘婆枣’为试材,研究缩果病发病过程中保护酶活性、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和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枣果发病初期O2?-产生速率迅速提高,同时三大保护酶(SOD、POD、CAT)的活性和酚类物质含量也显著上升,病果和健果间均达到显著差异。该结果显示,O2?-可能在‘婆枣’缩果病症状表现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三大保护酶和酚类物质虽然可能参与了枣果对缩果病的应激反应和防御机制,但并不足以有效抑制缩果病导致的O2?-的大量增加。  相似文献   

15.
林木microRNA及其在遗传育种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microRNAs是一类由特定RNA聚合酶Ⅱ转录本加工而来的长为20~24核苷酸的小分子,这类小分子在植物中的功能主要是通过降解靶标基因来调控其互补序列的mRNA的稳定性。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加速了microRNA研究的进展。为了对林木microRNA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应用前景有更为全面的了解,本文从植物miRNA的发现,林木miRNA研究的发展以及amiRNA应用于林木的遗传操作等三方面进行综述。特别阐述了杨属miRNA,果树miRNA,桉树、茶树、橡胶树和麻疯树miRNA,沙冬青miRNA,裸子植物miRNA等的研究进展。随着miRNA数量的增加,未来miRNA的研究将锁定到其功能的验证方面。因此,了解林木miRNA的发展现状及趋势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石家庄市果树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进群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9):178-181
摘要: 深入分析了石家庄果树科技发展的趋势与现状,剖析了石家庄果树科技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从石家庄果树发展的战略思路出发,报告明确提出石家庄果树科技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确定了未来农业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技术,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改革,创新体制;优化生产布局,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果品质量;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政府支持与调控等方面出发,提出了确保农业科技发展的保障策略。  相似文献   

17.
果树水分胁迫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近十多年果树对水分胁迫反应的研究进展。对果树在水分胁迫下叶片、根系的形态和显微结构的变化以及光合作用、糖代谢、脂氧合酶代谢、内肽酶、内源激素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反应作了全面的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果树研究的重点是结合最新的分子生物学手段,进一步深化果树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和抗旱适应性的分子机理研究,揭示水分胁迫对果树的光合作用、激素响应与信息传递等有关重要生理过程的影响,为果树抗旱基因型的鉴定、选择及抗旱品种选育和抗旱砧木的选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Recent advancements in genomic analysis technologies have opened up new avenues to promote the efficiency of plant breeding. Novel genomics-based approaches for plant breeding and genetics research, such as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GWAS) and genomic selection (GS), are useful, especially in fruit tree breeding. The breeding of fruit trees is hindered by their long generation time, large plant size, long juvenile phase, and the necessity to wait for the physiological maturity of the plant to assess the marketable product (fruit). In this article, we describe the potential of genomics-assisted breeding, which uses these novel genomics-based approaches, to break through these barriers in conventional fruit tree breeding. We first introduce the molecular marker systems and whole-genome sequence data that are available for fruit tree breeding. Next we introduce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for biparental linkage and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 mapping as well as GWAS and GS. We then review QTL mapping, GWAS, and GS studies conducted on fruit trees. We also review novel technologies for rapid generation advancement. Finally, we note the future prospects of genomics-assisted fruit tree breeding and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overcome in the breeding.  相似文献   

19.
水肥调控对宁夏旱砂地枣树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种植在宁夏中卫市香山干旱山区压砂地的3年生‘同心圆枣’树(行间套种西瓜,每公顷产量12000 kg~13500 kg)为试材,研究了保水剂+补水补肥对土壤含水量、坐果率、产量、品质、水分利用率和树体营养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每株施30 g~60 g保水剂,并在枣树生长期补水补肥2次,使整个生育期40 cm处土壤含水量绝对值提高了2.14%,单叶面积增加了4.1%~50.5%,叶绿素含量增加了44.9%(与放任生长的树相比),坐果率提高了9.5%~27.8%,单株坐果量提高了29.5%~33.2%,单株产量提高了37.9%~51.1%,平均单果重增加了0.5 g~2.1 g,水分利用率提高了33.3%~46.7%,果实固酸比增加了23.0%~41.8%、维生素C含量略有增加,新枣头粗度和主干增粗率也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20.
为使云南古茶树种质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本研究以分布在澜沧江流域部分茶区(保山市,德宏州和临沧市)的49份古茶树新梢为研究材料,利用常规方法和HPLC方法测定供试样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的基础上,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供试茶样的主要生化成分含量进行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从变异系数(c.v.)和多样性指数(H’)可知49份古茶树新梢内含成分变异程度大且多样性丰富。聚类分析表明,供试的49份古茶树资源可聚类为A、B两大类群,两大类群的咖啡碱和酯型儿茶素(EGCG)的含量基本一致,其余生化成分含量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采自保山市的供试样具有高氨基酸含量的特性,德宏州供试样有高咖啡碱含量的特性,大部分供试样的茶多酚含量均达到了高茶多酚含量水平,含量均>30%。本研究对构建云南古茶树资源生化成分数据库,开展茶树良种改良和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为古茶树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与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