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康保县沙化土地动态变化规律,以2009和2014年2期TM影像为基础数据,对其进行解译,获得2009—2014年沙化土地动态变化数据,以动态度、沙漠化指数、土地重心迁移、转移矩阵对沙化土地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沙漠化土地面积减少1083.28 hm^2,沙化程度以轻度为主,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沙化面积均减少,沙漠化指数降低0.003。极重度沙化土地重心向东北迁移19.19 km,重度沙化土地重心仅向东迁移0.57 km。康保县土地沙漠化得到改善,沙漠化程度整体好转。康保县以沙化耕地和固定沙地为主,半固定沙地和未沙化土地多转变为沙化耕地和固定沙地。固定沙地和有明显沙化趋势土地动态度为0.47和1.33,面积分别增加2791.51 hm^2和1754.73 hm^2。  相似文献   

2.
杨兴  刘敏 《现代园艺》2023,(11):17-19
以荷花海国家森林公园2019年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等矢量数据为基础,选取能相对全面反映研究区景观格局的景观分析指数,从景观类型整体结构、景观斑块异质性和景观水平异质性3个方面对荷花海国家森林公园景观格局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非林地景观为研究区的景观基质,高山杜鹃林、其他灌木林等也是研究区主要景观类型;高山杜鹃林、非林地等优势景观具有较高的边缘密度;研究区景观多样性程度较高,景观组成结构复杂,景观异质性程度较高,有着相对原始自然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林地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最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其优劣决定着2022年冬奥会崇礼赛区区域景观结构和格局均衡与否,进而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该研究利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对比景观指数随粒度变化效应,确定最佳分析粒度,并对崇礼区林地景观结构特征和景观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景观面积指数、最大斑块占景观面积比例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香农均匀度指数和分离度指数具有明显的粒度效应,林地景观格局的最佳分析粒度为30 m。1)崇礼区乔木林地景观百分比最大(44.14%),辅林地最小(0.11%),不同林地类型景观面积百分比大小排序为乔木林地荒山地特灌林地未成林地未封林地沙荒地疏林地无立木林地辅林地。2)斑块数量、斑块密度、边缘密度、景观形状指数均为乔木林地最大,周长-面积分维数辅林地最大(1.55)。3)乔木林地的分布最为集中,分离度指数最小,为397.49;沙荒地的连通性最弱,聚合度指数最大,为88.99%;蔓延度指数为64.66%,表明多种斑块类型呈密集分布格局。4)林地景观香农多样性指数为1.17,香农均匀度指数为0.53。崇礼区林地各景观类型破碎化严重,异质性、分布均匀程度和连接度均较低,景观多样性水平整体较低。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郑汴地区湿地景观变化,以遥感和GIS为技术依托,采用1992年、2002年、2013年3期Landsat影像数据结合郑汴地区湿地景观的区域特征,通过景观蔓延度指数、景观形状指数、香浓多样性指数、斑块连接度指数等空间格局指数的分析,系统研究了郑汴地区湿地景观的演变。结果表明:1992-2013年的近二十年间,郑汴地区河渠景观、滩地景观和库塘景观三大湿地景观面积总体上呈现出减小趋势,且减小幅度较大。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表现为景观香浓多样性指数有小幅度增大。从景观形状指数上看,河渠景观和库塘景观下降,滩地景观略有上升,总体来看研究区景观形状指数呈上升趋势,景观几何形状趋向规则。蔓延度指数较小,景观呈多要素密集格局。自然变化特别是人类干扰对于郑汴地区湿地景观变化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新疆内陆河流—克里雅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RS和GIS技术分析1990、2003、2016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并结合景观来分析克里雅河流域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2016年克里雅河流域的LUCC的空间分布稳定。未利用地是研究区面积最大的地类。草地的面积变化较大,呈增加的趋势,冰川积雪的覆被面积略有增加。1990—2016年,未利用地的斑块密度及斑块数较大。在1990—2016年,林地的景观破碎度的值最大。城乡工矿用地的破碎度较大,且呈降低的趋势;耕地类型的景观格局的破碎化程度小,较为稳定;水域的景观形状趋于复杂化;未利用地的周长面积分维数较低。1990—2016年,在克里雅河流域的下游景观的破碎度较高,景观格局较不稳定。克里雅河流域的景观分离度指数呈现出了中游低、两头高的趋势。克里雅河流域上游的北部区域周长面积分维数较高。克里雅河流域的中游,景观分维数的空间分布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6.
