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村小流域位于辽宁省朝阳县西部木头城子镇境内,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大凌河流域辽宁省朝阳县召苏沟河项目区小流域之一,该流域土壤侵蚀严重,侵蚀类型主要为水蚀.该流域在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过程中,根据当地水土流失特点,注重沟壑治理,利用大自然的力量进行生态修复,从商品生产、集约化经营和早受益出发,充分发挥本地自然资源优势,大力营造水土保持经济林,各项措施相互补充,工程养植物、植物保工程,逐步形成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生态修复措施相结合的立体防治结构,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蓄水保土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我国近年来发展重心落在了经济建设,而忽略了对水资源的环境保护,导致当前小流域水污染问题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日益严峻,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破坏了生态平衡。本文针对当前小流域水污染及治理现状进行分析,分别阐述了导致小流域水污染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染物三个问题关键点,并从工程治理、生态治理以及管理治理等三个维度提出了小流域水污染的相应治理措施,从而提升小流域水污染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3.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能够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的一项系统性工程,通过对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优化配置,统筹规划,推动水土保持工作高质量发展。在提高流域生态效益的同时,发展流域经济,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劳动生产率,促进流域内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和谐统一,从而获得最大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区、西南土石山区、东北黑土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和体系日趋成熟,为实现流域治理可持续发展,结合黑土区流域治理的经验,分析流域治理存在的问题,以国家扩大内需重点治理项目——老二色小流域为典型案例,探究黑土区小流域可持续经营道路。对老二色小流域进行实地调查,针对存在问题,坚持坡面治理、沟道防护、自然修复、人工维护的原则,对不同坡面和典型沟道采取生物措施治理、工程措施治理、生物工程综合治理的模式。结果表明:老二色小流域治理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改善了小流域生态脆弱和贫困落后的面貌。  相似文献   

5.
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在石板桥小流域治理中,明确治理思路和原则,积极整合各部门资金,紧紧围绕生态修复,因地制宜地布设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保土耕作措施,初步建成了高标准的综合防治体系,取得了生态改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水沙效应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黄土高原大规模的生态恢复必将对水土流失区的生态环境产生深刻影响,其流域尺度的水文效应对理解生态环境响应尤其重要。通过对延安燕沟流域1998-2010年的生态系统恢复进程及其流域水沙变化过程耦合分析表明:燕沟流域治理后径流泥沙发生了深刻变化,尽管流域总径流仍随降雨波动,但洪水径流显著减少,径流中泥沙含量迅速减少,总输沙进一步减少。这种变化趋势与流域进行的治理措施、治理阶段吻合;梯田、坝地等工程措施使得流域径流显著减少,林草植被恢复使得径流减少的同时,径流含沙率减少幅度更大。工程措施配以植被措施基本可以做到泥不出沟。因此,黄土丘陵区治理流域应该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并重,达到控制水土流失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土壤侵蚀六大影响因素中,降雨侵蚀力、土壤可蚀性、自然地形(坡度、坡长)对闽北小流域土壤侵蚀的潜在威胁大;闽北植被因素优于其他地区,一些耕作方式增加了土壤侵蚀的发生。针对流域土壤侵蚀影响因素特征采取以保护现有植被为主,重建植被为辅;修建坡地工程和改良耕作方式结合的综合措施,闽北小流域综合治理取得显效益。  相似文献   

8.
王翊人  赵牡丹  张倩  张鹏 《水土保持通报》2017,37(2):148-152,157
[目的]根据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在降雨、土壤、植被等因子一定的条件下,将梯田作为地形因子计算流域土壤侵蚀量,并与梯田作为工程措施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为土壤侵蚀定量评价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黄土高原地区的纸坊沟流域和燕沟流域作为试验区,利用5m分辨率的DEM,0.3m分辨率的WorldView 3,30m分辨率的Landsat 8影像、降雨数据、土壤数据、土地利用等数据。[结果](1)在纸坊沟流域和燕沟流域,坡式梯田作为地形因子的流域土壤侵蚀量大于梯田作为工程措施的流域土壤侵蚀量,同时坡式梯田作为地形因子的流域土壤侵蚀量大于水平梯田作为地形因子的流域土壤侵蚀量,而水平梯田作为地形因子的流域土壤侵蚀量与梯田作为工程措施的流域土壤侵蚀量的比较根据流域的不同结果不同。(2)梯田占流域面积比例不同时,随着梯田占比的升高,梯田作为工程措施的流域土壤侵蚀量要明显低于梯田作为地形因子的流域土壤侵蚀量。[结论]梯田作为地形因子和工程措施因子会对土壤侵蚀量计算产生一定影响,梯田占比较大时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9.
珠江源头区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建设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靖 《水土保持通报》1998,18(3):53-55,65
西山小流域位于珠江源头区,因长期掠夺性和开发利用,使流域基础结构脆弱,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应用生态经济学原理,针对当地自然资源状况和生产特性,采取工程,生物和技术等措施,建成综合网状防治体系,通过优化配置,调整生产结构,获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为山区小流域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较好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识别兆河流域非点源污染分布特征及其关键源区,为流域污染控制和清洁小流域建设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通过建立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模型,模拟研究该流域在现状年和规划年的非点源污染分布特征。采用单元负荷指数法识别流域的关键污染源区,预测不同非点源污染控制措施对流域污染负荷量的削减效果。[结果] 兆河流域规划年的氮磷负荷量比现状年分别增加45.3%和8.0%;县河、失曹河、裴河、盛桥河及环圩河子流域为流域非点源污染关键区;通过设置合理的工程措施和耕种管理措施可有效控制流域非点源污染。[结论] 合适的非点源管控措施有助于削减流域氮磷污染负荷量。耕种管理措施加工程措施为最佳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流域总氮和总磷的非点源污染。  相似文献   

