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乡村振兴战略”赋予我国高等农林院校人才培养新的使命,“新农科”建设为高等农林院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通过调研分析“智慧牧业”新业态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新需求,将畜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交叉融合,创建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并提出了新农科背景下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创新了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旨在为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为智慧畜牧业领域人才培养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几年的实践,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日趋完善.而教育体制改革滞后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不可避免就会出现人才培养与人才市场的需求、人才培养与经济建设的需要、人才培养与知识结构等多方面的矛盾和弊端,这一现象在高等农林院校显得尤为突出.园艺专业是高等农林院校的重要专业之一,也是历史悠久的传统专业,随着园艺科技的发展和园艺产业的不断壮大,园艺类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根据社会经济需求培养出优秀的园艺类专业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本文就园艺类学科的教学及课程体系的改革问题作一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对农林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结合都市型农林院校发展实际,围绕动物医学特色专业建设,从传统与现代动物医学结合进行人才培养以及"4+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卓越兽医师计划、人才培养成效等方面进行总结和阐述。  相似文献   

4.
农林院校的法学教育,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就业倾向等方面,应该依托农林院校专业特色,发挥法学教育在不同专业领域中的比较优势。从农林院校的背景、农林行业对于具有法学知识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就业等方面,体现出农林院校在法学教育中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5.
一、定位研究的必要性高等院校的定位是指一所高等院校在高等教育系统内部构成中的位置。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由英才教育向大众化过渡的转型时期,各高等农林院校如何抓住机遇、端正方向、准确定位、办出特色,是—个十分紧迫的现实问题。近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级农林专门人才的需求出现了新的变化,可以概括为“一种现象、两大矛盾、三个趋势”。“一种现象”是培养和需求之间始终存在着结构性短缺和结构性富余并存的现象,这一现象在毕业生就业问题上反映比较突出。“两大矛盾”一是农村和农林业发展新阶段的人才和科技需求与农林…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法律援助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惠及更多人民群众,但也存在法律援助受援范围较窄,法援人才队伍缺乏,部门缺乏配合协调,宣传工作不到位,法律援助经费不足,申请不够便捷等问题,因此要凝聚社会合力参与法律援助,扩大援助范围。加强宣传,保障援助经费,充实援助队伍,加强案件质量管理等措施,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守护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等农林院校机械类专业自身的特殊性,分析了当前高等农林院校机械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必要性,提出了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反馈评价系统、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教学实践环节的系统设计、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核心内容的高等农林院校机械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框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高等农林院校机械类本科人才培养与运行模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安徽农业科学》2019,(13):272-274
针对当前农林类院校生源数量质量总体不足、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差、毕业生创新创业意识不佳等问题,分析了农林类院校人才培养问题的成因,提出了农林类院校U-S-B三级联动人才培养新范式:改革和优化招生制度使农林类院校获得优秀生源,选派师生在科学技术试验场站进行科学试验和技术验证,在生产性示范推广基地示范和商用产出的新成果和新技术,使得人才培养联动形成于院校(U)、场站(S)和基地(B)之间。最后,给出了新范式实施的具体建议,包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深度融合产学研等,以期为培养师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产学研深度融合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当前,高等农林院校金融学人才培养模式与综合大学和财经院校差别不大,农林院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应该体现自己的特色,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体现优势。高等农林院校金融学人才的培养应该体现与一般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差异化,不能只是简单的"工厂式"订单人才培养,应该面向重点培养专业通用能力、专门能力和综合能力,把银行、保险、证券三个行业证书的要求和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之中,紧密联系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充分发挥高等农林院校的政策优势,加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人才和农业保险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0.
地方农林院校文科专业建设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后,地方农林院校文科专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同时面临专业定位不准、专业特色不明和人才社会适应性不强等问题。地方农林院校文科专业建设必须扭转与综合性院校文科专业趋同化竞争的被动局面,立足于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确立专业定位,凝练专业特色和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高校英语专业数量的不断增加,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毕业于农业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这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因此,农业院校英语专业应准确定位本校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英语人才.本文详细阐述了我国制定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了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农业院校办学宗旨的关系,指出了基于农业院校特点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农业院校教职工在行政方面、民事方面、仲裁方面的法律援助的需求,将农业院校教职工法律援助机制存在的问题总结为农业院校职工法律援助的法律制度规定缺失、法律援助民间模式应用不足、法律援助机制缺少管理制度。探讨了农业院校职工法律援助制度运行机制的建立问题,强调完善农业院校教职工法律援助的相关法律规定,鼓励发展农业院校教职工法律援助的民间模式,建立规范教职工法律援助的管理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林高校法学教育的发展,如何构建1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已经成为1个现实的问题。概述了我国农林高校法学专业师资队伍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农林高校法学专业师资队伍相对落后的原因,提出了转变教学观念、引进优秀人才、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优化过程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过程,高等教育体系已从自身成长向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协同转型发展。对面新农科建设肩负的“四大使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要求,国际农经学科专业发展新格局,传统农经专业转型发展等新形势、新状况,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势在必行。从人才培养目标、能力素养要求以及课程支撑三个方面对比分析国内各类典型农业院校农经人才培养体系特征和差异,结合地方农业院校办学实际与特色,从“立德树人”教育教学理念,课程体系的动态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联动协同,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地方农经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5.
对渤海新区政府的人才和经济发展战略、典型企业的人才需求特点及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实践教学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和分析,以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为例,提出了一条突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专业实践能力路线图,并提出了基于政产学研协同发展的高校实践育人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倡导建设生态宜居校园,营造物种丰富、景观富有特色的校园植物景观。【方法】以北京农学院为案例,运用景观设计学基本原理,采用对比分析与实地调研的方法对校园植物景观机进行研究。【结果】整理与归纳了北京农学院校园木本植物种类,论证特色农林高校校园植物景观的建设途径。【结论】从生态环境、文化特色、公共空间、科研教育四个角度剖析农林类高校校园植物景观营造,提出农林校园植物景观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7.
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之下,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农林高校因研究领域、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特性,其生态文明教育具有教育对象的针对性、传播生态文化的普遍性、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实施的关键性等典型意义.农林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应实现教育对象世界观、伦理观和实践观的生态转变.农林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重在通过传播生态文化,营造生态氛围;引导教育对象反思科学行为,推动实践转向;构建评价体系,规范日常行为等方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等农林院校学生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水平不同,实施分级分层次教学可以较好地实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提高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质量,更好地满足农林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社会需求。农林院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分级教学需要解决师资素质、教学成本、教学管理和学生心理等主要问题,需要强化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提升师资队伍教学水平;科学选择或编写教材,认真规划设计教学内容;增加教学软硬件等设施投入,提高现代化教学管理水平;增强教师人文关怀意识,强化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采用随机抽样、整体抽样和典型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南京市各城区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针对当前南京市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存在的法律援助机构职能混乱、部门间缺乏协调性、政府支持力度不足、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提出完善法律援助规章制度、明确机构职责,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强化政府扶持与保障的同时扩大援助经费来源,大力培养专业人才的建议,旨在探索具有南京市特色的法律援助模式。  相似文献   

20.
农林院校创办的本科法学专业教育是高等法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遭遇严霜的形势下,专业创办时间短,优势不足的农林院校应根据自身特色,培养应用、复合型的独具农林特色的法律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分析了界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构成要素,指出了当前农林院校本科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并给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