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丁香对卤制鸡肉风味物质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道口烧鸡工艺中丁香与鸡肉的配比制作卤鸡腿,运用SPME和GC-MS测定鸡肉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研究了丁香对卤制鸡肉挥发性风味物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丁香组与空白组鸡肉中分别鉴定出59种和72种成分,其中59种为共有成分。与空白组相比,丁香组鸡肉中的挥发性成分新增了13种物质,其中丁香油酚、乙酸丁香酚酯、芳樟醇、连四甲苯、2-丁酮、6-甲基-1-辛烯和1-癸烯等7种物质差异显著,2-辛烯醛的含量减少,而苯甲醛、正辛醛、十六醛、己醇、庚醇、十三烷、(+)-柠檬烯、2-庚酮、2-戊基呋喃、乙酰苯、萘等11种风味物质含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测定不同加工工艺即食烤鱼的挥发性成分,分析比较不同工艺生产的即食型烤鱼的风味差异.结果表明:4组烤鱼样品共检测鉴定出50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醇类、酮类、醛类、烃类和酯类.TK样品(炭烤)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醛酮类,如3-甲基丁醛、苯乙醛、丁醛、6-甲基-5-庚烯二酮等;样品P1(油炸8 min,140℃)主要挥发性物质与炭烤样品部分相同,除醛酮类外,还包括烯类,如α-松油烯、顺-罗勒烯、柠檬烯等;样品P2(油炸6 min,160℃)的挥发性物质主要为二氢-(3H)-呋喃酮、2,3-丁二酮等;样品P3(油炸4 min,180℃)的主要挥发性物质与P2部分相同,包括M-2-庚酮、1-辛烯-3-醇、呋喃酮等.以TK为参照,P1、P2、P3组样品与TK组样品特征挥发性成分有明显差异,P2与P3挥发性物质种类较为相似.通过主成分(PCA)对比分析,贡献率达90%,样本特征差异明显.通过GC-IMS对即食烤鱼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对烤鱼工艺改进、优化产品风味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挥发性物质与小麦粉储藏品质指标的关系,进一步研究小麦粉品质变化机理,采用顶空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法测定了不同储藏条件下小麦粉中的挥发性物质,同时测定其生化指标,分析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及其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储藏条件的小麦粉挥发性物质种类基本相同,只是在量上存在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显示,小麦粉挥发物中的己醛、2-壬烯醛、2-辛醛、癸二烯醛、1-己醇、2—乙基—1—己醇,、苯甲醇、丙酮、十二烷、十四烷含量与脂肪酸值、丙二醛和回生值呈较高相关性,可作为小麦粉储存品质变化的评判指标,同时小麦粉中挥发物来源主要由脂类的氧化和水解产生.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挥发性物质与小麦粉储藏品质指标的关系,进一步研究小麦粉品质变化机理,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了不同储藏条件下小麦粉中的挥发性物质,同时测定其生化指标,分析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及其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储藏条件的小麦粉挥发性物质种类基本相同,只是在量上存在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显示,小麦粉挥发物中的己醛、2-壬烯醛、2-辛醛、癸二烯醛、1-己醇、2-乙基-1-己醇,、苯甲醇、丙酮、十二烷、十四烷含量与脂肪酸值、丙二醛和回生值呈较高相关性,可作为小麦粉储存品质变化的评判指标,同时小麦粉中挥发物来源主要由脂类的氧化和水解产生。  相似文献   

