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蔷薇属(Rosa)植物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观赏植物之一,其种类丰富、花色各异、具有重要的经济、绿化及药用价值。随着测序技术和各项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蔷薇属以基因组学研究为基础,涵盖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及多组学的发展,为研究蔷薇属植物物种起源、遗传多样性、基因挖掘、分子机制解析、基因互作、蛋白互作等带来新的机遇。文中旨在探讨蔷薇属植物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表观组学、比较基因组学等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分子辅助育种及分子编辑提供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2.
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是一种重要的非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具有试验周期短、灵敏度高、分辨率高、直观可见等优点。常规的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已在很多植物中普遍应用,但对蔷薇属(Rosa L.)植物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45S rDNA和5S rDNA的基因定位与染色体同源性分析上。本文对蔷薇属植物的FISH研究进行总结和描述,并对其在蔷薇属植物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对近20 a来蔷薇属植物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系统回顾与分析.由于蔷薇属植物基因组高度杂合,分子生物技术成为研究蔷薇属系统进化与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手段,现已成功构建二倍体月季和四倍体月季遗传图谱,并在分析重要遗传性状、分离和鉴定基因等方面取得有价值的结果.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与常规杂交育种相结合将加速现代月季品种群的育种进程.中国是蔷薇属植物重要分布中心之一,但对其研究和育种与国外还有很大差距,部分工作刚刚开展,本文对我国蔷薇属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2004年通过对山东省蔷薇属植物资源的调查,共整理出山东省蔷薇属植物资源9种、7变种和1变型,分别对这些蔷薇属植物的地理分布、形态特征、观赏特性及园林应用做了详细描述,为山东省蔷薇属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及新品种培育提供了依据.同时提出了合理利用蔷薇属植物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天津农业科学》2015,(6):109-111
对从美国引种的7个蔷薇属植物的种子在贵州省植物园内进行萌发及栽培试验研究,对种子贮藏、萌发、生长状况和抗病性等进行综合性状试验。结果表明,长尖叶蔷薇和复伞房蔷薇的成活率最高,生长势最好。软条七蔷薇和单瓣白木香易感染病菌,长势较弱。秦岭蔷薇、绢毛蔷薇和玫瑰发芽所需时间最长,比其他4种蔷薇属植物晚将近9个月。  相似文献   

6.
蔷薇属(Rosa)为蔷薇科落叶或常绿灌木。为了充分利用蔷薇属植物资源,通过野外调查发现青田县蔷薇属植物共有8种4变种。介绍了青田县蔷薇属植物资源生态型况、主要用途及开发利用途径,并对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蔷薇作为园林观赏植物,在中国城市绿化中应用较为广泛,但目前应用的蔷薇品种较为混杂,尚无系统研究。本研究采用RAPD技术对部分蔷薇属植物进行亲缘关系的分析,旨在进一步明确蔷薇种、品种,为引种育种以及材料选择提供参考。对蔷薇属植物的2个种、1个变种、20个品种进行了RAPD分析,16个引物对供试蔷薇材料PCR扩增获得175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51条(86.3%)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态性。且不同花色系蔷薇属植物间的遗传多态性不同,白色系75.16%,粉红色系73.46%,黄色系37.50%。利用UPGMA法构建树状聚类图,蔷薇属植物的2个种、1个变种、20个品种在阂值为0.667处被分划为两大类群,这两大类群间的遗传距离较近,黄蔷薇与黄刺枚单独被划分为一个类群,与上述两类群间的遗传距离较远。聚类结果显示出了蔷薇的演化趋势:白色、单瓣是蔷薇较为原始的一个性状,花径大、重瓣性高是现代蔷薇栽培品种的性状,而部分粉红色半重瓣蔷薇则是从野生种到现代栽培品种的中间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4种蔷薇属植物(毛萼蔷薇、大花香水月季、维西蔷薇、丽江蔷薇)的抗寒性差异,以筛选出耐寒性强的品种,利用低温培养箱进行不同梯度低温(0、-5、-10、-15℃)胁迫处理,测定4种蔷薇属植物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含量、脯氨酸(Pro)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及耐寒相关调控基因HSP90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4种蔷薇属植物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均随低温胁迫加剧呈现逐渐升高趋势。对4种蔷薇属植物HSP90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表明,该基因在4种植物中的相对表达量随低温胁迫加剧呈现逐渐升高趋势,其中,毛萼蔷薇在0、-5、-10、-15℃低温胁迫下HSP90基因表达量均最高。表明4种蔷薇属植物的抗寒性存在差异,其中,毛萼蔷薇的抗寒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研究蔷薇属植物响应黑斑病侵染的稳定表达的最适内参基因,解析茉莉酸在蔷薇属植物响应蔷薇盘二孢侵染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黑斑病病原菌蔷薇盘二孢侵染的6个蔷薇属种/品种不同时间的离体叶片为材料,利用qRT-PCR技术及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软件对9个候选内参基因(ACT、GAPDH、PP2A、Rcl2、SAND、TIP、TUA、TUB、UBC)的表达量进行测定和分析,利用筛选出的内参基因,对蔷薇属植物茉莉酸(JA)抗病途径相关基因(COI1、OPR3、MYC2、JAR1)的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UBC可作为6种蔷薇属植物共同适用的内参基因,可用于后续分析JA抗病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2)内源JA含量在6种蔷薇属植物响应蔷薇盘二孢侵染的过程中存在差异。在黑斑病高抗植物受侵染0~4 d间JA含量下调,4~8 d间上调。在黑斑病易感植物受侵染0~8 d间,内源JA含量呈下调趋势。(3)JA合成相关基因OPR3及JAR1表达量在受侵染初期表达量趋势存在差异。在除荷花蔷薇外的其余5种植物中,OPR3在侵染初期(0~0.5 d)表达下调,J...  相似文献   

10.
 蔷薇作为园林观赏植物,在中国城市绿化中应用较为广泛,但目前应用的蔷薇品种较为混杂,尚无系统研究。本研究采用RAPD技术对部分蔷薇属植物进行亲缘关系的分析,旨在进一步明确蔷薇种、品种,为引种育种以及材料选择提供参考。对蔷薇属植物的2个种、1个变种、20个品种进行了RAPD分析,16个引物对供试蔷薇材料PCR扩增获得175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51条(86.3%)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态性。且不同花色系蔷薇属植物间的遗传多态性不同,白色系75.16%,粉红色系73.46%,黄色系37.50%。利用UPGMA法构建树状聚类图,蔷薇属植物的2个种、1个变种、20个品种在阈值为0.667处被分划为两大类群,这两大类群间的遗传距离较近,黄蔷薇与黄刺枚单独被划分为一个类群,与上述两类群间的遗传距离较远。聚类结果显示出了蔷薇的演化趋势:白色、单瓣是蔷薇较为原始的一个性状,花径大、重瓣性高是现代蔷薇栽培品种的性状,而部分粉红色半重瓣蔷薇则是从野生种到现代栽培品种的中间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