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具有明显的增温、保墒、保肥、保全苗,抑制杂草生长,减少虫害,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早熟和增产的作用。一般比不盖膜玉米每0.067hm^2增产150kg以上。为了进一步提高玉米地膜覆盖种植技术水平,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粮食生产持续增长,现将玉米地膜覆盖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玉米高产高效机械化套种技术新泰市地处鲁中南,每年玉米种植面积约3万公顷,占粮食种植面积的32%。主要种植方式是麦田间作。用人工刨窝埯种,劳动强度大,套种深浅不均,密度稀而不匀,不能保证一播全苗,达不到合理密植和增产的农艺要求,单产在300~380千克...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甘肃省玉米发展势头良好,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增加,2013年全省玉米种植面积达97.87万hm2,比2012年增加5.37万hm2,其中全膜双垄沟播玉米82.09万hm2,约占玉米总面积的84%;玉米产量达550万t,比上年增加45万t。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粮食种植面积的34.5%和粮食总产量的49.1%,使粮食生产连续3年跨上1 000万t,带动粮食连年增产。玉米机械化生产可以提高玉米综合生产能力,有效解决劳动力短缺的困扰,促进农业生  相似文献   

4.
小麦地膜覆盖穴播机械化技术李建春为解决半干旱和高寒阴湿地区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半干旱山区农民群众脱贫问题,由甘肃省农科院研究成功的“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高产栽培技术”在我国内陆干旱灌区小麦种植示范中达到领先水平。由于小麦地膜覆盖穴播种植农艺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5.
“玉米全膜覆盖双垄面集雨沟播栽培技术”是甘肃省榆中县针对当地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特点和玉米常规覆膜栽培技术存在的地膜覆盖面积小,土地裸露面多,保墒效果差等缺点,结合膜侧种植技术,经过改进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旱作农业技术,技术核心是采用地膜全地面覆盖,达到充分纳墒与保墒的目的;技术的关键是起垄,形成的大小垄面符合农艺要求,成为蓄水的集雨面;技术的创新点是改变了地膜覆盖作物垄上种植为垄沟种植。该技术2003年试验成功,2005年通过兰州市科技成果鉴定,被甘肃省农牧厅确定为今后旱作农业技术发展中的主推技术。1.玉米全膜覆盖双垄…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地膜覆盖种植技术作为宁夏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旱作区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种植技术,对提高农业综合抗旱减灾能力、挖掘粮食生产潜力、扭转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年年抗旱年年旱"的被动局面、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宁夏推广覆膜保墒集水补灌旱作节水农业面积已达162万亩,覆膜种植技术为宁夏粮食连年增产打下坚实基础,但是由于覆膜种植技术应用面积逐年增大,残留地膜给农田及环境带来的白色污染也日趋严重。本文就如何做好残膜回收作如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甘肃省酒泉地区各级农机部门紧紧围绕“高效、优质、高产”农业和科技兴农的战略方针,根据地委、行署确定的“三扩大”(扩大玉米面积、扩大带田面积、扩大铺膜面积)以及种植机械化、规范化、科学化等实施增产、增收措施的要求,坚持农机农艺相结合,重点对粮食作物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播种,研制、生产、推广了与小四轮拖拉机相配  相似文献   

8.
<正>彭阳县地处宁夏南部山区,属干旱地区,总耕地面积约100.3万亩。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引进推广地膜覆盖种植技术以来,因其具有增温、保墒、保土、抑制杂草生长、增产等显著特点,深受农民的欢迎。地膜覆盖技术在彭阳山区广泛运用于辣椒、玉米、马铃薯等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据统计,彭阳县每年地膜农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左右,年农膜使用量4000吨以上,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在提高彭阳县农业经济效益方面虽然发挥了  相似文献   

9.
玉米是甘肃省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粮食作物。近年来,随着甘肃省66.7万hm2(1000万亩)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工程的实施,机械化双垄沟铺膜技术的大力推广,玉米种植面积在逐年扩大。2011年,甘肃省玉米种植面积达86.1万hm2(1291万亩),比2010年增加2.5万hm2(37.78万亩),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粮食种植面积的29.84%和粮食总产量的40.69%,玉米产量超过430万t,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四成。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对保障甘肃省粮食安全、促进畜牧业和粮油加工业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实施农机农艺结合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临汾市针对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的特点,重点研究推广粮食生产农机和农艺相结合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的促进了农机化和现代农业的发展。1.农机和农艺相结合的技术实践临汾市粮食作物主要是玉米和小麦。水地一年两熟小麦、玉米种植面积8万hm2,旱地一年一熟小麦种植面积16万hm2,旱地一年一熟玉米种植面积13.3万hm2。全市50.37  相似文献   

