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杂交早稻整齐度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32个杂交早稻中、迟熟新组合的整齐度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株高整齐度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穗长整齐度与单株产量接近显著正相关,而其它性状的整齐度对单株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各性状整齐度与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仅单株有效穗数整齐度与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其它均未达显著水平;在产量构成因素和性状整齐度中,对单株产量的作用大小依次为:每穗实粒数、千粒质量、结实率、株高整齐度、单株有效穗数、穗长整齐度。  相似文献   

2.
采用条件变量分析方法,对23个陆地棉品种(系)两年资料的棉花单株产量及其3个组分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株铃数引起单株产量的变异最大.衣分引起单株产量的变异最小;衣分以外的其他因素与环境的互作对单株产量的影响最大.单株铃数以外的其他因素与环境互作对单株产量的影响最小;不同品种基因型效应不同.不同品种3个组分性状对单株产量的贡献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双低”杂交油菜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分析(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双低杂交油菜各产量构成因素与单株产量间的关系,为突破油菜产量限制屏蔽、培育双低高产杂交油菜品种提供参考依据。对四川省油菜区域试验中2个高产双低杂交油菜组合(代号为B02、D04)及双低对照种蜀杂6号进行了产量构成因素与单株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及比较。[结果]在高产双低组合及蜀杂6号中,单株有效角果数与每角粒数、每角粒数与千粒重均为负相关;在高产双低组合中,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大于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差异达0.01显著水平;在双低对照品种蜀杂6号中,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大于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贡献,但差异不显著。[结论]可把提高单株有效角果数作为四川双低高产杂交油菜育种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通过双列杂交方式,对6个小麦品种的单株产量进行了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分析。结果表明,豫麦10号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较高,除与西安8号的差异不显著外,与其它品种一般配合力效应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在特殊配合力方面,豫麦10号与陕农7859、冀麦5418与偃师4号较高,与其它杂交组合单株产量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4a生实生苗油茶林和4a生扦插苗油茶林进行实地调查,分析油茶树高、冠幅、冠幅/树高、冠幅×树高与单株产量的关系,结果显示:4a生实生苗油茶林中,冠幅与树高的积影响单株产量;4a生扦插苗油茶林中,冠幅与树高的比影响单株产量;4a生实生苗油茶林单株产量间的差异比4a生扦插苗油茶林单株产量间的差异大。  相似文献   

6.
<正> 油菜单产(667m~2)决定于每667m~2的株数和单株的产量;而单株产量又是由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三因素构成的。其中单株有效角果数是受一次有效分枝数、一次分枝有效角果数、二次有效分枝数和二次有效分枝角果数及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决定的。在油菜产量构成因素中,一次分枝角果数、主花序角果数和千粒重的遗传力相对较低,易受环境条件影响;单株有  相似文献   

7.
韭菜单株产量主要构成因素间的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试验选用9个性状差异较大的韭菜品种(系)组配成72个杂交组合,用Nair单性状水平分组法将杂交组合分为低产组、中产组和高产组3个组.按分组结果对韭菜不同单株产量水平下产量主要构成因素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与鞘粗一直是影响单株产量的2个主要因素.随产量水平的上升,株高对产量的作用逐渐弱化,而鞘粗对产量的作用逐渐得到强化;所以鞘粗和株高可以作为韭菜高产高效育种的主要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8.
糯玉米鲜穗单株生产力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6个糯玉米杂交组合为试材,调查10个与糯玉米鲜穗单株生产力有关的性状,在进行简单相关、表型相关,基因型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性状间的相关和因果关系,建立糯玉米鲜穗单株生产力通径图,进行通径分析,结果是,每穗粒数、出籽率,一行粒数,果穗长度,果穗粗度,生育期等性状的提高对促进扫玉米鲜穗单株生产力是有利的;百粒重、单位面积株数等性状对糯玉米鲜穗单株生产力呈负向效应,对产量构成因素性状的直接效应和性状间的间接效应也做出了分析,为糯玉米育种中的自交系培育,亲本选配,提高选择效果提供科学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甘蓝型春油菜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试验用30个杂种组合为材料,对单株产量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关分析中,全株有效果数,每果粒数,第一次有效分枝数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每果粒数,结果密度,主花序有效长度,全株有效果数与单株产量的通径系数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效应,说明这4种性状是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主花序有效果数通过结果密度和主花序有效长度对单株产量有间接作用,角果长度通过每果粒数的影响,对单株产量有一定的间接作用。株高对单株产量有较较小的直接作用,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很小。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影响单株籽粒产量形成的主要因素,为西藏玉米的引种、育种及其相应栽培技术措施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对粒用型饲料玉米的15个农艺性状与单株籽粒产量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通径分析等多重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单株籽粒产量的主要因素为玉米产量构成因素,依据其对单株籽粒产量的影响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百粒重单株穗数穗行数行粒数;产量构成因素的协调发展是玉米高产的基础;西藏高产型粒用饲料玉米的外部形态应具备株高中等、茎秆粗壮、穗多、穗大、穗重、籽粒饱满等特征。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50年耕地变化与社会经济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回顾耕地变化与社会经济驱动力的基础上,基于统计年鉴数据,利用列表分析、主成分回归等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从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两个方面,研究了江西省50年的耕地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耕地面积历经了从上升到下降的五个变化阶段;尽管粮食总产量在稳步上升,由于人口的增加人均产量一直在300~400 kg上徘徊。主成分回归的研究结果表明: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社会经济驱动力是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增长、交通增展和城市化水平,而粮食产量影响因子较多,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以〈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标准〉、〈广西中低产田调查与指标评价(耕地质量建设)实施方案〉为依据,对柳州市耕地地力等级及中低产田(地)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柳州市耕地地力分为9个等级,以3~9级为主,其中1、2等耕地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3.83%,是柳州市粮食及蔬菜的重要产区;3~9等耕地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96.17%,是柳州市粮食、甘蔗、桑蚕、水果等作物主要产区,也是中低产田(地)主要分布区.针对柳州市中低产田(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提出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工程、严格耕地质量监测和管理制度、大力推广耕地质量提升关键技术等改良建议,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外源激素对甜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喇叭口期分别用玉黄金和多效唑对3个甜玉米品种进行叶片喷施处理,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研究外源激素对甜玉米产量的影响,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各处理对甜玉米5个光合特性和12个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2种激素引起甜玉米株高和地上部鲜重降低,从而导致产量降低.经过玉黄金处理后,光合速率均高于对照,但是经过多效唑处理后,不同品种的光合特性表现不一致.玉黄金使株高、穗位高降低,在矮化植株上的作用比多效唑明显,并引起产量的降低,比对照降低2.71%-19.64%.通径分析表明,1.0 mL·L-1玉黄金处理下,地上部鲜重对产量的贡献率最大;1.5 mL·L-1玉黄金处理下,叶绿素对产量的贡献率最大;0.2%多效唑处理下,单苞鲜重对产量的贡献率最大;0.13%多效唑处理下,株高对产量的贡献率最大.  相似文献   

