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二二四团自2003年春季从陕西引种沾化冬枣,到目前为止已经建成示范基地66.7hm2,种植面积达667hm2,取得了初步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近年来,冬枣在国内外市场上较受青睐,其果实酥脆、香甜、爽口,枣果色泽光亮赭红,细嫩多汁,皮薄肉脆,甘甜清香,营养丰富。据分析:鲜枣含糖量为25%- 35%,鲜果100g含热量为431KJ。鲜果售价在20-30元/kg左右,国外市场在80~120元/kg。种植第3年的枣树,在挂果初期每667m2(旧制亩,下同)产鲜枣300kg,到挂果盛期可产鲜枣1t,冬枣市场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2.
研究枣股和枣吊的生长发育规律,在生产中采取对应的技术措施加强枣园管理以提高枣子产量。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调查统计栽培于延川县红枣主产区的24个枣树品种(系)的枣股粗度和长度,及枣股上枣吊数、枣吊长度、枣吊叶片数、挂果数等农艺性状,结合实验室分析研究其生长发育规律。阐明了枣股长、枣股粗、枣股形态、枣吊长、枣吊叶片数、挂果数与枣股龄的相互关系,揭示出它们的生长发育规律。品种间枣股和枣吊生长的变异大于枣股龄间。提出基于枣股龄基础上的生长发育曲线将枣股生长发育划分为5个时期的标准;基于枣吊的某些生物学性状与有效挂果数的相关系数,首次建立了高产枣树品种选择的综合指数;提供了丰产枣园枣股管理的科学依据和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3.
农一师幸福城农场在新疆阿克苏地区阿拉尔市以东,北临塔里木河,南与塔克拉玛干沙漠接壤。2007年农场采用酸枣直播建园280hm^2,第2年嫁接骏枣,在1200株/667m。的高密度下当年实现单产500kg/667m^2,效益6000元/667m^2。现将幸福城农场红枣直播建园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大王枣树整形的目的是达到早实高产、优质稳产、管理简便实用。根据大王枣的结果特点,结合传统树形中的疏散分层形、开心形、圆柱形、双开翅形、蘑菇形等多种树形,其整形方法称松塔形。使用此法,配合得当的技术管理,第1年单株产鲜枣1kg左右,第2年株产3kg,第3年10k  相似文献   

5.
红枣直播建园模式第1年直接播种酸枣,次年嫁接,第3年按预定株行距留苗,多余枣苗起挖出售,实现原床就地建园,第4年即可获得丰产。该模式结果早、产量高,值得推广应用。1园地选择选日照充足、风害少、排水良好、土质肥沃的沙壤土、粘壤土为宜。  相似文献   

6.
1993年由福建平和县引入琯溪蜜柚750株,在贵州南亚热区望谟县进行试种,了解其在贵州的生长发育规律及适应性,探讨琯溪柚在贵州的生产发展潜力。经过5年试验结果表明:该柚表现为速生快长、适应性强、高产、优质等。定植4年试果,5年投产,平均挂果率为82.22%、单株平均产量10.7kg、单产659.9kg/667m^2,最高单株产量47.7kg。  相似文献   

7.
为增加枣园经营者的前期经济收入,在枣园建园期和幼树期,可选择枣树间作矮杆中草药,降低幼树期的生产成本,提高枣园的综合经济效益。枣树抗逆能力强,萌芽晚,生长发育期集中,与矮杆作物间作,如板蓝根、生地等中药材,由于植株较矮,根系浅,不与枣树争光,是理想的枣园间种作物。枣药间作既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和农时,营造田间小气候,又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陕西枣树缩果病流行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田间定点、定株调查,对陕西大荔县6处枣园枣缩果病的发病过程及其致病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于5月下旬开始侵染,7月中旬开始发病,8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田间发病高峰期。病原菌主要靠风雨传播,从水孔、气孔及果洼侵入枣果而发病。枣树皮、枣头、枣吊、枣枝条、枣落叶都是病原菌的越冬场所。其发生与枣果发育期、枣吊位置、挂果量、气候因子、立地条件、虫害、栽培品种及管理水平有密切关系。根据缩果病发病规律,提出了相应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9.
