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耐氨固氮菌是通过基因工程选育出来的新型菌株,水稻接种后,因根系活性提高、吸收功能增强、体内营养状况得到改善而增产。盆栽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接种耐氨固氮菌后增产3.1%-7.1%,氮肥利用率提高1.4%-11.2%;与对照区比较,土壤肥力并无下降的趋势,是一种投资小、简便易行的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2.
氮锌配施及锌肥不同用量对夏大豆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河南省大豆产区进行了氮与锌配合施用及锌肥不同有得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锌肥促进大豆结瘤固氮并提高固氮酶活性,氮肥肥效较高,增产7.2%-11.1%,同时使籽粒氨基酸含量得到相应提高;单施氮增产4.3%-13.6%,施氮配合施锌后增产达7.1%-16.2%;最佳施氮量为4.8kg/亩,取得的利润比不施锌时增加2.3元/亩;锌肥底施并不是越多越好,以每亩底施1kg硫酸锌,产量较高,利润最佳。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建快生型大豆根瘤菌B52的基因文库和三亲本杂交,将增效因子DNA片段导入优良的慢生型大豆根瘤菌22-10中,获得携带来自快生菌增效因子DNA片段的工程菌株HN32,经盆栽和小区试验,证明基因工程菌株HN32比出发菌株22-10平均增产6%,比对照平均增产13.2%~16.9%,相当于每公顷施75~150kg尿素.1992~1995年,在广西推广应用基因工程大豆根瘤菌HN322.16万hm2,每公顷平均增产19%,投入产出比1:30。增加经济效益1409.8万元。  相似文献   

4.
施肥对旱地甘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南省西部旱区和郑州市农田上,对甘薯进行水肥效应研究的结果表明:不同氮磷化肥醉心有使鲜薯和薯干产量增产25.2%-43.0%和29.5%-46.4%,单位养分增产鲜薯29.0-63.5kg;甘薯对土壤的水分利用效率可提高0.17-1.02g(mm.m^2),增幅为20.5%-73.1%。  相似文献   

5.
利用DNA-DNA杂交方法,分离细枝木麻黄的Frankia菌株Co01的nif克隆pCc1GX,赤杨内生菌株At4的nif克隆pAt1GX及沙棘的FrankiaHr18的nif克隆pHr18GX、pHr11-③GX。用基因功能互补法,从Frankia菌株At4的基因文库中分离到二个可能可互补豌豆根瘤菌nod基因功能的克隆pAt2GX、pAt3GX,并制作了pAt2GX、pAt3GX的亚克隆,予进一步实验,获得充分的证据证明pAt2GX、pAt3GX是否带有Frankia菌株At4的nod基因.  相似文献   

6.
辐射诱发瓜叶菊雄性不育系及其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用60Coγ射线50Gy辐照1、2年生瓜叶菊的于种子,获得了光枝叶、部分花粉败育的突变体,然后自交分离出花粉败育率100%的雄性不育系。其突变率为2.4%,突变雄性不育是由隐性基因控制、基因突变产生的。1987年以来,先后诱发获得瓜叶菊雄性不育系蓝花1、2、3和玫瑰红花4、5号。其中1、2、3号与瓜叶菊自支系杂交,育成了F1代杂种,并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硅肥在水稻,黄瓜,花生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湖北省自1987年以来开展了水稻,黄瓜花生等作物硅肥应用研究,水稻增产4.3%-16.4%,黄瓜3.6%-9.1%,花生13.6%-40.2%,增产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施用硅肥能提高作物抗倒伏和抗病能力。水稻氨,硅配合施用,提高氮肥利用率2%左右。  相似文献   

8.
6年定位试验表明,河西水浇地上连施扫化铵对作物增产效果与其他非氯氮肥有着等量等效的作用,且在平产范围内增产率略胜一筹,比尿素,硝酸铵增加2.2-5.3个百分点,定位连施6年后测定,土壤中Cl^-残留很少,0-40cm土层残留率为3.7%-6.6%,所以6年连施对作物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品质性状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1040hm2田间作物上喷施植物增产增糖剂“施施乐”(CCR)的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增产幅度为3%~24%,大部分为10%~20%,结实率提高3%~9%;绿肥作物紫云英茎叶增产42.6%~56.2%;大乌圆龙眼、荔枝和橙果果汁中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0.82%~1.37%,0.95%~1.14%和0.74%;橙果维生素C含量提高24.4%。上述结果说明CCR在提高大田作物的产量和改善其产品质量中具有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浅瘠水稻土上杂交稻施肥模型的初步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黄庆裕  徐龙铁 《土壤》2000,32(1):30-33
应用“311-A”试验方案,通过田间浅瘠水稻土上杂交水稻施肥模型。结果表明,施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是氮肥〉钾肥〉磷肥;肥料之间具有正交互效应,尤其是氮、钾交互效应。平衡配施有利于产量的提高,其最佳用量为:N地1.0kg/亩,P2O54.5kg/亩,K2O5.6kg/亩,N:P2O5:K2O-1:0.41:0.51。7年多点实施最佳施肥方案可比习惯施肥增产9.3%,达极显水平。  相似文献   

11.
草莓主栽品种Tudla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研究建立起农杆菌介导的草莓主栽品种Tudla的转化体系,获得了转化植株,试管苗叶片与携双元载体pMOG410的农杆菌菌株EHA105共培养3天,共培养后叶片在附加止那霉素40mg.L^-1的再生培养基(MS+TDZ2.0mg.L^-1+IBA0.1mg.L^-1)上选择培养4周后,外植株再生出明显可见的转化芽,转化芽再生频率达4.5%,转化芽在附加卡那霉素25mg.L^-1草莓继代培养基上分化成  相似文献   

