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桑葚菌核病俗称白果病,病原物为核盘菌,菌核病的侵染源主要是混有菌核的土壤、染病残枝落叶和堆肥。在温湿度适宜条件下,菌核萌发长出子囊盘,子囊盘散发出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侵染雌花、青果及早生桑的新梢和嫩芽。孢子侵入雌花,寄生于桑果内,产生大量菌丝,果肉肿胀,呈乳白色。南充从2007年起开始发展果桑,到2014年,果桑面积达1333.7hm2,主要分布在南部、嘉陵、西充、阆中等县(市、区);主要品种为无核大10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春季,德清农联桑果合作社的果桑园爆发菌核病,损失惨重。桑椹菌核病俗称"白果病",是果桑栽培的主要病害,直接影响桑椹的产量和质量,发病严重时可导致桑椹绝收。该病病原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次年春季果桑开花期间,遇适宜条件时,菌核萌发抽生出子囊盘和子囊孢子,孢子随风传播侵染桑花,导致桑椹发病。在实地查看和请教有关专家的基础上,分析桑椹菌核病爆发的原因,提出后期管理的措施和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3.
正桑椹营养丰富,酸甜可口,是人们喜爱的鲜食水果。目前种植的果桑品种,不仅可采摘桑果,还可利用桑叶养蚕,经济效益较好,各地栽种面积不断增加。桑椹菌核病又名白果病,是造成许多地方桑果减产、品质下降的主要病害。发病严重时,可造成桑果颗粒无收。桑菌核菌的病原菌以菌核越冬,在3月份气温升高、桑花开放时,释放出子囊孢子,随风传播。根据病原菌不同,有肥大性菌核病、小粒性菌核病、缩小性菌核病三种。开化县的桑菌核病以肥大性菌  相似文献   

4.
正浙江省金华市自1993年引进"粤椹大10"以来,桑果采摘游在各地纷纷兴起。而2017年金华金东区、兰溪市、武义县、义乌市、婺城区以及全省不少地方暴发桑椹菌核病(感病后表现症状为桑果发白,俗称"白果病"),不少果桑种植户损失60%~80%。为此,我们实地踏勘了一些发病的果桑园,召集了一些果桑种植户和技术人员进行座谈,对2017年桑椹菌核病暴发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今后防治措施。1案例  相似文献   

5.
冯永德 《四川蚕业》2013,41(1):37-38
<正>桑葚菌核病俗称白桑果,又称"白果病",是一种毁灭性的桑葚病害,一旦发病,发病率高,也是为害果桑最常见和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四川果桑产业发展速度很快,它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不但丰富了果品、饮料、食品内容,也促进了蚕桑产业的多元化、市场化发展,因其风味独特、  相似文献   

6.
<正>果桑作为新兴产业,近年在全省各地蓬勃发展,随着果桑面积的扩大,桑果产量年年增加,今年我省德昌县、嘉陵区、西充县、三台县、丹棱县等将陆续筹办桑果节,通过桑果节将果桑产业与乡村休闲观光旅游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果  相似文献   

7.
金华市现有果桑323.3 hm2(其中连片13.33 hm2以上的果桑采摘园4个),桑果采摘游在各地纷纷兴起,武义县桃溪镇锦平村和金东区江东镇雅金村近年来每年举办“桑果节”。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在武义县泉溪镇麻蓬村的果桑品种展示基地,有近13.33 hm2桑果母本园,品种有100余个,是国内品种较为齐全的桑果母本园。由金华市经济特产技术推广站牵头制定的《果桑生产技术规程》,于2013年10月由金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另外,桑果系列产品,桑果酒、桑果饮品、桑果醋、桑果酵素、桑果干开发正在兴起。而作为示范点的金东区江东镇雅金村,有果桑园26.7 hm2,其中大棚果桑面积2.33 hm2。2016年初,金华果桑遭遇了4次冻害,给果桑生产带来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果桑新品种"苏椹72号".是2002年从本地区台湾果桑品种园中选拔出来,经几年扩繁、试验和调查,该品种表现出产果量高、抗菌核病(白果病)、耐寒等性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蚕桑是湖州市的传统优势产业,现阶段桑、果、蚕产业又被国际粮农组织推荐为优良生态产业.桑果是"绿色安全果品",桑果系列产品不仅风味上乘,对人体还有着极好的营养、保健功能.桑果成为国际上正在掀起开发的第3代水果资源.湖州市从1999年开始引进果桑品种,2003年开始规模种植,至2005年本市的南浔区、吴兴区、安吉县、德清县都已规模种植果桑,面积己超过80hm2.2005年春季南太湖基地及南浔区、德清县、安吉县的果桑基地都已开始规模采摘,桑果的后加工产品已在研制.现就湖州市近几年果桑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黄兰彬 《广西蚕业》2019,56(2):62-64
通过分析百色地区栽植果桑的优势和品种选择,总结出在该地区种植果桑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以种植鲜食果桑和酿酒用果桑为重点,总结了果桑的树型养成、水肥管理以及桑椹菌核病和桑天牛等主要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点。建议在栽培好果桑的同时,可以通过桑果采摘园、桑果酒以及桑果汁等的开发增加收益。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四川果桑产业逐年发展壮大,2015年,种植面积突破6666.67hm~2(10万亩),投产果桑园超过2000hm~2(3万亩),桑果产量达到4万t,销售收入实现2.8亿元,桑果产量和产值位居全国第1位。由于我省果桑发展迅速,普遍存在果桑标准化种植程度低,技术规程不完善、桑椹菌核病、椹浆瘿蚊危害严重等问题。因此,笔者就果桑春季管理的技术要点进行梳理总结,具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提升桑果品质,迎合大众休闲体验的需要,以果桑大10品种为对象,并以常规大棚非棚架栽培(以下简称常规栽培)为对照进行了果桑棚架立体栽培(以下简称棚架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棚架栽培的果桑树体生长更为迅速,棚架栽培的果桑由于栽培密度较为稀疏(4.00 m×4.00 m),前2年产量会低于常规栽培,第3年产量与常规栽培相当,但棚架栽培的果桑桑果采摘持续时间较常规栽培延长约20 d,桑果单果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栽培,通过修剪控制棚架栽培果桑结果母枝数量,综合考虑产量及品质认为,每株留90根结果母枝为最佳。棚架栽培能使果桑枝条均匀分布于棚架之上,可提高果桑枝条的光照和通风条件,提升桑果的品质,且棚架栽培果桑相对于常规栽培果桑栽培密度较低,不但能节省种苗且棚架下面空间充裕,方便采果和管理。  相似文献   

