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四年来在草河口试验林场共采集523号鸟类标本,连观察所得,合计84种,分属于12目29科。其中在落叶松人工林(本区森林生境中最主要的类型之一)中棲息或繁殖的常见种类有33种。野外现察证明,有留鸟24种,旅鸟30种,夏候鸟26种,冬侯鸟2种。星鸦为偶然迁来的种类。对采集或观察到的鸟类以遇见频数和数量初步作了数量标志。食性分析证明,大山雀等35种鸟类为本区最重要的食虫鸟类;树麻雀,黄胸鹀等5种为对农林业相对有害的种类;环颈雉等13种可供狩猎。用木板巢箱在落叶松人工林内已经招到了红角鴞、大山雀、沼泽山雀、台眉鶲等4种食虫鸟类,为今后招引益鸟消灭森林害虫提供了部分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秦岭南坡凤县、太白、留坝,洋县、略阳、佛坪、城固县境内21样方118条样线雀形目鸟类调查,观察到雀形目鸟类13科28种。记录数量少于10只的鸟类有7种,占观察记录鸟类数的25.00%;大于10只小于100只的鸟类有6种,占观察记录鸟类总数的21.43%;大于100只的鸟类有15种,占观察记录鸟类总数的53.57%。黄腹山雀、绿背山雀、红头长尾山雀和紫啸鸫观测到的数量最少,各为1只,而且各种仅出现在1个样方和1条样线中。大山雀、麻雀和喜鹊观察到数量最多,分别为657、621和568只。出现在样线最多的为喜鹊(78条)、大山雀(59条)和绿鹦嘴鹎(58)。平均密度最小的包括黄腹山雀(2.222 2)、紫啸鸫(2.222 2)和绿背山雀(3.268),均仅出现1条样线。平均密度最大的包括山麻雀(50.101 0±13.987 0)、棕头鸦雀(48.074 9±16.927 0)、金腰燕(45.432 5±39.364 9)和沼泽山雀(40.791 1±15.318 0),但这些数量并非最多。  相似文献   

3.
根据承德塞罕坝机械林场各个分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调查资料,对林分设置3个间伐强度处理.其密度分别为225、525、735株/hm2,采用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Gleason指数进行多样性测度分析,探讨不同间伐强度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森林经营程度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的干扰程度不同,都会改变森林生态系.随着间伐强度的加大,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物种类、数量明显增加;不同间伐强度区林下植物种类高于对照区1.1~1.4倍.不同间伐强度林分林下植物种类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明显高于对照区.间伐可提高林下植被的丰富度和多样性,这种效应以中度间伐最为明显.三种不同间伐林分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高于灌木层.其倍数为10.7~11.5倍和2.3~4.8倍.不同间伐强度林下植物的密度和盖度随间伐强度的加大而加大,在强度间伐区中可明显看出林下植物的结构层次.  相似文献   

4.
落叶松是我国东北方的主要造林树种。落叶松八齿小蠹在落叶松人工林的危害日益加剧,发生面积虽大小不一,但其共同特征是在林内呈团状分布;由于八齿小蠹繁殖速度快,成活率高,因而种群数量在短期内迅速增长,同时其各虫态均在树皮下隐蔽生活,加之林场内害虫的独特性,给防治带来了一定困难,不但危害树木,还对森林经营造成重大损失。为有效防治落叶松八齿小蠹,在对其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等进行了解的基础上,本试验在落叶松人工林内拉样方并采用"五点法取样"选受害木喷药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对样地内选取的受害木采用5%氯氰菊酯喷药处理后,害虫死亡率达到97.97%;分别将防治前后受害木上落叶松八齿小蠹害虫数量按等距法分5级,发现防治前Ⅱ级、Ⅲ级受害木所占比例最高;防治后Ⅰ级受害木所占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5.
北京静福寺侧柏古树林鸟类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2011 年4 月至2012 年4 月,采用固定样带法对北京静福寺侧柏古树林区的侧柏古树林、针阔混交林和落叶 阔叶林3 种林型进行鸟类群落调查。共记录到鸟类65 种,隶属8 目27 科,留鸟28 种,夏候鸟23 种,冬候鸟5 种, 旅鸟9 种,国家域级重点保护鸟类4 种;鸟类区系组成以古北界种类为主,共44 种(占67.69%),东洋界鸟类9 种 (占13.85%),广布种12 种(占18.46%);优势种为大山雀、喜鹊、灰喜鹊、大嘴乌鸦和红嘴蓝鹊。调查结果显示:3 种林型鸟类种类、数量与多样性指数变化不一致,其中侧柏古树林的鸟类种类和数量最少,落叶阔叶林鸟类种类和 数量最多;而侧柏古树林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最低,但优势度指数最大;落叶阔叶林的鸟类多样性指数最高,针 阔混交林的均匀度指数最高。调查结果反映出侧柏古树林鸟类分布最均匀,鸟类优势现象最明显。不同林型鸟类 食物功能团组成不一致,其中侧柏古树林鸟类包括4 种食物功能团,针阔混交林鸟类包括5 种食物功能团,落叶阔 叶林包括6 种食物功能团,反映出鸟类对不同林型生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公别拉河流域主要森林类型的土壤肥力与涵养水源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公别拉河流域5种主要森林类型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活性酸(pH)、有效钾、容重、持水状况和孔隙状况进行了分析,并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较大,天然阔叶混交林>天然针阔混交林>天然白桦林>落叶松人工林>樟子松人工林;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持水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天然针阔混交林>天然白桦林>落叶松人工林>樟子松人工林>天然阔叶混交林;林地最大蓄水量和有效蓄水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天然针阔混交林>天然白桦林>落叶松人工林>天然阔叶混交林>樟子松人工林。  相似文献   