11.
从总结宁南黄土丘陵区彭阳县白岔村党岔沟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实践中,提出了以土地类型划分、土地适宜性评价为基础的小流域水土保持植物、工程措施镶嵌配置模式和提高治理质量、加速治理进度的工程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2.
大方县金鸡小流域作为大方县2013—2017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通过开展金鸡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和经济均取得了较好的收益,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分析总结出了前期调查、方案设计、工程管理等全过程的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对流域降雨径流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黄土高原西川河流域1990年开展大规模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以来的降雨、径流及各种治理措施面积变化等资料为基础,提出对各次降雨径流过程按雨量分级,然后分别研究流域治理程度逐年提高对其径流的影响规律,并对各种治理措施的降雨径流影响大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可以明显改变中雨、大雨级的降雨产流量,削弱降雨—径流型的流域间水分大循环,强化以降雨—入渗—蒸发型的流域内水分小循环;工程治理措施对径流的拦蓄作用大于植树种草生物治理措施;林草拦蓄降雨径流作用具有滞后性。  相似文献   

14.
岔巴沟流域水土保持减水减沙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经验公式法、双累积曲线法和不同系列对比法计算岔巴沟流域1971—1980年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作用分别为10.55%、6.18%和26.67%,减沙作用为58.74%、63.40%和72.77%;经过对计算结果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岔巴沟流域库坝等工程措施为主的水土流失治理方式在措施生效期间能够有效减少流域输沙量,减沙作用为65%左右,能够有效拦截洪水,减少洪峰流量,汛期减水作用大于25%;2)库坝等工程措施对流域年径流量的影响不大,减水作用在7%左右,地下径流占总径流比例提高了20.4%,对地下水的补充起到了很好的作用;3)库坝等工程措施不能改善流域坡面和沟坡侵蚀条件,故而无法真正改善流域水土流失的状况,其减沙效果随着淤积量的增加而减小,需要不断投入以维持其减沙作用,而限于自然条件,库坝等工程措施对流域的治理是不可持续的。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恢复流域自然植被,顺应自然规律的发展,并采取适当的人工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15.
应用遥感和无人机影像,对2017年武安市刘庄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4年后的水土流失治理情况、水土保持措施保存情况以及林草植被覆盖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评估年林草覆盖率较实施前提高14.20%;项目区建设的宣传牌、蓄水池、护坝、作业路、沟道地堰、水保林、经济林、封山育林等水土保持措施保存情况较好;存在土壤侵蚀强度转化及平均侵蚀模数下降的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有林地为主,项目实施前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 500 t/(km2·a),项目实施后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505.63 t/(km2·a);水土保持率提高15.78%,治理效果显著。另外,以2017年刘庄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为例,从数据采集、技术路线、评估方法、评估结果等方面,来阐明河北省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是如何进行实施效果评估的,旨在为同类工程实施效果评估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黄河生态工程砚瓦川项目以水土保持技术为载体,对沟道工程、坡面工程和塬面工程统一规划,工程、非工程措施合理配置,实现了流域上游塬面水窖、涝池等小型拦蓄工程同果园、菜园节灌补灌相结合,流域中下游坡耕地退耕种草同发展商品畜牧业相结合,坡面径流高效利用同坡面种草种树相结合,积极推行集水造林和集水种草等技术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7.
肖杖子流域是大凌河上游支流流域,总面积42.584 km2。该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壤肥力低下。依托"大凌河重点治理项目",流域综合治理采取:"平地、重点农田建设园田化,坡地梯田化,荒山全绿化,沟壑工程措施配套化,流域经济商品化"措施,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流域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流域水环境和水资源质量状况事关供水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稳定。以二龙山水库流域为例,指出了水资源环境挑战,分析了水环境面临的森林系统功能降低、洪旱灾害压力增加,水土流失、面源污染等7方面问题。按照流域总体规划,提出流域水环境建设应建立水环境保护生态补偿机制,从分水岭到水库分区构建山地森林生态体系、矿区工程植物措施、景区建设管理措施、河库湿地生态修复管护措施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管理模式等配套措施,形成控制水污染保持水清洁的措施体系,恢复流域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将 GIS(地理信息系统 )、RS(遥感技术 )、Fox Pro数据库等技术集成 ,应用于“朝阳市国家重点治理区大凌河流域治理工程”建设实践 ,建立了“国家重点治理区大凌河流域水土保持信息系统”。该系统包括 :1属性数据信息管理子系统 ;2图件空间信息管理子系统 ;3流域规划设计与措施配置子系统 ;4效益监测、评价与预测子系统。使用该信息系统对区域的 81条小流域进行了规划设计、治理开发措施的优化调控和效益的分析评价 ,实现了大凌河流域治理工程管理决策的科学化 ,促进了大凌河流域治理工程的高质量完成 ,达到了工程的高效率管理和工程的高收益 ,对我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和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灵石县大西沟流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把拦泥蓄水作为流域治理的切入点,狠抓生态建设。大力发展经济林,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配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效益。从该流域治理模式分析研究新时期区域生态建设,认为应该从治理方向、形式、生物种群和工程构筑模式上有所突破,形成措施优化,功能互补。才能治理一条,成功一条,真正发挥其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