以哈尔滨市群力新区绿地系统为研究对象,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从绿地类型的基本斑块特征、斑块类型等级、景观异质性及景观破碎化4个层面上选取14个指数,对群力新区绿地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绿地率低,各类型绿地斑块数分布失衡,面积差异较大,形状复杂程度各异。景观多样性较好,优势度明显,但缺失绿地类型,且分布不均匀,破碎化水平较高。针对研究区绿地景观格局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群力新区绿地生态规划建议,使研究区绿地系统具有良好的景观格局,更有效的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7.
马桂花  尹娟 《现代园艺》2023,(18):156-158+161
对城市生态景观进行评价,能为优化区域景观格局、适时调整生态保护政策、降低区域景观生态风险、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提供理论支持。以信阳市为研究区,基于2000年、2010年、2020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使用Fragstats软件,计算景观斑块数量及面积,构建生态风险指数。结果表明,(1)2000-2020年,人造地表、水体景观损失度呈逐步下降的趋势;耕地、裸地景观损失度则呈上升趋势;生态风险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整体景观风险指数较低。(2)2000年,信阳市以低风险和较低风险区为主,中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西南部的小面积区域;2000-2010年,中高风险区向中部扩张,部分较低风险区转为中高风险区,东部较大面积低风险区转为较低风险区;2010-2020年,中高风险区逐渐缩小,部分中风险和较高风险区转为较低风险区,区域内较低风险区与低风险区占比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8.
彭雁 《现代园艺》2019,(10):108-109
绿道的规划与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变化有着正负两面的反馈效应,因而绿道沿线植被景观格局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参考价值。首先简要阐述省立绿道规划的重要意义,再以植被景观区概况、景观格局指数、景观格局总体特征、植被斑块特征及其周边建成环境的变化5个部分为切入点,对深圳市省立绿道沿线植被景观的空间格局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9.
基于研究区7个国家监测站点的PM2.5、PM10数据,运用ArcGIS、Fragstats软件对徐州市主城区的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和绿地景观格局指数的计算,结合Excel、SPSS软件分析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在不同尺度上与PM2.5、PM10浓度之间的相关性,探寻绿地景观格局与PM2.5、PM10的关系,以期为进一步研究PM2.5、PM10的影响因素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绿地、农业用地和水域与PM2.5呈负相关关系;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和未利用土地与PM2.5呈正相关关系;农业用地与PM10浓度具有季节性差异,冬季和春季农地会使PM10浓度降低,夏季和秋季会使PM10浓度增大。绿地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比、绿地最大斑块指数、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形状指数与PM2.5和PM10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景观分离度指数与其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海滨湿地景观变化的生态效应,在江苏盐城海滨湿地选择典型区域,以1997、2007、2014年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运用景观生态安全指数与景观转变强度指数,比较人工围堰和互花米草扩张下海滨湿地景观变化的生态效应,以期辨识不同驱动对滨海湿地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景观变化上,1997—2014年,人工围堰区,耕地、养殖池面积在增加,互花米草沼泽面积在持续减少;景观格局演变呈现从陆到海的单向特征。互花米草扩张区,养殖池、芦苇沼泽、互花米草沼泽面积在持续增加;碱蓬沼泽面积在减少;景观格局演变表现出明显双向特征。生态安全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互花米草扩张区的生态安全指数高于人工围堰区;人工围堰区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波动,而互花米草扩张区却持续下降。1997—2007年、2007—2014年、1997—2014年3个时期景观转变强度指数均是负值,生态安全等级呈下降状态。1997—2007年、2007—2014年2个时期的生态等级变化幅度,人工围堰区先小后大,而互花米草扩张区则先大后小。研究表明,人工围堰与互花米草扩张改变了盐城海滨湿地原生景观演变序列,致使生态等级指数降低,区域生态安全面临威胁。  相似文献   

11.
