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6年7月19日下午5时左右,东桑园村养鸡户10只10日龄肉雏鸡发生腹水症。症状:精神萎糜呆立,喘息。步态蹒跚少动。不思饮食,拉稀水便。腹部胀大下垂。手握雏鸡观察腹部明显腹水,用手指触摸有波动感。诊为腹水症。治疗经过:用消过毒的针管从腹腔抽出10毫升黄色腹水,令其休息。笔者选择精神较好的5只雏鸡观察饲养,当夜严禁饮食。20日晨小鸡即从一尺高的纸箱中飞出,欲觅食,仍有少量腹水,排出大量稀水便。又禁饮食一天,小鸡已满  相似文献   

2.
雏鸡腹水症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雏鸡腹水症的诊治秦四海殷学堂王自然(山东省临沂农校276000)临沂市城西养鸡场于1995年10月14日引进3000只AA商品肉雏鸡,于25日龄开始出现腹水症并有零星死亡,以后发病率、死亡率不断上升,致30日龄发病率达15%,死亡率达3%。经综合诊断...  相似文献   

3.
肉鸡腹水综合症又称雏鸡水肿病、肉鸡腹水症、心衰综合征和鸡高原海拔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常见病之一,是一种以腹腔大量潴留腹水为特征的疾病,可分为肝型腹水症、肺型腹水症和心型腹水症.这种疾病给肉鸡养殖业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制约了肉鸡养殖的发展.本病多见于20~50日龄快速生长的肉用仔鸡,染病初期,患鸡精神萎靡,喜卧不起,行动困难,可见腹部严重膨大,触之有波动感,严重者腹部着地,呈企鹅状.发病率在5~50%,死亡率非常高,目前,该病在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日本以及中国广流行,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鉴于此,本文对肉鸡腹水综合症的病因分析、病变症状及防治要点进行了阐述,旨在为肉鸡养殖户防疫此疾病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从目前国内的报道来看,肉仔鸡的腹水症多发生在15日龄以上。而发生在几日龄内则仅国外有过报道。我所1994年3月1日从成都正大有限公司引进艾维茵雏鸡1000只,采用9YCH电热育雏器育雏。时值初春季节,气温较低,雏鸡从3日龄开始发病。经剖检诊断为腹水症。 一、临床症状 雏鸡发病后精神不振,呼吸困难,低头缩颈。腹  相似文献   

5.
肉鸡腹水症是以肉鸡腹腔内蓄积大量渗出液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主要发生于肉仔鸡,蛋鸡和肉种鸡发生较少。肉鸡腹水症使肉鸡增重减缓,死亡增加,给养鸡业带业严重的危害。该病全年皆可发生,但以晚秋至早春多发。因此,进入秋季,要谨防肉鸡腹水症的发生。1发病龄期多在4周龄以后的肉仔鸡出现明显症状,最早的10多日龄就出现腹部膨大。有资料报道:3日龄的雏鸡即有腹水发生。体况健康、生产快速的鸡发病率高,公鸡比母鸡发病率高,而且症状更为严重。40日龄以后的鸡发病较少。已发病但未死亡的假定病愈鸡则生长发育受阻,出栏体重…  相似文献   

6.
我国自1986年始见有对鸡腹水症的报道。近年来,蛋鸡腹水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上升,其发病率10%~45%,死亡率有时高达30%以上,尤其蛋雏腹水已成为危害雏鸡的无形杀手,给整个蛋鸡养殖带来严重的危害与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6月份,平安县成贵镟鸡养殖场35日龄左右雏鸡发生大批死亡,以腹水为主症,笔者对其进行了诊断和防治。1发病情况两批雏鸡5 000羽,在20~50日龄陆续发病665羽,发病率13.3%;死亡612羽,病死率达92.0%;治愈53羽,治愈率8.0%。50日龄后较少发病。2临床症状雏鸡群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羽毛松乱、食欲减少或废绝。经1~2 d后病鸡腹部膨大,触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1986年始见有对鸡腹水症的报道.近年来,蛋鸡腹水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上升,其发病率10%~45%,死亡率有时高达30%以上,尤其蛋雏腹水已成为危害雏鸡的无形杀手,给整个蛋鸡养殖带来严重的危害与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肉雏鸡腹水综合症也称肉雏鸡腹水症,是一种由遗传、饲养、环境、营养、饲料、药物等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代谢病,多发于20-28日龄快速生长阶段肉雏鸡,临床上主要以明显腹水、肝脏硬化、右心扩张、肺脏充血水肿及肝脏损伤为主要特点,病鸡多以死亡为转归,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肉鸡腹水综合症又称高海拔病,心衰综合征.该病临床上以病鸡腹部膨大,腹部皮肤变薄发亮,站立时腹部着地,行动缓慢,严重病鸡鸡冠和肉髯紫红色为特征.剖检可见腹腔内有大量积液.然而现在在低海拔地区发病率也明显增高,随着养鸡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各地区的肉鸡也大量出现腹水症,该病主要见于4周龄以上雏鸡,并且雄性多与雌性,气温低时腹水症的死亡率增加.我国1986年开始见有此病的报道,之后在多个省份出现,死亡率接近百分之百[1].因此该病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1.
肉鸡腹水综合症是肉鸡常发病之一,以腹部胀满、腹腔积有淡黄色液体为主要特征。一年四季均能发生,尤以寒冷的冬季、早春最为严重,且多发生在15~60日龄肉鸡,但尤以25~40日龄发病率最高。肉鸡腹水综合症的发生与饲养管理不善有着密切关系。鸡群密度过大、通风不良致使室内一氧化碳、氨气浓度过大,而氧气相对减少。另外霉变、变质饲料亦会致使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大提高。但由霉菌性肺炎引发鸡腹水症较少见,特别是2日龄雏鸡感染霉菌引起呼吸困难,至8日龄时出现腹水综合症则更为少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肉雏鸡腹水综合症,也称肉雏鸡腹水症,多发于肉雏鸡20~28日龄快速生长阶段,临床上主要以明显的腹水,肝脏硬化、右心扩张,肺脏充血水肿及肝脏损伤为主要特点,病鸡多以死亡为转归,因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在养禽业中备受关注。理论研究表明,本病的发生有多种诱因,主要有遗传、应激、疾病、环境、营养、饲料、药物、饲养管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我省南部地区某养鸡专业户,饲养的 700只海兰褐佳雏鸡于 2000年 10月 21日 (即 40日龄 ),发生一种临床上以雏鸡羽毛逆立,蓬乱,运动迟钝,腹部膨胀为特征的疾病。经对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发病原因 等进行观察分析,确诊为蛋雏鸡腹水征,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一、发病情况   该户于 2000年 9月 10日购买 1日龄雏鸡 700只,饲养于 20m2自建鸡舍内,自制的 3层育雏笼 2组;一只铁碳炉是提供雏舍温度的唯一热源,为了保暖,鸡舍四周墙及顶棚全部用塑料布遮盖,鸡舍除门随饲养员饲喂时开闭外,没有任何通风口及通风设备。 18日龄时,根…  相似文献   

