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幼建鲤维生素C缺乏症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幼建鲤维生素C缺乏症进行了研究。选择体重为 (11 18± 0 5 7) g (P >0 0 5 )的健康幼建鲤 192尾 ,平均分成两组 ,每组 96尾 ,每组设 3个重复 ,每个重复 32尾 ,饲喂含维生素C 0mg/kg、6 0mg/kg的半纯合饵料 133d。结果表明 :缺乏组的心脏重量、脾脏重量、肝胰脏重量、性腺重量、后肾重量、性腺体指数极显著地降低 (P <0 0 1) ,心体指数、后肾体指数极显著地提高 (P <0 0 1) ,而肝体指数、脾体指数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缺乏组表现出体色变黑、尾柄和鳍发黑、鳍基部出血、鳍条糜烂、脊柱侧凸、尾部明显弯曲等症状。  相似文献   

2.
264尾体重为(7.78±0.02)g(P>0.05)的健康幼建鲤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饲喂以正常对照饵料(维生素E100 mg/kg)和缺乏饵料(维生素E 0 mg/kg)70 d,观察幼健鲤维生素E缺乏症和器官组织病理变化。缺乏组建鲤出现体色变浅,眼球突出,背肌减少,腹部干瘪松弛等症状。剖检见内脏器官色泽暗淡,颜色蜡黄,肝脏表面透明。组织学观察,肝胰脏、头肾、脾脏细胞变性、坏死,组织淤血,淋巴细胞减少,肌纤维变性坏死,肌肉组织出血。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维生素K3对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生长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择初始体质量为5.14 g左右的西伯利亚鲟630尾,分为7组,投喂分别添加0、5、10、20、40、80、2000 mg/kg的甲萘醌烟酰胺亚硫酸盐(MNB)饲料,测得到甲萘醌(维生素K3)实际含量为0、2.88、4.84、10.08、26.42、40.86、990.00 mg/kg(饲料),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30尾鱼,饲养试验周期为56 d。结果表明:不同水平的维生素K3对西伯利亚鲟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饵料系数的影响都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但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以26.24 mg/kg维生素K3组最高,990.00 mg/kg维生素K3组最低;与对照组相比,10.08、26.24 mg/kg维生素K3组西伯利亚鲟肝胰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高(P0.05),990.00 mg/kg组显著低于2.88、4.84、10.08、26.24 mg/kg组(P0.05);4.84、10.08、26.24 mg/kg维生素K3组肾脏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提高(P0.05),4.84、10.08、26.24、40.86 mg/kg组肾脏T-AOC能力显著提高(P0.05),990.00 mg/kg组肾脏GSH含量和T-AOC能力显著低于4.84、10.08、26.42、40.86 mg/kg组(P0.05);不同水平的维生素K3对肝胰脏和肾脏SOD及MDA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对西伯利亚鲟的生长也无影响;以肝胰脏和肾脏的T-AOC为指标进行二次曲线回归分析,得到西伯利亚鲟对维生素K3的需要量分别为19.79、24.57 mg/kg(饲料)。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日粮中添加牛磺酸对黄河鲤鱼(Cyprinuscarpio)生长性能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用体重121g左右的黄河鲤鱼450尾,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组90尾,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在日粮中添加0、400、800、1200、1600mg/kg的牛磺酸,以0mg/kg添加组为对照组,试验期56d。结果表明:牛磺酸促进黄河鲤鱼生长,添加量为800mg/kg时,生物学综合评价最高、饵料系数最低(P<0.05);添加适宜牛磺酸(800-1200mg/kg),显著提高肝胰脏和肠道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的活性(P<0.05)。结果提示,黄河鲤鱼日粮中牛磺酸的最适添加量为800mg/kg。  相似文献   

5.
