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思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他的生平事绩,史书没有记载,我们只能从他所撰的《齐民要术》得知一些。他是北魏末、东魏时(公元六世纪)人,曾任北魏高阳郡(今山东境內)太守。他主要活动于今天的山东、河北、山西一带。大约在公元533—544年间,写成《齐民要术》一书。  相似文献   

2.
张泉鑫 《农业考古》2000,(1):271-272
鸬鹚鸬鹚(Phalacrocorax carbo sinensis )别名水老鸦、鱼鹰、 (音意)、乌鬼。属鸟纲、鹈形目,鸬鹚科。分布于中国、日本、西伯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地,善于潜水捕鱼,我国南方渔户多驯养此鸟,驱使捕鱼。据畜牧史学家张仲葛先生考证,把野生鸬鹚加以驯化,用来捕鱼,以中国为最早。早在秦、汉时代(公元前221一公元220年)的《尔雅》(大约是秦汉时人所作,晋郭模注)一书中以及东汉(公元25-220年)杨孚撰写的《异物志》里,均有鸬鹚能入深水捕鱼而湖沼近旁之居民多养之使捕鱼的记载。《郸县出土东汉画像石棺图象略说》…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农学著作,计约600多种,其中最著名的有西汉时期氾胜之的《氾胜之书》(成书于公元前一世纪),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成书于公元533—544年),宋代的《陈旉农书》(成书于1149年),元代官修的《农桑辑要》(成书于公元1271—1313年)和王祯的《农书》(成书于公元1313年),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成书于公元1628年)等。在这些著名的古农书中都有关于作物病害的记载,有的农书中还辟有专门的章节讨论作物病害。关于古农书有关植物病害的知识,以往研究甚少,裘维蕃(1953)和张斌成(待发表)  相似文献   

4.
《葛洪肘后备急方》是一本著名的古医书,原为葛洪(公元281~341年)所撰。葛洪是东晋朝代(公元317~420年)著名的医药学家、道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人。本书初名《肘后卒救方》;其“肘后”,即便于携带取用之意。后由梁人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增补缺佚,得一百一首,因名为《补厥肘后百一方》。后又经金人杨用道摘取宋《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的附方,随证类附于后,名为《附广肘后方》。现行各本,书中的葛、陶部分已混淆一起,但杨的增补部分,因列为“附方”,易于辨出。所载的兽医方技,  相似文献   

5.
《沈氏农书》和《补农书》是反映浙江嘉兴、湖州地区明末清初地主经营情况,总结前人和当时农业生产技术、经验的综合性农学著作。《沈氏农书》为浙江归安(今属吴兴)侠名的沈氏所撰,成书于明代崇祯之末(从书中记载的灾情、物价、生产情况并与沈氏《奇荒纪事》相印证,推定约在公元1640年或稍前),经张履祥的录辑及其弟子的刊印而得以保存至今。全书为:一、“逐月事宜”,相当一篇农家月令提纲,详列各月“天晴”、“阴雨”的农务和“杂作”、“置备”事项。对农业生产经营、家庭副业和生活日用安排得井井有条,张履祥说它是“首列月令,深得授时、赴功之义”。二、“运  相似文献   

6.
宋应星(公元1587年——?)字长庚,江西奉新县人,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任江西分宜教谕,《天工开物》一书即在任分宜县教谕时写的;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任汀州府推官,十四年(公元1641年)任亳州知州。明亡不仕,死于清顺治年间。《天工开物》一书原尚有《观象》、《乐律》两卷,后经作者删去,其原因宋氏自序说是“其道太精,自揣非吾事,故临梓删去”。《天工开物》一书初刊于明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就是序中所说的涂伯聚原刊本,序  相似文献   

