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饲料工业》2003,24(11)
广东省雷州市新科水产养殖有限公司采用封闭式防渗膜生态养虾技术改造老化虾塘,在183亩改造后的老化虾塘里养殖南美白对虾3个月,亩产达1600kg,比改造前亩产超过10倍。水产专家称,封闭式防渗膜生态养虾技术应用于老化虾塘养虾获得成功,使沿海地区的老化虾塘可望“返老还童”,养虾获得增产。湛江市现有对虾养殖面积1.81万公顷,但大部分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建成的。当时这些虾塘基础设施落后,经过多年养虾已经老化,池塘底质和水体污染严重,养殖环境恶化,虾病频发,造成低产低收,甚至失产失收,未能形成规模产量和规模效益,严重制约养虾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虾塘混养文蛤平均亩产虾34公斤、文蛤400余公斤,加之青蟹等收入,虾塘平均亩产值达1万元,扣除成本,亩均净收入6000元。现将虾塘混养文蛤技术介绍如下: 1.虾塘环境:由于野生文蛤多栖息在河口附近盐度较低,含沙量在60%~80%的平坦滩涂上,因此,虾塘底质应为沙质或泥沙质。如为泥质或含沙量不够,必须人工铺沙,一般铺沙厚度以10厘米为宜,如为蛤苗中间培育,沙层铺至3~4厘米即可。虾塘面积以20~60亩为宜,水深在1.5米为好,既便于换水,也能适当增加文蛤的潜居密度。混养虾塘应在文蛤苗放苗前进行清塘消毒,要翻耕底质20厘米,然后碾碎、耙平,使底质松  相似文献   

3.
虾贝混养是利用对虾与贝类所栖息的水层、食性等生态学与生物学特性,形成一种互利共生的生态环境,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减少虾病发生和蔓延,提高虾塘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刘雅君 《广东饲料》2008,17(8):43-43
“养虾先养水”,这已经成为广大养殖户的共识,但怎样养水还未形成共识。有的虾农认为硅藻水好(淡茶色),有的虾农认为绿藻水好(浅草绿色),也有虾农认为微生物调水好,因此池水稍有变化,就要调整水色。笔者认为以上三者都对,但各偏一面。乱调水是绝对不能调好水的,特别是以人的喜好来调水最要不得,许多客户当池塘水色调到他认为最好时,他进出虾药店的次数最多。  相似文献   

5.
我市现有罗氏沼虾养殖面积10多万亩,罗氏沼虾生长期短,主要生产季节是每年的5~10月份,一般从10月下旬到来年5月初有6个多月的休闲期。如何充分开发利用这晖休闲期,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我们于2004年在高邮市卸甲镇某养虾户的虾塘进行了种草养鹅的尝试,通过两年来的试譬,不仅罗氏沼虾的产量获得了稳产高产,而且种草养鹅也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据测算每亩虾塘的纯收入达到了3000多元,其中养鹅纯收入1000元以上。虾-鹅轮养技术是指虾塘在虾的生产季节养虾,休闲期种植牧草,实行种草养鹅,做到养虾养鹅两不误。现将此种种养模式的技术要领介绍如下:[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马苏伟 《广东饲料》2003,12(6):33-34
随着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技术不断提高,养殖密度不断增大,投饵量也随之不断增多,增加了虾塘的承载量。一旦清塘工作稍有疏忽,放苗20多天水质就难以控制,各种有毒因子含量超标,严重者出现各种疾病,且不易控制,甚至会出现大面积死虾的现象,给虾农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养虾先养水  相似文献   

7.
鳜鱼也叫季花、桂鱼,是当前市场上的名贵鱼类,需求量大,价格看好。每年秋季罗氏沼虾捕捞上市至第二年春,虾塘有6个多月的空闲时间,此段时间用来接养鳜鱼,苗种便宜,饲料丰富,鳜鱼养至次年4—5月上市,价格又相对较高。大大提高池塘产出率,直接增加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各地相继推行了封闭半封闭蓄水养虾、淡水卤水勾兑养虾、渗地下水养虾等不同的精养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也确有一些养虾单位和虾农,尽管采取了精养模式,却精养不精,年复一年,养殖产量低、效益差。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些经营者,一是对精养认识模糊;二是不能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操作,技术措施不到位。这些问题不尽快解决,势必对养虾丧失信心,更重要的是为对虾精养产业蒙上了一层阴影。  相似文献   

9.
笔者日前下乡,听到一些对虾养殖户抱怨说,现在干部好像不管我们了,以前动员大家养虾,干部出面调解虾塘纠纷。搞养殖技术培训。有了虾病,马上有人下来帮助防治。还帮忙联系销售,现在养什么、种什么都无人过问了。一些干部介绍说,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原因之一是从去年起当地不再征收农业特产税。  相似文献   

10.
浙江三门县浦镇西浦村村民林海晓承包了108亩养殖塘,养殖南美白对虾。2008年11月,林海晓的虾售完后,大片虾塘空闲下来,看着白白浪费的土地资源,林  相似文献   

11.
(一)养虾是系统工程养虾的全过程是一个大整体,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工作都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是不能分割的。从虾苗到饲料到管理,从清塘到肥水到调水,从季节到盐度到酸碱度,从水质环境到营养均衡到提高免疫力等等。只有把这些方方面面的知识都掌握了才能把养虾风险降到最低。在这个系统工程中,苗、料、管这3  相似文献   

