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5 毫秒
1.
钟蕾  陈小荣  左清凡 《种子》2005,24(12):1-3,25
从单茎水平上比较了重、中、轻3种不同穗重型两系法杂交水稻灌浆期若干源库及其相互关系指标的动态差异.结果表明,相时于中、轻型两系法杂交稻,重型具有如下特点:单穗粒多、实粒数多、千粒重重、单茎库容量大;抽穗后叶绿素含量前期高、中期衰减慢、后期较迅速;籽粒灌浆速度快,持续期长;抽穗后前期比叶重大,后期持续缓慢衰减;粒叶比高、物粒比和颖花茎鞘重较低.  相似文献   

2.
杂交稻开花后根系活力与旗叶衰老和产量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比较研究杂交水稻和常规水稻开花后旗叶衰老、根系活力及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1)水稻开化后旗叶与根系各衰老指标变化关系十分密切。根系伤流强度下降,伤流液中氨基酸含量的下降、MDA含量的上升与旗叶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和膜相对电导度增加正相关。(2)极叶早衰导致旗叶光合速率迅速降低,籽粒增重缓慢,千粒重低,结实率低。(3)与常规水稻相比,杂交稻生育后期根叶衰老快。因  相似文献   

3.
Ⅱ优98杂交水稻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2001年参加云南省区试,平均产量10450kg/hm^2,比对照增产11.73%,达极显著水平,是10个参试品种中产量最高、唯一比对照显著增产的品种。2000~2001年参加安徽省区试,平均产量8570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3.66%,达极显著水平。2001~2002年参加江苏省杂交稻新组合区试,平均产量9712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达7.0%,达极显著水平。2004年在我公司品比试验中,平均产量9481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6.98%,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不同施氮水平对超级稻源库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摘 要 以超级杂交稻Q优6号和金优527为材料,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研究超级杂交稻源库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作物群体生长率、最大叶面积指数、有效叶面积指数和高效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比率、光合势、拔节期-孕穗期叶源总量值均逐渐增加,而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净同化率、孕穗期单茎茎鞘重逐渐降低随氮肥的增加而减少。在施氮量0~315 kg/hm2的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总颖花数、总库容量逐渐增大,而饱粒千粒重、颖花数/叶、实粒数/叶、粒重/叶逐渐降低。颖花数/叶、实粒数/叶和粒重/叶均与饱粒千粒重、结实率达显著的正相关,总库容量与总颖花数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新型果树三叶木通扦插育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惠玲  陈明德  吴乔明 《种子》2002,(6):108-109
采用ABT(2号)生根粉、萘乙酸(NAA)、清水(对照)三种处理方法,对产于修文的三叶木通扦插育苗试验表明:用ABT生根粉处理的插穗生根时间比对照提前10-20天;生根数量比对照多一倍;苗高全年生长期比对照处长一个月;茎蔓高生长量比对照大65.42%;发枝数比对照多66.67%。经方差分析检验结果,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萘乙酸和对照生长表现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优质烤烟产区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正交设计^[1]研究不同施氮量、种植密度和留叶数等栽培技术时烤烟叶面积、烟碱、产量和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上、中部叶叶面积显著增大,烟碱含量极显著增加,产量亦显著增加;随种植密度增加,上、中部叶叶面积显著减小,上部叶烟碱含量显著降低,产值量显著提高;随留叶数增加,上部叶叶面积极显著减小,烟碱含量极显著降低。通过统计分析可知,在本试验范围内,以处理5(D2N2T3)和处理7(D3N1T3)效果较好,各部位烟叶的烟碱含量适宜,并能明显获得较高产量和产值。  相似文献   

7.
生长调节剂2,4-D灌施对烤烟上部叶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以代表性烤烟品种云烟87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2,4-D水溶液对打顶后的烟株进行了灌施处理,采用连续流动分析法及火焰光度法测定上部叶初烤烟的常规化学成分含量。结论是:(1)0—100mL/L2,4-D灌施,浓度与烤烟上部叶烟碱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与上部叶的糖碱比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其钾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2)2,4-D灌施可以显著降低烤烟上部叶的烟碱含量、提高上部叶糖碱比值及钾含量;(3)2,4-D灌施对烤烟上部叶的还原糖及氯含量均无明显影响;(4)2,4-D灌施可提高烤烟上部叶常规化学成分的协调性,从而提高上部叶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8.
屈维彪  余小平 《种子》1995,(3):41-42
利用黔东南杂交稻大区多点试验资料和杂交稻品种对稻瘟病抗性的试验观察结果,对Ⅱ优多系1号和汕优63的丰产性和稳定性以及抗稻瘟性分别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Ⅱ优多系1号的产量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种汕优63,平均高52.8kg/667m^2;Ⅱ优多系1号的产量与环境指数的回归系数为0.74655;对分蘖盛期的叶瘟、破口苞期剑叶瘟和穗瘟分别表现抗(R)、高抗(HR)和中抗(MR),进而表明Ⅱ优多系1号是一个  相似文献   

9.
