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其经济理念于上世纪引入我国。随着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实现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途径。本文在综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构建山东省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和新增长点,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这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同。今后10年将是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的黄金发展期,目前正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此各行各业都必须统一到“绿色低碳”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作为21世纪全球面临的焦点问题之一.自环境保护问题发端,直至成为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其内涵十分丰富,已扩展到人口、环境、资源、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从本质上说,它是人类发展模式的一次历史性的转变。也是人类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和处世方式的革命性变化:可持续发展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面广,各种因素相互交错相互影响,而且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各个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在于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要求人类以最高的智力水准与责任感米规范自己的行为。创造和谐的世界。可以说。可持续发展正在作为一种划时代的思想。影响和改变着世界的进程和全人类的观念。  相似文献   

4.
《科技进步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出版正值我国科教兴市(县)工作进入新阶段之时,作为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成为国家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县市科技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基础,但县市科技进步却是国家科技进步的薄弱环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地方的实施创造了新的政策环境,也对市(县)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本投资战略是指为了满足未来若干年人力资本需求而作出的整体的、全面的规划,它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宏观经济决策,将直接影响到经济和社会的持续、长远发展。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制定我国的人力资本投资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河北省太行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态势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推进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战略:“生态环境改善的基础保障战略”、“经济发展跨越的核心带动战略”、“社会进步和谐的全面支撑战略”,并重点以科学发展、市场培育、机制创新等战略举措来推动其实施。同时还提出了最能体现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五大典型产业模式:绿色杂粮产业、绿色林果产业、生态畜牧产业、生态旅游产业和特种资源开发产业,并从资源与特点、潜力与优势、战略与对策等方面分别对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对宁夏退耕还林核查结果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林草植被、再造秀美山川、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进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着眼于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审时度势,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近几年的实践证明,退耕还林对改善生态环境、改变不合理生产方式、加快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被群众称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相似文献   

8.
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意义 可持续发展,就是以满足当代人发展需要的同时,为后代留下一个可以永续利用的资源、环境。其实质就是一种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和良性循环的发展,既是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有机协调,也是人的素质提高与社会进步的融合。生态科学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生态环境、资源合理利用、人口数量和人的素质及理念,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涵和基础。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我们必须树……  相似文献   

9.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其意义在于既可以满足当代人的物质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的环境利益,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实施林业循环经济,是贯彻执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基于此,结合我国林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发展林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进行探讨,并阐述林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及其涵义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1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在报告里提出了我们应致力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并且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既满足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以不损害后代人的发展需求为前提,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和发展。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胡人胜 《新农村》2004,(12):3-3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以下简称“千万工程”)是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的重要步骤,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龙头工程。这项工程,十分符合磐安县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亟应作为我县当前的一项中心工作抓实、抓好。  相似文献   

12.
循环经济以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为基础,倡导在经济发展中坚持“低消耗(Reducing)、高利用(Reusing)、再循环(Recycling),”它是当今国际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所以,认真分析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一步提出科学有效的发展举措,是我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经济发展、生态平衡、社会公正是可持续发展三大内涵,其中社会公正是现代道德的基本原则,现代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人理性存在的前提,政治生态可持续构建的保障。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制度规范与导向。  相似文献   

14.
农村能源建设是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保证.开发农村能源,培育农村能源市场,不仅支持了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而且还可以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用能需求、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优化农村环境、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具.因此,农村能源的合理开发与持续利用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笔者以生物质能源的发展为例,对今后农村地区如何进一步加强生物质能源的建设和利用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家口坝上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张家口坝上地区自然条件较差,是河北省及全国范围内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在坝上地区倡导循环经济模式,可带动其经济实现飞速发展,有利于实现当地社会发展中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最终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杨益辉 《新农村(黑龙江)》2011,(10):134-134,141
农村能源建设是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保证。开发农村能源,培育农村能源市场,不仅支持了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而且还可以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用能需求、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优化农村环境、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具。因此,农村能源的合理开发与持续利用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笔者以生物质能源的发展为例,对今后农村地区如何进一步加强生物质能源的建设和利用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SARD)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问题不仅是“三农”的问题之一,而且是一个环境伦理道德问题,是一个调节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问题。人类必须充分认识可持续发展的背景、内涵和价值取向,努力向生态和谐、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相协调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垦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 1990年以来,伴随着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国际社会越来越有共识地认识到,要实现经济和环境双赢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建立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型经济发展模式被认为是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发展生态型乡镇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我们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实现乡镇生态良性循环,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运用邓小平的社会发展战略思想,提出了“科教兴国” 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着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这是第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