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C、N源及C/N比对微生物溶磷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以不同的氮源 (NH4+、NO3- 、尿素 )、不同的碳源 (葡萄糖、蔗糖、糖蜜和淀粉 )及碳氮比 (34∶1、20∶1、5∶1)为培养基研究不同C、N源和C/N比对微生物溶磷的影响。结果发现 ,曲霉 2TCiF2和 4TCiF6在以NO3-为氮源的培养基中表现出强的解磷活力 ,而节杆菌 1TCRi7和 1TCRi14的溶磷活性则在NO3-存在时降低 ,青霉 1TCRiF5、2TCRiF4、肠杆菌 1TCRi15和欧文氏菌 4TCRi2 2则只有在供给NH4+时 ,才具有溶解磷矿粉的能力。加入少量可溶性磷对大多数微生物的溶磷能力没有显著的影响。曲霉 2TCiF2在蔗糖为碳源时溶磷活力最高 ,节杆菌 1TCRi7只有在葡萄糖为碳源时才具有溶磷能力。培养基的C/N比越高 ,曲霉和欧文氏杆菌的溶磷活力越高 ,而青霉和肠杆菌则在C/N比最低时 ,其溶磷活力最强。这些微生物之所以具有溶解磷矿粉的能力 ,主要是由于分泌有机酸 ,但非有机酸物质的络合和螯合作用 ,可能在肠杆菌和欧文氏菌溶磷中起重要作用。氮源、碳源和碳氮比极大地影响微生物的代谢 ,尤其对分泌有机酸等物质的种类可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农作物N素利用效率基因型差异及其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农作物N素利用效率基因型差异主要与N素吸收效率和生理利用效率有关。根系N的吸收动力学、根系形态、吸收时间是影响N素吸收效率的重要因素;N素生理利用效率与N的同化、转运及光合作用、C转运效率等生理过程有关。分析农作物N素利用效率基因型差异机理对提高N肥利用效率,降低N肥损失,充分发挥N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4.
根据我国生态农业试点的成功经验,分析了生态农业区N循环的特征,从物质良性循环角度,阐明了生态农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根据我国生态农业试点的成功经验,分析了生态农业区N循环的特征,从物质良性循环角度,阐明了生态农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丘陵区稻田N2O排放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93-1994年在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试验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丘陵区稻田N2O排放的特点。结果表明,稻田N2O排放主要集中在水分落干期间,淹水状态下几乎没有N2O排放。由于早稻稻草还田、晚稻稻田N2O排放量即使在水分离落干期间也不高。稻田N2O排放量随地形降低而逐渐增加,1993-1994年两年中坡底、坡腰和坡顶稻田水稻生长期平均N2O-N排放通量分别为10.90、5.60和2.11μg/(m^  相似文献   

7.
8.
用15N示踪技术研究高产小麦、玉米的施氮规律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利用稳定性同位素15N示踪技术 ,探索小麦、玉米在高N施肥下的N素营养规律。结果表明 :小麦、玉米对追加15N化肥的吸收利用率为 2 8 42 %~ 46 2 8% ,向籽粒运转量为 5 4 %~68% ,追施N的有效期可连续 3茬作物 ,累计利用率为 5 2 0 7%~ 60 39%。在较高土壤肥力基础上 ,小麦、玉米年产量达 1 5 0 0 0kg hm2 ,小麦最佳氮肥施量为 1 5 0~ 1 87 5kg hm2 ,玉米为 30 0~375kg hm2 。  相似文献   

