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部地区小城镇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捍卫  夏显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2116-12118
在分析我国西部地区小城镇发展现状和发展必要性的基础上,指出当前西部地区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从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及政策保障等方面提出了促进西部地区小城镇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赣州小城镇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州市小城镇发展程度比较低,但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加快,小城镇发展已经面临一个重大战略机遇期。今后几十年赣州市可通过从大力改善交通条件,调整行政区划、扩大小城镇发展腹地,创新户籍制度、积极推动小城镇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倡导科学规划、积极移民建镇,推动小城镇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等六个方面推动小城镇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是实现农村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小城镇迅速发展,目前,全国已有5.6万个小城镇,小城镇中乡镇企业产值占全国的60%以上。小城镇已成为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需求;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实现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现实选择和实现农村富裕文明的根本出路。针对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规划工作不适应、基础设施薄弱、缺乏区域特色、精神文明滞后等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加强规划、促进乡镇企业发展、建立多元投资机制、搞好配套改革等对策意见。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影响小城镇中工业聚集度的实旆分析,显示了小城镇中工业聚集受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城乡收入差距、第二产业发展水平、人口密度等经济因素和产权制度产品市场与劳动力市场程度等制度因素的影响。由此说明,制度因素是小城镇不能有效吸引农村工业聚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区域小城镇的空间形态一般要经历离散、极化、扩散、均衡四个发展阶段,形态模式从点状零散型向单中心向心型、多中心多核型、多中心网络型演化,交通、经济、自然地理是其主要的影响要素。在不同地区,由于影响要素合成所产生作用力大小的不同,造就了空间发展的阶段和形态分异,导致了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小城镇空间发展的形态差异。未来我国东部地区应进一步统筹小城镇的发展,优化网络型空间格局;中西部地区,国家应给予小城镇更多的支持,密切与东部地区的经济联系,顺势构筑多中心网络型的区域空间体系。  相似文献   

6.
加入WTO后,中国农村产业已步入国际化轨道,标准化和产业化作为提升农村产业素质,提高农村产业整合效率的措施和途径,其效果之明显已被许多地区的成功实践所证实。小城镇作为农村产业的主要载体,对农村产业的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反过来,农村产业的发展和素质的提升,将会直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工业化及城镇化进程。因此,深入研究我国小城镇发展的问题,探讨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政策与措施,促进小城镇与农村产业(特别是乡镇企业)的联动发展,对加快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展小城镇,关键是改革和调整阻碍各种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的政策,通过规划和引导,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小城镇聚集,建立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机制。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小城镇发展状况呈现非常大的地区差异。全国小城镇总体占有数量、发展层次都表现出东高西低的趋势,东南沿海地区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小城镇,顺利带动周边地区农村经济,实现农村人口城市化。并与中心城市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可以说沿海地区小城镇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小城镇发展缓慢,数量少,规模小,在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作用不明显。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1996年我国东部地区每平方公里内小城镇的数量为8.5个。中部地区小城镇的密度同样面积内仅为1.8个,而陕西的关中平原上平均每290平方公里内只有一个建制镇,陕北则平均每855平方公里才有一个建制镇。差距之大由此可以看见。  相似文献   

8.
企业聚集是小城镇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小城镇企业聚集的机制表明,制度环境和产业基础是小城镇企业聚集的两大条件。目前,我国小城镇企业聚集缓慢的关键在于产业发展滞后。发达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郑国祥  汪映川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583-16585
采用文献资料法、社会调查、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小城镇体育发展的区位优势、全面快速发展特殊期、良好政策、体育现状不济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新农村小城镇体育发展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小城镇建设是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城镇建设也是我国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小城镇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载体必将是我国农村在近一个时期主要前进方向。众所周知,小城镇建设的两个基本条件是非农人口的大量聚集和工业企业的迅速发展。水是生命之源,随着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水作为其构成要素之一,在小城镇的发展过程中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小城镇的水环境问题终将被提上重要日程。  相似文献   