11.
中药材是甘肃省特色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政策向特色产业转移,甘肃省中药材面积在逐年增加,种植中药材已成为广大农村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中药材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需求日渐加剧。通过文献查阅与实地调研,结合根茎类中药材关键栽培农艺技术,针对当归、党参和黄芪等道地中药材,从耕种管收等作业环节,概述机械化研究及应用现状。指出机械化生产存在的问题:中药材种植区域多为丘陵山地,种植面积分散且较小;根茎类中药材品种繁多,种植方式和栽培农艺要求较多且复杂,农机农艺难融合;关键环节机具存在作业质量差等现象,中药材机具投入收益率不高,药农购买机具的积极性不高;现有机具技术含量低、创新性不足、易被仿制,企业对中药材机械化研发积极性低。提出中药材产业向规模化发展、种植模式向标准化发展、关键环节机具向高质高效发展、中药材机械生产企业向龙头企业发展的未来趋势,以期为中药材生产装备研发提供参考,助力中药材产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推广小麦地膜覆盖穴播机械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地膜覆盖穴播技术是一项半干旱和高寒阴湿地区小麦增产增收的新技术,也是一项节水农业的新技术。这项技术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经过10年的探索、5年的多点试验,对内陆半干旱和灌区在粮食高产条件下的需水规律和节水增产的效果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后取得的重大突破。近两年来在全国部分省、市进行了试验示范,取得了显著的增产节水效果,受到我国农业专家的高度评价,被称之为是继全国杂交水稻、玉米之后的又一次农业技术革命,是我国小麦实现高产高效的突破性技术措施。由于小麦地膜覆盖穴播种植的农业技术要求高,单靠人力无法达到大面积…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原平市耕地面积114万亩,其中丘陵山地居多,约占全市总面积的78%,适宜杂粮种植面积大约60余万亩。经过多年的示范推广,谷子在旋、耕、播、收生产环节相对其他小杂粮,全程机械化作业水平有所提升。谷子渗水地膜覆盖穴播技术是一项节水、省工、增产的技术,可提高天然降水利用率,具有较好的渗水、保墒作用,有效地缓解丘陵山区干旱少雨的问题,促进谷子生长发育进程,大幅提高作物产量。通过谷子渗水地膜覆盖机械穴播技术的试验示范实施,对于丘陵地旱坡地有明显的增产和提高粮食颗粒饱满度的作用,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阆中市气候独特,土壤条件适宜,种植的海椒细长美观,产品质量好,效益突出,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骨干经济项目,全市海椒种植面积达到400hm2,套作平均产量达19 800 kg/hm2,其中地膜覆盖栽培153.33 hm2,产量为23 850 kg/hm2,每公顷增产4 050 kg,增产20.5%。现将海椒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冷床育苗  相似文献   

15.
小麦、玉米是山东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产量高,耕种收等主要生产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通过研究小麦、玉米轮作区粮食产量、栽培方式和机械化生产的现状,分析小麦、玉米轮作农业机械化生产与农业高产栽培技术之间存在的种植方式、农艺环节、配套机械种类、收获方式、良种质量等相互关联问题,探讨影响小麦、玉米主要粮食生产机艺融合的历史、经济、传统观点、经营模式、科技体制等障碍因素,提出了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机、农艺融合的政策措施和技术措施,旨在推动建设持续稳定高产、高效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均占有可耕土地资源却不足一亩.同时,我国早地农作物有几亿亩,随着工农业用水急剧增加.用水越来越紧张.搞好早作农业及盐碱地(地膜覆盖压碱、增温、保墒效果显著则、麦的高产开发.无疑是小麦种植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实践证明,小麦地膜覆盖是一项增产效果显著、经济效益突出、抗旱节水的种植新技术.一般每亩增产130公斤,增产幅度达40%.扣除机具成本朋元/亩每亩纯增效益120元左右。我国小麦地膜覆盖长期处于试验阶段,是因为技术难以配套。主要是现有的农机具不能满足农艺要求。通过几年试验,山东工程学…  相似文献   

17.
酒泉地区两种新机具推广成功甘肃省酒泉地区农机推广站王生甘肃省酒泉地区各级农机部门紧紧围绕“高效、优质、高产”农业和科技兴农的战略方针,贯彻种植机械化、规范化、科学化等增产、增收措施,坚持农机农艺相结合,重点推广了与小四轮拖拉机配套的小麦分层施肥播种机...  相似文献   

18.
水稻农机农艺结合机械化综合增产技术江苏省农机技术推广站陈新江苏省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产区,水稻面积约3600万亩。近年来,我省苏南地区将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与农艺高产栽培措施相结合,形成水稻农机、农艺结合机械化综合增产技术。经区域试验示范,可比常规种稻法...  相似文献   

19.
<正>小麦是新疆各族人民主要食粮,种植面积占整个粮食播种面积的57%,种植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但由于耕作较粗放,小麦单产总体上处于中低产水平.开发小麦高产栽培机械化新技术,实现大面积小麦高产已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课题.新疆农机系统广大科技人员,在引进、消化甘肃省地膜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新疆实际,开发以地膜覆盖种植为中心的小麦高产组合配套机械化技术,在新机具研制、配套机械化技术、机械化栽培模式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被誉为“三百”技术(每亩地膜小麦增产100千克、增收100元、节水100立方米).1996年9月新疆农机局召开“地膜小麦栽培机械化技术现场会”,总结经验,现场演示新研制的小麦地膜机及配套机械,为自治区实施“小麦地膜高产345程”(3年推广400万亩,亩产500千克)打下了良好基础.一、地膜小麦机械化技术试验情况1995年下半年起,农机科技人员相继研制出三种小麦地膜覆盖播种机,在全疆7个地州市26个点  相似文献   

20.
<正> “蓄水覆盖丰产沟”耕作技术是我区科技人员杨廷信等同志和农民群众密切配合,于1987年在太谷县土郊院村试验成功的一项由传统的“带田种植”和现代的“地膜覆盖”等先进技术相结合的新型集优种植技术,经过三年来的科学试验和示范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明显的社会效益,目前,全区已推广面积达10万亩。连续三年平均亩产566.4kg,比对照田平均亩产164kg增产402.4kg,为3.45倍,最高亩产平均760kg,是对照田的4.63倍。它的成功为旱作农业再度增产开创了一条新途径,也为粮食生产再上台阶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