5.
<正>为明确挥发性化合物反式-2-己烯醛、香茅醛、1-辛烯-3-醇、芳樟醇、1-戊烯-3-醇对土传病害及线虫病的防治潜力,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科研人员采用密封盘菌丝生长速率法比较了挥发性化合物对辣椒疫霉等7种植物土传病原真菌、南方根结线虫和禾谷孢囊线虫的生物活性。试验结果显示,反式-2-己烯醛和香茅醛的生物活性高于1-辛烯-3-醇、芳樟醇及1-戊烯-3-醇。21.0微升/升反式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不同彩色樱桃番茄品种果实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及相对含量差异,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2个彩色樱桃番茄品种果实的挥发性物质成分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海棠黑彩和彩星分别含有72种和58种挥发性物质。海棠黑彩和彩星具有53种相同成分,其中醇类14种、酮类4种、酯类2种、醛类20种、烃类4种、其他类9种;包括18种主要风味成分,分别为3-甲基-1-丁醇、2-甲基-1-丁醇、1-戊醇、6-甲基-5-庚烯-2-醇、苯乙醇、1-戊烯-3-酮、6-甲基-5-庚烯-2-酮、β-紫罗兰酮、E-2-戊烯醛、E-2-己烯醛、E-2-庚烯醛、苯甲醛、苯乙醛、正壬醛、Z-4-癸烯醛、1-硝基-3-甲基丁烷、2-异丁基噻唑、1-硝基-2-苯乙烷,这些共有的挥发性物质构成了彩色樱桃番茄的主体风味。另外,海棠黑彩和彩星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和相对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海棠黑彩含有19种特有成分,其中E,E-2,4-癸二烯醛、愈创木酚、苯乙腈为主要风味物质。彩星含有5种特有成分,其中乙酸己酯为主要风味物质,为彩色樱桃番茄品种的高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们以前曾指出,顺—3—已烯醇(青叶醇)与反—2—已烯醛(青叶醛)的先质,和11—甲酰—顺—9—十一烯酸均是在茶叶叶绿体内酶 E_2的作用下,使亚油酸 C_(12)和 C_(13)间双键氧化断裂而形成的,途经极不稳定的中间产物(如具有二氧丁环的化合物)。同样还证实了,正一已醛是在同一体系中,由亚油酸产生的,即加入大量的亚油酸后,在茶叶叶绿体酶系 E_2(E_2,E′_2,E″_2)的作用下先产生不稳定的中间产物(13—过氧化氢亚油酸),进而形成已烯醛。(见图解1)  相似文献   

8.
绿盲蝽对四种挥发性物质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测定了绿盲蝽(Apolyguslucorum)雌、雄成虫对苯乙醛、反-2-己烯醛、顺-3-己烯醇和苯乙酮的触角电位(EAG)反应和行为反应.结果表明,这4种挥发性物质均能引起绿盲蝽明显的EAG反应,雌成虫对顺-3-己烯醇的EAG反应最强,雄成虫对反-2-己烯醛反应最强.雌成虫对各物质的反应均明显高于雄成虫.Y形嗅...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深黄被孢霉的脱饱和酶活性与菌体油脂中花生四烯酸含量的关系,实验利用气相色谱仪测定5株深黄被孢霉在同一培养时间和高产菌株YZ-124在不同培养时期的花生四烯酸含量,同时测定其TTC-脱饱和酶活性。结果表明,深黄被孢霉的脱饱和酶活性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不同花生四烯酸产量的脱饱和酶活性不同。脱饱和酶的活性与花生四烯酸的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生熟西瓜子中挥发性成分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萃取西瓜子中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其挥发性成分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西瓜子挥发性成分中含有多种酸类和酯类化合物,以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生西瓜子中挥发性主要成分有亚油酸、软脂酸、油酸和硬脂酸,这4种组分占全部被检测组分的91.24%。熟西瓜子中挥发性主要成分有诱烯醇、2,4-癸二烯醛、软脂酸、油酸和硬脂酸,这5种组分占全部被检测组分的87.78%。熟西瓜子与生西瓜子相比,油酸、诱烯醇含量提高。同种挥发性成分在生熟西瓜子中的含量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1.
为了考察不同蒸汽爆破处理对芒草降解产物的影响,采用离子色谱和气质联用仪,测定不同蒸汽爆破条件下处理的芒草水提液中可发酵性糖以及副产物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爆破条件的加剧,葡萄糖、木糖和还原糖产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但葡萄糖的产量变化则不明显。当处理条件为爆破温度220℃、维压时间为5 min时,还原糖的产量达到了最高值117.4 mg/g。在芒草蒸汽爆破处理水提液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共检测出19种芳香类化合物、11种弱酸类物质和2种呋喃化合物,其中含量最高的是3-甲基-2-呋喃甲酸,最高相对含量达9.02%,占呋喃化合物总相对含量的80.50%。  相似文献   

