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松纵坑切梢小蠹亦称松纵道剪枝小蠹、松小蠹等。它是鞘翅目,小蠹虫科的一种小蠹虫。属于松林次期害虫,对于衰弱和濒死的树木为害极为严重。在其成虫补充营养时期严重为害当年新梢,其交尾、产卵及幼虫期为害衰弱和濒死树木干部的韧皮部,严重时可使大片林木枯死。  相似文献   

2.
松纵坑切梢小蠹和横坑切梢小蠹在云南松蠹害木上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经对36株蠹害木作解析,发现纵坑、横坑切梢小蠹虫在云南松蠹害木上的虫种分布、虫口密度,因危害程度——枯萎木、濒死木和树木部位不同而异。林内衰弱的松树先受纵坑切梢小蠹的侵害,导致松树成片枯死主要是后来侵害的横坑切梢小蠹虫。  相似文献   

3.
松纵坑切梢小蠹属鞘翅目小蠹科切梢小蠹属.是一种钻蛀树干为害很严重的森林害虫。该虫主要发生在立地条件差、林地卫生条件不好或其它各种原因导致树木生长衰弱的林分。小蠹虫主要包括柏肤小蠹、纵坑切梢小蠹.柏肤小蠹为害侧柏、桧柏等;纵坑小蠹虫主为害油松、黑松等。  相似文献   

4.
在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采到小蠹虫29种,隶属4亚科15属,其中红松根小蠹Hy-lastes plumbeusBlandford、东北四眼小蠹Polygraphus sachalinensisEggers、中穴星坑小蠹Pityo-genes chalcographasLinnaeus、落叶松八齿小蠹IpssubelongatusMotschuleky、六齿小蠹I.acuminatusGyllenhal等为优势种,主要危害衰弱木、濒死木、枯萎木及风倒雪压木等,少数种类如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 Linnaeus、黄须球小蠹Sphaerotrypes coimbatorensisStebblng等危害健康树木。不同海拔高度及不同类型的林分中,小蠹虫的种类存在明显差异。及时清除、集中处理风倒木是控制虫源,减轻危害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松纵坑切梢小蠹属鞘翅目小蠹科,主要危害油松等松树。该虫不仅危害衰弱木和濒死木,使松树大量死亡,而且成虫补充营养时还钻蛀健康树梢,使树梢头枯黄、脱落,如同切梢一般。1998年,太行山森林经营局铁桥林场油松林遭此虫危害,贮木场周围油松尤为严重,大面积油松林新梢如同火烧一般,影响松树生长,严重者全部枯黄死亡。1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5mm~4.5mm,椭圆形,黑褐色,有光泽,并密布刻点和灰黄色细毛。头部半球形,黑褐色,额中具有纵隆起线;复眼卵圆形,黑色;触角球状;前胸背板近梯形,前窄后宽;鞘翅红棕色…  相似文献   

6.
以弥勒县的新哨和石林县的长湖受蠹害严重的林区的1000株云南松为定期观察样树,分别不同树木长势级别和受害木等级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纵坑切梢小蠹在云南1年发生1代,且存在姐妹代现象,姐代种群占79.3%.妹代种群占18.6%.纵坑切梢小蠹对云南松的攻击有很强的选择性,优先攻击长势差的衰弱木.蠹害的危害从零星和簇状分布开始向大片状发展,待树木衰弱后进行蛀干危害.对蠹害木数量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树木受害越重,转化为枯死木的比例越高,当树木受害等级达4级以上时,树木很难再恢复生长.  相似文献   

7.
芳香木蠹蛾东方亚种及其防治王瑞珍芳香木蠹蛾东方亚种(过去常误称为蒙古木蠹蛾)属鳞翅目、木蠹蛾科。此虫以幼虫钻至为害杨、柳、偷、槐、丁香、白腊等多种阔叶树。常有数头或数十头幼虫在木质部内钻蛀成不规则的坑道,造成树势逐年衰弱,继而形成枯梢和干枝腐朽,导致...  相似文献   

8.
纵坑切梢小蠹对加勒比松的为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纵坑切梢小蠹在白云山不同变种加勒比松的为害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掌握了该虫为害松树的特征如:侵入孔部位、侵入孔直径、侵入孔道长度、为害梢直径、为害梢长度等,发现纵坑切梢小蠹对疏叶型本种加勒比松的春梢为害较严重。  相似文献   

