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菜青虫生物防治可用苏云金杆菌乳剂等,每亩(667平方米)用原药100克,以8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或用杀螟杆菌菌粉300~500倍液喷雾杀幼虫。上述药剂若再加入0.1%洗衣粉喷雾效果更好。利用仿生农药灭幼脲素,如20%灭幼脲1号悬浮  相似文献   

2.
灭幼脲对家蚕的毒性试验及中毒症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灭幼脲是一种昆虫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对鳞翅目昆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经试验,灭幼脲对家蚕无熏蒸作用而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中毒症状为皮肤破裂、咀嚼障碍。  相似文献   

3.
氮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是谷胱甘肽的前体物质,能脱乙酰基生成半胱氨酸及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能。纳米二氧化钛(TiO_2)具有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能提高有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对一代杂交种菁松×皓月五龄起蚕模拟生产条件下农药微量中毒情况,在五龄第二天,分别添食0.5倍半致死浓度的辛硫磷和0.5倍半致死浓度的灭幼脲,再添食NAC和TiO_2的混合解毒剂、苏大蚕之宝及解毒宝三种解毒剂。检测三种不同解毒剂对微量辛硫磷及灭幼脲中毒家蚕的体质量、存活率、龄期经过和蚕茧产量与质量的影响,以比较不同解毒剂对家蚕微量辛硫磷和灭幼脲中毒的解毒效果。试验结果表明:NAC和TiO_2混合解毒剂能有效缓解微量辛硫磷及灭幼脲农药对五龄家蚕幼虫造成的中毒现象,死亡率分别为辛硫磷对照组和灭幼脲对照组的1/5和1/3;熟蚕体质量基本恢复至正常对照水平;龄期经过延长得到显著抑制,灭幼脲中毒解毒组已与对照组无异;产茧量和茧质也恢复至正常水平。NAC和TiO_2混合解毒剂对五龄家蚕微量有机磷中毒的解毒效果优于解毒宝和苏大蚕之宝。  相似文献   

4.
与化学农药相比 ,生物农药的残留普遍较低 ,有利于生产绿色水果、特别是AA级绿色水果。生物农药品种很多 ,特点不同 ,要有的放矢地选用。1 除虫脲 又名灭幼脲 1号。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作用机制为抑制昆虫表皮细胞几丁质合成 ,使幼虫不能正常蜕皮或变态而死亡 ,可用以防治柑桔锈壁虱、柑桔潜叶蛾、柑桔木虱等害虫 ,使用浓度为2 5 %除虫脲可湿性粉剂 2 5 0 0~ 30 0 0倍液。对人畜安全、对鸟、鱼、蜜蜂等无明显不良影响。与除虫脲相类似的还有灭幼脲 (灭幼脲 3号 )、氟苯脲 (农梦特 )、氟虫脲 (卡死克 )、杀铃脲 (杀虫隆 )、氟铃脲 (盖虫…  相似文献   

5.
脲类药剂被称为世界第4代无公害农药,已在全国27个省市推广应用,并出口朝鲜等周边国家。正广泛地用于农、林、果、茶、菜等多种作物上。灭幼脲类杀虫剂主要作用是抑制昆虫表皮的几丁质合成,使幼虫蜕不下皮而死。主要是胃毒作用,亦能侵入昆虫表皮和卵壳发生作用,无内吸作用。因此,以初龄幼虫期用药效果最好。应用时喷药必须均匀、周到。目前市场上的灭幼脲3号和杀铃脲都是悬浮剂,使用时先播匀瓶内药,用少量水稀释后,再加水至需要浓度,搅匀后喷用。对25%灭幼脲悬浮剂来说,一般喷1500倍液较好。灭幼脲类药剂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和一般酸性或中性药可随混随用,药效不降低。灭幼脲不宜与波尔多液混用(石灰多量式波尔多液一般呈碱性)。灭幼脲加入300倍尿素液会使雾滴细小,药剂挥发率降低25%~30%,雾滴沉积量增加1.4~3.1倍;植物性增效剂有使它增效、抑制  相似文献   

6.
《四川蚕业》2018,(4):20-24
正灭幼脲是我国独创开发的产品,通用名称:灭幼脲(chlorbenzuron、mieyuniao),为昆虫激素类农药。通过抑制昆虫表皮几丁质合成酶和尿核苷辅酶的活性,来抑制昆虫几丁质合成从而导致昆虫不能正常蜕皮而死亡。影响卵的呼吸代谢及胚胎发育过程中的DNA和蛋白质代谢,使卵内幼虫缺乏几丁质而不能孵化或孵化后随即死亡。在幼虫期施用,使害虫新表皮形成受阻,延缓发育,或缺乏硬度,不能正常蜕  相似文献   

