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5 毫秒
1.
河西走廓绿洲生态系统及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扼要论述了河西走廓荒漠绿洲景观及生态系统的态势,分析了河西走廓绿洲生态系统及对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针对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明确提出了河西走廓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设想与开发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的水与绿洲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作者以河西走廊地区为实例,论述了绿洲的形成与演变,尤其以绿洲的形成与水资源的密切关系,并以水资源为根据,推断了河西走廊绿洲发展的规模与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甘肃河西走廓绿洲灌淤土的剖面特征及理化性状,对绿洲灌淤土的形成及分类系统进行了探讨,并阐述了灌淤土不同亚类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地处干旱区内陆的河西走廊绿洲为例 ,阐述了绿洲的形成与发育分布特征 ;较为系统的分析了绿洲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研究了河西走廊水资源及利用现状 ,提出了绿洲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三个阶段 ;探讨了节水的必要性与绿洲水资源开发利用关系。  相似文献   

5.
绿洲系统的结构优化及数据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探讨了绿洲系统的构成,认为绿洲系统是在多种因素综合利用下而形成的复杂的开放的人工生态系统。文章在分析绿洲系统结构功能的基础上,以甘肃河西地区的酒泉绿洲为例,绘出了绿洲系统的结构优化模型。文章最后为绿洲系统的深入研究建立了关系型数据库,并对绿洲数据库的特点、分类及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荒漠绿洲的形成条件和过程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绿洲分为天然绿洲和人工绿洲两大类型;绿洲的形成条件以水为基本、地形为制约、土壤为载体、植被为体现;天然绿洲的形成过程有沼泽化过程和草甸化过程,人工绿洲的形成过程有建立人工植被过程,培养优质高效农业过程及发展工业和城镇建设过程;绿洲的建设措施有:(1)巩固现有绿洲,保护山区水资源,内陆河流域上、中、下游合理分配用水,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止土地风蚀沙化,(2)扩大和发展绿洲,根据现有水资源潜力扩大绿洲面积,外调水源发展新绿洲,加强绿洲工业和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计算和报导了河西内陆干旱区及其径流形成区(山区)和径流散失区(平原)的具体水量平衡数据资料。山区和平原的水量平衡方程完全不同,祁连山区形成的70多亿立方米的地表和地下水资源,是改善平原局部地区水量平衡,变荒漠为绿洲的基本依据。此外,还根据河西地区水资源形成、转化特点,用水量平衡原理论证了正确计算总水资源的方法;开发利用地下水,最大限度地夺取无效蒸发,是提高总水资源利用率的基本途径;水土平衡失调,水资源开发利用过度,是绿州不稳定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论河西走廊绿洲水资源面临的短缺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河西走廊做为 2 1世纪我国西部大开发中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 ,其区域内绿洲及绿洲周边的生态系统和景观结构却在日趋恶化 ,绿洲人口密度在扩大 ,水资源的短缺问题日渐严重 ,制约了该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总结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一些改善和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河西走廊实际水资源及其确定的适宜绿洲和农田面积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根据甘肃省河西地区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三大内陆水系的祁连山区流域水资源和出山径流量计算,得出河西走廊各县市绿洲的实际年水资源为285-770mm,是其年降水量的1.3-18.5倍。从生态平衡角度出发,确定了各县市绿洲和农田的生态需水量分别为400-500mm和450-650mm。据此,计算出基本能保持各县市自然生态平衡的适宜绿洲面积为2.92-17.26×10 ̄4ha,全走廊适宜绿洲面积达117.24×10 ̄4ha,比现有绿洲面积可扩大6.61×10 ̄4ha;各县市适宜农田面积为1.43-8.28×10 ̄4ha,全走廊适宜农田面积达57.98×10 ̄4ha,比现有农田面积可扩大9.32×10 ̄4ha。  相似文献   

10.
河西绿洲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农业建设的策略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环境的原生不稳定与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加剧了河西绿洲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使得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严重受阻,本文提出了通过发展以节水型、日光型为根本出发点、以产业化为基本经营模式、以绿色营销为基本管理过程的绿洲生态农业,促使河西绿洲生态环境防、治、用科学结合,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双向协调的环境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河西人口与绿洲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考察了河西绿洲人口与绿洲发展历史演变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当前河西绿洲人口的数量与质量压力及其掠夺式开发利用资源所伴随的土地承载力负荷过大,人口与水土资源矛盾突出、人口与绿洲环境、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负反馈等危及河西绿洲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并提出了处理好当前河西人口与绿洲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几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水资源在河西走廊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处干旱、极干旱区被沙漠包围的河西走廊绿洲,是发源于祁连山的内陆河水资源养育的结果,其规模和分布具有典型的流域特征,河流是土地沙漠化的重要防线,有限的水资源是绿洲生态的主导因素。要搞好生态环境建设,首要的是要做好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和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水环境、维护水资源的动态平衡是保证沙漠绿洲生态良性循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人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了河西走廓日光温室发展的利弊。结果表明:采用日光温室很好地提高了光、热、水以及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使至少33%的太阳能从无效资源转变为有效资源,光温生产潜力提高24585kg/hm^2(蔬菜、玉米),增幅75%;新增≥10C积温3364.9C/d,增幅123%,生长期 工一倍,水资源利用率提高一倍左右;土地单位面积产出提高1倍~2倍,对生态环境利大于。同时日  相似文献   

14.
绿洲土地类型在河西走廊经济发展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根据对敦煌、武威等绿洲土地类型的实地考察,重点分析研究了影响绿洲土地类型形成的因素、绿洲土地类型及其形态单位的组成、结构与特征、绿洲土地类型的基本地理过程,并对绿洲土地类型的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金昌市城镇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金昌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北部干旱区,是以绿洲为依托、在绿洲中形成,并依靠贵金属矿产的开采与加工发展兴起的较为典型的干旱区资源型城市。本文就以该地区城镇体系结构为例,讨论干旱区资源型城市城镇体系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该流域的绿洲化和沙漠化环境问题为主线,通过对沙漠与绿洲过渡带的评价,合理利用水资源的评价,河床改造利用的评价,阐述了荒漠生态系统的被破坏和绿洲生态系统的被建立。  相似文献   

17.
近20年来河西走廊人工绿洲演变及人为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绿洲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近年来由于河西走廊无序的土地利用及水资源开发,导致绿洲功能不断退化,文中通过GIS和RS技术,详细研究了1990~2010年以来绿洲变化特征,并利用熵权法,定量分析了影响人工绿洲演变的人为因素,通过研究表明在人类活动的干预下,河西走廊的人工绿洲在近20年来不断地扩张,其中以2000~2005年变化最为剧烈;空间上,黑河与石羊河的中下游绿洲变化幅度明显高于党河和疏勒河,河西走廊人工绿洲规模的扩大主要是人类改造自然绿洲或未利用土地获得的;河西走廊现代人工绿洲的演变主要跟人类的经济活动及绿洲自身的承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河西走廓中部干热风气候特征分析及其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张掖,高台,临泽,山丹4县的有关气象资料,分析了河西走廓中部1956年-1995年近40年干热风灾害天气的气候特征及演变趋势,干热风对春小麦的危害,并利用模糊多元回归方法给出了干热风天气的中期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9.
河西走廊绿洲生态系统及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扼要论述了河西走廊荒漠绿洲景观及生态系统的态势 ,分析了河西走廊绿洲生态系统及对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针对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明确提出了河西走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设想与开发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河西走廊绿洲生态系统及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扼要论述了河西走廊荒漠绿洲景观及生态系统的态势,分析了河西走廊绿洲生态系统及对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针对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明确提出了河西走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设想与开发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