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近20年江苏省小麦和粮食种植面积、单产、总产及全国小麦和粮食生产的相应数据,运用比较优势指数法、GIS空间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江苏省小麦生产的时序变化情况,探讨了小麦生产的比较优势水平。结果表明,近20年江苏省小麦生产根据总产变化情况经历了波动增长、快速下降、恢复增长和稳定增长4个发展阶段;与全国小麦主产省份相比,江苏省小麦具有较强的规模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不具有效率比较优势;江苏省市域小麦平均规模比较优势、效率比较优势、综合比较优势差距逐渐缩小,其中规模比较优势表现为"北强南弱"态势,效率比较优势整体水平较低,综合比较优势"极化效应"降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提高江苏省小麦综合优势和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0-2014年的相关数据,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和资源禀赋系数法,考察中三角地区主要农作物水稻、柑橘和油菜的比较优势格局。结果表明:1)湖南、江西和湖北三省的综合比较优势存在差异。江西省水稻和柑橘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明显,湖北省油菜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明显;2)三种农作物在市州层面的比较优势分布格局存在差异。大部分市州的水稻生产具有一定比较优势,张家界、湘西、怀化、赣州和宜昌的柑橘生产具有较强比较优势,张家界、常德、九江和仙桃的油菜生产具有较强比较优势;3)三种农作物比较优势格局的变迁特征存在差异。水稻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范围扩大,柑橘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由"零星分散"向"集中连片"演变,油菜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呈相对集中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实现优势互补;进一步打破行政区划的束缚,构建农业协同发展机制;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完善法律保障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根据2011年湖北省政府《关于加快湖北省"籼改粳"工作的建议》的要求,潜江市利用历史、地理、自然优势,从粮食安全生产出发,分析了潜江市发展粳稻生产的优势及必要性、可行性,提出了潜江市发展粳稻生产的目标、技术路线和工作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潜江市粳稻生产发展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根据2011年湖北省政府《关于加快湖北省"籼改粳"工作的建议》的要求,潜江市利用历史、地理、自然优势,从粮食安全生产出发,分析了潜江市发展粳稻生产的优势及必要性、可行性,提出了潜江市发展粳稻生产的目标、技术路线和工作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苹果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分析国内外苹果生产布局的发展趋势和变化特点,探讨了促进我国苹果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的必要性及战略意义。提出苹果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苹果商品化生产的基本要求,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提高苹果的"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水平和"产业化"经营水平,是提升中国苹果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和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6.
"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是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由传统农业向以全程机械化为代表的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利用比较优势研究中的效率优势理论对黑龙江省与我国其他玉米产区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的效率优势进行回顾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标时期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的效率优势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下降趋势,适度降低玉米中低产地区的种植...  相似文献   