低NPK胁迫对巴西橡胶树实生苗部分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对3个品种巴西橡胶树实生苗进行低NPK胁迫处理并对其农艺性状作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低N胁迫可显著或极显著阻碍株高、茎粗、叶蓬距、叶面积的增长;低P胁迫可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株高和茎粗的增大,会极显著影响PR107叶面积扩大;低K胁迫对RRIM600实生苗株高生长、对GT1和RRIM600实生苗茎粗的增大、对PR107叶面积扩大也会产生显著或极显著影响。(2)RRIM600对低NPK胁迫较为敏感,胁迫后第一蓬叶的茎粗和叶面积就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R107次之,GT1较不敏感,胁迫处理后第二或第三蓬叶才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差异。(3)橡胶树实生苗农艺性状指标中,对低NPK胁迫响应最快的是茎粗和叶面积,在胁迫处理后新生第1蓬叶就表现出显著差异,其次是株高,最慢的是叶蓬距。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寒地超高产大豆产量及生长发育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合农60处理在高密度、高肥水条件下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处理.为4895.7kg/hm^2。该处理各生育时期单株干重、叶面积比对照处理低.但群体干重、LAI显著增加,后期LAI长时间保持在7.000以上:在各生育时期叶绿素含量始终保持最高,且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14.062μmol/m^2·g)和较低的蒸腾速率(4.511μmol/m^2.g),综合以上因素为光合产物积累及产量形成奠定了基础并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1.
南方稻区水稻产量差的变化及其气候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南方稻作区水稻理论生产潜力、单产的提升空间以及气候变化因素对水稻生产潜力的影响,探索区域水稻生产的限制因素和提高水稻产量的技术途径,本研究利用AZE (农业生态区域法)模型对南方稻区1980—2010水稻光温生产潜力进行测算,结合水稻大田平均产量,对该区域水稻光温生产潜力和大田平均单产之间的产量差及其时空变化特点进行研究,并分析了产量差变化的气候影响因素。分析表明,30年来该区域早稻光温生产潜力呈上升趋势,且增幅大于实际产量增加的幅度,二者之间的产量差不断扩大;一季中稻光温生产潜力呈下降趋势,产量差逐步缩小;晚稻光温生产潜力亦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产量差不断缩小。对区域气候变化分析表明,水稻生育期内辐射总量及温度变化是影响光温生产潜力的关键因子,早稻生育期内温度升高对水稻产量的正效应超过辐射下降的负效应,光温生产潜力不断增加,而一季中稻及晚稻生育期内辐射下降对产量的影响更大,水稻生产潜力呈下降趋势。不同省份间,水稻生育期内辐射及温度变化不同,光温生产潜力及产量差变化趋势空间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2.
基于AEZ模型的我国水稻产量潜力的农作制区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基于中国1961~1997年的统计资料(经多方校正)共同开发的AEZ模型,运用G IS平台计算了中国41个农作制亚区的水稻生产潜力,并指出了单产最高潜力分布区域。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水稻的最高产量潜力大约将是目前产量的2倍。这对我国水稻高产育种及栽培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江苏省近60年来各阶段具有代表性的12个粳稻品种(含超级稻)为材料,依据种植推广年代结合株型和基因型将其分为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和2000年以后6个类型,研究了品种演进过程中产量和形态生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品种演进产量逐步提高,其原因主要是总颖花量的增加,而这又主要由于每穗粒数的显著增多。自早期的50年代品种,结实率逐步提高,但90年代品种和2000年以后的超级稻品种,结实率有下降的趋势,穗数和千粒重无明显变化。随着品种演进,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同步提高,以抽穗后增加的量尤为明显,主要生育期根干重、根冠比、根系氧化力和叶片光合速率显著增加,但现代超级稻品种的根系活力和叶片光合速率在结实期下降较快。品种改良提高了抽穗期总叶面积、有效叶面积、高效叶面积和粒叶比,还增加了穗长、着粒密度、一次和二次枝梗数目。由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品种,植株高度降低,而2000年以后的超级稻品种显著上升,升至120cm左右。抽穗期顶三叶叶片角度则随品种更替显著降低。上述结果说明随品种演进,粳稻的农艺、生理性状和产量均有明显改良,但超级稻较低的结实率限制了其产量潜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不同年代中籼水稻品种的叶片光合性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旨在探明中熟籼稻在品种改良过程中籽粒产量和叶片光合性能的变化特点。以江苏省近70年来不同年代在生产上应用的12个代表性中籼水稻品种(含杂交稻组合)为材料,依据应用年代将其分为20世纪50-60年代、60-70年代、80-90年代和21世纪00-10年代(超级稻) 4种类型,研究其产量、冠层结构及叶片光合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品种的改良,中籼水稻品种的产量不断提高。群体总颖花量、面积指数和粒叶比显著增加,叶基角减小,群体透光率、光合势(绿叶面积持续期)、抽穗期剑叶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PSII最大和实际光化学效率以及荧光与非荧光淬灭系数增加。最大叶面积指数和全生育期总光合势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灌浆期剑叶光合速率、气孔导度、PSII最大和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以及荧光和非荧光淬灭系数与结实率或粒重呈显著相关。表明在品种改良过程中,株型和叶片光合性能的改善是中籼水稻产量提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水稻常规种与杂交种产量性状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量性状改良一直是水稻育种的第一目标, 在杂交稻选配成功后的二十多年里所推出数量众多的杂交稻品种的单产潜力没有明显超过早期培育出来的水稻品种, 而常规育种由于新种质资源的不断拓展与应用, 其产量不断得到提高, 部分常规稻品种的产量水平超出杂交水稻。为明确常规稻与杂交稻品种的产量差异性, 重新评价和定位常规稻品种。以相同遗传背景的常规稻与杂交稻组合为比较对象,比较分析了 12个组合的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研究结果显示, 12组常规稻与杂交稻的的对比试验中, 杂交种产量明显高于常规种的占总数的 41.7%, 常规种产量高于杂交种的占 16.6%, 二者产量差异不明显的占总数的 41.7%。