7.
以大兴安岭重度火烧迹地不同恢复年限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固体平板法、操作分类单元(OTU)聚类及注释方法,分析大兴安岭火烧迹地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解磷微生物的数量、种群及活性。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土壤解磷微生物的解磷效果最好,恢复23、8年的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解磷微生物的解磷效果次之,恢复18年的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解磷微生物的解磷效果较差;在不同解磷微生物中,无机磷溶磷菌的数量少于有机磷解磷菌的数量。对菌株通过序列拼接、过滤和去嵌合体后,得到优化序列,然后进行OTU聚类及注释。依据聚类结果,可以进行α多样性分析、β多样性分析;依据注释结果,可得到各水平的分类信息,从而进行样本组成及样本间群落结构差异相关分析。利用OTU聚类注释分析结果表明,在大兴安岭火烧迹地不同恢复年限的落叶松人工林土壤中包含14种不同科属的解磷细菌;对细菌的丰度分析表明,不同恢复年限的落叶松人工林的根际土,细菌种类和丰度相似,但非根际土之间解磷细菌的种类和丰度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8.
种间竞争会导致鸟类对自身的生存策略进行多方面调整,将多种因素结合起来分析不同鸟类的同域共存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9-2011年的3-7月,在辽宁省东部山区以悬挂人工巢箱的方法招引杂色山雀(Parus varius)和大山雀(Parus major),通过比较这两种鸟类在繁殖时间、繁殖参数和巢址选择上的差异,分析其繁殖期的栖息地选择及繁殖对策,探讨这两种鸟类同域共存的机制.结果表明,生态位的部分分离是大山雀和杂色山雀能够长期共存的基础.两者都是在繁殖期到来立即开始繁殖,均出现两次繁殖高峰,采用消减窝卵数的对策来适应环境质量的下降.对繁殖参数的分析表明,两种鸟类的繁殖对策都为k-选择,但大山雀略偏向r端,大山雀倾向高窝卵数、低繁殖成功率的繁殖策略;杂色山雀倾向低窝卵数、高繁殖成功率的繁殖策略.两种鸟类都选择在林龄较长的森林中筑巢,但是大山雀较注重巢址的安全性能,巢距地面较高,周围乔木密集;杂色山雀较为注重植被类型的选择,巢址多选择在植被多样、灌木生长茂盛的针阔混交林中,推测可能与杂色山雀的食物构成有关.  相似文献   

9.
<正> 森林是鸟类喜于栖息活动的场所。益鸟是自然控制森林害虫大发生的有效天敌。罗山县林场采取保护与招引益鸟的有效措施,十五年来使6000亩林区安全无恙,使我们更加重视益鸟的作用及其观察研究。通过几年来的观察,已初步掌握大山雀、松鸦、夜鹰、红尾伯劳及四声杜鹃五种森林益鸟的生态习性,扼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在落叶松人工林内利用落叶松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ZrNPV)对落叶松绶尺蠖2、3、4龄幼虫进行了防治。使用浓度为103×107PIB/mL的防治效果:2龄幼虫校正死亡率为73.53%;4龄幼虫校正死亡率为67.51%。使用浓度为1.03×108PIB/mL的防治效果:2龄虫校正死亡率为90.81%;3龄幼虫校正死亡率为89.47%;4龄幼虫校正死亡率为86.49%。同时证明落叶松绶尺蠖幼虫的龄期越小其死亡率越高、致死时间越短.防治的最适虫龄以2或3龄幼虫为佳。  相似文献   