复合酶对鲤生长性能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选用体重约50g的鲤Cyprynus carpio 120尾,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放15尾鲤,分别在90cm&#215;80cm&#215;70cm的网箱中饲养49d,试验组投喂的饲料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05%的复合酶。结果表明:试验组鲤的平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平均饲料效率和采食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3.19%(P〈0.05)、8.56%(P〈0.05)、8.51%(P〈0.05)和5.10%,饵料系数降低了7.87%(P〈0.05);试验组鲤的前肠和后肠的黏度分别比对照组降低7.06%(P〈0.05)和6.94(P〈0.05);试验组鲤的总表观养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纤维的消化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7.34%(P〈0.05)、5.57%(P〈0.05)、3.55%和15.49%(P〈0.05)。试验表明,在鲤基础饲料中添加复合酶,可以改善饲料的养分消化率,提高鲤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夏季高温下饲粮中添加维生素C对高产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体质量相近的41周龄京粉Ⅰ号蛋鸡600羽,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羽鸡。其中Ⅰ、Ⅱ、Ⅲ组为试验组,Ⅳ组为对照组,分别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C(0、100、200、300 mg/kg),预试验1周,试验期为6周。结果表明,在高温(26.0~33.0℃,平均29.5℃)状态下,饲粮中添加维生素C的试验组产蛋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饲粮中添加200、300 mg/kg维生素C的试验组平均每日总蛋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料蛋比极显著低于饲粮中添加100 mg/kg维生素C的试验组和对照组(P0.01);饲粮中添加200 mg/kg维生素C的试验组料蛋比显著低于饲粮中添加300 mg/kg维生素C的试验组(P0.05);饲粮中添加100 mg/kg维生素C的试验组蛋白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粮中添加200 mg/kg维生素C的试验组哈氏单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饲粮中添加维生素C的试验组谷草转氨酶(AS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粮中添加200 mg/kg维生素C的试验组总蛋白(T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粮中添加100、200 mg/kg维生素C的试验组球蛋白(GLO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200 mg/kg维生素C可提高高温条件下蛋鸡产蛋性能和蛋品质,并对部分血液指标也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探讨饲料中不同水平铅对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生产性能、血清和肝胰脏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取483尾建鲤(初始平均体质量为22.95±0.15 g),随机分为7组,各组Pb2+理论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组),2,5,10,20,50和100 mg.kg-1,每组3个重复,试验期60 d。试验结束后,测定建鲤生产性能、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和肝胰脏中丙二醛(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铅暴露组建鲤的增重率和饵料系数无显著差异(P>0.05),但各铅暴露组的增重率呈下降趋势,饵料系数呈上升趋势;随着饲料中铅水平的增加,各铅暴露组血清AST,ALT和LDH的活性呈上升趋势;肝胰脏中MDA的含量呈上升趋势,SOD,GSH-PX的活性被铅诱导升高。结果表明,铅暴露会引起建鲤组织生化指标的改变,对鱼体有多种毒性效应,并且毒性效应指标的变化与铅污染水平有剂量—效应关系,使得鱼体受损,并且可以协同使用这些指标指示铅污染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在 2口试验塘中进行颗粒饲料主养沟鲶的试验 ,结果表明 :1号塘投放 4~ 5cm沟鲶鱼种 2 0 0 0尾 ,2 .5cm鲢、鳙鱼种 6 0 0 0尾 ,投喂颗粒饲料 16 0 7kg ,经过 173d的养殖 ,产沟鲶成鱼 5 6 40kg/hm2 ,获纯利润 83 45 1元 /hm2 ,饵料系数 1.86。 2号塘投放 4~5cm的沟鲶鱼种 12 5 0尾 ,2 .5cm鲢、鳙鱼种 3 0 0 0尾 ,投喂颗粒饲料 12 33kg ,经过 173d的养殖 ,产沟鲶成鱼 5 5 0 3.5kg/hm2 ,获纯利润 82 72 5元 /hm2 ,饵料系数 2 .1。  相似文献   

9.
