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防疫消毒意识淡薄不少奶牛养殖户认为牛抗病力强,因而不注意对奶牛进行防疫消毒,结果导致奶牛发病致死或生产力下降,造成损失。奶牛代谢旺盛,对周围环境敏感,极易遭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因此,搞好防疫消毒是至关重要的。二、超量挤奶使牛体消耗过度奶牛的泌乳期一般为305天,  相似文献   

2.
一、消毒意识不强。不少奶牛养殖户认为牛抗病力强,不需讲究,结果往往使奶牛发病死亡。认真做好消毒工作是养好奶牛的基础环节,冬春应每周对牛舍及周围环境消毒1次,夏秋每周应消毒2次,并做到饲料、饮水卫生,严防喂霉变的饲料。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奶牛养殖小区的兴建。人们对奶牛疾病的预防工作越来越重视。但有些奶牛养殖小区对日常的消毒工作存在错误的认识。缺乏科学的消毒方法,达不到消毒效果。影响奶牛的健康,给生产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正>奶牛场进行消毒主要是指采用物理和化学手段对养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细菌和病毒以及病原微生物进行消杀。奶牛健康养殖过程中消毒环节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是防止外来病菌侵入养殖场,减少环境中病源微生物数量,切断疾病传播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奶牛养殖过程中应该切实做好奶牛消毒环节的各项工作。本文主要针对奶牛养殖过程中,消毒工作的实际情况,就奶牛健康养殖过程中的各个消毒环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  相似文献   

5.
定期对奶牛的蹄部进行药浴。为预防蹄部疾患,每隔1~2个月应对奶牛的蹄部进行1次药浴。方法是:在奶牛舍的出入口处设一消毒池,池内放入配制好的消毒液,药液的深度以淹没奶牛的蹄部为宜,让奶牛在出入牛舍时自行消毒。也可每月用4%的硫酸铜溶液对奶牛的蹄部进行1~2次喷洒消毒,让药液浸透整个蹄部。  相似文献   

6.
《现代农业》2004,(9):15
一、消毒意识不强。不少养奶牛户认为牛抗病力强,不用严格消毒,结果往往使奶牛发病死亡。二、急于求成。不少奶牛户在犊牛出生未足18月龄,体重仅有250公斤时就配种造成第一胎常发生难产,阴户破裂,继发子宫内膜炎,影响了下一胎正常繁殖。三、超量挤奶。一些奶牛户从奶牛产后一直  相似文献   

7.
为评估氯己定碘溶液对奶牛乳头消毒效果,90头泌乳奶牛被平均分成3个组:Ⅰ组和Ⅱ组奶牛在挤奶前后分别使用氯己定碘溶液和聚维酮碘溶液来对乳头进行药浴消毒,Ⅲ组奶牛不做任何消毒处理。试验持续至12周。结果表明,1)与试验前相比,Ⅰ组和Ⅱ组奶牛日均奶产量和体细胞数(SCC)差异不显著,Ⅲ组奶牛的日均奶产量极显著下降(P0.01),SCC值极显著升高(P0.01);2)持续用药12周后,Ⅰ、Ⅱ组奶牛乳房检出菌株数明显减少,头感染率(33.3%、46.7%)和乳区感染率(11.7%、26.7%)均发生极显著或显著下降(P0.01或P0.05),而Ⅲ组奶牛却发生了显著上升(P0.05);3)持续用药12周后,Ⅰ组奶牛乳房内感染菌的头清除率(60.0%)和乳区清除率(83.3%)显著高于Ⅱ组(44.0%和50.0%),而Ⅲ组奶牛的头清除率和乳区清除率均为0。研究表明,在挤奶前后对奶牛进行乳头消毒可有效预防乳房感染风险,且使用氯己定碘溶液对乳头进行药浴消毒,其功效优于聚维酮碘溶液。  相似文献   

8.
<正>(续第5期第38页)奶牛在现代化集中养殖的形式下,饲养密度高,给奶牛疾病的防控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如何做好牧场的疾病防治至关重要。一、加强消毒工作1.车辆、人员消毒厂区门口必须设置消毒池(6米×3米×0.3米),消毒池内保持一定有效浓度和数量的消毒药液(如2%火碱或消毒威  相似文献   

