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官梅 《作物研究》2009,23(5):298-299,305
从作物航天育种的意义、我国作物航天育种的研究历程、作物航天育种的主要成就、航天育种在油菜改良中的应用等方面,对航天育种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并对加速作物航天育种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作物分子数量遗传学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君惕 《作物研究》1996,10(1):39-42
介绍了遗传标记的发展过程和分子数量遗传学的产生、研究现状及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前景,并详细阐述了作物QTL图谱研究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3.
现代数字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计算机技术促进了作物育种技术的数字化进程.随着作物性状数据采集技术的发展成熟,作物育种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呈指数增长,促使传统作物育种技术变革.作物育种过程中产生的数据类型十分复杂,数据的存储、分析和利用是作物育种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促成了现代数字育种技术的迅猛发展.通过分析玉米育种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类数据,提出概念性的作物育种数据管理系统框架,并阐明各类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善的育种数据管理系统除核心数据库外,还包括多项数据分析模块,包括系谱树和亲缘分析、分子标记和基因定位、数据采集和性状分解、杂交组合和后代选择、育种策略分析、田间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生长发育系统模拟和基因功能和调控网络等.数据分析模块可以根据作物育种实践的实际需要进行组合,但并非所有模块都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4.
RAPD分子标记及其在茶树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分子标记是一种新型的遗传标记,它为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在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益等方面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着重介绍RAPD分子标记原理的概述以及这项技术在茶树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5.
无融合生殖研究及其在高粱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无融合生殖是作物育种的新领域 ,与其它育种方法相比它的历史较短 ,但它独特的生殖方式和在作物育种中的重大意义引起了作物育种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 ,特别是一些牧草作物实现了杂种优势固定 ,给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带来了新的革命。文章对作物无融合生殖类型、遗传方式以及在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 ,并阐述了高粱无融合生殖的研究现状、兼性无融合生殖系×兼性无融合生殖系育种方法在固定高粱杂种优势中的前景 ,以及高粱无融合生殖用于育种和生产的优势。认为玉米、水稻等作物如能用无融合生殖代替目前的杂种优势利用方式 ,其贡献和意义是巨大和深远的  相似文献   

6.
作物超高产育种是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如何实现超高产是育种家必须思考的问题。超级青稞的育种是近期及以后讨论的热点之一。本文就超级青稞育种的主要指标及育种研究、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分析等进行探讨,力争超级青稞的育种有更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分子标记的应用对解析作物性状的分子遗传基础至关重要。当下,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是研究作物性状相关位点的重要分子标记,可通过连锁分析和关联分析应用于大豆育种工作。相较传统杂交选育手段,分子标记辅助育种(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MAS)以杂交育种为基础,凭借分子标记与目标性状基因紧密连锁的特点,通过检测分子标记即可高效快速检测目的基因的筛选策略,成为备受关注的育种方式。随着大豆各组学学科的兴起,基因组学研究与其他组学之间的联合分析使分子标记的应用范围得到进一步延伸,成为大豆现代育种工作中的关键部分,使所筛选的遗传位点被有效利用。此外,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往被忽略的microRNA (non-coding single stranded RNA,miRNA)和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重新进入育种家的视野,使其与分子标记相关联的目的性状基因组区域能够被更好识别。为了详细梳理分子标记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范围,本综述汇总2022年大豆多种抗病性、...  相似文献   

8.
刘忠奇 《作物研究》2019,(3):240-245
简要概述了ZFN、TALEN和CRISPR/Cas系统3种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工作原理,介绍了CRISPR/Cas技术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候选基因功能分析(验证)、分子育种方面的应用及其在作物产量、品质、抗病性及水稻雄性不育系创制上的研究进展,提出该项技术在植物遗传育种应用中的新思路及安全性等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水稻分子育种法—穗茎注射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炳然  王桂元 《作物研究》1994,8(2):13-14,19
本文主要介绍了“穗茎注射法”导入外源DNA的经典实验及作者等用在水稻上的基本情况,并对外源DNA注射的有效时期与部位及其在分子育种时的特点,包括与化学诱变的关系等问题的分析与探讨,以达到促进水稻及其他作物分子育种研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大豆科学》2008,27(4)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作物学会联合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承办的第八届世界大豆研究大会将于2009年8月10~15日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描绘全球大豆产业蓝图,保障安全供给与可持续发展”,学术议题包括大豆种质资源、遗传育种、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生理与生产、作物保护、储藏与加工、产品与应用、供求与贸易等。  相似文献   