14.
把握耕地数量变化影响因素,对建立耕地保护制度安排具有重要意义。以南京市为例,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逐步回归法,筛选出影响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因子。然后引入STIRPAT模型,分析粮食单产、农业机械总动力、城镇人口、第二产业比重等主要因子对南京市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二产业的发展和城镇人口的增加是导致南京市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粮食单产的提高对耕地面积的减少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此,研究认为可从适度控制人口发展规模、加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途径来缓解南京市耕地面积减少的压力。  相似文献   

15.
贠蒲军  邵天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822-17825
以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省的年鉴统计资料为依据,从粮食生产总量、耕地面积、粮食单产3个方面对粮食生产安全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粮食生产总量和单产变化规律基本趋于一致,都呈波动增长趋势;耕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减缓;粮食生产总量由耕地面积和单产决定,当耕地面积逐渐减少时,粮食生产总量的增长只能依赖于粮食单产大幅增加;制约粮食单产的主要因素有:自然灾害、农业基础实施建设与农业投入、农业生态环境、土地政策、耕地质量、农业科技水平和劳动力文化水平等,所有这些因素都使得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的潜力变得极为有限.为保障陕西省粮食生产安全,针对陕西省粮食单产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比试验,参试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研究表明:在中高密度条件下,春播玉米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中,对平均单株产量起决定作用的大小顺序为:穗粗、穗行数、出籽率、千粒重、秃尖长、行粒数、穗长、穗位、株高、生育期.  相似文献   

17.
以陕西省的年鉴统计资料为依据,对其粮食生产总量、耕地面积、单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粮食生产总量和单产的变化规律基本趋于一致,都呈波动增长趋势;耕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有所减缓。粮食生产总量由耕地面积和单产决定。制约粮食单产的主要因素有:自然灾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投入、农业生态环境、土地政策、耕地质量、农业科技水平和劳动力文化水平等。  相似文献   

18.
黄晓  丁忠义  陶育琼  连惠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050-19051,19054
在介绍研究区域概况的基础上,依据《丰县统计年鉴》中人口、耕地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粮食播种面积、粮食单产等数据,采用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分析了耕地压力指数各相关因素随时间的变化过程以及耕地资源的紧张程度。研究表明,19992005年丰县耕地压力较大,县域范围内粮食供需一直处于不安全状态,今后丰县耕地供需矛盾将会更加突出,粮食安全将面临更大压力。为缓解耕地压力,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丰县耕地和粮食供需平衡,稳定和提高县域范围内的粮食生生产能力,提出了合理保护耕地的对策与建议:一是采用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护现有耕地资源;二是加大土地开发整理与复垦力度,增加耕地面积;三是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5个胡麻F3杂种不同株高的单株生产力进行复因素随机区组统计分析,进而对其产量构成因素和株高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矮杆植株单株生产力显著高于高杆植株和中杆植株;株高与每果粒数成显著负相关,与单株果数及千粒重大多相关不显著,在杂种后代的选择中,选择矮杆、开花早、开花集中、分枝集中等性状的单株对育成高产品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冀东地区花生主栽品种唐8252为供试品种,分6期在冀东地区进行平作栽培,研究不同播期对唐8252的各生育阶段、植株性状、产量构成因素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的推迟,出苗率逐渐提高,而生育期及其各生育阶段却随之缩短;花生的主茎高随播期的推迟而变矮;花生的结果枝数和单株结果数,5月3日前播种的相对较多;花生的百果重和百仁重随播期的推迟,而逐渐降低;出仁率则为5月8日前播种的相对较高;产量则是4月28日到5月8日之间播种的较高。研究表明,选用花生品种唐8252在冀东地区平作栽培时,于5月3日播种,最有利于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