枣果黑斑病发生相关因素分析及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影响枣果黑斑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并有效防治枣果黑斑病,在新疆和田、阿克苏地区的枣园通过5点取样法开展了影响病害相关因素的调查,同时通过随机区组开展了7种化学药剂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骏枣’的发病率最高,达32.79%;其次是‘壶瓶枣’(30.73%),‘灰枣’的发病率仅为4.37%;3年生枣园发病率为3.01%,5~12年生的枣园发病率与树龄呈正相关;无间作的枣园病害的发病率明显低于有间作的枣园;1.5 m×2 m、1.5 m×3 m、1.5 m×4 m和1 m×1 m×2 m栽培密度的枣园病害发生情况基本一致;不同结果方向病害发生的严重程度依次为:南面>西面>东面>北面;壤土的枣园发病率(32.71%)明显高于沙土(21.68%);漫灌的枣园发病率(37.18%)高于滴灌(26.62%);精细管理的枣园的发病率(30.57%)明显低于粗放管理的枣园(43.49%);筛选出的60%唑醚·代森联(5%吡唑嘧菌酯·55%代森联)水分散颗粒1500、3000倍液,对枣果黑斑病的防效高达90.5%、82.7%;3%的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200倍液防效达90.25%。研究结果为枣果黑斑病田间科学用药和该病害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高产小麦氮肥适宜用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多年多点多品种的小区试验、定位试验及不同播期播量的高产攻关与高产示范,对高产小麦氮肥适宜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中产土壤条件下,666.7 m2产小麦450~500 kg,以持续高产和提高土壤肥力为前提,每年应666.7 m2施优质有机肥3 000 kg、纯N 12~14 kg、P2O5 6~8 kg.  相似文献   

11.
为民勤干旱沙区红枣栽培探索科学合理的灌溉制度,以4年生密植骏枣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生育期滴灌条件下充足灌水、80%轻度调亏、60%中度调亏和40%重度调亏4种灌溉措施对枣树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民勤干旱沙区,供水量在425.7~545.7 mm之间枣树均能正常生长,株高、新梢长和茎粗增量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轻度调亏灌溉可提高骏枣果实的纵、横径和单果质量,产量增加7.8%,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6.3%。采取轻度调亏灌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民勤干旱沙区枣树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枣树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枣树是我国独有的乡土树种,现有枣树品种大多存在缺陷,生产上迫切需要通过杂交的手段将不同枣树品种的优良性状整合起来,培育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种。由于枣树花小,人工去雄易伤害花器官,花量大而坐果率低,存在胚败育现象等问题都制约着枣树杂交育种工作的发展。本文综述了枣树开花、花粉萌发、生殖等方面的生物学特性,从枣树杂交育种的必要性、杂交方法和亲本选择等方面对枣树杂交育种研究进行了探讨,并对通过局部隔离法获得的枣树实生后代的性状遗传规律进行了总结,同时根据目前枣树杂交育种的研究现状和科研环境,以及枣树转基因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枣树杂交育种发展的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旨在了解陕北黄土区枣林土壤物理性质的差异性以及林地土壤结构,以期为今后陕北黄土区枣林营造、区域林业经济发展和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以陕北黄土区神木市马镇乡枣林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采用环刀浸水法对其土壤物理性质进行测定,通过对物理性质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物理性质存在显著差异(P<05),研究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大小为草地>山地枣林>杏树林;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大小为杏树林>山地枣林>草地;(2)研究区不同林龄河滩枣林土壤持水量和土壤孔隙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20年生的河滩枣林持水性方面要较近100年生的河滩枣林好,但是20年生的河滩枣林土壤结构要较近100年生的河滩枣林差;(3)研究区山地枣林与河滩枣林土壤持水性和孔隙度呈显著差异(P<0.05),土壤容重则差异不显著(P>0.05);山地枣林与河滩枣林的土壤含水量都在60~100 cm达到最大,最大值分别是10.38%和19.65%。陕北黄土区枣林土壤物理性质和结构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明枣与冬小麦间作系统中间作巷道内与冬小麦生长发育需求相适应的光环境变化特征,为枣与冬小麦间作系统的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株行距1.0 m×4.5 m、1.0 m×2.5 m、0.5 m×4.5 m的枣与冬小麦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使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和LAI-2000植物冠层分析仪及配备的LI-191线状量子传感器测定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光合生理参数和间作巷道内的光合有效辐射,通过光合有效辐射时空窗法计算出了不同生育时期冬小麦冠层饱和光合有效辐射时空窗的大小。