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硅钙钾肥对盐碱地棉花生长发育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棉田上进行,以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鲁棉研28号为试材,研究了硅钙钾肥施用对盐碱地棉花K~+、Na~+吸收积累、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盐碱地改良和棉花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硅钙钾肥作为基肥施用明显增加盐碱地棉花的K~+吸收积累量、减少Na~+吸收积累量;硅钙钾肥的施用还可维持较高的棉株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增强棉花抗逆性,增加棉株干物质积累量,提高棉花产量。棉花皮棉产量以在常规施肥量(CK)的基础上,加施硅钙钾肥750 kg/hm~2的处理较高,比对照增加6.9%,差异达显著水平,表明合理增施硅钙钾肥,对改良盐碱地土壤、增强棉花抗逆性、提高棉花产量均具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抗虫棉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取施基肥、追肥和叶面喷肥的方法,对转基因抗虫棉的施肥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重施基肥、早施追肥、增施钾肥、叶面喷肥是转基因抗虫棉施肥技术的核心。重施基肥,增施钾肥,氮、磷、钾合理配施对转基因抗虫棉前期弱生长势的快速转化具有重要作用,干物质积累比对照提高15%~20%,皮棉增产8.4%~19.o%;追肥以初花期为宜,分别比盛蕾期和盛花期追肥增产7.1%和14.8%;叶面喷施KH:PO4及与尿素和硼肥的混合液2~3次,能明显减轻后期早衰,增产明显。  相似文献   

3.
<正>春耕肥料应以有机肥为基础,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具体备肥因作物而异,对于玉米、水稻、大豆、棉花、春小麦等大田作物提倡施用有机肥,大部分磷、钾肥及不超过总量半数的氮肥作基肥,其余作追肥或种肥;对果树、蔬菜而言,则必需施用有机肥,氮、磷、钾化肥的一部分作基肥,其余作追肥。此外,还要持续关注中微量元素的补充。复肥是春耕时期主要肥料基肥应该主要选用养分配比适宜的复合肥,或适量的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或硫酸钾等单质化肥配施;北方地区有用磷酸二铵作基肥或种肥的习惯,但二铵是一种高磷、低氮、无钾的二元复合肥,施用时要与适量的氮、钾肥配合。对长期高产而不  相似文献   

4.
生物钾肥在甘薯上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钾肥能够促进甘薯生长发育 ,无论作基肥、种肥还是追肥均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在用量相同的条件下 ,以穴施效果最好 ;做基肥时 ,不同用量较对照均表现明显增产 ,但以 15~ 3 0kg/km2 较为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5.
水稻施钾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土壤速效钾(K2O)低于100mg/kg的水稻土上施用钾肥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水稻施用钾肥以基肥或早期追肥增产效果最好,据试验研究,在桂林市缺钾水稻土上最佳钾肥施用量为K2O152.8kg/hm2,最佳施钾时的水稻产量为7632.3kg/hm2.  相似文献   

6.
杨波  李玲 《农技服务》2010,27(5):575-576
在赫章县开展了马铃薯不同施肥时期和施肥量对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赫章县脱毒马铃薯在沙质土壤上的最佳施肥时期和比例应为在施足基肥的条件下合理追施氮钾肥,具体为在施足有机肥和磷肥的情况下,氮肥60%作基肥、25%作苗期追肥、15%作现蕾期追肥,钾肥80%作基肥、20%作现蕾期追肥。在泥质土壤上马铃薯的最佳施肥比例和时期为在施足有机肥和磷肥的情况下,氮肥40%~60%作基肥、20%~40%作苗期追肥、20%作现蕾期追肥,钾肥40%~60%作基肥、20%~40%作苗期追肥、20%~30%作现蕾期追肥。  相似文献   

7.
陈晨  陈良兴 《农技服务》2023,(12):37-39
为实现水稻生产减肥增效、机械化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开展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条件下不同追肥次数对比试验,探究不同追肥方式、次数对水稻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侧深施肥一次基肥+一次追肥的产量和收益均最高,分别为795.67 kg/667m2,2 036.92元/667m2;比侧深施肥一次基肥+二次追肥增产59.91 kg/667m2,增收163.52元/667m2;侧深施肥一次基肥+二次追肥比人工施肥一次基肥+二次追肥增产82.29 kg/667m2,增收212.67元/667m2。  相似文献   

8.
水稻全生育期,氮肥的40%~60%、钾肥的50%~100%和磷肥用做基肥,其余做追肥. 在施用基肥的基础上,水稻追肥应根据水稻的叶色和长势长相以及气候条件,通过适时适量追肥进行促控,以出现"二黑二黄"为标准.  相似文献   

