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达真 《畜禽业》2009,(9):44-46
以土杂母猪进行人工授精试验,对影响人工授精受胎率和窝均产仔数提高的精子活力、输精量及输精次数进行探讨。结果,杜洛克公猪精液精子活力达0.7以上,有效精子数达30亿以上,输精量达30mL/次,2次输精时,土杂母猪人工授精受胎率和窝均产仔数达82.5%和12头以上,与本交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试验将屡配不孕母猪36头分为2组,对照组9头。试验Ⅰ组,配种前2~4h将青霉素1.5g加生理盐水20mL溶解注入子宫,再肌注LRH-A310~20μg;Ⅱ组配种前只肌注LRH-A3剂量同Ⅰ组,对照组不作处理。各组配种方法相同,间隔4~8h重复配种1次。结果:(1)受胎率,试验Ⅰ组比Ⅱ组和对照组相应提高21.9和61%9个百分点,Ⅱ组比对照组提高40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受胎率平均86.11%,比对照组高52.78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P<0.01);(2)产仔数,两试验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窝平均产仔(10.48±1.42)头,比对照组提高1.82头差异明显(P<0.05)。药物净宫后,用LRH-A3处理屡配不孕母猪受胎率最高,较单独用LRH-A3明显,是提高屡配不孕,尤其是配种后21d和25d返情母猪受胎率和产仔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凉山州会理县选取经风土驯化后推广的LY杂交母猪与会理县本地土母猪各200头,进行了为期3年的繁殖性能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初产母猪或经产母猪配种分娩率、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结果均显示为LY母猪高于本地母猪,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LY窝产仔数较本地高1头(P<0.05),年产窝数LY母猪高于本地母猪,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结果表明LY杂交母猪繁殖性能优于会理县本地土母猪。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生猪品质,仁寿县先后引进长白、大约克、杜洛克等外种猪推广三元杂交。但外种母猪的生理特性和繁殖性能与本地母猪有差异,尤其受饲养条件的影响,常造成受胎率不高,翻窝量大。为了提高外种母猪在农村条件下的情期受胎率,对外种母猪的性行为表现、发情判断、配种方法和精液的运输等技术措施进行了试验研究。1材料和方法1.1在推广区内选择发情有阴户肿胀及粘液变化、骑背反应、绝食鸣叫、接受配种等情况的外种母猪作试验,并予以配种。1.2不同年龄的外种母猪开始发情行为后,按12~24h、25~35h、36~45h、4…  相似文献   

5.
不同输精时间和次数对母猪人工授精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旨在探讨不同输精时间和次数对母猪人工授精效果的影响。选择45头后备母猪,随机分成3组进行对比试验。A组静立就配,之后每隔12h再配,直至发情结束。B组静立后12h配,之后隔24h再配1次,然后不再配种。C组静立就配,之后隔12h再配1次,然后不再配种。实验结果表明,A组返情率13.33%,B组返情率6.7%,C组返情率33.33%。A、B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C组与A组、B组间差异显著,P<0.05。利用B组方法进行输精,能够在减少配种次数的基础上降低返情率,可以为猪人工授精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1青年母猪不发情淘汰10~11个月年龄的青年母猪不出现发情反应,PMS注射也未见有反应,淘汰。2断奶后不发情母猪断奶后14d未发情,注射PMS2次也未出现反应;从断奶到再发情的间隔时间超过2个月,年产窝数1.8以下,淘汰。3未受胎也不发情母猪断奶3个月以上妊娠检查未见其受  相似文献   

7.
《畜禽业》2015,(7)
试验选用120头0~2胎杜洛克15头、长白50头、大白55头,将其按比例(5:5:1)随机分为"仿生"人工授精,普通人工授精和自然交配三组,通过比较受胎率、流产率到分娩后的产仔数评估三种输精/配种的效果。结果显示,"仿生"人工授精受胎率90.90%,窝产仔数11.2±1.42头;而普通人工授精的受胎率为76.36%,窝产仔数为9.26±1.52头;自然交配的受胎率为90.00%,窝产仔数为9.22±1.35头。自然交配的流产率方面均低于其他两种配种方式。总体上,猪"仿生"人工授精是代替自然交配的一种优良的配种方式。  相似文献   