以受杏树鬃球蚧为害的野杏为试材,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修剪时期(春季、夏季、秋季)和不同修剪强度(轻度、中度、重度)下杏树鬃球蚧虫口密度和野杏新梢生长的变化,以期探索出合理的修剪时期及强度,为通过修剪防控杏树鬃球蚧提供科学指导.结果表明:修剪时期和强度对杏树鬃球蚧虫口密度和野杏生长均有影响.从对杏树鬃球蚧的控制效果来看,春季修剪>夏季修剪>秋季修剪,重度修剪>中度修剪>轻度修剪;而从对野杏新梢生长的影响效果来看,秋季修剪>春季修剪>夏季修剪,重度修剪>中度修剪>轻度修剪,但秋季中度与重度修剪不利于野杏存活.从控制杏树鬃球蚧虫口密度和野杏生长2个方面分析,在春季对野杏进行中度或重度修剪为最适宜的修剪时期及强度.  相似文献   

12.
使用RS和GIS技术进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提取,以Sentinel-2A的遥感数据组建南昌市中心城区绿地景观数据集,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定量研究研究区绿地景观格局并探讨不同类型及区域城市植被覆盖度和绿地景观格局的相关性.结果 表明:研究区绿地斑块构成总数庞大,其中经济开发区的绿地率最高而东湖区最小,附属绿地相对其它类型绿地占比最大;绿地分布不均匀且总体绿地斑块边缘较规则,遭受严重的人为因素干扰;旧城区尤以附属绿地和广场用地破碎化水平较大,无法发挥其生态效益;高植被覆盖度有利于形成面积较大、形状趋于复杂、空间分布相对集中的景观斑块,植被覆盖度越高,破碎化水平越低.对分析结果提出规划建议,均衡各类型绿地分布,增加景观多样性;结合城市文脉,改造旧城环境面貌;充分利用原有生态资源,合理化开发.  相似文献   

13.
《现代园艺》2019,(23):8-10
采用景观格局分析和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对永州市城区绿地现状景观格局进行分析,对城市风速和主要污染物PM2.5进行浓度分布模拟。结果表明,绿地景观格局对城市风速、PM2.5浓度分布影响较大。绿地斑块面积大、形状曲折、离散程度高、廊道密度适中的城区,沿着河流和城市干道可形成风廊效应,PM2.5浓度较低;建筑密度高、绿地面积小而破碎的城区,未形成明显的道路和滨水绿廊,风速普遍较低,PM2.5浓度相应较高。根据分析结果,基于主要大气污染物PM2.5治理提出了城市绿地景观格局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4.
彭娜  佘济云  郑婧怡  张芯 《现代园艺》2023,(10):163-165
以高分辨率的2010年、2015年、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通过选取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指数,研究2010-2020年期间沅陵县土地利用地类的变化趋势。使用MSPA分析法识别生态源地,并选取景观连通性指标来区划生态源地之间的重要性,通过重力模型量化斑块之间的作用,筛选出重要的生态廊道,之后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累积耗费距离表面形成生态格局,通过分析形成的生态网络,以此提出景观格局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2010-2020年沅陵县耕地草地和水域有所增加,林地和城乡工矿用地景观相比之下有所减少,林地和城乡工矿用地主要转换为耕地,耕地面积大幅增加,未利用地基本不变,水域变化不显著。(2)随着沅陵县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人类活动明显,导致景观破碎度增高,生态廊道空间分布不均匀,中部连通性较好,东西向连通性较差,彼此连接程度相对较弱,有待加强优化。  相似文献   

15.