日粮维生素E水平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日粮维生素E水平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试验选取1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AA肉鸡母鸡160羽,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羽。分别在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中添加0、25、50、75和100 mg/kg维生素E,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日粮添加维生素E具有提高肉鸡生长性能的趋势,其中日粮添加50 mg/kg维生素E使22~42 d和0~42 d肉鸡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4.23%和2.90%(P0.05);添加75 mg/kg维生素E使22~42 d和0~42 d肉鸡平均日采食量分别降低了6.75%和6.92%(P0.05),使0~21 d和0~42 d肉鸡料肉比分别降低了7.78%和7.04%(P0.05);日粮添加维生素E对3周龄肉鸡免疫器官重和免疫器官指数无显著影响;添加25和100 mg/kg维生素E提高了6周龄肉鸡胸腺重(P0.05)和胸腺指数(P0.05)。肉鸡日粮中添加维生素E具有提高肉鸡生长性能趋势,可改善肉鸡胸腺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10.
采用梯度试验法,以鳜鱼为试验对象,在饵料中添加5个水平的黄霉素,经过30 d饲养试验,结果显示:当添加量小于2 mg/kg,相对增重率随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当黄霉素添加量为2 mg/kg,增重率达到最高值,较A组(0水平)提高了19%,饵料系数降低了0.15;添加量大于2 mg/kg,增重率和饵料系数无显著差异(P>0.05)。使用黄霉素还能提高抗病能力,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以VC磷酸酯为VC源,配制VC添加量分别为0mg/kg(对照组)、100mg/kg、200mg/kg的3组实用饲料,喂养体重(614.9±60.5)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60d,探讨VC对草鱼成鱼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VC100mg/kg或200mg/kg,均可显著提高草鱼增重率(P<0.05),降低饲料系数(P<0.05);草鱼肌肉胶原蛋白含量、肌纤维直径和肝脏VC含量随VC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饲料中VC添加量≥100mg/kg后,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VC添加量达200mg/kg后,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提高(P<0.05);各组间血清溶菌酶(LSZ)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上述研究表明,实用饲料中添加VC能促进草鱼成鱼生长,改善肌肉品质,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以生长性能为指标,草鱼成鱼饲料中适宜的VC添加量为100mg/kg。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饲料中不同蛋白质和能量水平对建鲤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其中,蛋白质(CP)的4个水平分别为26%、30%、33%和36%,可消化能(DE)的两个水平分别为13.5 MJ/kg和14.5 MJ/kg。选用建鲤幼鱼960尾随机分为8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养殖在规格为3.0 m×1.0 m×0.8 m的水箱中,每日投喂3次,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呈升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随能量水平的升高显著改善(P<0.05);其中,CP36DE14.5组和CP33DE14.5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CP26DE13.5组、CP30DE13.5组和CP33DE13.5组(P<0.05),但与其他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蛋白质效率和氮保留率随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显著下降(P<0.01);此外,氮保留率随能量水平的升高显著升高(P<0.05);摄食率、肝体比和全鱼脂肪含量随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显著下降(P<0.05),而水分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P<0.05);肠道蛋白酶活性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显著升高(P<0.05),而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受饲料组成的影响则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蛋白质水平为33%,能量水平为14.5 MJ/kg时,建鲤幼鱼有较好的生长性能和饲料系数;建鲤幼鱼能对无氮浸出物有很好的利用效果,并对蛋白质有一定的节约效应。