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前言:马铃薯块茎病害的类型比较多,它严重影响着马铃薯块茎的产量和质量。加强对马铃薯块茎病害的了解,不仅有助于防治病害的发生,而且有利于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因此,本文主要从常见的马铃薯块茎的病害类型、常见的马铃薯块茎的病害的特征以及加强防治马铃薯块茎病害的措施等三方面进行论述,希望给马铃薯种植者提供借鉴。一、常见的马铃薯块茎的病害类型常见的马铃薯块茎病害有:早疫病、晚疫病、疮痂病、病毒病、粉痂病、环腐病、黑胫病、青枯病、千腐病、软腐病、  相似文献   

2.
<正>马铃薯由于被病毒单独或复合感染引起的病害称病毒病害。病毒侵染马铃薯植株后,逐渐向块茎中转移,并在块茎中潜伏和积累,通过无性繁殖,世代传递,导致产量逐年降低,品质变劣;同时表现出各种畸形症状,最终失去种用价值。一般可使马铃薯减产20%~30%,重者减产50%以上。一、发病症状大多数病毒病在得病当年症状不明显,但在温度较高的地区,症状逐年严重。马铃薯普通花叶病毒病症状:叶片颜色深浅不一,但叶片平展,不明显变形,叶脉不坏死。马铃薯  相似文献   

3.
脱毒马铃薯是高科技成果,具有较强的增产性。在常规种植管理条件下,可比普通品种增产50%左右。并对高温及病毒等不良环境和病害抗性极强。块茎大而整齐,表面光滑。商品性较好。为了进一步提高脱毒马铃著的质量和产量。种植脱毒马铃薯应抓好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块茎坏死环斑病(potato tuber necrotic ringspot disease,PTNRD)是新发现的一种马铃薯病毒病,可引致马铃薯块茎坏死环斑,不但降低马铃薯产量,而且影响马铃薯品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年来该病害在中国虽有报道,但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对PTNRD的症状、分布、病原及其分子特征、鉴定方法、病毒与寄主互作关系及病害防治等方面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我国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马铃薯在生育期和块茎贮藏期间,非常容易受到各种病菌的侵染,发生多种病害。病害的入侵不仅损害植株茎叶,还直接侵染块茎,轻者降低食用质量,重者使块茎腐烂,  相似文献   

6.
试验以‘克新1号’脱毒原种为材料,设置7个处理,分别为处理1(辛菌胺)、处理2(噻霉酮+代森锰锌)、处理3(枯草芽孢杆菌)、处理4(寡雄腐霉菌)、处理5(五氯硝基苯+氟啶胺)、处理6(77%氢氧化铜)和处理7(空白对照),通过研究不同药剂对马铃薯产量及病害的影响,旨在为控制榆林地区马铃薯病害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处理对马铃薯株高、单株块茎数、单株块茎重和产量影响不显著,对马铃薯商品薯率和发病率影响显著,以发病率和产量为主要考核指标,处理4(寡雄腐霉菌)和处理5(五氯硝基苯+氟啶胺)效果较好,可在榆林地区使用。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是新疆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生产中马铃薯植株出现黄化矮化现象明显,严重影响了产量.为了摸清马铃薯黄矮病发生及危害情况,于2006~2007年对新疆天山以北乌鲁木齐、沙湾、奇台、玛纳斯、克拉玛依、奎屯、阿勒泰、伊犁和塔城等主要马铃薯种植区的马铃薯黄矮病进行了调查,典型症状为:植株极端矮化偶伴有顶端丛生,由新叶向老叶黄化,病薯块茎小而轻,出现龟裂,表面凹凸不平.其发病率为22;~80;,病情指数为0.19~27.56.对上述调查结果从种植地区海拔高度、马铃薯品种、栽培管理、栽培土壤的方面进行了分析.同时,通过对马铃薯黄矮病的发病情况和近3年马铃薯产量分析,初步了解马铃薯黄矮病的危害程度并做出病害损失估计.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为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马铃薯产量高,营养丰富,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气候温和湿润,昼夜温差大。环境无污染,生态条件好,均适宜马铃薯生长,其中以雨多、雾多、气温较低特别适宜马铃薯的发展,可生产高产、优质、无毒的马铃薯。一、马铃薯形态特征普通栽培种马铃薯由块茎繁殖生长,形态因品种而异。株高约50~80cm。茎分地上茎和地下茎2个部分。块茎圆、  相似文献   

