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典型铅锌矿区水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了岩溶地区某铅锌矿厂区下游水田表层土壤及典型剖面中Cu、Zn、Pb、Cd的污染特征及其在剖面上的垂向迁移特性.结果表明,厂区下游水田表层土壤Cu、Zn、Pb、Cd的含量范围分别为35-89 mg·k~(-1)、1 440-11 100mg·kg~(-1)、249-4610mg·kg~(-1)、8.3-61.6mg·kg~(-1).除Cu的污染程度较轻外,Zn、Pb、Cd的污染达到了中度到极重污染的水平,且以Cd的污染最为严重.沿灌溉渠往下,表层土壤受到的污染越来越小,污染指数呈下降趋势.Cu、Zn、Pb、Cd在典型土壤剖面上均呈现出极为明显的向下迁移趋势.在0~20cm,4种重金属的含量均较大;从20 cm往下至180cm,其变化趋势基本上是先升高后降低,向下迁移的浓度峰值均出现在60-120 cm,但各元素向下迁移的规律略有差异.cd向下迁移浓度峰值出现的深度比Cu、Zn、Pb的要深.  相似文献   

2.
湘潭锰矿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湘潭锰矿废弃地土壤中Ni、CA、Cu、Mn、Pb和Zn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并采用污染指数评价法对矿区废弃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湘潭锰矿矿区废弃地土壤中Mn、Cu、Pb、Zn、Cd、N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8853.21、95.80、1211.29、685.36、13.15和91.33mg/kg;用3种不同的背景值对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的评价结果是一致的,6种重金属元素的单项污染指数均大于2,表示被污染,其中以Mn、Pb、CA污染最为严重;综合污染指数均大于3.达5级为重污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集开发区主要河渠沿岸表层土壤,设置27个采样点,检测土壤中Cu、Zn、Pb、Cd和Cr 5种重金属含量。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开发区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风险评价。[结果]土壤中Cu、Zn、Pb、Cd和Cr含量平均浓度分别为74.28、142.80、93.15、8.75、177.80 mg/kg。土壤中Cd单项污染指数为14.58,其他重金属均小于1,各重金属的单项污染指数大小依次为CdCuCrZnPb;内梅罗综合指数显示该开发区土壤处于重度污染水平;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显示Cd处于极强风险等级,其他重金属均处于轻微危害水平。[结论]Cd污染程度远超过国家土壤二级标准的14倍,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土壤污染状况。[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土壤中重金属Cu、Zn、Pb、Cd的含量进行测定,并以GB15618-200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作为土壤背景值,对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6个样本区的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6个样地的重金属,Zn含量平均值为1 680.54 mg/kg,Cu为289.53 mg/kg,Pb为55.49 mg/kg,Cd为17.12 mg/kg。土壤重金属含量总体超标,污染物Zn、Cd和Cu的超标率分别为159.77%、25.12%和3.70%,综合污染指数的范围在1.26~3.22。佳通轮胎厂、合肥学院和合肥市第六人民医院受到轻污染,正发加油站和明珠广场受到中污染,滨湖小区受到重污染。[结论]在城市化进程中,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壤污染状况有日趋严重的态势,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成因可能与生活、工业生产、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有关。  相似文献   

5.
土法炼锌区土壤重金属形态及其转化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废弃地复垦成为土法炼锌区面临的主要问题,而重金属(Pb、Zn、Cd)的调控又是复垦中的首要问题.为了探索土法炼锌区废渣和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扩散和转化规律,对经过土法炼锌区河流进行了监测,以及用水浸提废渣、用HNO3和NaOH分别调控废渣和污染土壤的pH值、采用5步萃取法测定重金属化学形态、用腐殖质、EDTA、不同量的石灰等处理污染土壤后进行苗圃盆栽试验.结果发现,河流重金属主要来源于水土流失,集中在悬浮物和沉积物,防止水土流失非常必要;废渣中的重金属用水浸提溶出量很少;废渣中的重金属随pH值降低溶出量显著增大,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随着pH值的增加溶出量减少,增加到9以后,溶出量反而增加,因而控制废渣的pH降低和适当提高污染土壤pH值可减少重金属的潜在危害;废渣中重金属可交换态含量极低(<0.1%),其他的形态含量远远高于背景土壤,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可交换态含量远远高于背景土壤和废渣;施用石灰使土壤中Pb、Zn、Cd的DTPA提取态分别降低了83.9%、23.1%和79.4%,白菜中Pb、Zn、Cd的含量分别减少97.2%、94.7%和89.4%,因而在土法炼锌区废弃地复垦中调控pH值是一种实用而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黔西北铅锌矿区镉污染分布特征:以赫章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佳  宁兵 《贵州农业科学》2012,40(5):210-213
为了解贵州省黔西北铅锌矿区土壤中重金属Cd、Pb、Zn的污染现状,采取查阅文献和现场采样、检测分析等方法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中重金属Cd、Pb、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3mg/kg、165.2mg/kg和454.33mg/kg,土壤中Pb、Zn含量均与Cd的含量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且均高于国家和贵州省的土壤背景值。  相似文献   

7.
