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稻塑盘旱育抛秧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塑盘旱育秧、盘育旱秧的抛栽、抛栽水稻大田管理等方面介绍水稻塑盘旱育抛秧高产栽培技术,从而为水稻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水稻免盘旱育抛秧是在水稻旱育稀植浅插技术和塑盘抛秧的基础上经过试验、示范获得成功的一项水稻栽培新技术。其实质就是不需塑料软盘,直接利用肥床旱育秧,采用单株拔秧,利用秧苗根系带土直接抛秧。水稻免盘旱育抛秧与早育稀植手插秧相比,具有省工(亩省工3~4个)、省力、省种(亩省种0.5kg)、增产(一般增产10%以上)的效果;与塑盘抛秧相比,又具有省盘节本,秧苗健壮,根系发达,秧龄弹性大(秧龄可比塑盘育秧延长10~15d)。由此可见,水稻免盘旱育抛秧综合了旱育稀植和塑盘抛秧的优点,克服了缺点,是抛秧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应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早稻塑盘旱育小苗抛栽的生育特性及其配套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洞庭湖区双季早稻采用塑盘旱育小苗抛栽具有省工,节本,高产,高效作用,比地膜湿润手栽秧每亩增产15%左右,与普通旱育手栽秧增产效果相近。本田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和生理优势,栽插密度和基本苗容易控制,每亩有效穗数多,秧苗抛栽后生长发育潜在能力大,大田分蘖快,分蘖叶位低。只要抓好培育壮秧,掌握好抛栽密度、大田施足基肥,早施蘖肥,坚持浅水发苗,多次露田等技术,增产潜力还可进一步发掘。  相似文献   

4.
我国水稻旱育抛秧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水稻抛秧技术从日本引入以后,已逐步发展成为我国水稻简化栽培的主要技术之一。目前我国水稻旱育抛秧技术主要有三种方式:(1)塑盘旱育抛秧。具有带土抛植、易抛秧、易立苗的优点,但其适宜秧龄短,培育壮秧难,育苗成本高。(2)肥床旱育抛秧。具有秧龄弹性大、利于高产的优点,但其秧苗根部带土量少,抛植困难,不易立苗。(3)无盘旱育抛秧。综合了塑盘旱育和肥床旱育抛秧的优点,采用“无盘抛秧剂”包衣,在秧苗根部形成“吸湿泥球”,利于抛植立苗,易培育壮秧,不受秧龄限制,利于高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技术是采用无盘抛秧剂旱育秧技术、抛秧技术相集成的抛秧新技术。它采用“旱育保姆”高吸水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实行旱育和抛秧。其技术特征是能在旱育秧苗的根部形成直径2.5~3厘米的“吸湿泥球”。该技术一方面综合了塑盘育苗抛秧的带土抛植、易抛秧、易立苗的优点,提高了抛植直立苗率,有利于物理立苗;另一方面综合了肥床旱育秧龄弹性大的优点,可培育矮壮多蘖壮秧,壮根壮苗,提高抛栽秧苗发根力,有利于生理立苗。同时减少了塑盘育苗成本。其技术效果主要是: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旱育保姆剂拌稻种在水田进行水播旱管育秧技术,进行水稻旱育保姆剂拌种编织布隔层育秧和塑料软盘育秧抛栽技术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旱育保姆剂拌种编织布隔层水田育秧抛秧技术,秧苗矮壮、分蘖增多;秧根自带肥球,利于当天立苗,返青快,有利基本苗形成,提高产量;隔层所用编织布可充分利用自家的化肥袋,减少购买育秧塑盘的费用,每667m^2节约成本20元,是一种比塑盘育秧抛栽技术更节本增效的先进实用技术,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水稻乳苗抛栽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乳苗抛栽是介于直播和抛秧之间的一种新型水稻栽培方式.90年代初从日本引进,具有省种、省工、节本、争得农时等优点.但其技术还只是试验阶段,对于生长规律、高产栽培措施等还没有系统的研究.本试验设置乳苗抛栽与直播、旱育抛秧和旱育移栽方式的对比试验,目的在于探讨乳苗抛栽技术在本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水稻塑盘旱育大苗抛秧栽培技术是一项高产、稳产、高效的稻作栽培新技术,它能大大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投入,节省秧母田,提高秧本比,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深受农民欢迎。全省各地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抛秧技术比常规技术可增产稻谷3%~10%以上,节省秧母田70%以上,省肥20%以上,省  相似文献   

9.
水稻塑盘旱育抛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塑盘旱育抛秧栽培,具有省工、省种、省本、省秧地、增产及减轻劳动强度等优点,现将旱育抛秧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旱地育秧1.1播种准备1.1.1品种选择必须选择耐肥、抗倒伏、分蘖力中等、穗大粒多粒重、抗病虫害、优质高产的中迟熟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0.
水稻肥床塑盘旱育抛秧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肥床塑盘旱育抛秧是一项先进的稻作技术,具有节水、节地、节本、节工、高产,适应机械化和产业化生产等优势,一般亩产在700kg左右,高产田块亩产在800kg以上,比肥床旱育手栽增产13.39%.现根据东台市5年来的高产栽培实践,结合试验、示范资料,制定以下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11.
塑盘旱育摆秧是利用钵盘旱育浅植的高产栽培技术,是水稻旱育稀植及抛秧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可较大程度地改善育苗生态环境和浅插措施到位,有效避免抛栽的不规范性和不均匀性,以及  相似文献   

