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幼苗叶片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变化,揭示了细胞结构受损情况与性状变异的关系.结果表明:同步辐射引起了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变化,出现了细胞质壁分离,细胞膜、核膜受损破裂,内含物外流,叶绿体、线粒体形态结构变异,内质网数目减少.同步辐射对细胞亚显微结构的总体损伤效应小于γ-射线,抑制了叶绿体的正常发育,致使细胞中叶绿体体积变小,数目减少,这可能是引起幼苗叶片出现叶绿素条状缺失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2.
加速器7Li+3注入小麦种胚内靶核反应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将加速器7Li+ 3 离子束与生物体内遗传物质发生1H( 7Li,7Be)n内靶特征核反应诱发核酸分子结构变化的机制应用于生物诱变 ,辐照剂量在 1 41 6× 1 0 10 粒子 cm2 - 1 41 6× 1 0 12 粒子 cm2范围内处理的小麦 ,观察幼苗叶片细胞亚显微结构 ,发现离子束注入引起了细胞膜的破裂 ,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细胞核形状变得不规则等。出现叶绿体局部突起 ,形成芽状结构 ;叶绿体基粒排列散乱 ,基粒类囊体模糊不清 ;叶绿体膜破裂 ,甚至消失 ;线粒体出现脊模糊、破裂等变化。对幼苗根尖细胞学研究观察 ,获得单桥、双桥、桥断裂、落后染色体、三级、断片和微核等畸变类型 ;对已获得的小麦突变株 ,分别进行M2 代DNA分子的RAPD分析 ,结果发现DNA均发生变异 ,证明7Li+ 3 注入通过内靶核反应能够诱发小麦在分子水平上产生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3.
X、γ辐射对雨生红球藻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雨生红球藻作为试验材料 ,从超微结构变化角度研究了X、γ射线的致突变效应 ,结果表明 :X、γ射线辐照能引起细胞膜受损 ,细胞的原生质球偏移 ,核仁出现电子稀疏区域 ;叶绿体粘连成团 ,类囊体条断裂 ,电解质外渗 ;核糖体增多 ;线粒体个体增大 ,线粒体膜受损。X射线辐照能引起淀粉鞘出现空隙和马蹄形蛋白核形成 ,内质网变少。γ射线辐照能引起淀粉鞘消失 ,滑面内质网增多 ,高尔基体增多增大。X、γ射线辐照引起的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的损伤 ,可能是造成突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选择 土为供试土壤, 进行盆栽玉米试验, 设定0和5.0 mg·kg-1两个锌处理, 按土壤饱和持水量的40%~45%和70%~75%在玉米的4叶1心期实施干旱和正常水分处理。生长50 d后, 测定不同土壤水分与锌供应状况下植株生物量和锌含量,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完全伸展新叶的超微结构变化, 以期揭示不同土壤水分供应下, 植物对施锌的响应机理。结果表明: 土壤水分供应充足条件下, 与不施锌相比, 施锌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和总干重分别增加78%和52%, 根系和地上部锌含量和锌吸收量增加较多; 而干旱条件下, 施锌对玉米生物量无显著影响。干旱条件下缺锌玉米叶片维管束鞘细胞中叶绿体结构基本保持完好, 淀粉粒和基质片层清晰可见, 但叶肉细胞中叶绿体膜受损, 基质片层结构出现皱缩, 基粒片层减少; 施锌玉米叶片维管束鞘细胞中叶绿体结构保持完好, 叶绿体周围的线粒体数目较多, 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中脂肪颗粒增多, 叶片维管束鞘细胞与叶肉细胞之间可见清晰的胞间连丝。土壤水分充足处理下, 缺锌叶片细胞膜出现皱缩, 维管束鞘细胞叶绿体淀粉粒增多, 片层结构受损, 严重时维管束鞘细胞中内溶物消失, 残存的叶绿体中仅有淀粉粒和少许片层; 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可见淀粉粒, 但片层结构少, 有些出现断裂、收缩。土壤水分充足条件下, 施锌玉米维管束鞘核叶肉细胞结构清晰, 叶绿体结构完整。结论认为: 锌对干旱胁迫下玉米叶片细胞结构的破坏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但土壤水分正常供应下, 缺锌导致细胞结构受损程度比干旱情况下更严重。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同步辐射 (软X射线 )辐照 3个冬小麦品种 ,从形态学、细胞学上研究了M1 代生物损伤和M2 代诱变效应。结果表明 :同步辐射抑制了M1 代幼苗、植株的生长 ,引起育性、结实率下降 ,M1 代的生理损伤在幼苗生长早期大于γ射线 ,在生育晚期则小于γ射线。细胞学研究表明 ,同步辐射抑制了细胞有丝分裂 ,明显地降低了细胞分裂指数 ,引起了细胞染色体的结构损伤 ,染色体畸变类型不同于γ射线 ,造成的生物损伤大于γ射线。同步辐射诱发了M2 代较宽的突变谱 ,出现了多种有益性状变异 ,适宜的诱变剂量范围为 2 0 0~ 2 5 0Gy ,小于γ射线 (2 5 0~ 35 0Gy)。  相似文献   