西安市南、北郊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对小青菜影响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锐鱼  杨索  林有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164-12165,12181
[目的]为西安市郊菜园土壤环境评价和治理污灌区重金属污染和减少蔬菜重金属含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西安市南、北郊露地菜园土壤及蔬菜为研究对象,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对样品中的重金属Pb、Cd、Cu、Zn含量进行测定,研究分析土壤的污染状况和蔬菜的质量。[结果]北郊土壤中Pb、Cd、Cu、Zn平均含量分别为南郊菜园土壤的2.3、4.1、1.7、2.9倍;重金属元素在北郊菜园土壤中发生了明显的累积,不同元素在土壤中累积强度明显不同,其顺序为Cd〉Zn〉Pb〉Cu;北郊土壤中重金属Cd严重污染、Zn三级轻度污染,南郊土壤Cd三级轻度污染;北郊菜园小青菜中富集的重金属Cd超出无公害蔬菜国家限量标准2.0倍,小青菜已受重金属Cd严重污染。[结论]根据不同蔬菜品种对重金属吸收能力的不同,在重金属污染区选择适当的蔬菜品种进行科学种植。  相似文献   

8.
以三峡库区蓄水位从175m回落至163m后的云阳段消落带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重金属Cu、Zn、Pb、Cd和Cr的含量与剖面分布特征及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消落带土壤Cu、Zn、Pb、Cd和Cr的含量分别为58.09mg/kg、108.93mg/kg、15.18mg/kg、0.46mg/kg和71.81mg/kg。重金属剖面分布特征呈规律性变化:0~10cm土层Cu、Cr和Zn含量高于10~20cm土层,而在干湿交替处Zn、Cr含量却表现为0~10cm土层低于10~20cm土层;Pb和Cd剖面分布特征均呈现出0~10cm土层含量低于10~20cm土层,而在干湿交替处呈相反趋势。研究区不受Pb污染,而受Cd、Cu、Zn和Cr不同程度污染,尤以Cd污染最严重,甚至超出三峡库区土壤背景值3倍以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淮南矿区重金属污染整体情况,为矿区土壤修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查阅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淮南煤矿区近10年土壤重金属文献,分析了新庄孜矿、顾桥矿、潘一矿和大通矿Hg、Cd、Pb、Cr、As、Zn、Cu、Ni的空间分布,并运用地累积指数法评价其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淮南土壤中Cd和As的含量均超过土壤背景值,分别为0.124~2.060和18.57~71.69 mg/kg;开采时间对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影响较大,潘一矿和新庄孜矿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均高于顾桥矿(除了Hg);同一矿区内农田中Zn、Pb、Cu、Cd含量低于生态修复区;土壤Cd、As的地累积指数表明:Cd属于中度污染至极强污染,As属于轻度污染至强度污染。[结论]重金属As和Cd对淮南矿区土壤修复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及重金属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兰坪铅锌矿区中开采矿区、矿山废弃地、冶炼厂周边农田、纰江河周边农田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中氮磷含量及重金属元素,对比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污染程度.结果表明:矿区30年废弃地土壤表层Cu、Cd、Pb含量分别为490.88、414.79、2564.72 mg/kg,高于其他地区,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分别高出标准490%、41479%、733%;开采矿区中土壤Pb含量为188.44~738.74 mg/kg,其中开采矿区中农耕废弃地土壤Pb含量高达738.74 mg/kg,说明在矿区废弃地及废弃农田中土壤重金属风险较高.种植作物不会造成土壤Cu、Cd、Pb明显差异,波动范围分别为16.48~19.14、9.98~61.68、59.74~84.91 mg/kg;矿山废弃地土壤全磷最低,农田有效磷高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Cu-Cd、Cu-Pb、Cd-Pb、Cd-Zn之间关联性较强,说明土壤中重金属同源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含量与分布的影响。[方法]从贵州普定县典型喀斯特山区耕地、林地和荒地采集96份土壤样品,并对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养分进行室内理化分析。[结果]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pH值依次为:荒地>林地>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依次为:林地>荒地>耕地。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全氮含量均较丰富,碱解氮含量偏低,尤其是耕地;全磷含量水平很低,全磷含量低于1.0 g/kg的土壤分别占耕地、林地和荒地的95.23%、95.83%和100%;耕地有效磷含量较高,而林地和荒地有效磷含量较低;荒地全钾和速效钾含量较高,林地和耕地均存在不同程度地缺钾。