12.
棉秆腐解物的化感作用及其主要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将棉秆接种少量根际土,35 ℃下恒温腐解60 h后,用1:1的丙酮、乙酸乙酯混合液浸提(V:W = 5:1)5 d并浓缩,对所得浸膏进行生物测定,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其中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棉秆腐解后对棉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产生化感作用,在0.5g·L-1、1.0g·L-1、1.5g·L-1的腐解物浓度下,对棉花种子萌发大体表现出“低促高抑”的化感作用;对棉花幼苗生长影响较大,0.5 g·L-1的浓度即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表现为根系活力减弱、叶绿素含量降低、幼苗鲜重与苗高降低,抑制强度随腐解物浓度增大而增强,浓度达1.5g·L-1时棉苗死亡。腐解物浓度从低到高,植株体内SOD和POD酶活性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高浓度下MDA含量增加。腐解物中含有4-羟基-4-甲基-2-戊酮(27.3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7.87%)、棕榈酸(6.69%)、双(1-甲基丙基) 琥珀酸甲酯(6.40%)、亚油酸(5.43%)等24种主要成分,其中多种为常见化感物质。  相似文献   

13.
从球等鞭金藻中克隆到一个Δ5去饱和酶基因, 命名为IgD5。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 该基因编码产物与来源于巴夫藻Pavlova salina的Δ5去饱和酶亲缘关系最近。此前通过酿酒酵母表达系统, 证明IgD5对ω6脂肪酸具有Δ5去饱和酶活性, 但并未鉴定IgD5对ω3脂肪酸的催化活性。我们将IgD5转化能够内源合成二高-γ-亚麻酸(DGLA, 20:3Δ8,11,14)和二十碳四烯酸(ETA, 20:4Δ8,11,14,17)的已携带2个基因的拟南芥(简称TMA2), 通过PCR及RT-PCR筛选阳性植株, 提取转基因阳性植株叶片总脂肪酸, 用气相色谱分析法检测到花生四烯酸(AA, 20:4Δ5,8,11,14)和二十碳五烯酸(EPA, 20:5Δ5,8,11,14,17), 含量分别达7.44%和2.07%, 转化效率分别为68%和60%, 证明IgD5在转基因植物中具有Δ5去饱和酶的活性, 对ω3/ω6脂肪酸没有明显偏好性, 并且催化活性远高于其在酵母中的活性。在转IgD5的TMA2中除了AA和EPA, 没有检测到其他新脂肪酸, 表明IgD5底物专一性很强, 是一个可用于植物转基因替代生产鱼油的良好基因。  相似文献   

14.
罗非鱼鱼排蛋白酶解液美拉德反应生香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对罗非鱼鱼排蛋白酶解液美拉德反应生香工艺进行研究,以风味总体接受性为指标,对反应温度、时间、pH值、还原糖添加量4个因素采用响应面法进行多元回归拟合,优化美拉德反应条件,并用HPLC、GC-MS对反应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美拉德反应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57 min,反应温度111℃,pH 6.0,还原糖(葡萄糖:木糖=2:1)添加量2.0%;反应产物中有机酸含量较反应前酶解液中有机酸含量丰富,核酸关联物较反应前多了呈味的鸟苷酸;反应产物中挥发性成分包括68种风味化合物,分别是醇类6种、醛类7种、酮类5种、芳香族7种、酯类11种、呋喃8种、吡嗪9种、吡咯1种、烃类7种、酸类5种和含硫化合物2种。罗非鱼鱼排蛋白酶解液经美拉德反应,产物呈透明红褐色,具有独特的鱼香味(香味浓郁)。  相似文献   

