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6年9月22日,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育材代表国家林业局与25个省(区、市)人民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订了2006年度退耕还林工程责任书,以提高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质量,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保障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工程已在河南省实施、巩固了20年,目前正处于前一轮退耕还林已经结束,新一轮退耕还林启动实施的关键时期.将具有不同代表性的县(市)作为退耕还林效益监测样本县(全省重点监测区域),每年对社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进行监测,取得了科学、真实的监测数据.  相似文献   

3.
我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进入第八个年头,工程阶段验收工作即将全面启动。8月1日,自治区林业局召开退耕还林工程阶段验收工作启动暨培训会议对阶段验收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列国家林业局制定的《退耕还林工程阶段验收办法(试行)》进行培训。自治区林业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王力生到会讲话。  相似文献   

4.
邯郸市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邯郸市地处太行山中段,是生态脆弱地区,2002年纳入国家首批退耕还林工程。据前期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的定点监测,退耕还林工程对局部生态环境的改善是较明显的,调查研究证明:退耕还林后平均水土流失量减少59.4%,监测区植被覆盖率提高了44.9个百分点,平均综合生态效益指数达到1.93,提高93%。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退耕还林这一重大林业生态工程的效果,以河北省退耕还林工程为例,依据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及河北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估专项监测站监测的数据,从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等5个方面,对河北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涵养水源功能生态效益为4915.00×105m3/a,涵养水源总物质量占该省年均水资源总量的26.54%。(2)固土物质量为30824.4×104t/a,保育土壤总物质量为31111.2×104t/a。(3)固碳为3686.1×104t/a,释氧为8509.7×104t/a。(4)林分积累营养物质量为187.6×104t/a。(5)提供负离子效益为1142.75×1022个/a,滞尘效益为267.08×108kg/a,吸收污染物效益为1827.22×106g/a。总体来说,河北省的退耕还林工程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也为河北省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科学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定位监测与跟踪调查、临时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后监测区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使退耕区内植被得到了较快的恢复,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有效遏制,同时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从而达到较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开展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价值评估,能够科学评价退耕还林建设成效,为更好开展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本研究挑选辽宁省内6个有代表性的退耕还林工程县开展沙化地区的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服务物质量和价值量评估。结果显示,退耕还林工程测算价值量为104.17亿元·a-1。涵养水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量较高,是退耕还林工程发挥出的主要作用。工程建设区的面积越大,产生的生态服务物质量、价值量越高。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2011年度退耕还林工程阶段验收工作的通知》(林退发【2010】268号)要求,为切实做好市级复查.延庆县退耕还林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延庆县果品服务中心基地开发站近期召开了2011年度退耕还林工程阶段验收动员会。  相似文献   

9.
开展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价值评估,能够科学评价退耕还林建设成效,为更好开展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本研究针对抚顺市、本溪市、丹东市退耕还林建设区开展辽东山区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服务物质量和价值量评估。结果显示,退耕还林工程测算价值量为56.16亿元·a-1。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氮释氧、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量较高,是退耕还林工程在辽东山区发挥出的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绿色大世界》2009,(7):7-7
根据国家林业局通知要求,国家林业局中南森林资源监测中心(简称中南院)近期派出工作组,到湖北省开展营造林综合核查、森林采伐限额执行情况检查、征占用林地检查和退耕还林工程阶段验收等工作。  相似文献   

11.
《甘肃林业科技》2005,30(1):F002-F002
为了认真总结2004年全省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监测工作,切实搞好今后的监测工作,明确监测任务,提高技术水平,熟练掌握监测技术和方法,由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甘肃竹林业生态效益监测评估中心于2605年3月24~26日在兰州举办了第一期甘肃省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监测培训班。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甘肃省武山县退耕还林区域进行布点监测分析得出,武山县退耕还林工程树种选择合理,生态效益明显,最佳树种组成依次为:刺槐山杏混交林>刺槐侧柏混交林>刺槐纯林>落叶松油松混交林>落叶松纯林;并参照相关指标,对武山县退耕还林从2000~2009年10年来的生态效益进行了价值估算,退耕还林工程10年的生态效益总价值为378 638.9万元。结果表明,武山县退耕还林工程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办(2002)23号文件和(2004)49号文件精神和部署,结合湖南省退耕还林工程的实际情况,在湖南省武陵山和雪峰山两大退耕还林工程区内各选择一个封闭式的小流域建立监测站,并对监测站进行了规划和设计,明确了监测内容和监测目标。  相似文献   

14.
雅安退耕还林工程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雅安市退耕还林工程的实践进行了初步总结。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立地条件和不同的树(草)种生物学特性,探索了退耕还林工程的经营造林模式和经营机制,并探讨了退耕还林工程的主要问题和生态效益的补偿原理和原则。  相似文献   

15.
成都市从1999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工程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简单阐述了成都市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取得的成效,并论述了巩固退耕还林工程成果取得的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16.
吴键 《新疆林业》2014,(3):13-14
自2002年以来,吐鲁番市依靠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紧紧围绕“生态增效、农民增收、产业发展”的发展思路,坚持以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经济效益为重点,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截止2012年底,全市共完成退耕还林1.31万公顷(19.67万亩),其中退耕造林0.51万公顷(7.7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0.53万公顷(7.87万亩),封育0.27万公顷(4.1万亩)。  相似文献   

17.
怀化市鹤城区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计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怀化市鹤城区自2001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十年间所取得的生态效益进行计量评价,估算了鹤城区退耕还林工程在保护水资源效益、固土保肥效益和固碳制氧效益3个方面所产生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鹤城区退耕还林工程所带来的生态效益十分显著,鹤城区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总价值为16645.36万元。  相似文献   

18.
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退耕还林工程在全国25个省(区、市)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国务院颁布了《退耕还林条例》,并先后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退耕还林粮食补助办法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搞好“五个结合”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通知》。  相似文献   

19.
青山,我懂你     
王茁  邵颖 《湖南林业》2014,(7):24-24
出门看树,抬头见山。在湖南省慈利县零阳镇女儿寨流域,有一处四面高山隐隐、周围树木葱葱之地。国家长江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慈利监测站就建在这里。青山做伴,林涛催眠。观测气象、水文、水土流失,是王中建监测员16年来从不曾改变的生活状态,因而他成了最懂得这片山林的人。通过他监测提供的数据,可全面掌握长防林工程建设、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所产生的综合效益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说,这些数据直接关系着长防林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三晋林讯     
《山西林业》2003,(5):30-32
山西将开展退耕还林工程阶段性评价及后续政策研究山西从2000年开展退耕还林工程试点以来,累计安排退耕还林任务81.67万hm2,其中退耕地造林31.34万hm2,宜林荒山荒地造林50.33万hm2。2000年~2002年,国家已累计投入资金9.865亿元。为及时、客观、全面地评价退耕还林政策执行情况,科学评价工程建设的成效和国家投资效益,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的后续政策措施,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根据国家林业局、财政部的要求,山西省将开展退耕还林工程阶段性评价及后续政策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包括:(1)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评价。包括试点以来历年退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