7.
高德三 《蚕业科学》1990,16(2):104-106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1979年在我国边境城市丹东市首次发现.至1989年传播到辽宁、山东、陕西等3个省;丹东、大连、威海、西安等12个市;东沟、旅顺、荣城、蓬莱、武功等44个县(区).在疫区采取人工捕杀成虫、幼虫,在1—3龄期喷洒25%灭幼脲30-40ppm或25%灭幼脲30-40ppm加90%敌百虫1500-2000倍液等防治;严格检疫措施,设立哨卡,加强幼虫、蛹期检疫;搞好保护区的普查等,是控制此虫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草地螟的生物学特性及室内毒力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对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危害特点进行了研究.选择4种农药用浸叶片法对草地螟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种农药对草地螟的毒力为7.2%苦参碱.烟碱乳油》3%高渗苯氧威》25%灭幼脲Ⅲ号悬浮剂》5%吡虫啉乳油,其中以苦参碱.烟碱的毒力最强,半致死浓度(LC50)为10.499 mg/L,致死浓度(LC95)为16.093 mg/L.  相似文献   

9.
在调查白茨粗角萤叶甲各虫态、虫龄的数量、活动、为害等有关生物学习性的同时,选用1.8%阿维菌素、1.2%烟碱苦参碱乳油、3%高渗苯氧威、25%灭幼脲3号悬浮剂、50000IU/mg-1苏云金杆菌等5种生物药剂,进行防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白茨粗角萤叶甲在民勤地区1年可发生3代,应在5月中下旬越冬成虫产卵盛期或者7月中下旬2代幼虫期开展防治。综合考虑经济成本和防治效果,实际防治中可轮换使用以上5中药剂。危害程度较高时推荐使用1.2%烟碱苦参碱2000倍液和3%高渗苯氧威3000倍液,危害程度较低时可使用1.8%阿维菌素1000倍液、50000IU/mg-1苏云金杆菌1000倍液或者25%灭幼脲3号1000倍液。  相似文献   

10.
中国动物营养学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及对策(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接2006年第1期1~3页)脲酶又称尿素酰胺水解酶,是由微生物产生的一类酶蛋白,脲酶抑制剂可抑制脲酶活性,提高尿素利用率。生产中常用的脲酶抑制剂为去酰氧肟酸,由于长期使用去酰氧肟酸可导致瘤胃微生物产生适应性,因而降低其效果。刘大森等试验发现,硼砂在体内外都有抑制脲酶活性的作用,其效果与去酰氧肟酸接近,且作用效果持久。另有研究表明,氢醌可将脲酶中的巯基氧化成二硫桥,降低脲酶活性,表明氢醌可抑制脲酶活性。张永根等报道在绵羊瘤胃内每日灌注50mg/kg氢醌使脲酶活性降低28.3%,瘤胃内消化酶活性不受影响。此外,苯醌、二胺、三胺类…  相似文献   