6.
锌素营养对作物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水培方法,调节锌素营养供应,观察芹菜、玉米、小麦幼苗生长及幼苗叶片解剖结构。结果看出,锌素营养不足时植株含匀量降低,生长受到抑制:叶肉细胞收缩,细胞间隙增大,叶肉细胞中叶绿体数量减少。禾本科作物维管柬鞘细胞中叶绿体减少尤为明显,但对叶绿体的体积无影响;辅导组织发育受到抑制,机械组织不发达。锌素营养过剩时细胞结构破坏,叶肉细胞严重收缩,叶绿体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7.
缺镁对龙眼光合产物生产和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延  刘星辉  庄卫民 《核农学报》2001,15(3):157-162
缺镁对龙眼 (DimocarpusLonganaLour.)光合产物的生产和分配有明显的影响。缺镁胁迫下 ,龙眼叶片单位面积和单位重量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降低 ,光合速率下降 ,叶绿体亚显微结构发生明显的改变 ,叶绿体中可见有大量的淀粉粒。随着缺镁胁迫程度的加重 ,14 C -光合产物在标记叶中的滞留量增加 ,输出率降低。叶片非还原糖、淀粉含量增加 ,茎秆、根系的非还原糖尤其是淀粉含量降低。本文还就缺镁影响龙眼光合产物生产和分配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李元英  康文  张和琴 《核农学报》1988,2(4):207-213
本文研究了亚不育剂量对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ponensis(Wals.)染色体的影响及其遗传效应,并对其精子结构变异进行了超微观察。结果表明,正常桃小食心虫染色体结构为漫散着丝点,其数目n=31。最长染色体为4.43±0.49μ,最短为1.54±0.15μ,总长度为96.39±10.75μ,长度变异范围S%=34.76。亚不育剂量(25kR)诱导的染色体变异结果表明,亲代(F。)的辐射损伤可传递到后代,F_1代变异率为83.6%,变异类型主要为“断片”、“桥”,“多着丝点体”等,而且易位染色体数目较多,从而导致F_1高度不育。F_2代畸变率降低,易位染色体数目也较少,育性得到部分恢复。亚不育剂量辐照能使桃小食心虫产生微核。微核测定法可作为衡量桃小食心虫细胞辐射变异的简易指标。 桃小食心虫精子的超微结构与鳞翅目其它昆虫相似,轴丝构型为(9)十9十2。亚不育剂量能使精子产生破裂、空泡、微核,轴丝构型异常,轴丝和线粒体衍生体数目及形态发生变化等,并在F_1代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同步辐射(软X射线)辐照3个冬小麦品种,从形态学、细胞学上研究了M1代生物损伤和M2代诱变效应.结果表明:同步辐射抑制了M1代幼苗、植株的生长,引起育性、结实率下降,M1代的生理损伤在幼苗生长早期大于γ射线,在生育晚期则小于γ射线.细胞学研究表明,同步辐射抑制了细胞有丝分裂,明显地降低了细胞分裂指数,引起了细胞染色体的结构损伤,染色体畸变类型不同于γ射线,造成的生物损伤大于γ射线.同步辐射诱发了M2代较宽的突变谱,出现了多种有益性状变异,适宜的诱变剂量范围为200~250Gy,小于γ射线(250~350Gy).  相似文献   

10.
同步辐射(软X射线)对水稻的细胞学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王彩莲  陈秋方  金卫 《核农学报》2000,14(3):141-144
对不同剂量的同步辐射 (软X射线 )辐照水稻种子 ,研究其细胞学效应。结果表明 ,软X射线同步辐射处理后 ,在水稻根尖细胞内可诱发各类染色体结构变异。 3个品种的细胞染色体畸变率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提高 ,有丝分裂指数明显下降。同步辐射的细胞学效应与γ射线相似。 3个品种的辐射敏感性从高至低的顺序为加育2 93 >舟 90 3 >浙 73 3  相似文献   