14.
肉鸡腹水症多发于生长迅速的年龄段 ,以冬季、早春常见〔1,2〕,死亡率高达 2 0 % ,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报告一起肉鸡腹水症实例并分析其病因、探讨该病的发病机理 ,为诊断和控制肉鸡腹水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1 发病情况校实习牧场于 4月下旬购进 1日龄肉鸡 80羽 ,采用育雏箱 (约 2m2 )保温饲养。第一天 ,所有肉鸡以0 .5 %的大蒜和 5 %的蔗糖交替饮水 ,第二天起喂给雏鸡料 ,同时按常规接种鸡马立克、鸡痘和鸡新城疫 (Ⅱ系 )弱毒疫苗。 1 0天后 ,生长良好的肉鸡群中发现 2羽精神萎顿、站立不稳 ,仔细观察见腹部膨大 ,数小时后死亡…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三明工作期间诊治了一起以羽毛逆立、蓬乱,反应迟钝、呆痴,腹部膨胀、积水等为特征的疾病,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特征,发病原因分析,诊断为雏鸡腹水症,现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养鸡专业户刘某购买一批1000羽三黄雏鸡,因春季天气比较阴冷,故将其放在20m2左右的鸡舍内进行保温饲养,用自制的育雏铁笼分四层三组,室内用木炭炉加热保温,同时在周围墙壁及顶棚全部用塑料布遮盖密闭,只留一个小门供饲喂时进出,没有其他通风设备及通风口。18日龄时开始脱温,以炉火的开闭来调节室温,到20日龄时将炉火熄灭,舍内温度…  相似文献   

16.
我省南部地区某养鸡专业户,饲养的700只海兰褐佳雏鸡于2000年10月21日(即40日龄),发生一种临床上以雏鸡羽毛逆立,蓬乱,运动迟钝,腹部膨胀为特征的疾病。经对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发病原因等进行观察分析,确诊为蛋雏鸡腹水征,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雏鸡腹水综合症的防治温元臣闫庚华孙凤发(黑龙江省青年农场·150050)雏鸡腹水综合症,又称“腹水症”、“雏鸡水肿病”、“心衰综合症”、“高海拔病”等,是幼龄肉鸡的常见病。以明显地腹水、右心肥大扩张、肺部瘀血、水肿和肝脏病变为主要特征。我场年饲养20...  相似文献   

18.
高海拔地区肉鸡患腹水症后血液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海拔地区肉鸡患腹水症后血液的变化苏瑛,常忠平,万江虹,张生福(青海畜牧兽医学院810000)任惠烨,徐洪斌(西宁华青蛋禽公司)腹水症是高海拔地区肉鸡易患的生产性疾病,3日龄雏鸡即可发生,4—10周龄仔鸡发病率最高,死亡率有时高达30%,给肉鸡生产带...  相似文献   

19.
肉鸡腹水综合征简称腹水症,又名“心衰竭综合征”或“高海拔病”,以腹部膨大、剖检腹腔内有大量的草黄色腹水、心脏肥大和心包积液为特征。本病主要发生于快速生长的肉仔鸡,最早发病日龄为3日龄,多发于3周龄左右,死亡高峰期为5~7周龄,死亡率高达60%。腹水症与猝死症、腿病被称为世界肉鸡养殖业的三大新病。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昌图县大洼镇某养鸡专业户饲养的2000只塔特姆肉鸡,40日龄时暴发肉鸡腹水症并发大肠杆菌病,每天发病10多只,死亡6~7只。 症状:病鸡精神萎靡,缩头闭眼,蹲于一隅,饮水、采食减少,腹部膨胀,色青紫,羽毛粗乱,呼吸困难,陆续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