优化村镇景观格局可调控地表温度,显著缓解热岛效应。为进一步揭示山地区村镇景观格局与地表温度之间的相关性关系,基于金华市金东区Landsat遥感影像,应用遥感技术与统计分析等方法,在村镇尺度视角下分析了不同用地类型景观格局指数与地表温度的相关性关系。结果表明,山地区村镇景观格局对地表温度空间分布影响明显,建设用地周围地温远高于林地周围地温,且地温从建设用地向南北两侧林地逐渐降低;分散的小面积建设用地斑块对地温的影响程度要小于密集的大斑块,将建设用地聚集在一起,在周围留下广阔开放空间的做法会增加地温;对于山地区村镇林地而言,聚集的大斑块比分散的小斑块更能起到冷却效果。研究结果有助于优化村镇景观格局,更好地调节地表温度,并为科学地开展村镇绿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一般来说,大型建设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都会对周围环境与景观产生一定的扰动和影响,进而使区域内部生态系统中原有的物质循环、组成结构出现较大的变化,使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的空间连续性受到破坏,原有的景观格局斑块种类以及面积都会出现显著的变化,对区域景观的破碎化程度以及多样性造成严重的影响,使得生态功能与景观稳定性大幅度下降。选择景观格局变化、斑块类型、斑块面积等参数展开分析,提出了生态恢复重建的措施,强调扰动区未来的生态恢复工作应重视景观连接性建设,并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丰富。  相似文献   

17.
以遥感影像和野外调研数据为基础数据,基于DEM数字高程数据提取双子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形因子,运用GIS、RS技术对森林景观格局沿地形因子的分异特征进行分析,以期揭示双子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格局地形分异特征规律,为景观格局优化、森林合理经营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双子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格局随地形因子变化的分异特征显著。各森林景观主要分布在海拔200~400m和坡度为6°~15°的缓坡地区,针阔混交林与硬阔叶混交林优势分布明显,分布面积较大,但同时侵害了其它景观类型的生长环境;地势较低区域受人类干扰程度较大,景观分布面积相对较少,生物多样性不高,地势较高区域受自然环境原因影响,景观分布面积也相对不高。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沙棘人工林对冀北坝上沙化土地的改善效果,以坝上沙化土地的沙棘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样地,测定其风速并计算防风效能和地表粗糙度,研究沙棘林的防风固沙效应;通过设置样方,利用丰富度指数(R0)、Simpson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E)分析沙棘林地和荒坡地植物物种丰富度和结构特点;通过做土壤剖面,测定沙棘林地和荒坡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沙棘林地和荒坡的粗糙度均随着季节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且沙棘林地的粗糙度大于荒坡,防风效果显著;沙棘林地的草本植物种比荒坡多8种,物种更丰富,且群落结构更为稳定;沙棘林地各土层土壤的自然含水率、持水量、孔隙度和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荒坡,沙棘林地土壤pH值范围为6.24~7.08,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4.75~16.71 g/kg之间,均显著优于荒坡。由此可见,在冀北坝上沙化地区种植沙棘,可促进防风固沙,提高植物物种丰富度和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19.
利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以1990年、2000年和2007年3期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建立武川县土地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标志,获取各景观类型属性数据和图形数据,建立空间信息数据库,研究了武川县近17年景观空间格局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土地覆被景观中,耕地、林地和草地的面积相对较大,耕地的异质性最高,居民及建设用地异质性较小,水域最小。林地的面积逐年增加,破碎化程度逐年减少,连通性逐年增强,说明在退耕还林和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作用下,武川县的生态环境建设效果明显。区域内未利用地主要是沙地、盐碱地呈大面积连续分布,说明区域内土地荒漠化的形势仍非常严峻,必须继续坚持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高原山地综合地域的水土流失敏感性时空演变规律,揭示其水土流失敏感性状况,以承德市为研究区,基于USLE模型选取评价因子构建水土流失敏感性指数模型,并借助ArcGis 10.2平台评价2009年、2013年和2017年承德市水土流失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1)影响承德水土流失敏感性变化的主要因子是降雨侵蚀力和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2)轻度、中度敏感是承德水土流失敏感性的主要表现;且敏感性等级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弱是其主要变化趋势。(3)近年来,承德水土流失敏感性整体呈上升趋势,以轻度敏感上升至中度敏感为主,且敏感性上升速度有加速趋势。(4)承德南部地区,由于山高陡峭和土壤可蚀性、降水、植被覆盖因子的影响,其水土侵蚀敏感性较高,属于水土流失重灾区。针对以上情况,结合承德实际情况,特提出两点建议,以期为承德市建立生态环境预警机制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措施提供思路,为承德市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制定管控机制和保护性开发措施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