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赤霉素及其功能类似物与赤霉素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霉素是一类以贝壳杉烯为骨架的植物激素,现已鉴定出136种赤霉素结构,但仅有少部分具有调节植物生长和发育的生理功能。近年来,赤霉素受体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尤其是最近成功鉴定了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GA3/GA4-GID1A-DELLA复合物的晶体结构,这为基于受体蛋白结构进行新型赤霉素功能类似物的生物合理设计奠定了重要基础。主要针对赤霉素及其功能类似物的化学结构与合成、赤霉素受体蛋白的结构特征及其与赤霉素类化合物分子间的相互识别规律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能够为以生物靶标蛋白为导向,开发新型骨架的赤霉素功能类似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用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一类农药,是从植物体内直接提取的天然植物激素或者模拟植物内源激素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具有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功能物质的调节剂有生长素、赤霉素、乙烯、细胞分裂素、脱落酸、油菜素内酯、水杨酸、茉莉酸和多胺等,在农业生产中主要应用的是  相似文献   

3.
S-诱抗素(ABA)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调节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S-诱抗素的作用机理及功能、登记应用情况及产业发展现状,并对未来市场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农药 :指防治为害农、林、牧业及其产品和环境卫生等方面的昆虫、螨、病菌、杂草、鼠和鸟兽等有害生物的药剂及能调节植物生长的药剂。1 农药的分类1.1 按防治对象分类1.1.1 杀虫剂 杀卵剂、杀幼虫剂、杀蚜剂、杀蚊剂、杀蠹剂。1.1.2 杀螨剂1.1.3 特异性昆虫控制剂  (1)忌避剂 ;(2 )引诱剂、外激素 ;(3)拒食剂 ;(4 )不育剂 ;(5 )昆虫生长调节剂 :蜕皮激素、抗蜕皮激素、保幼激素、抗保幼激素。1.1.4 杀菌剂 杀细菌剂、抗菌素。1.1.5 杀线虫剂1.1.6 除草剂1 .1.7 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植物激素1.1.8 杀鼠剂1.1.9 杀软体动物剂1.2 …  相似文献   

5.
何为生物农药;办理生物农药登记有哪些特殊要求?生物农药包括生物化学农药和微生物农药两类.@生物化学农药必须符合下列两个条件①对防治对象没有直接毒性;只有调节生长、干扰交配或引诱等特殊作用。③必须是天然化合物,若姓人工会成的,结构业利Z与天然化合物相同(允许异构体比例的差异)。生物化学农药分为以F四类:信息素:山动、植物分泌的、能改变同种或不同种受体生物行为的化学物质,包括外激素、利己素、利它素等。激素:山生物体某一部位合成并可传导到其它部位起控制、调节作用的生物化学物质。天然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因虫…  相似文献   

6.
冯维卓 《新农药》2004,(1):32-34
植物体内天然存在并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微量物质称之为植物激素。人们通过化学合成或发酵等方法生产的、与天然植物激素有类似生理和生化效应的物质称之为植物生长调节剂。世界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开发始于20世纪30年代,至目前为止,共有植物生长促进、生长抑制、生长延缓3大类100多个品种。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制开发和推广应用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7.
《湖北植保》2012,(3):44-44
植物生理学家在研究植物生理时,发现植物的种子萌发、生根、生长、开花、结实、衰老、脱落、休眠等一切生理活动,都有一种物质在起调节控制指挥的作用。它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但却起着很重要的生理作用,植物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它们的参与。人们称这种微量生理活性物质叫植物内源激素。它是植物体内合成的、通常从合成部位运往作用部位。但这种植物内源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难于提取,无法用于科研和生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剖析出该类物质的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8.
正14-羟基芸苔素甾醇是一类广谱、高活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其活性主要表现为促进植物生长,提高结实率,增加产量、改善品质、抗逆等。此有效成分和其他结构、功能类似的芸苔素类物质,被誉为继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后的第六类植物激素。其生理活性高,调节生长发育的作用独特,极  相似文献   

