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龙江省植被生态环境系统类型多样,地带性和典型性明显,自然资源丰富,过去植被生态环境复杂而良好。但近些年来,随着农业的大规模开发,再加上人类缺乏环境意识和管理手段等,致使植被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全面地分析阐述了黑龙江省植被生态环境的一系列问题,具体论证了植被生态环境的建设和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玉树州的人口增长非常明显,人类活动对州内的植被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对高原和湿地水源平衡产生严重的负面作用。玉树州的植被生态环境主要受气候变化、人为因素、鼠害等影响,导致草场退化。文章介绍玉树州植被基本情况,阐述了植被生态环境的现状和生态恶化的原因,并提出了改善植被生态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从乌审旗天然植被退化的主要原因入手,充分阐述了封育禁牧恢复天然植被是改善乌审旗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进而促进天然植被的恢复与发展,达到防沙治沙、保持水土、兴利除害等目的,最终获得美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三峡库区硬叶常绿阔叶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江三峡库区的乌冈栎林、匙叶栎林和刺叶栎林的植物群落结构与组成以及生态环境进行了初步研究。表明它们属于硬叶常绿阔叶林的范畴 ,属于干旱植被的一种类型 ,并与典型的干旱植被有着一定的联系。其植被的形成是对特殊的生态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 ,是季节性干旱和长时间寒冷生境条件下生长发育的一种森林植被 ,表现出明显的生态环境脆弱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历史原因及现状分析,得出该区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包括森林和草原生态破坏、水资源和水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方面。同时,依据该区域生态环境脆弱特性及植被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恢复机理,提出较为具体的植被恢复措施,试图为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一、项目概况 甘肃重点风沙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是利用日本国际协力银行贷款,通过采用植树造林、工程治沙、天然植被封护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治理沙漠化土地72803.6公顷,增加项目区林草植被,有效遏制沙漠化扩延,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相似文献   

7.
植被恢复建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植被恢复建设是指在被破坏的植被和恶化的生态环境基础上。通过保护现有植被、封山育林或营造人工林、灌、草植被达到逐步改善植被和环境的实践活动。植被恢复建设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主题,也是林业工作者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封山育林是投入少、见效好的一种植被建设方式,但存在着许多弱点,只能用于自然条件好的地方;与之相比。人工植树造林是见效快、收益大、应用广的一种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8.
浅淡甘肃黄土高原区的植被恢复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黄土高原区的生态环境具有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典型特征,受长期人为及其他因素的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极度脆弱。恢复和重建植被作为改各这一地区生态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必由之路已倍受人们关注,本文在分析甘肃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特征及植被恢复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这一地区植被恢复和重建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保护森林植被的意义,对森林植被在改良土壤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保护森林植被的意义,对森林植被在改良土壤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1.
文章科学阐述了荒漠植被的概念和现状特征;介绍了新疆生态环境现状,从五个方面论述了恢复荒漠植被对改善新疆生态环境,促进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为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理论和实际依据。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对西部大开发的顺利实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使用。文中指出植被建设是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根本措施,并分析了植被建设的重要性,可行性及其基本原则。同时,还提出了加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植被是连结土壤、大气和水分等自然要素的纽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总体状况。隆化县地处燕山北部的冀北山区南麓,属半干旱区向半湿润区过渡地带,土壤侵蚀以水力侵蚀为主。该文通过在隆化县全境均匀布点详细调查植被覆盖度、森林覆盖率及森林群落结构,分析植被覆盖对水力侵蚀的影响,并提出增加植被覆盖及调整林分结构的建议,为隆化县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史料论述历史时期湘江沿岸植被变迁过程的基础上,探讨了植被变迁对水土保持和水环境的影响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史为鉴,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生态环境建设,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健康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桥山林区矿山范围内生态环境破坏现状和相同生态区位废旧矿山植被恢复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了黄陵矿区矿山植被保护与恢复技术措施,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桥山林区矿山范围内生态环境破坏现状和相同生态区位废旧矿山植被恢复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了黄陵矿区矿山植被保护与恢复技术措施,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青海湖流域植被及其动态变化、湿地现状、水污染情况、水位变化等生态环境现状,指出了青海湖生态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青海湖生态环境现状,提出了保护和改善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的若干建议,为青海湖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湖南矿山开发引起的系列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对矿山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的障碍因子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省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的7种途径,为实现我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良好矿区生态环境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主要从事森林生态工程规划设计、营建技术,森林生态环境监测,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森林水文与水土保持,抗逆生理与个体生理生态,植物营养与专用肥料、森林蔬菜有机化栽培等方面的研究。以浙江省较典型的地理、植被类型为对象,对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沿海防护林、千岛湖马尾松林、金衢盆地红土丘陵等生态系统进行研究和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20.
以植被、土壤、土层厚度、坡向和坡位为主,分析其对飞播造林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土壤、土层厚度、坡向是影响油松飞播造林成苗的主要生态因子,坡位也是极其重要的生态因子。综合分析最佳组合生态环境,即以植被盖度0.3-0.7,土壤为砂壤土,土层厚度在61厘米以上的阴坡或半阴坡为最佳生态环境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