11.
以1987年"5.6"森林大火过火区6种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木法和收获法,分析不同生态系统在火干扰27 a后的植被碳储量。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植被碳储量存在差异,相同森林群落类型中不同组分的植被碳储量差异也较大,其中乔木层和凋落物层是森林植被碳储量的主要贡献者;6种不同森林生态系统在火烧干扰27 a后的植被碳储量为23.17~54.06 t/hm^2,碳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樟子松次生林、兴安落叶松次生林、樟子松人工林、白桦次生林(沟谷)、白桦次生林(坡中);植被碳储量恢复度从大到小的依次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白桦次生林(沟谷)、白桦次生林(坡中)、兴安落叶松次生林、樟子松次生林、樟子松人工林,分别恢复到同林型成熟林分的49%、43%、36%、35%、33%和25%;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碳储量最高,恢复效果最好。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碳储量与其对应的成熟林碳储量的巨大差异,说明随着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将继续积累大量生物量碳,具有潜在碳汇效应。  相似文献   

12.
引入2*2列联表联结指数法,用固定样带法月连续全天定位调查数据,以森林鸟类广布种山雀科大山雀(Parus major)为目标种,研究了北京西山地区该种与留鸟、夏候鸟、冬候鸟、旅鸟的种间联结关系,结合前人关于营巢行为、取食行为、生态位等方面成果分析了产生联结的原因,首次确立了鸟类群落种间联结的研究方法。结果表明: (1)用固定样带法月连续全天定位调查,引入2*2列联表以日尺度的定性数据检验与测定联结度,与月尺度的联结频率结合起来,分析鸟类群落的种间联结是可行的;鸟类群落的种间联结具有时间与空间尺度的双重属性,鸟类群落的种间联结度不仅是鸟类群落时空结构与格局的表征,同时,反映了鸟类群落的动态性,而且,鸟类群落的种间联结对栖息的植物群落具有依赖性与关联性。 (2)日尺度上,选择χ2统计量、PCC与PC指数相结合进行种间联结检验、测度,能充分反映鸟类群落的种间联结特征,但由于鸟类的居留、繁殖、迁移等季节动态性特征,种间联结度存有不确定性。 (3)月尺度上,鸟类总体种间联结8月份为显著负联结,其余各月为显著正联结;根据PCC联结度的月联结频率,可将鸟类划分为正联结组、正负联结均较弱组、负联结组;大山雀与留鸟、夏候鸟、冬候鸟、旅鸟等不同居留型的联结关系,随着种数的减少,显著联结种对、联结度、联结复杂程度呈递减趋势。大山雀与留鸟的联结:与鸦科鸟类呈明显正联结,与同科鸟类呈正负均等的弱联结并趋于负联结,与体型较大的雉、啄木鸟、乌鸦等鸟类呈负联结。大山雀与夏候鸟的联结:与杜鹃科四声杜鹃呈正联结,与同科的黄腹山雀、鹟科的白眉姬正负联结均较弱,与莺科的黄腰柳莺、鸫科的北红尾鸲等呈负联结。大山雀与冬候鸟的联结:与岩鹨科棕眉山岩鹨的正负联结均较弱,与鸫科的斑鸫、鹀科多种鸟类呈明显的负联结。大山雀与旅鸟的联结:与莺科鸟类由正负联结均较弱到明显的负联结。  相似文献   

13.
提高落叶松人工林林地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文章采用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的方法,从要地凋落物养分归还量,凋落物分解,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对落叶松人工林与人工落叶松天然白桦混交林的地力变化进行了综合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以秦岭西段小陇山林区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搜集大量资料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典型样地调查及树干解析对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人工林胸径、树高连年生长量均在第8年达到最大值;材积连年生长量于20 a时达到最大,材积平均生长量在28 a时达到最大,整个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的数量成熟龄为28 a。分别5个地位级对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规律进行对比,各地位级日本落叶松胸径、树高连年生长量达到最大值的年龄大致都在第8年;胸径、树高、材积连年生长量最大值随着地位级的增大而逐渐推后,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各地位级的数量成熟龄集中在26~30 a之间。  相似文献   