9.
植物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机理   总被引:39,自引:9,他引:39  
植物体对干旱胁迫作出的响应,既有形态解剖结构上的:如叶片和根系的生长,排列和结构的适应;又有生理上的,文章概述了干旱胁迫条件下植物的生理瓜在和适应性,主要包括渗透调节,激素作用,膜系统保护酶。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植物生长调节剂限量标准分析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类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合成农药,可用于改善作物品质和调节生长。近年来,调节剂的滥用及使用不当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与日俱增,以及以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为中心的各种贸易技术壁垒,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农副产品出口的瓶颈。因此,加强对调节剂残留限量标准的分析和跟踪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对国内外植物生长调节剂限量标准进行了综述,并对果蔬中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限量标准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开展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限量制定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植物根结线虫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结线虫是世界农业生产中危害最大的植物病原之一,目前仍缺乏安全有效的防治措施。深入揭示寄生线虫与植物之间互作的分子机制,利用生物技术进行抗性育种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抗线虫策略。在根结线虫基因组学研究方面,目前已经构建了北方根结线虫AFLP遗传连锁图谱,南方根结线虫和北方根结线虫基因组测序也已完成;基因组的注释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较全面地描述了根结线虫的遗传组成;以差异表达分析和比较基因组学为主的方法鉴定了大量的重要基因;以RNA干扰、植物转化和蛋白互作为主的根结线虫基因功能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就根结线虫基因组学研究予以综述,并进一步探讨其研究方向和可持续抗线虫新策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非生物胁迫会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危害农业生产。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可以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提高植物的胁迫抗逆能力,能够有效缓解这一问题。但ABA存在代谢的不稳定性、易反式异构化等缺陷制约其应用。而ABA受体调控剂具有与ABA类似的生理调控功能,因此研究和开发ABA受体调控剂具有重要的意义。近些年研究者们相继设计了多个ABA受体调控剂,而关于ABA受体调控剂分子设计的全面总结鲜少报道。该文首先对ABA受体蛋白的发现及信号传导机制进行讨论,同时对现有的ABA受体调控剂的分子设计方法进行综述并介绍了其对调控植物表型的影响,最后讨论了ABA受体调控剂目前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进一步探索ABA受体调控剂的生物合理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芳氧苯氧丙酸类(aryloxyphenoxypropionates,APPs)除草剂是一类广泛使用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可高效专一抑制禾本科杂草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enzyme A carboxylase,ACCase)。目前已出现大量抗芳氧苯氧丙酸类除草剂的禾本科杂草,其抗性大多由叶绿体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羧基转移酶(carboxyltransferase,CT)功能域中的氨基酸突变引起。在所有已发现的氨基酸突变中,最引人关注的是第1 781位(对应大穗看麦娘Alopecurus myosuroides质体ACCase的氨基酸残基位置)异亮氨酸到亮氨酸的单点突变,该特定位置形成亮氨酸会导致某些杂草对APPs类除草剂产生抗性。综述了乙酰辅酶A羧化酶CT功能域的研究进展及杂草对APPs类除草剂的抗性分子机理,探讨了杂草对APPs类除草剂抗性分子机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APPs类除草剂的抗性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杀虫剂分子靶标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昆虫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nAChRs)广泛分布于昆虫中枢神经系统,是杀虫剂作用的主要靶标。目前昆虫中该受体的天然亚基组成尚不完全明确。果蝇的任意α亚基与脊椎动物的一个β亚基共表达是目前最好的异源表达模型,但仍然急需新的研究工具,研究表明一些与受体相关的蛋白质影响着表达。胞内磷酸化的调节作用为今后受体药理学特性的研究提供了新方向。受体亚基上一些关键氨基酸在新烟碱杀虫剂对受体的选择作用中起重要作用。在对吡虫啉抗性的褐飞虱种群中找到了与抗性相关的突变位点,这为新烟碱类杀虫剂靶标不敏感性研究提供了直接证据。对昆虫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分子多样性、功能表达、胞内调节机制、受体与杀虫剂的选择作用及其抗性分子机理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新型双酰胺类杀虫剂已广泛用于保障水稻生产,而二化螟作为危害水稻生产的钻蛀性害虫,已经对该类杀虫剂产生了抗性,明确该类杀虫剂抗性分子机制,可为二化螟抗性快速检测和绿色防控提供技术支撑。本文在总结二化螟对双酰胺类杀虫剂抗性现状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其抗性分子机制研究的进展,主要包括解毒酶和转运蛋白基因过表达介导的代谢抗性,以及鱼尼丁受体基因突变介导的靶标抗性;指出了该研究领域在抗性分子检测、抗性新基因鉴定、抗性基因调控网络和多重抗性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方向,认为: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害虫种群抗药性;利用多组学技术鉴定新抗性基因及调控网络,以探明多重抗性机制;将反向遗传学工具放射性配基结合及电生理技术深入验证抗性基因功能;需开发靶向抗性基因的dsRNA转基因作物、纳米农药及选择性新型化学杀虫剂,以达到杀虫剂减施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Pyrethroids, knockdown resistance and sodium channel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Knockdown resistance to DDT and the pyrethrins was first described in 1951 in the housefly (Musca domestica L.). This trait, which confers reduced neuronal sensitivity to these insecticides, was subsequently shown to confer cross-resistance to all synthetic pyrethroid insecticides that have been examined to date. As a consequence, the worldwide commercial development of pyrethroids as a major insecticide class 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 has required constant awareness that pyrethroid overuse has the potential to reselect this powerful resistance mechanism in populations that previously were resistant to DDT. Demonstration of tight genetic linkage between knockdown resistance and the housefly gene encoding voltage-sensitive sodium channels spurred efforts to identify gene mutations associated with knockdown resistance and understand how these mutations confer a reduction in the sensitivity of the pyrethroid target site. This paper summarizes progress in understanding pyrethroid resistance at the molecular level,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studies in the housefly.  相似文献   