13.
<正>果桑栽培管理是以收获桑果为主要目的,种植技术、管护措施有其自身的规律特点。笔者通过近十多年来对果桑品种的引进、对比试验,管护措施、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实践探索,下面就果桑栽培管理技术谈点肤浅认识,仅供参考。1选择适宜的果桑品种栽植果桑,一定要选择适宜当地自然环境的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四川果桑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果桑产业化的发展思路,重点做好优良果桑品种选育、标准化栽培技术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和桑果产品质量安全、桑果产品市场开拓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1技术概述桑果的主产业是采摘桑椹鲜食和生产加工成桑椹酒(如桑干红、桑果啤等)、桑果汁、桑椹红色素、桑果酱、桑果冻、桑椹醋等,桑果开发相关的产品丰富,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生物制药、印染、造纸、饲料、蚕业等。近年来,随着果桑特色产业的发展和相关新产品的精深开发,对果桑原料桑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传统的果桑栽培技术由于占地面积较宽、投产年限较长、亩桑产果量不高,其主要原因是桑果树在进入结果期,桑树的结果枝条由于其自身重力作用,相当一部分在树干的方向(即竖直方向)层叠分布,既影响了桑枝的日照,同时造成其内空气流通不足,造成桑果果量少,果实小、质量差,制约着果桑产业的发展。因此,探索一种速生、高产、丰产、节地的果桑栽培技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果桑是果叶兼用的桑树,浙江省临海市林业特产局科技人员一经过多年的努力,引进筛选出良种“大十”品种。该良种具有生长势强,桑果产量高,品质优,桑时成熟期早等特点,栽培管理容易,且经济效益较高的优点。但桑果盛产期在5月上中旬,上市季节比较集中,特别是后期,由于枇杷、樱桃等水果相继上市,影响桑果的销售价格和效益。同时,桑果采摘期若遇到刮大风、下大雨等不良气候的影响,将导致大量桑果落地而造成损失。为了进一步提高果桑的产量和质量,提高果桑的经济效益,抢占市场,我们于1998年开始,建造果桑塑料大棚,开展了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了解浙江地区主栽果桑品种性状,推进果桑产业多元化发展,选取浙江省主栽的8个果桑品种的桑果农艺性状调查与加工品质性状测定,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桑果进行品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8个桑果品种桑果的各项性状存在较大的差异,21个农艺与品质性状当中,有20个变异系数大于10%.主成分分析共提取了5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  相似文献   

18.
桑椹菌核病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次年3月上中旬温湿度条件适宜时,从越冬菌核上开始长出子囊盘,并产生子囊孢子。此时正值桑树开花期,子囊孢子通过风力传播,侵入桑树雌花花器,菌丝侵入子房内形成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最后菌丝形成菌核,危害果实——桑椹。  相似文献   

19.
果桑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果桑园的秋冬季管理工作对来年的桑果产量、质量影响巨大。本文根据德阳地区近年果桑种植的实践经验,总结出包括施肥、病虫害防治、修剪等内容的果桑秋冬季节管理技术,以供蚕农参考。  相似文献   

20.
桑果作为新一代水果,因其营养及保健作用倍受人们青睐.同时,由于蚕桑面临的新形势,开发利用果桑,对提升和持续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传统蚕业和增加农民有促进作用,果桑的推广种植也越来越为人们推崇.果桑的种植以食用桑果为目的,果桑只有进行无公害生产,才能有生命力.对照无公害食品生产要求,果桑栽植管理及生产过程应从无公害生产的要求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