15.
2005年,在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域范围内,根据自然景观地貌确定一定数量的样线,在每样线上根据不同的生境和海拔高度有针对性地选取一定数量固定半径的调查样点,调查每一样点鸟类的种类和数量以及生境类型和海拔高度。用多元统计分析软件SPSS分析鸟类群落的组成、种类、集群指数和优势种等特征,比较不同季节、生境、海拔与鸟类物种数和个体数量的关系,对不同生境和海拔高度鸟类群落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夏季和冬季2次对大盘山鸟类的调查,共目击记录到鸟类64种,其中夏季鸟类51种,冬季鸟类40种。大盘山鸟类群落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群落分布在不同的生境呈现出明显差异,但在不同的海拔高度上差异不明显。夏季繁殖鸟类和作为鸟类重要栖息地的森林植被是大盘山今后鸟类资源保护和管理的重点。表5参11  相似文献   

16.
环境因子对凯里市区公园夏季鸟类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凯里市区公园建设规划提供理论依据,2011年夏季对贵州省凯里市区5个公园的鸟类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鸟类群落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记录到的鸟类4目18科31种。其中:雀形目鸟类28种,占总种数的90.32%;优势种为麻雀(Passer montanus)、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和大山雀(Parus major),分别占总数量的22.91%、15.69%和14.54%。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鸟类种类和数量分别与海拔高度、公园面积、公园周长、水域面积、草本盖度显著正相关(P<0.05),与乔木盖度显著负相关(P<0.05);鸟类密度与硬质地面、灌木盖度和游客量显著正相关,与海拔高度、公园面积、乔木盖度显著负相关;Shannon-Weiner指数与海拔高度、灌木高度显著正相关。凯里市区公园在建设中可考虑增加公园内的水域面积、灌木和草本盖度,适量减少乔木面积。  相似文献   

17.
山西三道川林场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森林生态系统对区域碳库的杰出贡献,对维持生态平衡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巨大作用,以关帝山林区的油松林、白桦林、山杨林、落叶松人工林、油松封育林、灌木林和裸露荒坡地等主要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在生物量和生产力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区森林经营提出了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分类区划经营意见。结果表明:(1)不同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总生物量,其基本排序如下:白桦林>油松林>油松封育林>落叶松人工林>山杨林>灌木林>荒山坡;(2)不同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生物量分布格局;(3)不同森林群落具有不同的生产力,采用方精云的生物量与生产力的推算方法得到各林分生产力排序如下:山杨林>落叶松人工林>油松林>油松封育林>白桦林;(4)采用刘世荣等提出的森林生产力与主要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公式得到限制该区森林生产力的主导因素是降水,而非温度。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东北地区东部落叶松人工林的多代经营提供指导,以黑龙江省孟家岗林场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采用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管理模型FORECAST,从轮伐期长度、林地枯落物的管理和采伐剩余物的处理方面,评价不同经营措施下落叶松人工林的生物量、养分动态和长期生产力。结果表明:常规森林利用方式下维持落叶松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轮伐期应大于35 a;落叶松林地枯落物的保留可以显著提高各种轮伐期长度时的林地生产力,短轮伐期时作用效果尤为明显;全面保留采伐剩余物可以维持不同轮伐期条件下落叶松人工用材林的长期生产力。   相似文献   

19.
小陇山林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采伐年龄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陇山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运用全林整体生长模型对不同地位级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数量成熟龄、工艺成熟龄、经济成熟龄采伐年龄确定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小陇山3个地位级的日本落叶松林生均具有速生和分化快的特点;小陇山林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的数量成熟龄主要集中在15~20a;经济材的工艺成熟龄集中20~25a,大径材在40a时工艺成熟龄尚未达到,中径材为25a,小径材为15a;经济成熟龄主要集中在15~35a。因此,可根据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在不同地位级上的林木成熟年龄特征,指导确定小陇山林区不同地位级日本落叶松主伐期。  相似文献   

20.
影响大兴安岭火烧迹地干部害虫发生的生态因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五·六”特大森林火灾后,以云杉小黑天牛Monochamus sutor L.、落叶松八齿小蠢Ips subelongatus Motsch为先锋及优势种的50余种干部害虫先后侵入火烧林分.林分的感虫株率与火烧程度、透光度以及林分中衰弱木、枯立木的数量呈正相关;不同林型干部害虫群落组成及感虫株率有明显差异;人为活动能加剧或控制其发生与为害;各种干部害虫种群数量的急剧增加,引起了对食物资源和营养空间的竞争,导致本代生育率降低,子代成活率下降;随干部害虫种群数量的剧增,其天敌种群数量也迅速增殖,对干部害虫起到了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