11.
腐植酸脲(简称腐脲)系腐植酸与尿素的络合物,含非蛋白氮素15%以上。由于这种络合物能缓解尿素的吸湿性,从而防止过多游离氮的形成。同时腐植酸又具有促进消化的功能,所以,可望成为反刍动物日粮氮素的重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2.
樟科植物提取物对猪粪脲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养猪业中的氨气主要是由粪中的微生物脲酶催化尿中尿素产生的。试验用体外法研究樟科植物提取物对猪粪中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樟科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和二氯甲烷提取物均能极显著(P<0.01)降低猪粪中的脲酶活性,且作用效果与剂量呈正相关;二氯甲烷提取物的作用效果优于乙醇提取物,其抑制脲酶的效果与乙酰氧肟酸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杜兵 《四川蚕业》2019,(收录汇总):56-57
近年来,森林飞防致川北地区家蚕中毒事件屡屡频发。飞防主要使用菊酯类、烟碱类及灭幼脲类等农药,严重影响了蚕业健康有序发展。为此,根据多起实例,提出了科学预防的几点建议,以期全面保障蚕种安全生产及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14.
脲酶抑制剂的研究是缓和蛋白质饲料短缺、提高尿素利用率的重要途径。本文介绍了脲酶抑制剂的种类、作用机理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主要应用,并提出脲酶抑制剂研发的意义和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以‘甘农3号’为研究材料,采用室外(防雨网室)盆栽营养液砂培法,模拟土壤中2种氮素形态(NO3--N和NH4+-N)的存在形式,研究混合态氮(NO3--N:NH4+-N为1:1)的5个供氮水平(0,105,210,315,420 mg·L-1)对紫花苜蓿固氮酶活性和酰脲含量的影响并筛选出最佳氮浓度;在筛选出的最佳氮浓度下研究2种形态(NO3--N和NH4+-N)氮的7种不同的配比NO3--N:NH4+-N(1/7,1/3,3/5,5/5,5/3、3/1,7/1)对紫花苜蓿固氮酶活性和酰脲含量的影响;并对根瘤固氮酶活性和酰脲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最能促进紫花苜蓿酰脲累积和根瘤固氮能力的外源氮浓度为210 mg·L-1;最佳混合型态氮配比为NO3--N:NH4+-N=1/3。2种试验处理下紫花苜蓿地上部分酰脲含量(y)与固氮酶活性(x)之间分别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1),可分别用y=0.0321x+0.4759(R=0.911)和y=0.0313x+0.5545(R=0.960)表示,且2模型高度相似,这为寻求生产中评估紫花苜蓿固氮能力的简便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国产咪唑苯脲二丙酸盐在牛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残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牛单剂量肌注咪唑苯脲二丙酸盐(2mg/kg)。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出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并按有吸收一室模型=M(e~(-ket)—e~(-kat))公式,计算出咪唑苯脲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吸收速率常数(k_a)为2.027h~(-1);清除速率常数(k_e)为0.419h~(-1),峰时间(T~(max))为1.18h;峰浓度(C~(max))为1.746μg/ml;吸收相半衰期(t1/2k_a)为0.342h,消除相半衰期(t1/2k_e)为1.165h;表观分布容积(Vd)为0.88L/kg;体清除率(BIC)为0.25L/kg/h。咪唑苯脲在牛的肝、肾、心,胆汁、脑、肌肉、脂肪中的残留量:停药后1个月分别为0.94、1.47、1.10、1.89,0.81、1.47和0.72μg/g;停药后2个月分别为0.763、0.454、0.232、0.493、0.106、0.662和0.441μg/g;停药后3个月分别为0.512、0.326、0.174、0.019、0.067、0.183和0.058μg/g。  相似文献   

17.
豆粕脲酶活性的快速测定及其对肉用仔鸡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坚成 《饲料工业》2000,21(5):21-22
饲用豆粕的脲酶活性是衡量豆粕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国家标准(GB10380-90)将脲酶活性定义为:在30℃±5℃和pH值等于7的条件下每分钟每克大豆粕分解尿素所释放的氨态氮的毫克数,并且规定大豆粕的脲酶活性不得超过0.4,即U<0.4。常用的脲酶活性测定方法有国标法(GB8622-88)、pH增值法(ΔpH)和尿素—酚红快速测定法等。1材料与方法11豆粕的选择豆粕来自同一产地,粗蛋白含量一致,用上述尿素—酚红测定法选出4种豆粕,并用国标法、ΔpH法测出相应数值,配成全价颗粒料后,再采样按相应方法测定脲酶…  相似文献   

18.
脲酶抑制剂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脲酶抑制剂作为一类特殊的饲料添加剂在畜牧业生产中逐渐被人们认识,在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如美国、以色列、加拿大,脲酶抑制剂的应用已经较为广泛,我国 20世纪 90年代开始了脲酶抑制剂在畜牧方面的应用性研究,并人工合成了一类异位酸类反刍动物瘤胃脲酶抑制剂(王加启 ,1994)。本文从脲酶抑制剂的作用机理等方面就脲酶抑制剂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做较全面的综述。 1脲酶抑制剂的种类   脲酶抑制剂是指能够直接或间接抑制脲酶活性的一类物质。已报道的主要有以下几类: 1.1重金属盐类   此类物质对脲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0世纪 80年代国…  相似文献   

19.
<正> 利用非蛋白质含氮物饲喂反刍动物,在国外已广泛应用。我国多应用尿素做为非蛋白氮源,然而应用尿素喂羊中毒死亡事例又屡见不鲜,影响推广利用。现已生产复合型尿素“异丁基二脲(DUIB)”,笔者为了试验这一产品在绵羊生产上利用价值,而于1985年在吉林省前郭县红星牧场进行安全性小群试验,又于1986年在育成羊中进行中间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试验材料 一、非蛋白氮饲料 异丁基二脲(DUIB)是由异丁醛与尿素缩合而成的新产品,含氮量32%。吉林省化学工业公司吉林化肥厂产品。  相似文献   

20.
脲酶抑制剂在奶牛营养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尿素作为非蛋白氮饲料直接饲喂动物,在瘤胃中分解速度快于微生物利用速度,这不仅降低尿素利用效率,而且容易造成氨中毒。脲酶抑制剂可以降低尿素的分解速度,提高尿素利用效率。本文就脲酶抑制剂的种类、作用机制及其在奶牛营养中的应用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