8.
用10窝产期相近的二元杂母猪所产的杜长大仔猪82头,随机分成2组,每组5窝,分别进行20日龄(试验组)和28日龄(对照组)仔猪进行饲养至77日龄的试验,结果两组仔猪45日龄时体重己接近(P>0.05),其发病次数百分率、断奶成活率和育成率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组单位增重成本比对照组低0.63元/kg,母猪断奶至发情持续天数、发情间隔时间、受胎率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母猪年产仔胎数试验组比对照组可提高0.2胎/年,本试验表明:在规模化养猪的条件下,仔猪20日龄隔离断奶是可行的,且较28日龄断奶可减少疾病发生、提高生产水平和饲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16,(11)
鲁西黑猪性成熟早,小母猪出现明显发情征兆的日龄为(93.5±9.2)d,体重(21.56±2.21)kg,发情周期(19±1.1)d,妊娠期(113.5±1.4)d,情期受胎率93%以上。小公猪从(83.12±4.67)d,体重(14.58±0.82)kg,出现性反应爬跨。母猪繁殖力强,平均窝产仔数(13.49±2.37)头,产活仔数(12.35±2.07)头,35日龄断奶仔数(11.79±1.61)头。母猪有效乳头数(16.15±1.32)个,泌乳力好,母性强,哺育率达98%。  相似文献   

10.
李瑛 《畜禽业》2007,(7):18-18
应用PMSG等激素对异常发情母猪进行处理和治疗。结果:PMSG、PMSG+HCG、中草药、中草药+HCG处理组母猪发情率、平均产仔数分别为55%、52.38%、54.17%、57.14%和7.1头、7.3头、9.58头、9.82头;试验结果表明,各组药物催情作用明显,效果相当,PMSG或中草药与HCG联合使用时,具有明显提高产仔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提出母猪产后乏情的原因和解决措施,并应用激素进行治疗对比试验。结果:对营养性母猪产后乏情,通过加强营养、增加运动、光照、公猪试情等方式,可有效地促使乏情母猪恢复正常发情;对疾病性引起的母猪乏情,应用激素治疗,PGC+HCG组疗效显著,母猪发情率达66.7%、配种受胎率达87.5%,平均产仔数达9.85头,PGC组次之,PMSG组效果不理想。统计学分析,PGC+HCG组母猪发情率、配种受胎率、平均产仔数均显著高于PMSG组和PGC组(p<0.01)。表明疾病性母猪乏情主要是卵巢持久黄体病造成,应用PGC+HCG治疗,可迅速溶解黄体、促使卵泡发育、成熟,得到较好的母猪发情率、受胎率和产仔数。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三合激素(ITC)对山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0~96h同期发情率为93.9%,选出适宜配种的发情母羊立即肌注促排A3,采用波尔山羊种公羊鲜精(1∶20倍稀释)配种,对发情母羊进行人工输精,间隔8~12h再进行第2次输精,情期受胎率不到40%。  相似文献   

13.
选择胎次相同、体况、产期、产仔数相近的母猪20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母猪生产的仔猪分别于初生4h、20h每头喂服乳猪用营养补给剂—命の宝4ml,对照组母猪生产的仔猪不处理,42日龄断奶时统计分析死亡率和增重。结果表明:命の宝能显著降低仔猪死亡率,对仔猪增重无明显影响。试验组仔猪死亡率为11.11%,对照组仔猪死亡率为24.71%,试验组比对照组仔猪死亡率降低55.04%(P<0.01);试验组仔猪平均增重8.35Kg,对照组仔猪平均增重8.12Kg,试验组比对照组仔猪增重提高2.83%(P>0.05)。  相似文献   

