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主要危害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腹泻、极度虚弱、法氏囊、胸肌、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出血为特征。此病发病率高、病程短,虽然死亡率不高,但由于病鸡法氏囊受损害,免疫功能不健全,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进而引起更大的经济损失。1 流行特点本病主要发生在2~15周龄的鸡。在自然条件下,3~6周龄的雏鸡最易感。传染性法氏囊病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或超强毒株流行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危害雏鸡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害2~10周龄的鸡群,其中以3-6周龄鸡最易感。该病毒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从而导致免疫机能障碍,鸡对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的感染率可达100%。美国农业部已将该病与淋巴白血病、马立克氏病列为养鸡业的三大病。该病的特征是突然发病,3~4d内全群鸡均发病,发病率为100%,如无继发感染,死亡率为10%~30%。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危害雏鸡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害2~10周龄的鸡群,其中以3-6周龄鸡最易感。该病毒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从而导致免疫机能障碍,鸡对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的感染率可达100%。美国农业部已将该病与淋巴白血病、马立克氏病列为养鸡业的三大病。该病的特征是突然发病,3~4d内全群鸡均发病,发病率为100%,如无继发感染,死亡率为10%~30%。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以破坏鸡法氏囊为主要发病机制的病毒性传染病。1流行特点本病多在高温多雨季节大量发生。2~11周龄、3-6周龄为发病高潮期。第1次免疫之后和第2次免疫之前是发病最集中的时期,流行初期呈典型经过,后期非典型性病例增多,在鸡群中反复发生,并伴有继发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马立克、鸡球虫等病,导致死亡率上升。本病潜伏期为2~3天,易感鸡群感染后突然发病,  相似文献   

5.
<正>传染性法氏囊病也称传染性囊病或腔上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幼鸡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由呼肠弧病毒引起发病,只感染鸡,多侵害3-6周龄的雏鸡,小鸡在0-6周龄时,主要靠法氏囊对疫苗病毒产生免疫抗体,如果鸡感染了法氏囊病毒,那么就使鸡失去了免疫的一道屏障,从而会引起一系列疾病的感染。1病史某肉鸡养殖户,饲养肉鸡7000只,38日龄就诊时值7月  相似文献   

6.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本病主要发生于2~16周龄的鸡,以3~6周龄的鸡最易感染。以腹泻、颤抖、胸肌、腿肌、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出血、法氏囊呈胶冻样水肿为主要临床病理特征。本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短、死亡率高的特点,还可导致免疫抑制,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接种失败。但由于养鸡户和部分兽医临床人员对该病的认识不足,从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笔者在近几年临床诊断中经常碰到该病,现将一例鸡传染性法氏囊的诊断和防治过程叙述如下,以供参考。1病因在饲养鸡的过程中,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率很高,常常在法氏囊病疫苗免疫后1周内发病,甚至在疫苗免疫之前发病,因为饲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危害3~6周龄雏鸡,初次发病时来势猛,发病率高,常波及全群;死亡率为5%~30%或更高,病程较短(5~7天),如无继发感染,多呈一过性现象.本病主要侵害鸡的法氏囊,使鸡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抗病力明显下降,对多种传染病的易感性增加,因而严重影响养鸡业的发展.如何控制和预防本病?大多数养鸡生产者和兽医防疫员,仅仅想到的是给鸡接种疫苗,但是生产现场虽然给鸡接种了疫苗,有的甚至是高质量的进口疫苗,鸡群仍受感染并且死亡严重.因此,为了保证养鸡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对造成疫苗接种失败的原因进行充分分析,找出其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高,病程短。主要症状为腹泻、颤抖、极度虚弱,其病理特征为法氏囊先肿大、出血、坏死,然后迅速萎缩,骨骼肌出血,肾有尿酸盐沉积。幼鸡感染后,可导致免疫抑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该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发病高峰期多集中在3~8月份,主要侵害3~6周龄的幼鸡,15周龄以上鸡较少发病,成鸡通常为隐性感染,。现将2009年6月在某养殖场诊治的一例32日龄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例报告如下,仅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笔者所收治的所有病例中.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见于2-15周龄的鸡,2周龄以内的雏鸡发病最轻:3-6周龄的鸡最易感,病情最重。成年鸡一般呈隐性感染经过.随鸡日龄的增长。抵抗力逐渐增强,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一般为10%~50%.如有并发症死亡率将会更高。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主要通过病鸡粪便排出.污染的饲料、饮水和挚草等可经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眼结膜等感染易感鸡。各种饲养管理用具、人员及昆虫也可携带和扩散病毒,还可经污染的种蛋传播。  相似文献   