7.
淮河流域是我国三大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优化其粮食生产格局对于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比较优势理论测度淮河生态经济带安徽段50个区县2006—2020年的粮食生产优势,并采用ESDA模型、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其时空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水稻的优势区域多数为规模主导型,小麦、玉米的生产区域普遍具有综合比较优势且分布逐渐向淮河以北地区聚集,种植面积的减少使豆类部分优势区域变为劣势区域;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比较优势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其中水稻、小麦比较优势指数的空间聚集情况较为稳定,玉米的高值聚集区分布由"双核心"变为"带状",而豆类恰好相反,两种作物呈"竞争"态势。此外,早期区域粮食生产优势与灌溉水平高度相关;年降水量与水资源总量解释力逐年增强且成为决定性因素,表明粮食生产布局与自然资源条件的匹配程度有所提高;农民可支配收入解释力处于低位状态且逐年减弱,反映粮食生产的优势区域农户收入反而较低,粮食生产与农民可支配收入"脱钩"程度加剧。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阿克苏地区小麦生产现状的基础上,认真总结了近年来小麦生产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而从地区小麦生产所具有的潜力和优势出发,详细论述了地区"十一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小麦发展的方向、目标以及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国家烤烟生产调控调优、转型跨越和逐步向优势潜力烟区转移的政策导向,结合黔西南州发展特色"山地清甜香型"优质烤烟生产的自然气候、土地资源、特色品质、市场需求、科技基础等优势及问题,提出了进一步依靠科技进步、突显品质特色、加强科技攻关、构建现代烟草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针对国家烤烟生产调控调优、转型跨越和逐步向优势潜力烟区转移的政策导向,结合黔西南州发展特色"山地清甜香型"优质烤烟生产的自然气候、土地资源、特色品质、市场需求、科技基础等优势及问题,提出了进一步依靠科技进步、突显品质特色、加强科技攻关、构建现代烟草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洮北区平台镇红塔村日光温室生产雪寒韭菜是从2003年开始的,经过近10年的发展,已经实现了生产方式专业化、经营方式合作化的创富典型,全村韭菜生产实行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包装、统一价格和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的管理模式。使棚膜生产的规模优势、产品质量优势得到充分体现。现在的红塔村成了远近闻名的"韭菜屯",也成为洮北区棚膜蔬菜生产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文章主要介绍雪寒韭菜的高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2.
日光温室一年三茬栽培,生产"超时令、反季节"的瓜类,充分将巴彦淖尔市的自然资源优势和设施优势有机结合,实现了瓜类周年供应,不仅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而且获得了良好的季节差价,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13.
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优质籼米为特色的优质水稻生产从2000年规模生产以来,红河州优质水稻生产发展走过了第15个年头,2014年全州优质水稻已达3.3万hm2。在更加强调"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的今天,如何把红河州优质籼米产业开发中的品种优势、生产优势、云南省领先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确保粮食安全,简要分析红河州水稻生产发展概况,优势稻产业开发取得的主要成就以及优质稻生产推广的主要技术,提出红河州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战略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鲁华 《油气储运》2011,(11):37-39
同时,建成了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1000多公顷,苹果、有机板栗、有机小米等12个产品通过了中国和欧盟有机食品质量双重认证,实现年销售收入1.6亿元,实现年利税1500万元,是全省知名的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沂源是山东省平均海拔最高的县,森林覆盖率达51.3%,绿色生态优势突出。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该县适时提出"建设有机农业强县"和"品牌惠农"战略的山区农业发展新思  相似文献   

15.
云南具有周年生产与供应各类蔬菜的独特气候、地缘、边贸优势.利用云南部分低海拔河谷、平坝地区冬春丰富热量提前栽培喜温蔬菜和利用部分高海拔地区交通沿线附近山区、半山区夏秋延后栽培的喜冷凉蔬菜,在国内外市场具有"一早二好"和"堵淡补缺"特殊优势,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因此,利用反季生产优势促进云南蔬菜外销,是提高菜农效益和做大做强云南蔬菜产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农民由"种的好"向"卖的好"转变的重要途径,其核心是将资源优势、生产优势和产品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品牌优势和效益优势。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是现阶段加快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南阳市蚕业生产历史悠久,目前现状是基础条件较好,但是生产区域化、分散化,无规模优势。笔者提出的对策是坚持和完善"公司+农户"的模式,推进蚕业产业化,稳定蚕业生产技术队伍,加强市场、政府监管力度,走规模化发展之路,创出优势品牌。  相似文献   

18.
选取2010~2015年河北省梨平均产量位居前10名的县(市、区),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模型及资源禀赋系数,对主产区梨生产的比较优势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赵县梨生产综合比较优势较其他地区明显,其中,种植规模处于优势地位,而效率处于劣势地位;生产资源禀赋系数为9.931,标准差为1.436,资源禀赋优势显著但稳定性较差。为进一步挖掘赵县梨生产的比较优势,提高竞争力,促进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在今后的发展中,赵县梨生产发展趋势的重点是提高生产效率,推进现代化、机械化、标准化发展;建立高标准示范园,发挥带动与辐射作用;发展"公司+农户"经营模式,提高农户的生产效率以及应对市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延安小米”品牌建设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谷子是延安的优势和特色农作物,"延安小米"品牌建设对促进延安谷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探讨了"延安小米"的产业优势和品牌价值,从农户、政府和企业三个角度阐述了"延安小米"品牌建设的现状,分析了该品牌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延安小米"品牌建设提出了品牌宣传、发展思路、标准化生产、科技投入、品牌形象建设和品牌维护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张荣健 《农技服务》2014,(12):39-40
本文从播种育苗、适时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及时采收方面分析了建瓯本地种"长条苦瓜"与本地菜农主栽杂交苦瓜"华玉"的生产栽培技术,并分析了"长条苦瓜"较杂交苦瓜"华玉"在栽培管理及经济性效益等方面存在的优势,以期为筛选优良苦瓜品种并扩大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