12.
虾池种草养鹅,又称虾鹅轮养,是解决与实现虾池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是利用养殖早期锅炉虾与秋季种草养鹅相结合的一种高效生态农业技术,冬春季节,高邮市有大面积虾池冬闲,闲散劳力也多。发展虾鹅轮养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虾池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率,创新了生态农业模式,农业创收途径。笔者通过调查、总结,就如何实施虾鹅轮养介绍如下:一鹅虾轮养的基本要领要想实现鹅虾轮养,必须养殖早期锅炉虾,以尽量延长虾塘闲置时间。利用罗氏沼虾塘口土肥、四周避风等条件种植黑麦草,利用牧草生长速度快、产量高,为养鹅提供足够的青饲…  相似文献   

13.
目前池塘主养青虾,若能将平均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到80公斤/0.067公顷,则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提高池塘主养青虾单位面积产量的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一)池塘条件 (1)水源。水源充足,水质清洁无污染,符合渔业用水标准,进排水方便。(2)虾塘。面积不宜过大,以0.201~3.35公顷为好。(3)虾塘坡度和水深。坡度1:2.5~1:3,水深1.2~1.5米。(4)底质。淤泥不超过10厘米,底部向排水处有一定的倾斜。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洞头县双兴水产养殖场选择21.8亩虾塘,开展封闭式高密度养虾,日前喜获成功。 据了解,该养殖场于5月7日、6月5日先后投放南美白对虾苗126万尾,平均每亩放苗5.7万尾,在技术上主要抓住防止夏秋高温缺氧和病害两大关键问题,即增设循环流水和增氧设备,并根据池塘的放养密度以及不同阶段的虾体大小,采取捕大放小的轮捕方法,逐渐降低密度,增加空间,预防缺氧。同时采取“四消毒”(即用水、底质、虾苗、饵料),有效地增强对虾抗病能力。经过努力,共产商品虾5.5吨,平均  相似文献   

15.
小龙虾与高杆水稻同塘共生,是指将养殖池塘作为整个生态系统的基础,以小龙虾养殖为核心,在优先规划小龙虾养殖的基础上,对池塘进行开沟抬田改造,在塘边青坎和中央台田处种植高杆水稻,以充分利用虾塘内的氮、磷等物质资源,为小龙虾养殖创建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促进小龙虾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可实现"一水两用、一塘双收、虾稻共生、生态高效"的养种效果,是当前加快转变虾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养虾结构,推动虾业转型升级的新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6.
李卓佳  莫约 《饲料工业》1993,14(4):24-26
<正> 广东省廉江县养虾(集团)公司龙营围万亩虾塘建于1986年,开始几年,沿袭北方养殖模式,以小贝类、下杂鱼等生饵为主要饲料,而且投饵量过大,造成虾池严重污染,池底沉积很厚的污泥,水质恶化,缺氧泛塘,细菌丛生,病害多,虾只生长缓慢,成活率低。不仅连年养虾失败,而且虾池提早老化,生产受到严重破坏。针对以上情况,为寻求解决污染的途径,从1990年起,我们在该万亩虾塘进行了全人工饲料养殖斑节对虾的生产性试验,取得了显著效果。 1.主要技术措施 1.1 投苗前的准备工作每年冬春,排干虾池水、封闸、清理池底淤泥,尽量曝晒池底,然后用生石灰进行池底处理。距投苗前半个月左右先用2.5~3ppm  相似文献   

17.
<正> 多年来由水泥池养虾试验得知,有若干因素如配合饵料质量、不同蛋白源、水泥池清拭与否以及土池和水泥池养虾效果的差异,对虾的生长有显著影响。本试验试图将水泥池养虾的某些经验应用于土池养虾上,视其养虾效果。一、试验条件和方法 1.土池 24.3亩,水深1.5~1.7米,进水和排水均由当地昌阳河。此河涨潮时约10多米宽,落潮时仅为4~5米宽,沿河还有虾池约2万亩,均由此河进水和排水,因此常是甲虾池排出的水又流入乙  相似文献   

18.
虾贝混养是利用对虾与贝类所栖息的水层、食性等生态学与生物学特性,形成一种互利共生的生态环境,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减少虾病发生和蔓延,提高虾塘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以真菌和反硝化细菌为基础菌种按一定比例制得复合活菌制剂,对虾塘养殖水中的亚硝酸盐进行降解或处理。结果表明,活菌制剂净化亚硝酸盐污染的虾塘养殖水效果好于单个反硝化细菌、某复合活菌制剂和硝氮综合剂,复合活菌制剂各菌种在虾塘养殖水中分解亚硝酸盐的作用上各有特点,可为形成共生长效的虾塘养殖水环境修复微生物种群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0.
养虾也能像种蔬菜一样,在大棚里进行,一亩南美白对虾纯收入1.5万元以上,在江苏省大丰市西团镇新中村农民陈中的南美白对虾高效养殖基地,这已成为事实。上盖钢质大棚,下铺白色水泥,80亩虾塘就像一个"田"字式的大游泳池,南美白对虾就在这宽敞的"游泳池"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