[结论]该研究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和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为人工调控果树生态环境及果树生命健康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在桃树地选取典型位置,在地面以下5、15和30 cm处埋设土壤传感器,监测桃树地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休眠期、第1生长期、第2生长期、停长期内,5、15和30 cm处土壤温度的日平均值分别为5.1、5.4、6.0 ℃,24.3、23.7、23.2 ℃,24.3、26.7、24.1 ℃,11.6、13.8、12.7 ℃。停长期内5、15和30 cm处土壤温度的日降幅分别为0.87、0.59和0.36 ℃。冬季、春季、夏季、秋季5、15和30 cm处的平均土壤温度分别为4.7、4.0、4.3 ℃,18.9、16.8、16.1 ℃,25.1、24.8、23.7 ℃,15.6、20.2、15.9 ℃。不同深度土壤温度的年变化都呈均称抛物线,土壤温度的最高值大约出现在年内的第140~220天。[结论]该试验初步探索了自然条件下桃树地土壤温度的连续变化规律,为调控土壤环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陕西黄河湿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方法]以陕西黄河湿地为研究区域,通过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湿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比较,研究了湿地退化过程中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其变异规律。[结果]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黄河湿地从河滩湿地、开垦湿地(农田)到因盐碱化最终废弃后的退化过程中,土壤容重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土壤容重的平均值分别为1.474、1.522、1.593 g/cm3。土壤变得更紧实;土壤孔隙状况(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的各项指标也随着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有所降低,其中毛管孔隙和总孔隙随着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达到极显著水平,非毛管孔隙也达到显著水平。土壤孔隙度状况的改变而改变,加剧了土壤的退化;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表现出相同的规律。与湿地土壤相比,开垦湿地(农田)和废弃盐碱地的最大持水量平均值分别减少了5.7%和22.3%。毛管持水量平均值分别减少了0.2%和19.4%。最小持水量平均值分别减少了6.1%和22.2%;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河滩湿地的蓄水能力和排水能力均优于开垦湿地(农田)和废弃盐碱地,与河滩湿地相比,开垦湿地(农田)和盐碱化荒地总土壤蓄水能力分别降低了12.4%和15.2%。总的排水能力分别降低了2.7%和15.9%。[结论]采取合理措施安排湿地周边集体林地、农田及湿地资源开发关系对黄河湿地保护区涵养水源,调节水分循环和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阿勒泰市耕地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影响阿勒泰市耕地质量的自然环境条件和耕地基本建设情况等因素进行分析研究,选取评价指标.[方法]使用因子分析方法,将权重值和指标得分结合,研究耕地质量因素.[结果]土地利用系数、有效土层厚度、表层土壤质地和有机质含量对耕地质量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得出制约阿勒泰市耕地质量发展的因素是剖面构形、土壤pH值、灌溉保证率和距障碍层深度.[结论]耕地质量受到自然条件和耕地基本建设情况的综合影响,加强测土配方施肥和农田水利建设能够有效提高阿勒泰市耕地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特征,为干热区脆弱生态环境的生态恢复、物种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金沙江干热河谷典型区云南省元谋县的6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例,采用TRIME-PICO-IPHTDR每月定期测定土壤水分,每个样地设3个重复,定期分别测定0~20、20~40、40~60、60~80、80~100cm处的土壤含水量。[结果]罗望子纯林土壤含水量相对稳定,且含水量较高;银合欢间伐林土壤含水量高于银合欢与其他物种组合的人工林;在草本植物较多的人工林内,土壤含水量均较低。土壤0~20cm含水量变异系数最大,40~60和60~80cm处变异系数旱季比雨季略大。不同林分组合对土壤水分影响明显,Ⅱ和Ⅵ为代表的用地类型土壤含水量较高,Ⅳ和Ⅴ中的20~60cm土壤含水量均下降,Ⅰ和Ⅲ中的80~100cm深度范围内土壤含水量均有小幅下降。[结论]土壤含水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雨季含水量明显高于旱季,雨季土壤含水量变化速率高于旱季,植被郁闭度、草本层盖度是影响土壤含水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生物有机肥对盐碱土中大豆和杨树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生物有机肥施用于土壤改良的最佳配比。