12.
加勒比松1a生幼林氮磷钾不同配比的追肥试验表明,追肥后6a,肥效都极显著;其中以第2a的效果最显著。最大树高,胸径,材积分别比不追肥增加39.1%-52.6%、45.4%-109.3%和34.1%-405.6%;6a后肥效下降,但阜有比不追肥的树高,胸径、材积增长8.7%-20%、10.9%-17.9%、31.5%-54.7%。氮磷钾合施用的效果最佳,施氮磷而缺钾有负铲应。当氮磷钾相同配比时有特殊  相似文献   

13.
奶牛分娩前后血浆类固醇激素水平变化与胎衣不下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20头怀孕奶牛(其中胎衣不下(RFM)牛和正常(NRFM)牛各10头]产前10天到产后2天外周血浆孕酮(P4)、17β-雌二醇(17β-E2)和雌酮(E1)的水平。结果表明,产前6~3天,RFM牛血浆P4水平略低于NRFM牛(P>0.05),而于产前2天突然跃升并显著高于NRFM牛(P<0.05)。血浆17β-E2水平,RFM牛于产前7天到分娩当天显著低于NRFM牛(P<0.05),尤其是产前7天和5天。血浆E1水平,产前10~1天RFM牛显著低于NRFM牛(P<0.05),尤其是产前8天和4天极显著低于NRFM牛(P<0.01);而分娩当天,RFM牛却显著高于NRFM牛(P<0.05)。此外,P4/17β-E2的比值,在分娩前6天和2天RFM牛极显著和显著高于NRFM牛(P<0.01和P<0.05)。上述结果表明,分娩前6天时,雌酮水平显著下降和P4/17β-E2比值显著升高可以作为奶牛胎衣不下的指征。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温室盆载条件下进行柠檬酸单施或与枸溶、难溶性磷肥配合施用的不同试验处理对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与枸溶性磷肥(沉淀磷肥,即CaHPO4)配合施用的增产效率显著。在相应用量下可使磷高效基因型小麦“洛夫林”平均增产94%,磷低效“80-55”增产83.1%;单施柠以使“洛夫林”与“80-55”平均增产63.3%和28.8%,表现出小麦基因型间磷效率明显差异。但磷矿粉单  相似文献   

15.
冀北高原草甸栗钙土春小麦中化肥氮去向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冀北高原张北县的草甸栗钙土上,采用^15N质量平衡法和微气象学技术,对春小麦中氮肥的去向,以及氨挥发进行了田间原位观测。试验中的氮肥用量为N4.83kg/亩,1/3作基肥、2/3作追肥。基肥随播种施入,追肥于拔节期撤施,随即灌水。结果表明,小麦回收、土壤残留和损失的肥料氮各占施入氮量的37.8%-48.3%、33.8%-40.4%和14.3%-25.4%。其中,尿素作基肥与作追肥的处理之间,其氮  相似文献   

16.
钾氮配施对土壤氮钾渗漏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马茂桐 《土壤》1999,31(3):136-139,168
1994-1996年在江西鹰潭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站的试验研究表明,钾氮配施使氮的渗漏损失减少,在油菜季节减少7.4%-10.3%,芝麻季节减少7.0%-21.6%,红薯季节减少27.2%-29.7%。渗漏损失的氮量占施入氮量6.6%-17.3%。钾氮配施的油菜,芝麻和红薯利用的氮增加2.9%-20.8%。  相似文献   

17.
N肥深施深度对小麦吸收利用N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15N示踪技术,在川中紫色土上进行了聚土的表层施肥(施肥深度1-2cm)、中层施肥(深施25cm)、底层施肥(深施45cm)和平作表层施肥不同处理小麦吸N特性等的研究。结果表明:N肥利用率是“平+表施”〉“聚+底施”〉“聚+中施”〉“聚+表施”,处理间N肥利用率最高是23.78%,小麦一生有38.7-44.1%的N来自肥料。小麦拔节以前无论是聚土还是平作,其表层施肥地上部分NDFF值极显  相似文献   

18.
辐照埃及棉选育陆地棉性状的长绒棉突变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1985年用60Coγ射线279Gy辐照埃及棉“Ashrnouni”,于1991年选出了4个表现陆地棉性状、绒长达33~35mm以上的长绒棉突变体。如突变体90197-1。绒长35mm,生育期135天,株高91.9cm左右,株型紧凑,结铃性强(43.4个/株).衣分40%左右,其纤维品质:2.5%跨越长度为34.9~35.6mm,整齐度48.5%~50.2%,断裂比强度19.2~20.4g/特克斯,麦克隆值3.9~4.0。这些突变体有待进一步过育和产量鉴定。经初步分析,诱变后代的染色体仍为四倍体,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酶谱与亲本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马茂桐 《土壤》1999,31(6):313-316
南昌的鹰潭市菜园土含速效钾56.6~167.9mgK/kg,含缓效钾143.4~451.2mg K/kg,在我国主要土壤供钾潜力等级中,属低一中等级。14种蔬菜施钾试验结果表明,增产60%以上的有6种,增产30%~50%的有4种,另4种增产10%~20%。施钾还能降低蔬菜等4种蔬菜NO3^-含量12.0%~33.2%。  相似文献   

20.
土壤钙素水平与花生施钙效果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27个点次田间试验表明,土壤钙素水平与花生施钙素增产效果关系密切。土壤钙素水平越低。增产效果越明显。在土壤水溶钙39-162mg/kg范围内,每施1kgCaO可增产花生果-0.75-28.2kg,其增产幅度-3.5%-82.7%,施钙可明显增加饱果,减少秕果,提高出仁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