结果表明: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光补偿点(LCP)表现为成熟期>灌浆期,光饱和点(LSP)表现为灌浆期>成熟期;不同株行距枣与冬小麦间作系统中,灌浆期和成熟期冬小麦冠层饱和PAR时空窗的大小1.0m×4.5 m>0.5 m×4.5 m>1.0 m×2.5 m。从满足间作巷道内的冬小麦光合需求考虑,目前新疆南疆盆地枣与冬小麦间作主要采用的几种株行距中,1.0 m×4.5 m的株行距为最佳的枣与冬小麦间作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不同栽培基质对香菇头潮菇产量及子实体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缓解香菇传统栽培过程中的木屑资源短缺问题,充分利用果木废弃物,试验选择香菇‘K5’作为试验材料,以杂木、桑木、苹果木和枣木为栽培基质,每种基质设3个氮含量处理水平,通过测定并分析不同基质头潮菇产量及子实体的有机质、氮、磷、钾含量,研究不同栽培基质对香菇头潮菇产量及子实体养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4种果木屑均可作为香菇的栽培基质,其中枣木C配方和桑木A配方生产的香菇头潮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较高,但是以桑木做栽培基质生产的香菇,头潮菇结束后菌棒便开始萎缩,不利于后期出菇。枣木C配方生产的香菇,其有机质、氮、磷、钾等营养成分均处于较高水平,因此,在香菇代料栽培中可以使用枣木代替传统的阔叶树木屑。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杨梅嫁接成活率和接穗利用率,2014年开展了不同接穗长度、不同栽种时间对杨梅嫁接成活率和生长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杨梅嫁接后6d、12d栽种的,5--6㎝短穗嫁接的成活率达87%和88%,略低于8-12㎝长穗嫁接的89%和90%,二者差异不极显著;嫁接后6d、12d栽种的成活达87%-90%,极显著高于嫁接后1d栽种的20.2%-21%。研究认为,在嫁接后遇下雨天气,根据天气情况,在接后6d-12d内选择晴天栽种,可显著提高成活率;在接穗紧缺时采用短穗嫁接,可大大提高接穗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断根配合施肥措施对冬枣生长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滨州市冬枣示范园的6年生冬枣(Zizyphus jujube Mill.)为试材,采用树木行间两侧3倍地径断根的方法,结合萌芽前和坐果后不同施肥措施,研究了断根和施肥对冬枣二次枝、果实产量、Vc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萌芽期施肥量减半,对冬枣二次枝生长起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后期减半施肥则影响不大。减少施肥量显著降低了冬枣产量。施肥方法相同条件下,根系修剪显著降低了二次枝的生长,其抑制作用与施肥量减半的效果相当。根系修剪后,减少施肥量可增强对冬枣生长的抑制作用。相同施肥量条件下,根系修剪可显著提高冬枣的产量,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与半量施肥相近的增产效果。此外,根剪后减少施肥量提高了当季肥料的利用效率,增加了冬枣果实中可溶性糖和Vc含量。由以上分析可知,两侧3倍地径根剪可减少肥料使用量,对冬枣产量及品质的提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春播和秋播对南方春大豆种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唐桂香  成灿土 《作物学报》1998,24(2):243-247
试验采用春播(4月4日)和秋播(7月30日)两种播期法,研究春播种子活力低,秋播种子活力高的生理生化原因,结果表明,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电导率,过氧化物酶活性和真菌侵染率,这些反映种子活力的生理指标,秋播种子均优于春播种子,此外,秋播种了表皮结构较春播种子致密,种子表面小孔数目少而小,这可能也是秋播种子活力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我国红枣产量与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但由于加工技术研究力度的缺乏,多数新鲜红枣因保质期短而腐烂变质,如何利用得天独厚的红枣原料优势,开发高端红枣产品及符合大众消费观念的红枣制品显得极其重要。本文综述了红枣干燥制品红枣干、红枣营养粉,红枣发酵制品红枣酒、红枣酸奶、红枣醋、红枣饮料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未来红枣制品加工及研发方向,以期为我国红枣系列产品的研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观光鲜枣园是将枣园作为观光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的一种绿色产业,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而出现的新生事物。论述了观光枣园产生的时代背景、现实意义,以及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内容、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