[方法]采用盆栽试验,取自大庆市植物园林地、草地、农业园区农田和碱斑地表土壤,每种土样按0%、10%、30%、50%、70%比例施用生物有机肥。[结果]大豆的地上生长量和地下根部生物量在每种土壤的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生物有机肥在碱斑土的比例达到70%时大豆生长量达到最大值(12.309 g/株);大豆根长在林地土壤中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其他土壤的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杨树树高生长量在各土壤的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生物有机肥在林地土、草地土和碱斑土处理中比例达到10%和50%时杨树生长良好,在碱斑土中达到30%时杨树就可以存活。[结论]该研究为施用生物有机肥改良盐碱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植被恢复退耕坡面土壤磷素的分布及其迁移特征,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可持续性及其环境效应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黄土高原中部王东沟小流域退耕年限、土壤和地形条件较一致的柠条灌木地、苜蓿草地和荒地等3种典型植被恢复的长坡面为研究对象,以谷子农地为对照,通过采样测定分析不同植被恢复坡面的植物磷、土壤磷和土壤—植物系统磷库(植物磷库)的差异及其在不同坡位、土层间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不同植被恢复样地的地上生物量、植物磷含量和植物磷库均表现为灌木地>草地>农地>荒地,且从坡顶向坡底方向逐渐增加.对于土壤速效磷,灌木坡地在坡面和垂直方向分布较均匀,其他样地则总体表现为坡底速效磷含量较高;不同土层间相比,除草地坡底部位及农地0~20 cm土层外,其余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整体上随深度增加而增加.0~100 cm土层以上的植物磷库均表现出从坡顶向坡底逐渐增加.土壤全磷分布受退耕植被的影响不明显,主要受土壤母质的影响.[结论]退耕坡面植物磷、土壤磷和土壤—植物系统磷库及其分布受恢复植被措施及其不同水土保持效益的影响;灌木地和草地对退耕坡地磷素具有一定保持作用,能够减少流失的磷素对下游水体的影响,而荒地和农地表现出明显的磷素侵蚀流失趋势.  相似文献   

18.
宋兆璞  刘畅  赵凯  徐剑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424-10425,10548
[目的]通过耕地土壤全氮的空间变异特性研究,可以更好地调整耕地管理措施、合理施用氮肥、减少资源浪费。[方法]利用RBF(Radial Basis Function,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插值法对区域土壤全氮进行空间插值,同时与普通克里格法进行比较。[结果]RBF神经网络插值法在拟合能力和插值能力方面要明显优于普通克里格法。[结论]RBF神经网络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和硕县耕地地力评价与耕地土壤改良分区制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和硕县耕地地力进行定量评价,并基于GIS方法对区域内耕地土壤改良利用进行分区.[方法]应用和硕县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利用专题图叠加确定评价单元11728个,选取了土壤管理、物理及剖面性状、化学性状等12个影响因子,采用模糊评价、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等,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对和硕县耕地地力进行评价,并运用GIS手段实现土壤改良利用分区空间制图.[结果]和硕县耕地总面积为30 073.32 hm2,根据地力水平分为四个等级,一至四级地分别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0.47;、34.91;、38.18;和16.43;.[结论]从耕地自然条件出发,得到了和硕县耕地土壤培肥改良利用区、耕地土壤微肥改良利用区、耕地环境条件改良利用区和耕地土壤不良质地构型的空间分布.和硕县耕地大部分属于中等水平,土壤改良分区的空间表达有助于耕地资源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20.
江洪  向良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130-19132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毕节地区铅锌矿废弃地苔藓植物在废弃地的重金属修复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毕节地区铅锌矿废弃地苔藓植物进行全面调查、标本采集和初步鉴定,并与铜矿、金矿、汞矿区苔藓植物进行比较。[结果]铅锌矿废弃地有苔藓植物4科、14属、30种,有丛藓科和真藓科2个优势科。与铜矿、金矿、汞矿区苔藓植物相比,铅锌矿废弃地苔藓植物物种丰富度指数最低,为-0.958 0,种相似性指数也最低,为13.56%,铅锌矿废弃地苔藓植物生活型以矮丛集型为主。在4个矿区中,有5种广泛分布的苔藓植物种类,分别是北地扭口藓、双色真藓、银藓、卵蒴丝瓜藓、硬叶对齿藓。[结论]这些种类为进一步利用苔藓植物研究铅锌矿废弃地植被修复提供较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