研究亮点:本实验首次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不同蛋白质、能量水平及其交互作用对建鲤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探讨了不同能量水平下建鲤幼鱼的适宜蛋白质需求量。此外,饲料的能量水平是由无氮浸出物的含量调节的,因此也就间接考察了建鲤幼鱼对无氮浸出物的利用能力以及其对蛋白质的节约作用。本试验采用的是应用型饲料,更贴近实际生产,可以为建鲤饲料的科学配置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团头鲂对饲料铁的需要量,以平均体重50g/尾的团头鲂为实验对象,采用半纯化饲料,以FeSO4·H2O为铁源,设置Fe添加量分别为0、120、240、360、480mg/kg(饲料Fe总量为391.40、492.29、585.98、681.85、776.46mg/kg)共5个Fe含量梯度,每个实验组4个平行,在池塘网箱中养殖43d。经过回归拟合分析饲料Fe添加量、饲料Fe总量与团头鲂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蛋白沉积率、脂肪沉积率的关系,得到团头鲂对饲料中无机Fe补充量为124.55~130.18mg/kg,饲料总Fe含量为493.26~497.76mg/kg;在日均摄食量为5.10g/100g体重下,团头鲂对饲料总Fe每日需要量为2.52~2.54mg/100g体重。饲料Fe含量对团头鲂的成活率、内脏指数、鳞片重/体重、体重/体长、脊椎骨重/体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Fe含量对团头鲂的脊椎骨长/体长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Fe的补充,有利于团头鲂脊椎骨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青鱼鱼种饲料中不同剂型维生素C适宜添加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青鱼鱼种饲料中不同剂型维生素C的适宜添加量 ,采用 6 0 0尾平均体重为 2 5 g的青鱼鱼种 ,在精制饲料 (对照组 )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包膜VC(VC添加量分别为 10 0mg/kg ,2 0 0mg/kg ,40 0mg/kg ,6 0 0mg/kg ,80 0mg/kg)和VC - 2 -多聚磷酸酯 (VC添加量分别为 10 0mg/kg ,2 0 0mg/kg ,40 0mg/kg ,6 0 0mg/kg) ,饲养青鱼鱼种 5周。结果发现 ,当饲料中缺乏VC时 ,青鱼鱼种表现出生长缓慢 ,脊柱弯曲 ,体表出血等症状 ,随饲料中VC添加量的增加 ,青鱼鱼种的增重率和肝脏VC含量也增加 ,当饲料中VC添加量分别达到 2 0 0mg/kg(VC - 2 -多聚磷酸酯 )和40 0mg/kg(包膜VC)以上时 ,青鱼鱼种的增重率和肝脏VC含量基本达到稳定。表明青鱼鱼种饲料中VC的适宜添加量为 2 0 0mg/kg(VC - 2 -多聚磷酸酯 )或 40 0mg/kg(包膜VC)。  相似文献   

15.
维生素B12对草鱼幼鱼生长、体组分和造血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饲料中添加0(对照组),0.025,0.050,0.100,0.200,0.400,0.800 mg/kg的维生素B12,研究不同含量维生素B12对草鱼幼鱼生长性能、饲料系数、机体营养组分、造血机能的影响,以确定草鱼幼鱼饲料中适宜维生素B12需要量。试验结果表明:维生素B12添加量为0.100 mg/kg时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最大,0.050 mg/kg时饲料系数最低,并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维生素B12的添加对试验鱼的存活率和肥满度无显著影响;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分别在0.100 mg/kg和0.200 mg/kg时最高,并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维生素B12的添加对红细胞计数无显著影响;维生素B12对草鱼全鱼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无显著影响。草鱼特定生长率与饲料中维生素B12添加量回归方程表明,草鱼幼鱼饲料中维生素B12适宜添加量为0.094 mg/kg。  相似文献   

16.
为评价大蒜素对鲫Carassius auratus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在鲫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250、500mg/kg的大蒜素,并对鲫进行42 d的养殖试验,其中试验的第1~28天饲喂含大蒜素的试验饲料,第29~42天饲喂不含大蒜素的基础饲料。结果表明:与投喂基础饲料的对照组相比,添加250 mg/kg剂量的大蒜素能显著提高鲫血清补体C3活力(P0.05),而添加500 mg/kg剂量的大蒜素则能显著抑制鲫血清补体C3、C4活力(P0.05),改投不含大蒜素的基础饲料后,该剂量组C4活性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添加250、500 mg/kg剂量的大蒜素能显著提高鲫血清、肝胰脏、肾脏和脾脏中溶菌酶(LZM)活力(P0.05),改投不含大蒜素的基础饲料的14 d内,250、500 mg/kg剂量组血清LZM活性及500 mg/kg剂量组肾脏和脾脏LZM活性仍有显著升高(P0.05);添加250 mg/kg剂量的大蒜素能显著提高肝胰脏和脾脏中一氧化氮(NO)含量(P0.05),添加500 mg/kg大蒜素能显著提高血清和脾脏中NO含量(P0.05),但该剂量显著抑制肝胰脏NO含量(P0.05),250、500 mg/kg剂量组肾脏中NO含量在第42天时均显著高于对照水平(P0.05)。研究表明,鲫基础饲料中大蒜素的适宜添加剂量为250 mg/kg。  相似文献   

17.