11.
铜胁迫对小白菜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透射电镜技术对铜胁迫下2个小白菜品种(“五月慢”和“上海青”)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未胁迫下,小白菜叶肉细胞中各细胞器结构完整。铜胁迫下,两个小白菜品种单位面积叶绿体数目随铜处理浓度的增大而减少。“五月慢”叶肉细胞超微结构在10mg·L^-1、20mg·L^-1铜处理下叶绿体受损较轻,在高铜胁迫(40mg·L^-1、50mg·L^-1)下,叶绿体被膜破损,线粒体嵴减少,出现晶体结构。“上海青”叶肉细胞超微结构随铜浓度的升高损伤不断加重,在高浓度铜胁迫下出现质壁分离,叶绿体内、外膜解体消失,线粒体嵴混乱,有泡状小球出现。以上结果还表明,“五月慢”较“上海青”耐铜。  相似文献   

12.
航天搭载青稞遗传变异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欣  彭正松  杨军 《核农学报》2007,21(6):541-544,556
108粒青稞干种子经返回式实验卫星搭载后,室内培养正常发芽得到108株幼苗。细胞观察结果表明,航天飞行处理对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没有显著影响。幼苗移栽至大田发现经航天飞行处理的植株与未经处理的对照青稞植株一样健壮,但其中2株花序形态表现变异,出现双麦穗。其余106株的花序形态完全正常,用来自7个连锁群的21对微卫星引物对经航天飞行处理的青稞幼苗进行DNA多态性分析,其中20对引物未检测出变异,而用位于2H染色体上的引物HVM54从63个植株中检测出10株发生了变异,且这10株青稞的变异类型完全相同。这一结果说明经航天飞行的青稞种子DNA发生一定变异。  相似文献   

13.
返回式卫星搭载后玉米叶绿体色素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报道了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处理与地面对照玉米在不同取材时期叶片丙酮提取液的吸收光谱和叶绿体色素含量的变化 ,发现二者的光吸收特性基本相同 ,但吸光度与光吸收带出现某些差异。卫星搭载后 ,单位叶重的叶绿体色素总量和叶绿素a+b含量趋于降低 ,其中以叶绿素b含量降低最甚 ,导致Ca Cb值增高  相似文献   

14.
冯鹏  李键  张蕴薇  刘若晗 《核农学报》2009,23(4):561-565
利用“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含水量分别为9%、11%、13%、15%、17%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中苜一号”种子,返回后对搭载组与对照组植株叶片显微、超微结构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显微结构各指标9%和11%组表现负向变异,13%、15%、17%组搭载组表现正向变异;空间搭载对细胞海绵组织的影响明显于栅栏组织;不同含水量苜蓿搭载后细胞超微结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叶绿体结构变异明显,线粒体出现明显的空洞和溢裂现象;15%搭载组淀粉粒较明显,17%搭载组淀粉粒个体大、数量多,表明空间搭载对淀粉粒的数量和个体大小的影响与搭载种子本身水分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5.
辐照花粉对普通小麦×窄颖赖草杂种的细胞学效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普通小麦J 11( Triticu m aestivu m ) ×窄颖赖草( Ley m us angustus)( 花粉经9Gy γ射线辐照,以不辐照的为对照) 杂种幼胚愈伤组织及其再生植株为材料,研究了辐照花粉对其远缘杂种的细胞学效应。结果表明,辐照花粉对其杂种表现出以下细胞学效应:①明显增加了杂种愈伤组织的染色体数目变异幅度,对照为43 ~64 条,而9Gy 辐照的为26 ~65 条;②使杂种愈伤组织染色体数目减少,平均每细胞减少4-9 条染色体;③促进了杂种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照染色体结构变异主要为端着丝粒染色体,而辐照的除具有与其相近频率的端着丝粒染色体外,还有与其相近频率的微小染色体;④增加了双着点染色体和环状染色体等的频率,表明辐照花粉促进了染色体易位和重组。  相似文献   