9.
农作物N素利用效率基因型差异及其机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不同农作物N素利用效率基因型差异主要与N素吸收效率和生理利用效率有关,根系N的吸收动力学、根系形态、吸收时间是影响N素吸收效率的重要因素;N素生理利用效率与N的同化、转运及光合作用、C转运效率等生理过程有关。分析农作物N素利用效率基因型差异机理对提高N肥利用效率,降低N肥损失,充分发挥N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质素对土壤N、P转化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造纸黑液中提取的木质素对土壤N、P转化及其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质素可减缓NH4+向NO3氧化,且随其施用量的增加效果更显著.木质素与磷酸二铵混合施用效果最佳,其次为硫酸铵>尿素.在30℃温度下培养27d,施用量为2%和5%的木质素可分别减少施尿素土壤N2O释放83%和96%;而施磷酸二铵的土壤则分别减少83%和93%.施用木质素可促进难溶性P的溶解,对作物生长极为有利.玉米盆栽试验中施用木质素的根系较发达、粗壮,平均株高、地上部和地下部的鲜物质量和干物质量均高于不施木质素的处理.木质素用量为50μg/g和200μg/g时玉米籽粒产量分别提高4.2%和18.8%.  相似文献   

11.
The chloroform fumigation-incub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 (SMBC) and N (SMBN) in 16 loessial soils sampled from Ansai, Yongshou and Yangling in Shaanxi Province. The SMBC contents in the soils ranged from 75.9 to 301.0 μg C g-1 with an average of 206.1 μg C g-1, accounting for 1.36%~6.24% of the total soil organic C with an average of 3.07%, and the SMBN contents from 0.51 to 68.40 μg N g-1 with an average of 29.4 μg N g-1, accounting for 0.20%~5.65% of the total N in the soils with an average of 3.36%. A close relationship was found between SMBC and SMBN, and they both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otal organic C, total N, NaOH hydrolizable N and mineralizable N. These results confirmed that soil microbial biomass had a comparative role in nutrient cycles of soils.  相似文献   

12.
有机组分对N素在砂壤土中淋溶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室内土柱模拟的试验方法,研究了风化煤和腐化秸秆两种不同的有机组分对N素在砂壤土中淋溶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N可以淋溶到100 cm以下,淋失率在5.58%~8.73%之间,其中NH4+-N占46%~65%,NO3--N占35%~54%,0-30,30-60,60-100 cm土层的N累积淋出量比值为4∶1∶20。施N肥使N累积淋出量增加了165.75%,风化煤、腐化秸秆的添加可以使0-30 cm土层N累积淋出量比NPK处理分别增加187.07%和45.09%,而总N累积淋出量分别降低17.78%和24.17%。可见风化煤和腐化秸秆的添加对肥料N在土壤耕层中的保持及抑制向下层淋溶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N层结构在饲料配方软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5.
16.
以三江平原沼泽湿地不同开垦年限(1987年、1993年开垦)的旱田(种植方式为大豆-冬闲)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种植年限,降雨、土壤湿度以及植物参与对旱田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年限越长,N2O排放量越高,1987年开垦的旱田N2O排放量显著高于1993年开垦的,这与土壤的理化性质有关;土壤有机碳和总氮含量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而δ^15N随种植年限呈线性升高。在大豆生长季内,两种种植年限的旱田N2O通量具有相同的季节变化趋势,而降水条件是控制这一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N2O排放通量与观测日前6天的加权平均降水量呈线性正相关,与土壤体积含水量呈多项式正相关。另外,植物的参与降低了旱田土壤N2O的排放。  相似文献   

17.
徐佩  艾应伟 《山地研究》1997,15(3):205-208
对平作表层土层施肥与垄作表层,中层,底层,土层施肥时的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各器官含N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垄作还是平作表层施肥,小麦从三叶期到拔节期根,叶的含N量由高到低,而垄作中层和底层施肥却由低到高。三叶期时根,叶含N量以表层施肥-中层施肥-底层施肥。  相似文献   

18.
农业生态系统中N素在土水界面的迁移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农业生态系统中N素在外界条件下 (如灌溉、降水 )从土壤向水体扩散过程及迁移转化特征及其研究方法、国内外非点源污染模型的建立与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N、P输出与土地利用类型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于桥水库流域内,进行人工降雨,产流,N,P负荷输出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深刻地影响着N,P输出特征,N,P输出量耕地最多,林地最少,荒坡菖 中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地域N,P输出有明显差异,各种形态的N,P输出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