11.
《大豆科学》2008,27(6)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作物学会联合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承办的第八届世界大豆研究大会将于2009年8月10~15日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描绘全球大豆产业蓝图,保障安全供给与可持续发展”,学术议题包括大豆种质资源、遗传育种、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生理与生产、作物保护、储藏与加工、产品与应用、供求与贸易等。  相似文献   

12.
《大豆科学》2008,27(5)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作物学会联合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承办的第八届世界大豆研究大会将于2009年8月10~15日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描绘全球大豆产业蓝图,保障安全供给与可持续发展”,学术议题包括大豆种质资源、遗传育种、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生理与生产、作物保护、储藏与加工、产品与应用、供求与贸易等。  相似文献   

13.
该文讨论了同源四倍体高粱、葡萄等作物的细胞学特性和在育种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育种过程中利用杂种优势的重要性。同时对不同作物进行同源四倍体育种的难度及可能性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植物细菌性青枯病抗性的分子标记研究与育种潜力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细菌性青枯病危害多种作物,抗病育种是病害防治最为可行的途径,DNA分子标记研究是深化作物青枯病抗性遗传改良的重要方面。本文从茄科作物青枯病抗性分子标记、模式植物拟南芥青枯病抗性遗传研究和花生青枯病抗性生物技术改良的应用潜力等方面,评述植物青枯病抗性的分子标记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抗病性的分子标记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NA分子标记技术能在分子水平上直接测定基因型,根据实验室的分析结果,可以快速、准确地进行育种材料的抗源鉴定、筛选及遗传分析,将会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作物育种及遗传研究。主要对抗病性的分子技术及其在作物抗病育种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小麦育种过程的灰色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小麦定量化育种研究的现状及小麦育种过程的灰色理论,提出了包括小麦育种目标性状灰色关系分析,小麦亲本灰色分类,小麦杂交组合灰色评判,小麦单株灰色选择,小麦品种灰色多维综合评估、小麦品种灰色布局、小麦品种灰色相似性栽培等理论,简要地介绍了这些理论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这种理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小麦定量化育种研究的现状及小麦育种过程的灰色理论,提出了包括小麦育种目标性状的灰色关系分析、小麦亲本灰色分类、小麦杂交组合灰色评判、小麦单株灰色选择、小麦品种灰色多维综合评估、小麦品种灰色布局、小麦品种灰色相似性栽培等理论,简要地介绍了这些理论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这种理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麻类作物诱变育种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我国自60年代以来麻类作物诱变育种的主要成就及世界主产麻国在麻类诱变育种所作的工作,并分别介绍了各主要育成品种的诱变剂量、亲本来源与特征、特性,综合分析了我国麻类诱变育种在物理诱变与化学诱变所育成品种的剂量与选择方法,作者认为我国麻类诱变育种以^60Co-r射线为主,而秋水仙碱在诱变获得多倍体方面效果明显。通过诱变育种作为麻类种质创新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改变作物抗性与耐性;改良纤维品质;提高纤维产量上将十分有效。我国麻类作物诱变育种的研究方向应探索与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提高诱变育种的方向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大麦与谷类科学》2007,(3):F0002-F0002
冯宗云,男,汉族,1963年生,四川省广安市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中国作物学会大麦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遗传学会理事,《大麦与谷类科学》杂志编委会委员。1986年6月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农学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1992年6月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研究方向:数量遗传学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获农学硕士学位;2004年6月毕业于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专业(研究方向:分子遗传学及基因工程),获理学博士学位。1986年7月被分配到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从事高粱遗传育种研究;19…  相似文献   

20.
辐照方法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柱华  王增贵 《玉米科学》1997,5(1):011-013
采用辐照的方法选择育种目标所需的玉米突变体,是核技术在作物育种上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自开展这项工作以来,大量的育种实践证明,育种素材经辐照后可获得早熟、矮秆、抗病等优良性状的突变,它是增加变异范围,扩大选择机率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