9.
宋科 《油气储运》2007,(6):29-29
近年来,随着奶牛养殖小区的兴建,人们对奶牛疾病的预防工作越来越重视。但有些奶牛养殖小区对日常的消毒工作存在错误的理解,缺乏科学的指导方法。养牛小区消毒常见问题有:  相似文献   

10.
<正>畜禽疾病,防重于治,所以搞好日常消毒工作是减少疫病发生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奶牛养殖小区的兴建,人们对奶牛疾病的预防工作越来越重视。但有些奶牛养殖小区的日常消毒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技术,主要包括科学选址、精细建设牛舍、配备生产与管理设施、设立消毒设施、建设奶牛运动场、健全管理制度等内容,以期为建设标准化的奶牛养殖小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奶牛口蹄疫防控要点,具体包括免疫接种、消毒、监控、科学鉴别、关注周边环境等方面内容,并介绍了疫情处理要点,包括上报疫情情况、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紧急免疫、加大消毒力度、挑牛、治疗、淘汰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奶牛口蹄疫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续第5期第38页) 奶牛在现代化集中养殖的形式下,饲养密度高,给奶牛疾病的防控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如何做好牧场的疾病防治至关重要. 一、加强消毒工作 1.车辆、人员消毒厂区门口必须设置消毒池(6米×3米×0.3米),消毒池内保持一定有效浓度和数量的消毒药液(如2%火碱或消毒威1:400溶液),并定期更换.外来运输车辆在门口要用消毒水喷洒消毒.外来参观者进入场区应彻底消毒,更换场区工作服和工作鞋,并遵守场内防疫制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规模化养殖场中奶牛常见疾病的发生原因、常见疾病类型、综合防治技术及环境消毒进行综述,以期对规模化养殖场中奶牛常见疾病防控提出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牛舍长期潮湿不消毒,运动场泥泞会引发蹄叉腐烂,蹄底变形等蹄病;舍内微生物、细菌、寄生虫的繁殖生存,常引起奶牛皮肤病、呼吸道疾病或其它传染性疾病,导致奶牛的发病率增高其军死亡。因此,要认真做好消毒  相似文献   

16.
五味消毒饮加味体外抑菌和抑制新城疫病毒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五味消毒饮及加味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抑制作用及对新城疫病毒(NDV)在鸡胚内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水煎醇沉法得到五味消毒饮及加味的供试水煎液,琼脂扩散法和试管倍比稀释法测定对11株分离菌的体外抑制作用;鸡胚法测定五味消毒饮加味对新城疫病毒(NDV)在鸡胚内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五味消毒饮对沙门菌(鸡)、链球菌(猪)、无乳链球菌(奶牛)、2株表皮葡萄球菌(奶牛)、绿脓杆菌(奶牛)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奶牛)的最小杀菌质量浓度(MBC)分别为大于1、1、0.5、0.5(0.5)、0.5和1 g/mL,五味消毒饮加味的MBC分别为1、0.5、0.25、0.25(0.25)、0.5和1 g/mL;五味消毒饮加味0.2、0.1和0.05g/mL对NDV在鸡胚内增殖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或P0.01),药毒混合组预防组治疗组。五味消毒饮加味抑菌作用优于原方,并对NDV在鸡胚内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奶牛子宫积脓是由于产犊助产不当、胎衣不下及人工剥离胎衣、人工授精消毒不严或子宫内膜炎治疗不及时使病情恶化所致,如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将严重影响奶牛的繁殖,给奶牛生产带来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奶牛红眼病,即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奶牛常见的眼病。多在夏季发病,.犊牛和青年牛多发。奶牛发生红眼病后,应立即隔离到干燥、阴暗的牛合进行治疗,并做好环境消毒和灭蝇工作。  相似文献   

19.
通过监测检疫奶牛布氏杆菌病和结核病,了解和掌握规模养殖场奶牛两病的感染状况和分布,为采取隔离、消毒、扑杀等净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并通过分析提出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探讨奶牛布鲁氏杆菌病的病因病原、患病特征及奶牛布鲁氏杆菌病的常用检测方法,进而分析如何通过健康防疫、卫生消毒、科学养殖来保证奶牛养殖场环境清洁安全,降低患病率,有效防控因布鲁氏杆菌病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