7.
《说文解字》三十卷,为后汉许慎编撰。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县)人,由郡功曹举孝廉,再迁,除校长,入为太尉南阁祭酒。尝从贾逵受古学,博通经籍,时人为之语曰:“五经无双许叔重。”所著除《说文解字》外,尚有《五经异义》、《淮南鸿烈解诂》等书,可惜今皆散逸。许慎作《说文解字》初创稿子和帝永元十二年(即公元100年),距今1898年,至安帝建光元年(即公元121年)九月病中,始遣其于冲进上。从创稿至最后写定历时22年,此为他生平最经心用意之作。书中对当时古今文字创意来源,逐一作了出处解说。笔者通过…  相似文献   

8.
蜚声晚唐文坛的文学家陆龟蒙(?—约公元881年),在其《笠泽丛书》中收有一篇富有寓言色彩、寓意深刻的杂文《蠹化》。从自然技术史的角度而言,这又是一篇我国古代详细描述桔类害虫——凤蝶形态、为害状况以及它的天敌的不可多得的技术性史料。蠹者,“木中虫也”(《说文》)。我国柑桔类果木栽培可溯至2200年前的先秦。至于桔蠹,曾见于南宋韩彦直之《桔录》。而凤蝶类害虫危害柑桔的记载,当首推西晋崔豹所撰的《古今  相似文献   

9.
杨小春 《甘肃农业》2011,(11):82-82
人们有把抱养的孩子称为"螟蛉子"的说法,这一称谓在今天看来是古人对一种自然现象的误解。《诗经.小雅.小宛》(公元前11世纪~6世纪)中有"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这一段自然现象的记载。但杨雄在他的《法言》(公元1世纪)中却牵强附会地解释为"螟蛉之子,殪而逢蜾蠃,祝之曰‘类我,久则肖之矣’"。  相似文献   

10.
李吉甫     
《农村实用科技》2014,(4):F0004-F0004
李吉甫,字弘宪,河北省赵县人(公元758年~公元814年),唐朝的宰相、地理学家。他广泛收集汉魏六朝地记,汲取《括地志》的长处,精研深思,继承发展,综合创新,撰写了《元和郡县图志》。此书记载了唐朝各府州县的建置沿革、户口变化、府州境界、州郡都城、县治迁徙、山川形势、物产贡赋、古迹名胜、重要事件、军事设置等内容,对垦田、水利、盐政、交通、关津等记述详备,尤其注重对山川形势、攻守利害的叙述,汇集政治、经济、军事、地理等于一书。《元和郡县图志》体例完善,搜录周全,翔实可信,是研究唐代历史的资料宝库。  相似文献   

11.
(一) 人参是我国东北的三宝之一,我国自古以来就将其视为一种珍贵的药用植物,早在公元22-250年间,我国最早的本草书《神农本草经》就有关于人参的记载。其后历代的本草书也都记载为一种名贵补品药材。到明代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上将人参列入草部的山草类,并对外形、真伪的辨别与应用做了较详细的叙述。人参远在汉、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就已广泛应用,全书112方其中应用人参的处  相似文献   

12.
畜禽良种     
《中国畜禽种业》2007,3(6):94-97
通城猪 形成历史 通城猪由原产地通城县而得名,属“华中两头乌猪”品种中极具代表性的类群,2000年被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通城猪品种的形成在近500年以前。根据《通城县志》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596年)”猪八戒行税银四钱五分”的记载,表明了通城县的养猪业就很发达。又据文献记载,  相似文献   

13.
我国保存最完好、最早记载种茶活动的石刻沈宏在四川省万源市石窝乡的古社坪山岩壁上,有一幅刻于宋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记载王雅父子十二年前自福建建溪引种名茶,茶树生长繁茂的摩岩石刻《紫云坪植茗灵园记》。据我国现有种茶历史资料对比和有关茶叶专家证实,这...  相似文献   