9.
<正>马铃薯种薯退化主要症状:植株矮小,叶面遍布病斑,结薯数量减少,块茎变小,产量下降,品质变劣,不耐贮藏,马铃薯种薯退化对马铃薯生产影响巨大。马铃薯种薯退化是因植株体内有马铃薯卷叶病毒、马铃薯A病毒等病毒引起。研究发现,马铃薯茎尖分生组织病毒含量很少,几乎为零。所以,可以通过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技术脱除马铃薯病毒,从而有效避免因马铃薯种薯退化带来的损失,恢复品种优良性状和提高产量。兵团第6师农业科学研究所从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卷叶病毒是影响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病害之一,对近年来国内外马铃薯卷叶病毒基因组、亚基因组及其功能基因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综述,为深入阐明该病毒的致病机理和抗病基因工程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用小RNA深度测序鉴定广西冬种马铃薯病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广西冬种马铃薯病毒进行鉴定,为无病毒种薯选择和大田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在马铃薯主要产区采集具有明显病毒病症状的样品,在血清学ELISA检测的基础上,进一步用小RNA深度测序对按症状分类的样品进行混合样本的病毒种类鉴定,再用RT-PCR方法对分组混合样本进行验证。【结果】在109个样本中检测到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roll virus,PLRV)、马铃薯A病毒(Potato virus A,PVA)、马铃薯H病毒(Potato virus H,PVH)、马铃薯M病毒(Potato virus M,PVM)、马铃薯S病毒(Potato virus S,PVS)、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和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otato spindle tuber viroid,PSTVd),同时发现PVS有丰富的株系分化。【结论】近年广西冬种马铃薯病毒种类增多,病症多样,亟需加强种薯管理,培育无毒健康种薯。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晚疫病是云南省马铃薯种植区的主要病害。在云南省主要马铃薯生产区都有发生,冬季马铃薯种植区发生比较严重,病害危害叶片、叶柄、茎和块茎,在生产上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13.
<正>一、马铃薯品种的选择和脱毒及试管苗的快繁选取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抗逆性强的马铃薯优良单株,经过茎尖剥离和热处理的方式脱去植株中的病毒,通过对病毒的检测(病毒、类病毒、品种性状)确定并选出无毒的核心种苗,并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对无毒母苗进行快繁。1.选择优良单株。在无检疫性病害、无青枯病和黑胫病的地块,选择长势好、抗病性强、产量高,块茎形状好的真实品种。2.茎尖脱毒。块茎打破休眠,催芽,选取芽进行剥离,茎尖剥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块茎中含有蛋白质及淀粉、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适应性广、丰产性好,在我县种植面积逐年加大。本文作者就早、晚疫病、疮痂病、黑胫病、青枯病、环腐病等马铃薯生产中常见病害的症状及防治措施进行了介绍,以期为马铃薯高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脱毒马铃薯X病毒再侵染及运转速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马铃薯X病毒(PVX) 分别接种于脱毒马铃薯不同大小植株刚展开的心叶上,7 天、17 天及28 天后取样检测植株各部位病毒含量,结果表明,接种7 天后病毒开始运转,17 天后所有被检测的植株匍匐茎或块茎中都发现了病毒,且其含量较高,其次是心叶( 包括生长点) 和接种叶片。病毒含量的高低与接种时植株的大小密切相关,植株越小,匍匐茎、块茎和心叶中病毒含量越高。由此可见,病毒在植株体内的运转部位,主要是生长速度快的匍匐茎、块茎和心叶及生长点。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病害很杂,导致马铃薯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在防治上,应以采用无病种薯为主,辅以选用抗病品种和严格检疫制度,结合实行轮作和药剂防治等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茎尖脱毒新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研究高效的马铃薯茎尖脱毒方法,在对马铃薯脱毒技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马铃薯脱毒种薯进行室内块茎拔高(50~80 cm)培养,切取大茎尖(0.8~1.0 cm)消毒、无菌培养,然后切取小茎尖(0.2 mm)以及茎尖重复培养,以探索马铃薯脱毒的新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马铃薯PVX病毒、PVY病毒、PVA病毒以及PSTVd类病毒具有很好的脱毒效果。  相似文献   

18.
脱毒马铃薯原原种扩繁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种薯连续种植后常会出现植株矮化、叶片卷曲、长势衰退、茎叶病态、产量和品质降低等现象。微型马铃薯原原种是利用脱毒苗或扦插苗直接在防蚜温室、网棚或其它封闭条件下,基质栽培或雾化栽培。避免土传病害或蚜虫传播病毒的再次浸染。繁殖出微小块茎。充分利用人为控制进行高度密植和工厂化生产,解决马铃薯品种退化问题。  相似文献   

19.
通过开展马铃薯病害绿色防控提质增效技术田间试验,探索科学防控马铃薯病害对提高马铃薯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病害绿色防控提质增效技术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的同时,既能提高防效,又能提升品质、增加产量,马铃薯绿色防控技术值得进一步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 PVY)及其非介体昆虫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是世界马铃薯产业的重要病虫害,为探究PVY是否影响马铃薯对马铃薯块茎蛾的生理响应,本研究分析了马铃薯块茎蛾在PVY侵染和健康对照植株上的生长表现,并对无病虫害、PVY侵染、模拟虫害处理(用马铃薯块茎蛾口腔分泌物涂抹),以及PVY侵染和模拟虫害协同处理的植株叶片进行了植物激素测定和比较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马铃薯感染PVY后对马铃薯块茎蛾的抗性显著提高;PVY侵染可抑制模拟虫害造成的脱落酸含量上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模拟虫害和PVY侵染处理分别诱导产生3 998个和104个差异表达基因,而两者协同处理可诱导产生9 178个差异表达基因,说明这2种胁迫共存对马铃薯产生了极大的生理影响。与模拟虫害处理相比,PVY侵染和模拟虫害协同处理诱导产生743个差异表达基因,而这些基因主要富集在转移酶活性、内质网中蛋白质加工、苯丙素生物合成等通路中,而脱落酸合成通路中众多基因表达下调,与该植物激素变化情况一致。综上所述,本研究系统分析了马铃薯应对PVY侵染、马铃薯块茎蛾模拟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