10.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危害雏鸡免疫功能的流行性传染病。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从而引起鸡的免疫机能障碍,干扰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1流行特点自然条件下,本病只感染鸡,所有品种的鸡均可感染,但不同品种的鸡中,本病仅发生于2~14周龄鸡,21~49周龄为发病高峰期。病毒主要随病鸡粪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 DV)引起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免疫抑制病,3~6周龄的雏鸡最易感。本病往往突然暴发,传播迅速,发病率高达80%~100%,死亡率可高达70%,死亡曲线呈尖峰式。本病常与大肠杆菌病、新城疫、鸡支原体病混合感染。本病在许多地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具有高度接触性的传染性疾病。发病率高、病程短,强毒株感染时死亡率可高达70%以上。本病发生无季节性,全年都可发病,多发生5~8月份,主要侵害3~6周的雏鸡,4周龄的鸡易感。由于传染性法氏囊炎疫苗的广泛应用,逐渐向温和型、非典型转变。  相似文献   

13.
鸡染性法氏囊病又称传染性法氏囊炎或腔上囊炎。病原为呼肠孤病毒属的一种滤过性病毒。各种鸡都能被感染,但主要侵害幼雏和中雏,2周龄以下雏鸡发病最轻,多呈一过型;3-6周龄发病最多,病情最重;成鸡常呈隐性经过。本病潜伏期极短,发病突然,发病率高,一般死亡率为5-6%,高的达30%以上。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它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从而引起鸡的免疫机能障碍,干扰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为近年来严重危害养鸡业发展的传染病之一,受到人们普遍地关注。1流行特点本病只发生于鸡,虽各品种均可感染发病,但以白色轻型品种鸡反应严重,肉鸡较蛋鸡更为敏感。本病多发于3周至开产前的小鸡,3~7周龄为本病高峰期,成年鸡对本病有一定抵抗力。3周龄以下的雏鸡感染后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或轻度症状,但引起严重免疫抑…  相似文献   

15.
一例鸡法氏囊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免疫抑制病,3~6周龄的雏鸡最易感.本病往往突然暴发,传播迅速,发病率高达80%~100%,死亡率可高达70%,死亡曲线呈尖峰式.本病常与大肠杆菌病、新城疫、鸡支原体病混合感染.本病在许多地区发生与流行,是危害养禽业的重要疫病.近年来的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干扰素治疗鸡法氏囊病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6.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致病性病毒主要损害鸡的法氏囊组织,破坏B淋巴细胞,使鸡出现免疫抑制。本病的特点是发病率高、病程长,并可诱发多种疾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笔者在近两年的临床诊疗实践中,深入不同鸡场诊治10余起,采取对症治疗、支持疗法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1流行病学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在2~15周龄鸡群中发病,3~6周龄鸡易发。主要感染途径是消化道,而经由空气和直接接触也可传播。  相似文献   

17.
一例火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与球虫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由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引起2-6周龄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突然发病、病程短、发病率高,法氏囊受损和鸡体免疫机能受抑制为特征。鸡球虫病是鸡常见的一种急性流行性原虫病,各种品种和年龄的鸡都可感染,本病以潮湿多雨的夏季多发,以消瘦、贫血、血痢、生长发育受阻为特征。  相似文献   

18.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养鸡场常发生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发病特点是发病率高,病程短,死亡率高,死亡主要发生在3-4周龄的鸡约占10%~20%,雏鸡感染后还导致免疫抑制,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最常见的是导致鸡新城疫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免疫失败,给养鸡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区某养鸡场去年6月暴发该病,现将其诊断及治疗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不仅感染鸡死亡,而且能破坏法氏囊引起免疫抑制或免疫机能降低,致使其他的传染病疫苗接种达不到预期的免疫效果,并容易感染其他的传染病。本病主要发生于2~15周龄的鸡,4~6周龄最易感。  相似文献   

20.
曹永长  毕英佐 《动物保健》2009,(7):14-16,3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IBDV主要侵害3~12周龄雏鸡的免疫器官-法氏囊,在孵化后3~6周,当法氏囊生长成熟时,此时鸡群极易感染病毒。该病不但会使感染鸡致病死亡,生产性能下降,而且还会引起免疫抑制和免疫缺陷,导致其他疫苗免疫失败,因而常继发和混合感染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