12.
水稻肥床旱育抛栽是指在肥床旱 育秧的基础上,利用新型高吸水材料 制成的种衣剂“旱抛成功”拌种,在肥 床上培育出根部有“吸湿泥团”的秧 苗,实现带土抛栽。它明显提高旱育抛 栽的立苗速度和抗植伤能力。同时培 育出秧苗矮壮多蘖,能防止青枯死苗 及苗期恶苗病的发生。它与塑料软盘 旱育秧相比,具有省工(指播种上)、省 投入(软盘旱育每亩秧盘投入25元, 肥床早育每亩“旱抛成功”种衣剂投入 6元左右)等优点。同时,使秧龄弹性拉 大,缓解农忙季节劳力紧张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水稻塑盘旱育抛秧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塑盘旱育秧、大田抛秧和抛栽后大田管理3个环节阐述水稻塑盘旱育抛秧高产栽培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14.
晚稻旱育保姆无盘抛栽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晚稻旱育保姆无盘抛秧与塑盘旱育抛栽、旱床育秧、常规湿润育秧手插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旱育保姆无盘抛秧具有立苗质量好,分蘖能力强,活棵返青早,有效穗和成穗率高的特点,其产量为7650kg/hm2,纯收入为7375.5元/hm2,均比其他3种育秧方式高,且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江西农业学报》2022,(6):39-40
通过晚稻旱育保姆无盘抛秧与塑盘旱育抛栽、旱床育秧、常规湿润育秧手插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旱育保姆无盘抛秧具有立苗质量好,分蘖能力强,活棵返青早,有效穗和成穗率高的特点,其产量为7650kg/hm2,纯收入为7375.5元/hm2,均比其他3种育秧方式高,且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水稻旱育抛秧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水稻抛秧栽培由于省去了水稻传统手工栽插环节,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经实践证明,水稻抛秧栽培可节省秧母田50%~80%,省工25%以上,增产10%以上,而水稻旱育抛秧更兼有育秧方法简单、育后管理方便、秧苗素质好、抗性强、抛栽后立苗发根迅速、分蘖早、产量高等优点,对水稻高产更加有利。经多年试验示范,旱育抛秧水稻平均亩产可达650kg以上。  相似文献   

17.
利用水稻高吸水种衣剂———旱育保姆对水稻种子进行包衣,具有培育水稻抛秧壮苗的明显效果,不仅能够提高塑盘旱育秧苗的成秧率,而且能够有效减轻恶苗病、立枯病、稻蓟马等病虫危害率,减少塑盘旱育秧苗串根,提高发根率,促进抛秧立苗,提高分蘖速度、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采用无盘抛秧剂结合种子包衣进行水稻无盘早育抛秧试验,结果显示:与肥床旱育抛秧和塑盘旱育抛秧处理相比,水稻无盘旱育抛秧处理的出苗率和成秧率分别提高5.1%~8.9%和5.8%~10.0%;恶苗病发生率、死苗及地下害虫的危害率均明显降低;秧苗单株带蘖数增加40%~60%,不定根数增加60%~80%,百苗干重增加30%~40%,苗高降低8%~10%;秧苗根部形成直径2.5~3.0 cm的"吸湿泥球",带土量提高4倍以上;秧苗抛栽直立苗率提高7倍以上,立苗时间缩短2~3 d;秧苗抛后发根力强,分蘖起步早、发生量大;群体生长协调,各主要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提高;1 hm2有效穗和总粒数提高,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9.
水稻塑盘旱育抛秧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总结了水稻塑盘旱育抛秧高产栽培技术,包括育秧前准备、种子处理、播种、秧田管理、抛秧、大田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水稻塑盘旱育抛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1旱育无盘抛秧方式的技术优势目前水稻抛秧的育苗方式有2种:一是塑料秧盘育苗;二是肥床旱育苗。塑料秧盘育苗抛秧优点是根部带土,易抛秧,易立苗;缺点:一是适宜秧龄短(4张叶片以内);二是塑料孔径小,不易育出健壮秧苗;三是塑盘成本高。旱育抛秧优点是能培育小、中、大不同苗龄的秧苗,特别是能发挥旱育壮苗的优势,有利于构建高产群体;同时,能缩短本田生长期,利于茬口安排,利于免耕除草灭茬,并利于选用不同类型品种,发挥优质高产品种的潜力。缺点是秧苗根部带土量少,抛植困难,不易立苗。无盘旱育带土抛秧是采用“吸湿泥球”。无盘旱育带土抛秧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