9.
赵美玲 《山西林业》2023,(S2):76-77
油松梢小蠹是是油松幼林的寄生性害虫。介绍了宁武县上河南油松梢小蠹的分布及为害特点,分析了油松梢小蠹为害现状、发生规律和爆发原因,提出了油松梢小蠹虫害的综合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受小蠹虫不同阶段为害的云南松光合生理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15年生云南松在横坑切梢小蠹、云南纵坑切梢小蠹在蛀梢和蛀干为害期的针叶光合生理反应.Dun-can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云南松在小蠹虫蛀梢和蛀干期显著影响了针叶同化CO<,2>的能力,针叶净光合速率分别下降了31%和65%,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光合指标也出现极显著下降(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针叶净光合速率与各生理生态因子的相关关系以及主要生理生态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在小蠹虫不同的蛀害期而不同.小蠹虫蛀梢和蛀干为害显著降低了针叶叶绿素含量(P<0.05),但受蛀梢为害的云南松针叶叶绿素a/b值显著高于健康或受蛀干为害的云南松.针叶最大荧光(Fm)、最大光量子效率(Fv/Fm)以及Fv/Fo均因小蠹虫蛀梢和蛀干为害而显著下降,尤以在被蛀干时的针叶Fm、Fv/Fm、Fv/Fo下降幅度更大.综合分析表明:受小蠹虫"胁迫"(蛀梢、蛀干)后针叶叶绿素合成受到显著影响,引起了寄主云南松光合机构的破坏,导致寄主云南松树势下降,这必为喜欢攻击亚健康或衰弱林木的次期性昆虫创造合适的寄主.  相似文献   

11.
抚顺地区落叶松八齿小蠹为害规律及其防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落叶松八齿小蠹属于次期害虫,即在伐倒木、生长衰弱木和砧死木上产卵、繁殖、为害。由于抚顺地区2000-2001两年的严重干旱,造成大面积的落叶松林林被旱死,给落叶松八齿小蠹的猖獗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控制其传播、蔓延和为害,我们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对该虫为害规律及防治方法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芳香木蠹蛾,又名杨木蠹蛾,红哈虫,为蛀干害虫,属于鳞翅目,木蠹蛾科,因老熟幼虫遇到惊扰可分泌一种芳香气味的液体而得名。寄主为杨、柳、榆、槐、白蜡、苹果、梨等,在衡水主要危害柳树,以衡水湖和滏阳河周边柳树受害最为严重。幼虫蛀入枝干和根茎的木质部危害,造成树木机械损伤,破坏生理机能,导致树势衰弱,形成枝干枯梢,甚至整株树木死亡。该虫营隐蔽性为害,除成虫期活动于树体外,其他各虫态均隐藏于树内,常与光肩星天  相似文献   

13.
1997~1999年,在不同试验点的云南松蠹害林分中设置饵木堆、整株饵木和活立木引诱松小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几种方法对松小蠹均有一定的引诱效果。设置的衰弱木饵木堆诱虫效果明显高于健康木饵木堆;在饵木堆上加置MBXS,(-)APX或(-)APX+YS复合剂,诱虫量比不加置这些聚集信息化合物的饵木堆增加4倍以上。试验所用窗式诱捕器以寄主天然化学气味物质为诱饵,对转干期成虫具有较高而稳定的诱捕量,且设置检查方便、价格低廉,适用于梢转干期林间松小蠹诱捕和种群动态监测;活立木上加置(-)APX+YS复合剂,对各时期松小蠹成虫均有一定引诱作用,可用于梢部小蠹种群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4.
在四川云南松切梢小蠹发生有代表性的云南松林中采用漏斗状诱捕器和饵木堆在切梢小蠹梢转干高峰期 ,在目测踏查无切梢小蠹发生危害和切梢小蠹发生危害轻两种不同发生程度的云南松林分中使用漏斗状诱捕器和饵木堆两种方法对切梢小蠹是否发生、发生危害程度能进行有效的监测 ,两种方式的监测有效率均达 10 0 %。在无切梢小蠹发生危害和切梢小蠹发生危害轻的两种云南松林分中诱捕器监测准确率分别达 70 %和 6 0 %以上 ,监测有效半径为 30m ,安置方式为每 35m× 35m置漏斗状诱捕器 3套 ;饵木监测准确率分别达 80 %和 70 %以上 ,监测有效半径为 2 0m ,安置方式为每 30m× 30m置饵木堆 3堆 ,每堆 12根饵木按 #字型排立。两种方式的监测效果均高于人工目测踏查法  相似文献   