17.
WRKY转录因子在调控植物抵抗病原菌的侵染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WRKY转录因子在烟草抗CMV中调控机理的研究。本研究检测了感病品种‘K326’和抗病品种‘TT8’在接种CMV后其WRKY1、WRKY2、WRKY4和WRKY11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CMV侵染后‘TT8’中4个WRKY转录因子表达量均有大幅上升;而‘K326’中WRKY2、WRKY4和WRKY11的表达量与CMV侵染前无显著差异,WRKY1表达量则大幅下降。幼苗经外源激素(水杨酸、茉莉素、乙烯)处理后用RT-PCR检测,结果表明,‘K326’和‘TT8’中WRKY转录因子对外源激素的诱导响应比较复杂多样,但总体表现为在‘TT8’中WRKY1、WRKY2和WRKY4会受到乙烯和茉莉酸的诱导,但在‘K326’中转录因子的表达未受明显诱导。  相似文献   

18.
病毒外壳蛋白(CP)是烟草花叶病毒(TMV)基因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除保护核酸物质不被降解外,还与TMV的远距离移动及寄主症状有关。目前研究较多的是CP基因介导的抗性、药剂干扰CP的聚合等,而有关靶标CP与药剂的作用机理尚未有系统全面的报道。从结构生物学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TMV CP在电镜及单晶衍射技术下的三维结构;比较了国内已报道的CP的基因序列;综述了CP在基因工程领域的应用及其受药剂分子的干扰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毒氟磷药剂为例,分析了其可能作用于TMV CP的分子机理,预测了毒氟磷小分子与TMV CP大分子可能的作用位点。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和发现新型抗TMV药剂。  相似文献   

19.
作为植物保护学科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植物病原细菌学主要研究植物细菌病害的发生机理、灾变规律及其防控技术。近年来,我国在病原菌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病原菌-寄主互作机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分析了本领域的发展规律和研究现状,探讨了今后的发展布局和重点方向,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利用真菌防治害虫的历史、进展及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利用虫生真菌防治害虫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50年代,迄今只有约60年历史。经过1969年在广东省新会县召开的南方8省(区)利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现场交流会以及2002年“杀蝗绿僵菌油悬浮剂”获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登记这两个里程碑式的事件,我国不仅建立了世界生产规模最大而且技术先进的真菌杀虫剂产业以及形成以利用球孢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和玉米螟为代表的世界最大规模的成功的生物防治项目,而且在虫生真菌的分类学、病理生物学、遗传育种以及生态学等研究领域全面地赶上了国际先进水平,在分子致病机制、基因工程以及基因组学等方面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研究成果。本文综述了我国利用真菌防治害虫近60年的发展历史,介绍了近年来在细胞核及线粒体变异和菌种退化、分子致病机制、基因工程、比较基因组学、遗传多样性、利用真菌持续控制害虫的生态机制、真菌杀虫剂应用效果的精确评价以及真菌流行病的溯源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及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