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4年从人工病圃中选择自然变异株,经过多年连续定向筛选,于1993年育成特早熟抗病棉花新品种辽棉15号。辽宁省内外试验示范结果证明,该品种早熟性好,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比目前推广短季棉品种增产10%~20%,纤维品质优良,适应性广泛。  相似文献   

2.
特早熟抗病棉花新品种———辽棉15号顾恒琴(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辽棉15号是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于1984年从辽1038品系中选择特早熟多铃变异株,后经人工病圃多年定向培育而育成的特早熟抗病高产新品种。1996年经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  相似文献   

3.
1选育经过辽棉25号是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于2001年以特早熟高产兼抗枯黄萎病品系辽206为母本,以中早熟高产、优质品种中棉所35号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杂种一代在海南种植加代,以后各世代在所内人工病圃和非病区进行交替选择。在  相似文献   

4.
晋棉40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丰产、优质的棉花新品种晋棉10为母本,用抗病、早熟的品种辽101作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统选育而成的特早熟棉花新品种。2004年在山西省特早熟棉区棉花生产试验中平均折合皮棉产量832.5 kg/hm2,比对照品种晋棉37增产13.96%。经鉴定,该品种纤维品质达到国家标准,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适宜在特早熟棉区春播,黄河流域棉区夏播。  相似文献   

5.
棉花抗病核不育两用系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1978年开始,选用含棉花核雄性不育基因msc1的两用系473A,抗枯萎病品种陕棉9号及抗枯黄萎病品种中棉所12号,通过杂交转育,病圃与非病圃,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双重双向选择,成功地培育出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和抗枯萎病,抗黄萎病的核不育两用系统抗A1和抗A2;并对其抗性遗传,抗性与产量的配合力及利用情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敦煌市棉花生产中存在突出问题是棉花枯,黄萎病蔓延快,发病重和蚜虫危害加重及干旱的影响,通过抗性育选育出适合当地种植的抗枯萎病新品种棉2号和抗旱,抗蚜虫新品系69108,引种成功了耐枯,黄萎病品种中棉所16,并从引进品种(系)中筛选出了抗旱性强,叶螨发生轻的品种陇棉1号和抗黄萎病品种辽棉15;提出敦煌市今后开展了性育出的目标是早熟,优质,抗枯,黄萎病,抗旱,抗蚜虫。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于1990年以特早熟高产兼抗枯黄萎病品系辽9001为母本,以特早熟高衣分、优质品系2747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杂种后代种植于人工枯黄萎病混生病圃利用系谱法选择,直至品系比较试验选择过程始终不离开病圃.在对杂种后代进行选择时,除了注重高产抗病外,将早熟性,高衣分、优质作为选择的重点.经过多年的定向筛选,2001年选育出稳定的符合育种目标的新品系辽3207.该品系结合了母本特早熟高产兼抗枯黄萎病性和父本特早熟高衣分优质的特性,达到了特早熟高产优质兼抗枯黄萎病性状的综合改良.该品系2002年参加品系鉴定试验,2003年参加品系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8.
辽棉18号(原品系名辽101)是辽宁省经济作物科学研究所以87-7109为母本,以1038-6为父本,配制的杂交组合,经人工病圃多年定向胁迫筛选育成的棉花新品种,该品种高抗枯、黄萎病,纤维品质优良,增产潜力大,是目前棉花生产上具有较高推广利用价值的棉花新品种。2002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特征特性辽棉18号在特早熟棉区生育期123~125d,比辽棉15号早2~3d,在黄河流域棉麦(油)夏套种100~105d。该品种植株呈塔形,辽宁棉区打顶后株高65cm左右。出苗好,前期发育快,长势旺而稳键,开花结铃集中,铃期发育快,铃重增长迅速,铃壳薄,…  相似文献   

9.
辽棉28号是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于2001年以特早熟高产兼抗枯黄萎病品系辽1284为母本、以早熟高产优质品系锦1784的提高系为父本进行杂交,经8代选育而成的抗病棉花新品种。2012年12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将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Gastrodia Antifargal Protein,GAFP)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导入彩色棉品种新彩棉1号和新彩棉3号,转化后代经卡那霉素初筛、分子检测、农艺性状选择,培育出16个转基因新品系,对其在人工病圃进行田间黄、枯萎病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参试的转基因品系中LBS007、ZB5020等5个品系既抗黄萎病又抗枯萎病,为兼抗类型;其余11个品系均为抗黄萎病耐枯萎病类型.  相似文献   