14.
汪银生 《农业考古》2006,(1):176-178
烟草传入我国,许多史料都表明,应当是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前后。明末清初的著作如张介宾的《景岳全书》、方以智的《物理小识》、姚旅的《露书》等均可佐证。张介宾(公元1573-1640年)在《景岳全书》中称:“此物自古末闻也,近自我明万历时始出于闽广之间,自后吴楚间皆有种植之矣。然总不若闽中者色微黄质细名为金丝烟者力强气盛为优也。求其习服之始,则闻以征滇之役,师旅深入瘴地,无不染病,独一营安然无恙,问其所以,则众皆服烟。由是偏传,而今则西南一方,无分老幼,朝夕不能间矣。”方以智《物理小识》(公元1664年)也记载:“万历未,…  相似文献   

15.
银杏史话     
根据目前对文史资料的考证 ,我国最早记载银杏的古书为公元四世纪晋代左思撰写的《吴都赋》 ,书中提到的“平仲树 ,实白如银” ,即为今天人们常说的银杏。据文献记载我国湖南省洞口县有三千五百年生的古银杏 ,甘肃省灰县有胸径达6 5米的古银杏。银杏实生树始种迟而寿命长 ,人  相似文献   

16.
“婺绿”茶史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婺绿”的溯源婺源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著名的茶叶专家陆羽(公元733~804年)所著的《茶经》一书中,就有“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记载。《茶经》成书的年代为肃宗乾元年间,那时,婺源已建县治于清华。诗人白居易于公元816年写的长诗《琵琶行》中“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之句,可以看出浮梁已经成为茶叶的集散地。那时的县城清华至毗邻的浮梁只有一百五十华里,婺源茶叶,绝大部分运到浮梁销售是有理可据的。从有关史料中,还可得到证实,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从浮梁运销西北,华北各地的茶叶就有几十万驮之多。这说明唐代的婺源已是著名的茶区了。  相似文献   

17.
一、《茶经》成书应是761年这一成书年分是陆羽在他的自传(《陆文学自传》)中说的,他的自传写于唐肃宗上元辛丑年,即公元761年。他在自传中这样写道:“自禄山乱中原,为《四悲诗》,刘展窥江淮,作《天之未明赋》,皆见感激,当时行哭涕泅。著《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谱》八卷,《南北人物志》十卷,《吴兴历官记》三卷,《湖州刺史记卜卷,《茶经》三卷,《占梦》上、中、下三卷,并贮于揭布囊。”29岁的年青陆羽,一下写了8部书,61卷,真了不起。而《茶经》是8部书中的一部,这是明摆着的,岂能不承…  相似文献   

18.
黑稻的开发利用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黑稻是我国一种古老的名贵水稻类型。据古农书《齐民要术》记载,我国北魏时期(公元286~534年)即有种植,至今已有1500年以上栽培历史。由于种种原因,过去一直未能广泛开发利用。近儿年,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粮食商品经济的发展,黑米经少量投放国内外市场以后,其较高的营养和经济价值,引起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极大关注和欢迎。  相似文献   

19.
李觏的农业管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武 《农业考古》2004,(1):71-75
李觏(公元1009~1059年),字泰伯,南城(现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南城立学,李觏为教师。皇佑二年(公元1050年)经范仲淹推荐,任太学助教。后任太学说书、海门主簿。李觏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农业管理是其著作《富国策》、《平土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地处黄河下游,历史上是东亚飞蝗发生基地之一,渤海湾沿海蝗区、微山湖滨湖蝗区、鲁西南内涝蝗区、黄河滩等河泛蝗区,曾是全国闻名的大蝗区。解放前在反动政府统治下,蝗灾同旱涝灾害交替发生,给广大劳动人造成深重的灾难。据史籍记载,新中国成立以前的两千多年中,蝗灾平均每一、二年一次小发生,三、五年一次大发生。蝗虫跟水旱灾害有密切联系,往往是水、旱、蝗灾并发或循环交错发生。据《明史五行志》记载,自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起至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止,山东连续大旱,蝗灾严重,几乎各县都有人相食的情形。《菏泽县志》记载:“崇祯十三年(公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