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激光诱变育种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应用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相关文献与信息报道为依据,简要介绍了激光诱变育种技术的原理与特点,国外激光诱变育种研究与应用进展;国内激光诱变育种技术研究成果、应用进展与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
产抗生素微生物诱变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诱变育种技术是提高抗生素产生菌产素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介绍了自然突变育种、紫外线诱变育种、微波诱变育种、激光诱变育种、离子束注入诱变育种6种产抗生素微生物物理诱变育种技术。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激光技术在作物育种方面的应用及其诱变机理,并简单介绍了我国在激光作物育种方面的进展和研究成果.分析了激光诱变技术的主影响因子和在生物育种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诱变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综述了EMS化学诱变技术、离子束注入技术、激光辐照技术和空间诱变技术的诱变机理、生物学效应及其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与食品工业的关系非常密切,菌株的优良与否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培育优质的菌株十分必要.本文综述了传统的紫外线诱变技术及新型的空间诱变、离子注入诱变、激光诱变等物理诱变育种技术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在食品工业微生物育种上的应用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根据相关文献研究结果结果,综述了核辐射诱变、激光诱变、航天诱变、离子束诱变、细胞与组织 培养、体细胞杂交与转基因等七种现代高新育种技术的概念、原理、特点,及其在国内外农作物育种上 的应用进展;指出上述七种育种新技术是缩短育种周期、扩大变异范围、提高诱变频率,培育优质、高 产、高效与多抗新品种的主要途径;展望了这些高新育种技术在中国未来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农业激光育种的进展和激光诱变遗传机理研究的状况,同时探讨了激光诱变的波长选择、照射量以及育种的特点和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玉米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述了电离辐射和化学诱变等玉米诱变育种方法,对激光辐照诱变育种和EMS花粉诱变育种等发展较快的新技术作了较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果树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物理、化学和空间诱变的原理及其在果树上的应用研究进展。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果树诱变的手段、诱变剂的选择、分离筛选和鉴定技术已经成熟并被广泛应用,果树诱变育种体系日趋完善,并获得很多优良性状或品种。采用γ射线辐射、低能离子注入、激光诱变、空间诱变及复合诱变对相应品种(系)进行系统的诱变研究必将会在果树育种研究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激光诱变育种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激光育种的知识背景和原理,综述了利用激光进行微生物育种的研究进展及相关产业化生产,探讨了微生物激光诱变育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激光诱变对黄皮洋葱须根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天春  李成佐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374-12375
[目的]对激光诱变黄皮洋葱须根的生物学效应进行研究。[方法]采用CO2激光和He-Ne激光对黄皮洋葱2个品种的湿种子进行辐射,通过随机区组设计,利用生物统计学和生理生化的方法,从个体及生化水平上考查激光诱变黄皮洋葱L1代须根的生物学效应。[结果]经激光诱变处理的黄皮洋葱在须根长度、数目、须根重以及根系活力等方面,表现为不同处理引起的生物学效应差异显著,其中,激光种类不同引起须根长度的变异达到5%显著差异;洋葱品种不同,激光辐照引起的须根变异明显,但各处理间差异均未达到5%显著水平;激光剂量不同,引起须根数的变异达5%显著水平;激光辐射对洋葱根系活力表现为刺激效应。[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激光诱变黄皮洋葱育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水稻经过He-Ne激光辐照处理后对其L1代的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辐照时间延长,效果愈明显,对L2代植株的生育期、株高、穗部结构、粒重等性状均可诱发明显的变异。经过对L3和L4代的观察证明:激光诱发的性状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并且表现分离世代少,稳定快等特点,激光诱发的水稻突变体可以在育种中利用,较长时间的He-Ne激光辐照是一种有效的诱变手段。  相似文献   

13.
化学诱变因其点突变比例和突变频率高、特异性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诱发育种。近年来,用此方法获得的突变材料,成为基因组学等研究的重要基础,进而成为研究热点。文章介绍了化学诱变的特点与发展历史,总结分析了诱变材料、诱变剂种类以及诱变方法如浓度、时间、温度等对诱变效率的影响,综述了化学诱变技术在国内外蔬菜育种研究中的进展及成果。  相似文献   

14.
彭琳  季良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399-6402
[目的] 探索氮离子束注入和钴60伽玛辐射对大豆的生物学效应,为大豆诱变育种提供依据。[方法]14份大豆品种或高代稳定品系干种子按4×10^16、6×10^16和8×10^16N^+/cm^2 3个剂量和能量30 Kev氮离子束注入,35份大豆品种或高代稳定品系干种子按100、150和200 Gy 3个剂量和剂量率1.6 Gy/Min钴60伽玛辐射,以未处理作对照,考察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采用近红外透射光谱法测定大豆籽粒品质。[结果]8×10^16N^+/cm^2氮离子束注入和150 Gy钴60伽玛辐射对大豆农艺性状的突变效果明显。氮离子束注入和钴60伽玛辐射诱变蛋白质含量增加的材料占总材料份数的57.1%-78.6%,但6×10^16N^+/cm^2氮离子束注入的蛋白质突变频率大于其余两个剂量,而钴60伽玛辐射剂量间差异不大;诱变脂肪含量增加的材料占总材料份数的34.3%-40.0%,且8×10^16N^+/cm^2氮离子束注入和200 Gy钴60伽玛辐射的脂肪突变频率分别大于其余两个剂量。[结论]选择适宜剂量的氮离子束注入和钴60伽玛辐射可以改善大豆农艺性状,增加产量,提高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因而氮离子束注入和钴60伽玛辐射是两种行之有效的大豆诱变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航天育种机理的研究进展。对航天育种的主要因素—强辐射与微重力的来源、对植物种子的作用机理和所产生的生物效应进行了重点阐述,并指出了其研究的不足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从诱变材料和化学诱变剂的选择,诱变处理的方式、浓度和时间以及突变体的抗病、抗盐碱的定向筛选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园艺植物化学诱变与突变体筛选的研究进展,并对化学诱变技术的应用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