16.
从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8A、保持系8B为材料,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两者叶片叶绿体超微结构,探讨CMS与叶绿体结构的关系,并比较其特性与差异,揭示CMS机理。结果表明,辣椒CMS系8A叶绿体结构发生变化,表现为基粒片层之间界限模糊、消失,发育滞后,与基粒连接的类囊体不发达,整个片层排列紊乱,叶绿体数目减少;保持系8B叶绿体形状为椭圆形,基粒片层、类囊体均发育正常。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叶绿体数目较保持系减少,结构、形状与保持系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一氧化氮改善铁胁迫玉米光合组织结构及其活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氧化氮(NO)影响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及其机制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在植物生长发育的多个层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以硝普钠(SNP)为一氧化氮发生剂,液体培养20.d龄的玉米幼苗叶片为实验材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O可完全逆转玉米幼苗由缺铁引起的脉间失绿现象,极显著地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电镜观察结果证实,NO促进了玉米叶片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中叶绿体的发育,叶绿体数量增多且体积增大,基质片层和基粒数量明显增多且结构完好。同时,NO促进了缺铁玉米类囊体膜色素蛋白复合体的装配并显著提高了光合链的电子传递速率,使叶片光合活性得到极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8.
用309、0和180Gy12C6+重离子辐照处理大葱干种子,研究其对大葱根尖的细胞学效应,并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初步分析了其变异类型。不同剂量12C6+的重离子照射能有效诱导大葱根尖细胞微核和染色体畸变。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幼苗根尖细胞微核形成几率明显增大,微核率、多微核率和染色体总畸变率呈线性上升。但除去微核以外的染色体畸变率则呈U型变化。RAPD结果表明,大葱不同处理之间的DNA存在明显差异,所用35种引物中有28种出现了特异性条带,既有新增条带,又有缺失条带,还有迁移率的差异。30、90和180Gy剂量辐照引起的RAPD变异率分别为29.91%、41.05%和22.14%。结果发现高微核率和染色体变异过大会导致高致死效应,使得染色体总畸变率高的处理组在当代生长苗的DNA变异率变小。  相似文献   

19.
以棉种‘新陆中54号’为材料,用3种种衣剂(棉1、棉2、棉3)包衣棉种后播种于塑料营养盒内,25℃恒温培养,分别在第4天(棉种长出胚根)和第7天(棉株幼苗)均进行5、10、15、20℃共4个低温处理,与各低温下未包衣种子(对照,CK)进行比较,低温处理24h后,观察各处理棉花胚根、幼苗外部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变化,以期通过模拟新疆早春"倒春寒"发生特点,考察种衣剂对提高棉花耐寒性的功效。结果表明:20℃下种衣剂处理与CK无差异,种子萌发正常,发芽率在92.24%~95.51%,3种种衣剂包衣处理胚根生长量为3.66~3.81cm,幼苗叶色浓绿,茎杆直立,胚根细胞中线粒体结构完整,叶肉细胞中线粒体、叶绿体结构规则;15℃低温下种衣剂处理棉种发芽率较CK提高4.45~6.98个百分点,胚根生长速度下降,但包衣处理生长量较CK提高25.27%~36.05%,幼苗叶色浓绿,棉苗直立,胚根细胞中线粒体内脊清晰,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线粒体结构清晰,细胞器结构和数量明显优于CK;10℃低温下棉种发芽受到抑制,但包衣处理较CK发芽率提高0.73~4.25个百分点,19.15%~42.55%的幼苗叶片下垂萎蔫,保持正常温度后种衣剂处理棉苗很快恢复到正常形态,胚根细胞中线粒体、内质网数目多于CK,叶肉细胞中叶绿体轮廓清晰,内含物较少;5℃低温下各处理棉种发芽率均低于50.00%,CK幼苗叶色脱水失绿,萎蔫下垂,萎蔫率达74.47%,叶绿体膨胀成圆球形、轮廓模糊,包衣处理幼苗萎蔫率在60.42%~67.45%,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结构完整,呈椭球型,线粒体结构较规则、内含物浑浊。研究表明种衣剂能促进低温处理下种子萌发、提高发芽率和胚根生长速度、保护棉苗外部形态和细胞超微结构稳定,维持正常生长,增强幼苗抵御低温的危害能力。  相似文献   

20.
秋水仙素诱导甘菊多倍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甘菊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对甘菊多倍体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500mg/L的秋水仙素水溶液浸渍种子12h,变异率为23%,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根尖染色体压片检查表明,四倍体染色体数为2n=4x=36,并且获得了同源四倍体甘菊1株(2n=4x=36)。四倍体植株表现出叶片下表皮气孔保卫细胞变大,叶绿体数变多,叶片变小,花径变大,舌状花数目减少,管状花数目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