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分析我县中高海拔山区的气候特点及生态条件入手,探讨中高海拔气候生态条件对茶叶生长发育及自然内质形成的作用、效应、进而提出了开发利用中高海拔山地资源,开展茶叶生产,开发名伏茶产品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福建山地面积广阔,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7%,山地垂直分布近海面至海拔2158米,立体茶叶气候特征极其明显。本文在已有研究福建山地宜茶气候带上限海拔高度的前提下,进一步论述高海拔山地的主要气候生态特征及其对茶树、对茶叶生产所产生的相应气候生态效应。并依茶树生物学特性,探讨开发高海拔山地持续性茶业的若干关键措施。一、福建高海拔山地范畴本文指的高海拔山地是:海拔高度400m以上,至适宜种茶的上限海拔高度以下、坡度在25度(显陵不超过30度)以下的广大山地。作者曾根据福建山地气候生态特征和茶树的生物学特性为依据,把…  相似文献   

3.
福建高海拔山地气候及其开发持续茶业的战略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山地面积广阔,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7%,山地垂直分布近海至2158m。本文了福建高海拔山地的主要气候生态特征及对茶树和茶业生产相应的生态效应,并探讨 开发持续茶业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4.
高山产好茶,高山出名茶,这是古今茶业界对茶树立地环境条件与茶叶质量的一种客观定义。目前我省名优茶生产正处在向高山规模发展新阶段,已呈现出大发展的势头。尤其是山区市县,利用山区生态环境无污染,高山适宜开发名优茶的自然条件优良,走绿色食品茶叶生产之路。有不少有实力的私营企业,看好高山名优茶开发项目,以规模资本经营,产供销一体化,这是目前广东名优茶开发主要新的主流力量,可见高山名优茶的魅力。在规划发展高山茶叶生产中,注意合理规划茶园、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选择适合的茶树良种、绿色优质栽培、建设规范的茶厂等问题,进行科学统筹兼顾,合理利用高山的自然条件,保护和营造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福建高海拔山地气候及其开发持续茶业的战略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山地面积广阔,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7%,山地垂直分布近海至2158米,立体茶叶气候极其明显。本文在已有研究福建山地宜茶气候带上限海拔高度的前提下,论述高海拔山地的主要气候生态特征:(1)光照弱,漫射光比例大;(2)气温低,且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3)雨水充沛、空气温度大;(4)7-8月份光、热、水因素协调;(5)霜冻灾情明有发生。对树及茶叶生产产产生相应的气候生态效应 并依茶树生物学特性,进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适宜上杭县步云乡中高海拔山区种植的中稻品种,引进6个杂交稻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广8优199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适应性等综合表现好,可作为步云乡主推品种进行推广;中浙2优58、嘉优中科2号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进一步加大示范。总结了各品种在步云乡种植的产量及特征特性表现。  相似文献   

7.
赵应中 《中国茶叶》2007,29(6):38-39
湖南省桃江县是全国产茶大县之一,素有“茶叶之乡”的美誉。桃江县名优茶生产历史悠久,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县实施品牌茶战略,桃江名优茶产业获得长足发展。发展名优茶生产,已成为本县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茶业的重要措施。然而本县名优茶生产现状与现代茶业的要求,在资源利用、生产规模、科技含量、品牌开发、市场竞争力等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8.
名优茶生产与锌肥施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吴洵 《茶叶通讯》1994,(4):9-11
目前,各种名优茶的生产和开发已由高山地区走向低丘地区,由长江中下游茶区走向华南茶区,由中小叶种走向大叶种。但是,名优茶的生产和开发不只涉及制茶问题,同时也涉及到栽培管理问题。在栽培管理上如何加强茶园土壤农化管理,尤其是各种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以促进名优茶生产,这是当前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为此,笔者现就名优茶生产与锌肥施用问题谈一点看法,仅供生  相似文献   

9.
永安县有丰富的山地资源和高山出名茶的生态环境,有建设茶叶基地、繁育推广茶树良种以及多茶类名优茶生产的成功经验和在竞争中成长起来的茶业人才。现有高标准高产优质茶园八千亩,年产茶近万担,茶树良种面积达90%以上,近年来生产多种名优茶,引来南北茶商竞相选购,永安已成为多茶类名茶新区。加上能源较充足,工业基础较好,交通方便,永安茶业有条件发展成为一个很有特色的产业。但必须在大农业协调发展和“大农头”企业的带动下,走茶业产业化的路子。永安茶业有希望@林廷秀$永安市农业局!366000  相似文献   