草鱼鱼种对饲料中苯丙氨酸需求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草鱼鱼种对饲料中苯丙氨酸的需求量,用7组等氮精制饲料[苯丙氨酸水平为8.2~21.2g/(kg干饲料)]饲喂初始体质量为13.21 g的草鱼鱼种56 d。结果表明,鱼体增重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积累率随饲料苯丙氨酸水平从8.2 g/kg提高到12 g/kg而显著升高,但继续升高则不再有显著变化;饲料苯丙氨酸水平对草鱼全鱼粗蛋白质影响显著(P0.05),但对草鱼鱼种成活率、脏体比、肝体比和肥满度无显著影响(P0.05)。分别以鱼体增重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积累率为指标,用折线回归模型分析,求得草鱼鱼种对饲料苯丙氨酸的需求量分别为12.73、12.20和12.55 g/(kg干饲料)。因此草鱼鱼种对饲料苯丙氨酸适宜需求量为12.20~12.73 g/(kg干饲料),饲料酪氨酸水平约5.5 g/(kg干饲料),占饲料粗蛋白的3.39%~3.54%。  相似文献   

18.
鳖赖氨酸和精氨酸拮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体重为14 38±0 38g健康稚鳖45只,平均分成3组,分别为1、2、3组,在试验的0~15d和16~45d分别饲喂含赖氨酸为2 62%、4 33%、5 33%,2 62%、5 33%、8 05%的等能等氮半合成饵料,饵料精氨酸为2 85%。结果表明:处理对增重、饵料系数、肝重、体蛋白沉积、体蛋白净沉积率和肝精氨酸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 05),但是第3组体蛋白中精氨酸和组氨酸含量、赖氨酸沉积效率、精氨酸沉积效率和肝蛋白精氨酸含量极显著或显著下降(P<0 01或0 05),体脂肪沉积极显著增加(P<0 01)。说明:鳖高赖氨酸/精氨酸对生产性能和体蛋白沉积没有影响,但影响体蛋白和肝蛋白中精氨酸含量和沉积效率,发现有拮抗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饲料中葡萄糖酸铬添加量对锦鲤Cyprinus carpio生长、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质量为(4.18"0.38)g的锦鲤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试验鱼共525尾,随机分成7组,每组设3个平行,分别投喂添加不同含量葡萄糖酸铬的试验饲料,其中Cr3+含量分别为0、0.1、0.2、0.4、0.8、1.6、3.2 mg/kg(饲料)。结果表明:在葡萄糖酸铬添加量为0.4 mg/kg时,锦鲤增重率(BWG)、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显著升高(P0.05),饲料系数(FCR)显著降低(P0.05);添加葡萄糖酸铬能显著提高锦鲤血清中总蛋白(TP)含量(P0.05),血糖(GLU)含量在葡萄糖酸铬添加量为0.4~1.6 mg/kg时显著降低(P0.05),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含量在葡萄糖酸铬添加量为0~0.4 mg/kg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添加量超过0.8 mg/kg时TG和T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锦鲤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SH-PX)活力均随葡萄糖酸铬添加含量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最高值分别出现在0.4、0.8、1.6 mg/kg葡萄糖酸铬添加组且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丙二醛(MDA)含量在葡萄糖酸铬添加量超过0.4 mg/kg时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葡萄糖酸铬能促进锦鲤生长,降低血糖含量,提高肝胰脏抗氧化能力,以增重率为指标,根据折线模型得出锦鲤饲料中最适Cr3+含量为0.24 mg/kg(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