14.
青饲料对母猪繁殖性能的作用及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启村 《畜禽业》2009,(9):28-29
试验用在混合料中添加部分青饲料对二元杂母猪繁殖性能的进行研究,并设混合料饲养组进行对照。结果,添加青饲料1~2kg/d时,母猪的发情率、受胎率、产仔数分别为85.2%、92.3%和10.5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5.
依阿华州立大学D.B.Jones等人,为评价初产母猪日粮氨基酸对促黄体素(LH)分泌和断奶至发情间隔的影响,在23d哺乳期中,选择哺育一窝13只仔猪的36只初产母猪,分别分配给每天6kg含高蛋白(HP组,1.20%赖氨酸)或低蛋白(LP组,0.34%赖氨酸)的玉米-豆粕型日粮。通过改变日粮中玉米和大豆粕比例获得所需日粮赖氨酸浓度。在泌乳0、5、10、15和20d,在6h期间,分别间隔15min、1h、6h,评价血浆LH、ACTH和雌二醇17β。从断奶至断奶后45d,每天对母猪进行发情检查。哺乳期间,喂LP和HP日粮的母猪每天分别消耗4.41kg和4.98kg饲料。断奶时,LP组母猪体重较轻(P<0.05)、窝重较轻(P<0.05)、延长断奶至发情间隔(P<0.05)。LP组母猪的平均和基准线LH浓度以及LH脉冲6h较低。LP组母猪和HP组母猪之间的差别在泌乳10d形成。血浆雌二醇和ACTH浓度不因日粮而改变。泌乳第5d和第10d的平均LH浓度同断奶至发情间隔相关(γ分别为-0.54和-0.56,P<0.01))。第10d平均LH浓度同0~5d、5~10d乳形成所需的日粮赖氨酸极大不足相关(γ分别为-0.39和-0.49,P<0.05),泌乳早期母猪日粮氨基酸采食量不足会引起产后10dLH分泌较少,并与断奶至发情间隔延长有关。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两步间隔输精法,输精时先用1~2滴精液滴于母猪鼻端,然后把输精管插入生殖道尽量深处来回抽动数次。再将1头份精液分作两步输入,第一次输入授精量的一半,间隔20~40min后,再输入剩余精液。结果表明(1)间隔输精比常规和今明二次输精,精液倒流明显减少13.68和14.7个百分点(P<0.01);(2)受胎率和产仔数间隔输精与今明二次输精无显著差异(P>0.05),二者比一次输精相应提高12.10、13.48个百分点和1.34、1.17头,差异明显(P<0.01)。间隔输精可明显提高猪人工授精受胎率和产仔数,方法简单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17.
温州水牛最佳冷配时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巴基斯坦尼里水牛冻精与212头温州水牛进行不同发情时段的人工授精试验,观察其情期受胎率。结果发现,温州水牛在发情结束至结束后12h内进行输精,其情期受胎率高达到54.38%,较发情持续期内2次输精的受胎率高10.34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P<0.01;同时检验发情结束后至12h内的组间情期受胎率无明显差异P>0.05;通过对不同年龄不同时段的输精试验结果进一步证明温州水年的冷配适宜时间亦符合“老配早、少配晚、不老不少配中间”的家畜繁殖配种规律。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两步间隔输精法,输精时先用1~2滴精液滴于母猪鼻端,然后把输精管插入生殖道尽量深处来回抽动数次。再将1头份精液分作两步输入.第一次输入授精量的一半,间隔20-40min后,再输入剩余精液。结果表明(1)间隔输精比常规和今明二次输精,精液倒流明显减少13,68和14.7个百分点(P〈0.01);(2)受胎率和产仔数间隔输精与今明二次输精无显著差异(P〉0.05),二者比一次输精相应提高12,10、13,48个百分点和1.34、1.17头,差异明显(P〈0.01)。间隔输精可明显提高猪人工授精受胎率和产仔数,方法简单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畜禽业》2014,(4)
为探讨在百色山区实行诱导水牛同期发情和人工授精的可行性,推动百色山区水牛的品种改良工作进程,笔者在田阳县五村镇进行了诱导水牛同期发情的试验,分别通过肌肉注射和子宫灌注氯前列烯醇两种给药途径来诱导本地水牛同期发情。此次试验共处理水牛36头,其中肌肉注射18头,发情9头,发情率50.0%,妊娠4头,人工授精受胎率44.4%;子宫灌注18头,发情15头,发情率83.3%,妊娠8头,人工授精受胎率53.3%。试验结果表明,子宫灌注比肌肉注射氯前列烯醇诱导水牛同期发情率有显著的提高,子宫灌注法比肌肉注射法人工授精受胎率提高了8.9%。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碱性电位水对保育猪消化道发育和生理生化指标影响。方法选取体重接近3~4月龄12头巴马小型猪保育猪,分为3组:第1组为试验组,正常采食,灌注碱性电位水,1次/d,连续7 d;第2组为对照组,正常采食,灌注生理盐水,1次/d,连续7 d;第3组为空白组(观察组),正常采食。结果 3组间及试验组试验前后的体重(kg)、血红蛋白(g/L)、谷丙转氨酶(U/L)、甘油三酯(mmol/L)和肌酐(umol/L)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前及试验后3组间白细胞计数(10~9/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试验后白细胞计数较试验前明显降低(P0.05);试验前及试验后试验组血小板计数(10~9/L)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5),试验组试验后血小板计数较试验前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中药组相对于观察组在结肠黏膜下层与黏膜肌层出现轻微炎性浸润;中药组直肠的杯状细胞有一定程度增多。结论碱性电位水对保育猪的体重无影响;对其肝功能和肾功能没有影响;但对血常规有轻微影响。对保育猪结肠具有轻微炎性改变;碱性电位水刺激直肠产生保护性反应,分泌更多杯状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