10.
福建名优茶开发20年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 福建名优茶开发 2 0年福建名优茶开发从 1981年开始试制 ,由宁德市茶叶公司制作 ,1983年宁德市茶叶公司制作的名优茶直接进入北京市场 ,仅几百斤 ,此后 ,福安开始制作名优茶 ,并扩大到闽东各县 ,名优茶产量逐步提升 ,福鼎试制白毛猴名优绿茶 ,质优量大 ,逐步进入江浙市场及全国各省市场销售 ,至 1985年 ,全省名优茶产量已达几千担 ,后农业厅经作处组织考察江浙、上海市场 ,积极推动名优茶的开发 ,至 1999年 ,全省名优茶产量达 2 4 7万t,产值达 6 4 1亿元。名优茶产量和产值分别占茶叶总产量 12 35万t和总产值 14 73亿元的 2 0 %和4 …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下游丘陵茶区生产名优茶的气候生态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山区不同气候亚带、不同海拔气象与茶叶物候同步观测及相应的品质分析资料,论述了长江下游丘陵(海拔二三百米以下)茶区生产早春名优茶所具有的一定气候生态优势,认为这些地区在生产名优茶上,可与“高山出名茶”相辅相成、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12.
吴洵 《中国茶叶》1994,(3):34-3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名优茶生产和开发已成为当前茶叶生产的热点,其发展速度之快,开发品种之多,生产效益之好是其他任何大宗茶所无法比拟的.目前,各种名优茶的生产和开发已由高山地区走向低丘地区,由长江中、下游茶区走向华南茶区,由中、小叶种茶区走向大叶种茶区.然而,名优茶的生产和开发不只是涉及制茶工艺问题,同时也涉及到茶园的栽培管理问题.在栽培管理上,如何加强茶园土壤农化管理,合理施肥,促进名优茶生产和开发是当前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提几点看法,以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全国内销为主的名优茶连年增产增值前景看好。但据1996年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公布全国抽查189家企业生产237只红绿茶产品的抽样合格率只有65%,这不能不令人担扰,其中有名优茶的质量偏低,产品规格等级不清等问题。基于此,就当前名优茶开发热中的一些共性问题与对策,作些探讨。一、问题研究1.产品花色系列化问题。全国近年来共有省级以上名优茶600个左右,地(市)县级的名优茶更是名目繁多,其中许多都没有形成规模生产,虽在申报、评比中荣获“名茶”、“优质茶”称号,但因没有商品量,占不了市场,其结果是昙花一现或名…  相似文献   

14.
邱美礼  雷天 《中国茶叶》2010,32(4):44-45
优质高山茶是福建省上杭县种植业优势产业。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把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在白砂镇建立千亩优质高山茶生产加工基地开发项目,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农户以种植为主,绿鑫农牧公司负责茶叶加工、品牌创立及市场开拓,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当地高山铁观音经济效益的调研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机制名优茶的发展前景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根生 《茶叶》1995,21(1):12-14
名优茶商品化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机制名优茶工效高,成本低,工艺规范,品质稳定,经济效益丰厚,发展前景广阔。当前开发机制名优茶的主要对策是:建设名优茶生产基地,抓好名优茶机械的合理选型与配套;坚持名优茶品质特色,规范机制工艺;制订名优茶品质标准,注册商标。  相似文献   

16.
对汕优77在四川盆周高海拔山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的优势表现为增产原因作了分析,提出汕优77在四川盆周高海拔山区的栽培技术要点为:合理布局、适时播种、保温育秧,规范栽培,科学施肥,综合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17.
程良斌 《茶叶》1996,22(2):51-52
紫阳富硒茶是我国首次通过审定的富硒茶。研究证实,紫阳富硒茶自然品质好,无污染,富含硒元素,且具有一定的防癌抗癌效果,应作为特种茶加以开发。本文重点介绍了紫阳富硒茶对不同化学致癌物作用的影响,进一步证实紫阳富硒茶的抗癌效果,提出了开发名优茶,开发茶叶食品,提介吃茶,开发现成茶饮料和茶叶保健医用药品四条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如何利用云南叶种的自身优势-芽叶肥壮,持嫩性好,白毫多的特点,制人好名优茶的问题进行了比较细致的研究,开发了具有自身特色,品质优异的云芽绿名茶。  相似文献   

19.
肖中楷 《作物研究》1998,12(3):18-19
为探讨适宜于高海拔山区的杂交中稻育秧方法,1994年选用汕优647进行了当地旱育秧、薄膜水育秧和下山育秧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旱育秧可早播、早插、早熟,提高了产量,降低了劳动强度,是高海拔山区种植杂交中稻最好的育秧方法。  相似文献   

20.
蒋爱琴  过婉珍  王俊奇 《茶叶》2003,29(4):189-190
茶叶生产承包大户,通过开发名优茶,实行茶厂直销,现金交易,盘活资金,提高效益,从而提高生产名优茶的积极性。并增添名优茶机械,实行规模化生产,从而走出一条茶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效益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