15.
落叶松八齿小蠹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叶松八齿小蠹 ( Ipssubelongatus Motsch.) ,是近年来牡丹江林区最重要也是最为严重的蛀干害虫。 1 999年在东京城林业局多个林场 (所 )的落叶松纯林发现了落叶松八齿小蠹蛀干害虫。此害虫主要为害落叶松 ,此虫不仅侵害衰弱木、新倒木 ,并能为害健康的林木。1 生物学特性落叶松八齿小蠹在我地区每年发生 1代 ,此虫以成虫在树皮下或地被物等处越冬。喜居于倒木上 ,尤其喜在采伐迹地林缘又有遮阴地方。 5月中旬为早春活动的最盛期 ,此时所产卵至 7月下旬羽化为成虫。卵期 7~ 1 8天 ,幼虫期 2 1天左右 ,蛹期约 7天 ,成虫羽化后移到新的地…  相似文献   

16.
云南松饵木、活立木林间引诱松小蠹的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997-1999年,在不同试验点的云南松蠹害林分中设置饵木堆、整株饵木和活立木引诱松下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几种方法对松小蠹均有一定的引诱效果。设置的衰弱木饵木堆诱虫效果明显高于健康木饵木堆;在饵木堆上加置MBXS,(-)APX或(-)APX+YS复合剂,诱虫量不加置这些聚集信息化合物的饵木堆增中4倍以上。试验所用窗式诱捕器以寄主天然化学气味物质为诱饵,对转干期成虫具有较高而稳定的诱捕量,且设置检查方便、价格低廉,适用于梢转干期林间松下蠹诱捕和种群动态监测;活立木上加置(-)APX+YS复合剂,对各时期松小蠹成虫均有一定引诱作用,可用于梢部小蠹种群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7.
云南松梢木蠹象(Pissodes sP)是云南松枝梢的主要害虫。危害云南松健康林木的主、侧枝(梢)造成受害枝枯死;5年生以下幼树,多在根颈部位被害,导致整枝枯死。对幼林为害严重,而且发展蔓延快。如盐源县棉丫飞播林,1969年开始仅有  相似文献   

18.
楚雄市西山公园松小蠹综合法治理技术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松小蠹是一种毁灭性蛀干害虫,有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 niperda Linnaeus)和横坑切梢小蠹(Tomicus minor Hartih)两种, 均属鞘翅目小蠹虫科切梢小蠹属。该虫在适生条件下,特别是在树势衰弱的云南松纯林条件下扩散蔓延最快,易造成大面积枯立木,导致大面积云南松林被毁灭,是威胁云南松林生长的最大  相似文献   

19.
疑山郭公虫对纵坑切梢小蠹捕食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疑山郭公虫对纵坑切梢小蠹成虫捕食量及对纵坑切梢小蠹繁殖过程和繁殖率的影响.在室温为22~24 ℃条件下,繁殖期疑山郭公虫平均每天可捕食纵坑切梢小蠹成虫0.61±0.043头.在实验室内,先将纵坑切梢小蠹引入云南松新鲜木段,7 d后再引入疑山郭公虫成虫.结果表明:疑山郭公虫成虫对纵坑切梢小蠹成虫的产卵过程形成干扰,从而导致后者繁殖率下降.疑山郭公虫幼虫可以捕食木段内纵坑切梢小蠹幼期各虫态,捕食率为8.3%.在野外,将疑山郭公虫成虫放到受到纵坑切梢小蠹危害的树干上,再用尼龙网将其包裹起来.研究结果表明,疑山郭公虫对树干内纵坑切梢小蠹幼期(幼虫和蛹)的捕食率大体为10.6%.疑山郭公虫对繁殖期纵坑切梢小蠹的影响主要包括捕食繁殖期纵坑切梢小蠹成虫、干扰纵坑切梢小蠹繁殖过程以及捕食纵坑切梢小蠹幼虫等.研究初步认为,疑山郭公虫对纵坑切梢小蠹种群增长具有明显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室内条件下,对繁殖期云南切梢小蠹和横坑切梢小蠹的竞争展开了研究。在养虫笼中放入来源同株云南松的2根木段,同时放入2种小蠹,分别放入1种小蠹,观察小蠹对其繁殖材料云南松木段的选择。试验表明,横坑切梢小蠹喜在树皮厚的木段上繁殖,即云南松树干的下部,而云南切梢小蠹喜在树皮薄的木段上繁殖,即云南松树干的上部。从产卵到新成虫羽化,云南切梢小蠹的历期明显短于横坑切梢小蠹,分别为86~89 d和120~125 d。结论:在中国云南,云南切梢小蠹对云南松的攻击能力强于横坑切梢小蠹,后者更具次期性害虫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