9.
在皖南地区,烟草施用钾肥有极为显著的增产、增值效果.在一定的氮、磷水平下,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烟草的产量和质量提高,产值增加.在施用方法上,条施比穴施好,集中作基肥比基、追肥并用好.  相似文献   

10.
试验主要验证硅钙镁钾肥对水稻的增产作用,为其推广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证明施用硅钙镁钾肥后,实际公顷产量增加456kg,增产率达到了4.5%。  相似文献   

11.
钾肥作基肥、追肥都有良好的效果.钾肥作基肥,可供作物整个生育期内钾的需要,作基肥用的钾肥要适当深施在根系分布密集的范围内,以利于根系对钾的吸收,这样也减少因表土干湿变化比较大引起的钾固定问题,提高钾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不同形态硅钙钾肥对生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形态的硅钙钾肥对生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钙钾肥能够明显促进生姜生长、提高生姜产量,增产16.24%~22.84%,对品质指标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细粉状的硅钙钾肥效果优于粗粉状,在生姜种植区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3.
2011年采用“3414”完全实施方案进行了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肥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施用硫酸钾优于钾镁肥,增产约15.3%;施用过磷酸钙优于钙镁磷,增产约17.5%.齐苗7d后追肥,不管肥料的搭配怎样,产量均低于齐苗期追肥的效果.建议马铃薯冬种的肥料配比为钙镁磷(折P2O5:3 kg/667 m2)+硫酸钾(折K2O:15.0 kg/667 m2)+尿素(折N为10.3 kg/667m2).施肥方式为:氮肥50%作基肥,余下50%在齐苗期用作追肥;磷肥全部作基肥施用;钾肥60%作基肥,余下40%在齐苗期追肥施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景洪市嘎洒镇曼洪村较为适宜的水稻施肥方法进行探索,选取2013年不同生育期的水稻(水稻品种为两优2186),并以不同的施肥方法进行钾肥、氮肥试验。实验结果显示,钾肥分次作为基肥、追肥对水稻进行处理,产量较高;氮肥与钾肥作基肥、追肥,能够增加水稻籽粒的充实强度,使经济效益提升。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硅钙钾肥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红壤上施用硅钙钾肥(除T2外),能够明显增加水稻穗粒数和千粒重,提高水稻产量、秸秆重和总生物量,增产幅度可达4.6%~12.3%,说明硅钙钾肥在红壤水稻种植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曹涤环 《新农村》2013,(1):28-28
硅钙镁钾肥是集硅钙肥、钾镁肥、微肥、稀土元素于一体的多功能高纯度环保型矿质肥料,它是根据作物生长习性和营养需求,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制造而成的。这种肥料适用于各种作物,尤其是对水稻、棉花、果树、蔬菜、小麦、玉米、瓜类、油菜、花生、甘蔗、红薯和马铃薯等作物,具有明显的提质增产作用。1.硅钙镁钾肥的作用该肥料能使种子快速萌发,促进根系发达,使  相似文献   

17.
采用L9(34)正交设计,对影响西芹产量的主要因素--基肥比例及追肥次数、密度、氮肥用量、钾肥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因子对西芹产量影响大小的次序是密度>氮肥>基肥>钾肥.最优组合是基肥比例及追肥次数2/5+5次+5211株/667m2+纯氮15kg/667m2+纯钾12kg/667m2.  相似文献   

18.
硅钙镁钾肥在花生上的施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用量硅钙镁钾肥与常规施肥配合在花生上的施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硅钙镁钾肥对花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都有一定的影响,可以促进花生健壮生长。以施用硅钙镁钾肥225~300 kg/hm2+常规施肥(尿素75 kg/hm2、磷酸二铵150 kg/hm2)在花生上施用效果好,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9.
在钾肥用量不变的前提下,为明确钾肥的最佳基追比例,通过梯度对比试验,比较了钾肥不同基肥与追肥配比对K326烟叶的外观质量、内在化学成分及感官评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钾肥的基肥与追肥配比为4︰6时,烤后烟叶的成熟度、颜色、叶片结构、油分及色度均有改善,烟叶的外观质量达到最优;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增加,总氮和烟碱含量有所增加但均处于合理范围,同时各项化学成分指标更趋于协调;增加了烟叶的香气质和香气量,减小了刺激性和杂气,改善烟叶吃味。综合考虑钾肥不同基追比对烟叶品质的影响,建议在生产中钾肥的基肥和追肥配比为4︰6,以提高烟叶工业可用性。  相似文献   

20.
王立平 《北京农业》2007,(19):44-45
<正>1.小麦中等肥力水平下小麦全生育周期亩施肥量为农家肥1500~2000千克(或商品有机肥250~300千克),氮肥15~16千克、磷肥6~8千克、钾肥4~5千克。氮肥分基肥和2次追肥,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可分基肥和追肥2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