部分常规品种在产量上与同类型杂交稻产量相当甚至高于杂交稻, 这为常规稻的遗传育种及其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产量潜力预测的中国水稻单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水稻三个方面的产量潜力分析了我国水稻单产不同时期最高增产幅度:光能利用率潜力、历年产量演变趋势外推潜力、AEZ(农业生态区划)模型计算的我国水稻单产潜力。指出我国不同时期水稻单产的最高年增幅为:1977年以前10%、1980年以前9%、1986年以前8%、1990年以前7%、1996年以前6%和2003年以前5%。任何高于以上增幅的水稻品种或栽培技术都只能是局部推广的或有统计误差的。这对指导我国水稻生产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水稻是重庆市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两系杂交水稻因育种效率高、制种成本低、品种稻米品质好等优势,近年来成为水稻研究的热点之一。为明确两系水稻杂交组合遗传特性,选择了渝优系列代表性恢复系11个,分别与两系不育系‘C815s’、‘深08s’配制两系杂交新组合,对新组合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组合实际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C815s’组合在株高、产量、稻瘟病抗性等性状上优于‘深08s’组合,而‘深08s’组合则在生育期、有效穗、稻米品质等方面优于‘C815s’组合。研究结果为两系亲本的创制及两系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粳稻-小麦周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充分挖掘稻麦周年高产潜力,通过不同生态区稻麦两熟多项生产技术试验,研究提出江苏各地粳稻一小麦周年高产的最适播(栽)收期与茬口衔接、最适播栽方式、最适群体起点(密度)以及适宜的肥料运筹、水分管理等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Iron toxicity is a widespread nutrient disorder in lowland rice, notably in West Africa. It occurs in irrigated or rain-fed rice crops when the soil contains excessive amounts of iron. Associated with leaf discoloration symptoms (bronzing), this excessive iron uptake causes poor growth and tillering and leads to severe yield reductions.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West Africa from 1994 to 1998 at two sites with high iron toxicity and one non-toxic site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iron toxicity on rice cropping and evaluate the tolerance of promising rice cultivars available in West Africa. To estimate yield losses caused by iron toxicity, the yield potential was simulated using the ORYZA-S rice growth and yield model. Based on the potential yield, the yield loss in an iron-toxic site i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yield gap caused by unknown site factors and the yield gap caused by iron toxicity. Compared to the referential yield obtained in a non-iron-toxic site, iron toxicity reduced rice yields by 16–78 % (mean 43 %). The extent of the yield loss depended on rice cultivar, iron toxicity intensity and crop management strategy (water control and mineral fertilisation). A strong correlation obtained between yield and the iron toxicity score, based on visual symptoms indicated an approx. 400 kg ha−1 yield loss for each visual score point increase. The high genetic variability in iron toxicity tolerance and close correlation between leaf symptom score and grain yield between rice genotypes provide a good basis for breeding varieties that can produce higher yields under iron-toxic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20.
长沙近41年气候变化对双季早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诊断分析气候变化对长沙水稻产量的影响是正效应还是负效应,利用长沙市4个人工观测站1971—2011年逐日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资料,采用趋势系数、相关系数、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对长沙双季早稻生长期的气候变化特征及气象产量与其生长期气象因子间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影响长沙早稻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依次是:5月低温、生长期最高气温、生长期降水量、灌浆乳熟期最高气温、生长期日照时数、5月日照时数、5月最高气温、5月平均气温及洪涝;(2)5月低温强度指数Ij与气象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对早稻产量有明显不利影响;生长期降水量与气象产量存在显著负相关,降水量太多不利于高产;(3)近41年来,早稻生长期最高气温、5月平均气温、5月最高气温呈极显著增加态势,生长期最高气温与气象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5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灌浆乳熟期最高气温与气象产量呈较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增温十分有利于早稻高产;(4)生长期日照时数与气象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日照时数多对早稻高产有利;(5)近41年来,早稻气象产量呈弱下降态势,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大幅增长,2004—2008年小幅增长,得益于生产力水平和早稻品种的提升以及十分有利于早稻增产的气象条件;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多为负值及2009年连续3年负值,在于气象条件对早稻增产无贡献。气候变化对长沙早稻产量的影响总体呈正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