11.
短季棉品种遗传改良是实现麦棉两熟棉区粮棉双丰收的有效途径。从早熟种质资源金字棉的引进,早熟短季棉品种中棉所10号的育成,抗枯萎病品种中棉所16、辽棉10号的选育,生化辅助育种技术育成早熟不衰品种中棉所24、27和36,转单价Bt基因抗虫棉中棉所30、中棉所42和鲁棉研19,转双价Bt+CpTI基因抗虫棉中棉所50、中棉所58的培育,到航天诱变特早熟品种中棉所64,综述了中国短季棉品种选育的主要研究进展;提出了短季棉育种应加强抗黄萎病材料创制、克服产量和早熟性负相关和解决特早熟品种早衰等遗传改良重点;指出借助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培育麦后直播特早短季棉和杂交短季棉是今后短季棉遗传育种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硕丰1号是新疆硕丰种业有限公司运用系统育种法,将新陆早7号种植在以枯萎病为主、枯黄萎病混生的棉田里,进行筛选、鉴定,结合连续南繁加代育成的陆地棉特早熟品种。  相似文献   

13.
辽宁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回顾及主要技术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棉花抗病育种从1951年开始至今,已有48年的历史,先后育成了辽棉系列抗枯黄萎病品种和品系近20个,填补了我国短季棉抗黄萎病品种和兼抗品种的空白。并在抗病性与早熟、优质、丰产综合改良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辽棉10号等优良品种在广大的特早熟棉区、黄河流域夏播棉区以及新疆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取得了显著的抗病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并为我国10余个著名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抗源,这标志着辽宁棉花机病育种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4.
特早熟抗病棉花新品种辽棉15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早熟抗病棉花新品种辽棉15号Unusualearly-ripeandAnti-diseasedNewCottonBreed-Liaomian15特早熟短季棉育种是我国自80年代初为解决北方特早熟棉区春播和黄淮海地区夏播棉花生产中出现的积温不足与高产...  相似文献   

15.
辽棉12号生育期130天(夏播110天),枯萎病指数0.64%,黄萎病指数9.6%,纤维主体长度29毫米,纤维比强度22克/特克斯,麦克隆值4.2丰产性好,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16.
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技术,选育棉花抗枯、黄萎病的多抗性新品种。【方法】试验采用致病力强的菌种,培养备制成棉枯萎病棉籽粉载菌体和棉黄萎病孢子悬浮液,研究不同菌量、不同接菌方法、致病温度因素、病圃接菌选择及多抗病性育种选择技术指标。【结果】播前土壤接棉枯萎病菌棉籽粉载菌体,棉苗2片真叶时,伤根接黄萎病菌孢子悬浮液,盖膜保温诱导发病,淘汰感病群体及感病个体。大田病圃是在重病地接种发病棉杆,移栽时再用棉黄萎病菌孢子悬浮液沾根,发病高峰淘汰棉枯、黄萎病感病群体及感病个体,结合丰产、优质性状的遗传选择,培育出抗病棉花品种。【结论】该项技术是在研究棉花苗期诱导抗性和大田病圃筛选相结合构建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辽棉19号(原品系代号为辽4830)是由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于1995年以自选的抗病品系辽205为母本,用外引的转基因抗虫棉33B做父本,采取人工杂交和系谱选择方法育成的棉花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早熟,高抗枯萎病和黄萎病,兼抗棉铃虫等特点,是“八五”期间以来国家“棉花育种攻关项目”  相似文献   

18.
解放以来,我国对于棉花黄萎病及枯萎病作了不少的研究工作。在辽宁选育了抗黄萎病的品种辽棉1号和辽棉2号;在四川选育了抗枯萎的品种52—128和57—50;在江苏也育成了抗枯萎病的南通2号。此外,对于这两种病害的分布、为害、诊断、传播以及发生、发展规律等方面都获有调查资料和研究成果。根据这些成果,目前已经可以初步制定一套综合防治方案,并已在局部地区  相似文献   

19.
王子胜 《新农业》2011,(4):34-34
辽棉23号是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1997年以辽棉16号(辽205)为母本、SGK321为父本杂交经12代选育而成的特早熟棉花新品种,2011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0.
<正> 选育经过:棉乡一号是新乡地区农科所植保研究室同新乡县七里营公社刘店科研队协作,于1974年从陕401中选出的变异单株,经系统选育,1978年育成,原代号为"271".特征特性:中早熟,生育期125天左右.高抗枯萎耐黄萎.1976年病圃鉴定,病情指数为1.13%,比陕40l减轻52.9%.1977-1978年河南省抗病品种区域试验,病情指数平均为2.2%,比陕401减轻63.4%.黄萎病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