15.
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 DGAT)是植物合成三酰甘油(TAG)最后一步的关键酶,其中DGAT2在某些植物的种子油中能选择性积累更多不饱和脂肪酸。本文成功克隆了紫苏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2基因(PfDGAT2),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PfDGAT2实时荧光定量结果表明,不同器官中PfDGAT2基因均有表达, 10 d种子的表达量最高,在根中的表达量次之,在种子发育中后期,PfDGAT2表达量逐渐降低。与野生型拟南芥相比,过表达PfDGAT2拟南芥种子含油率提高了21.68%~77.89%,其中种子含油率增加最多的4个株系,其亚麻酸(C18:3)增加4.57%,花生一烯酸(C20:1)增加7.44%,花生二烯酸(C20:2)增加5.4%,二十二一烯酸(C22:1)增加10.37%,而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和亚油酸(C18:2)含量分别降低了3.47%、6.64%和4.83%,油酸(C18:1)和花生酸(C20:0)分别只降低了0.18%和1.91%。本研究结果表明,紫苏PfDGAT2基因不仅能提高种子含油率,还能促进亚麻酸、花生一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积累,这为研究植物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积累提供了参考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云南与津巴布韦烤烟致香物质含量差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研究目的】为明确云南与津巴布韦烤烟在致香物质方面的差距,指导云南部分替代进口烤烟的研究和生产,提高烟叶质量,特进行此项试验。【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了烟叶多酚总量,索式提取法测定石油醚提取物,硫酸甲酯、三氯甲烷萃取法测定多元酸和高级脂肪酸,水蒸汽-二氯甲烷同时蒸馏萃取、GC/MS-内标定量检测挥发性香气物质;并分类分析比较了云南与津巴布韦烤烟的多酚总量、石油醚提取物、多元酸、高级脂肪酸及挥发性香气物质等烟草致香物质含量的差异。【结果】结果表明云南烤烟各部位烟叶的石油醚提取物、芳香氨基酸降解的香气物质超过津巴布韦烤烟,多酚、高级脂肪酸则低于津巴布韦烤烟;上部烟叶的西柏烷类香气物质高于津巴布韦烤烟,多元酸、类胡萝卜素降解的香气物质、梅拉德反应的香气物质则低于津巴布韦烤烟;中部和下部烟叶的多元酸、类胡萝卜素降解的香气物质、梅拉德反应的香气物质高于津巴布韦烤烟,而西柏烷类香气物质则低于津巴布韦烤烟。云南与津巴布韦烤烟在致香物质方面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上部烟叶的柠檬酸、油酸、巨豆三烯酮、金合欢基丙酮、β-二氢大马酮、二氢猕猴桃内酯、糠醇、糠醛等致香物质含量低于津巴布韦烟叶。【结论】云南与津巴布韦烤烟的致香物质差异比较明显,上部烟叶致香物质含量明显不如津巴布韦。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与板栗非酶促褐变有关的基础物质和褐变产物,以确定板栗非酶促褐变的主要反应类型及褐变产物特征。测定板栗在加热前后葡萄糖、果糖、还原糖、15种氨基酸、维生素C、总酚、5-羟甲基糠醛(5-HMF)、类黑精和蒽醌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板栗发生非酶促褐变后,葡萄糖和果糖平均减少了53.25%和32.07%,还原糖平均减少35.78%,15种氨基酸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维生素C平均减少41.85%,多酚平均减少了40.50%,5-HMF和类黑精平均增加了100%,蒽醌平均增加70.11%。试验证明板栗非酶促褐变反应包括美拉德反应、抗坏血酸氧化反应、多酚氧化反应,初步判断5-HMF、类黑精和蒽醌是非酶促褐变的反应产物。  相似文献   

18.
应用酸性磷酸酶进行番茄磷素诊断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旨在探索用叶片中酸性磷酸酶活性(APA)进行番茄磷素诊断.研究发现:叶饼法(6叶饼或12叶饼)三个反应时问(15、30和60分钟)所测出的功能叶片的APA与叶片的磷含量(P%)、全株(不包括根系)的P含量(P%)及植株干重都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匀浆法只有15分钟所测定的功能叶片APA与它们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此法比起测定植株体内磷的含量要快速简单得多,平均每15分钟测定一个样,很适用于生产实践.但由于APA不但受P营养状况、株龄及环境因子的影响,而且受测定条件的控制,要建立一个定量的实用的APA指标还相当艰难.  相似文献   

19.
罗望子挥发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及其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SFE-CO2),对罗望子进行了的萃取,得到罗望子萃取物。考察了萃取压力、温度、时间、粒度、CO2流量对罗望子萃取收率的影响,得到最佳萃取工艺条件:压力25Mpa、温度40℃、时间4h、粒度40目和CO2流量25 L/h,在此工艺条件下超临界CO2法得到的罗望子萃取收率为4.08%。并利用气相色谱仪-质谱仪(GC-MS)对罗望子萃取物的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鉴定,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种成分的质量分数,共鉴定了48种成分,占总质量分数为98.35%,其中主要成分为:5-甲基-2(3H)-呋喃酮、丁二酸二乙酯、糠醛、十六酸、亚麻酸、5-甲基糠醛、油酸、亚油酸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