11.
企业聚集是小城镇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小城镇企业聚集的机制表明,制度环境和产业基础是小城镇企业聚集的两大条件。目前,我国小城镇企业聚集缓慢的关键在于产业发展滞后。发达地区的产业发展,为小城镇企业聚集和产业基础的培育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普继雄  龚元圣  陈贤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9):99-100,102
以云南弥勒县四季豆生产发展为例,对四季豆生产的发展规模、品种退化、管理粗放、产业化程度低等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涵盖无公害栽培、规范栽培管理措施、反季栽培、集约化经营、提高加工技术等5方面的发展对策和新的发展思路,对发展四季豆产业、规范四季豆种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丰顺县茶叶产业化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丰顺县茶叶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对该县存在的集约化、组织化、程度化,品种结构单一,专业技术与龙头企业发展慢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从加强重视、加大"科技兴茶"战略实施、加强茶叶品种结构改良、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推进标准化生产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邯郸市蔬菜产业进行了调研,针对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扩大生产规模、提高集约化程度、实施"科技兴菜"战略、扩大市场占有率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它有利于解决现阶段农村一系列深层次矛盾,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缓解当前国内需求不足状况,为整个工业和服务业的长远发展拓展新的市场空间,是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必由之路。不同地域和经济发展阶段,小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各不相同。以泰州市为例,对小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行探究,以期对泰州市小城镇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的本质是乡村城市化。城市化包括同时发生的两个过程:一个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集中;另一个是农村生产、生活质量的逐步城市化。小城镇建设是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据统计,2000年我国的建制镇有1.9万多个,有2亿多人口生活在小城镇。在我国目前4亿多的市镇人口中,小城镇已撑起了“半边天”。淄博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城市化战略,是一个极具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研究小城镇,发展小城镇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一、找准小城镇的规模定位,搞好规划建设 小城镇建设,首先要根据目前状况、地理位置、发展潜力等确定科学适度的规模,才能搞好规划建设。山东省小城镇发展目标是,争取到2010年有100个左右的中心镇驻地人口达到5万人以上的规模。  相似文献   

17.
程东旺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10197-10200
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赣州市城镇化水平有明显的提高,但中部地区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东、西部地区。为了逐步缩小赣州市中部与东、西部城镇化差距,全面提高城镇化整体水平,笔者主要从七个路径来构建赣州市小城镇发展机制,分剐为:①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②建立城乡一元的户籍管理制度;③建立统一公平的劳动就业制度;④建立多层式的社会保障体系;⑤建立多元化的小城镇财政和投融资体制;⑥建立高效的小城镇行政管理体制;⑦建立科学的产业梯度转移对接机制,不仅可以推进赣州市农村改革发展,而且对全国欠发达地区的小城镇发展也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志民  周宝同  张玫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512-3514
小城镇的特色是小城镇的生命,是小城镇的品质和魅力所在。塑造小城镇特色要在立足本地资源条件的基础上,把优势变为特色,注重和谐与创新。小城镇特色发展要从生态建设、特色产业、城镇规划建设和文化事业等诸方面来协调发展,那种为特色而特色的小城镇单一发展模式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9.
陈秀云 《河南农业》2016,(23):121-122
近年来,吉林省白山市的农业发展开始向着市场化、商品化方向迈进。重视生态环境,完善产业体系,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工业装备等,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特点。自给自足的农业价值观转变为市场型,联动型的产业界结构代替分割型,集约化的经营方式代替粗放型,在劳动者技术能力方面由精英型代替生产型,这就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表现。基于此,就白山市现代农业的阶段性发展特性及发展走向做深入探讨,以期为白山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菏泽市镇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观念更新慢、缺乏特色产业支撑、工业企业布局分散、资金投入不足、民营经济发展缓慢、小城镇规划布局落后等问题,提出了解放思想、发展特色农业、发展工业园区、全方位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科学规划小城镇、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转变政府职能等相应对策,以加快菏泽市镇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