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豫北地区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细菌性败血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离鉴定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菌株,并对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菌株进行毒力验证和药敏试验。采集4个养殖场病鱼标本及水样,每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利用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嗜水气单胞菌的分布状况。结果显示,筛选出52株为嗜水气单胞菌,其中32株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20株为非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且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主要分布在7—9月份,毒力验证试验表明,32株致病性菌株的毒力大小差异明显,筛选出强毒株XDMG(4),为后期试验的疫苗株做准备;药敏试验表明,不同菌株对同一种药物的药敏结果不同,但大部分药物的药敏结果基本一致,70%以上的致病性菌株对头孢哌酮、氟本尼考、菌必治、阿米卡星等抗菌药物表现为高度敏感,对青霉素类药物表现为高度耐药性,耐药率达100%,对氨基糖苷类(不包括阿米卡星)、磺胺类、四环素等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具有多重耐药性。本试验旨在丰富本地区的鱼类细菌性败血病的病原资料,并为该菌引起的人类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草药复方B总黄酮的提取及其抑菌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海军  郑曙明 《内陆水产》2003,28(12):34-35
对中草药复方B总黄酮的提取及其对败血病痛原菌-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效果进行了研究。提取试验的结果:用30倍量的85%的乙醇76℃条件下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为最佳方案;抑菌试验的结果:复方B的提取物总黄酮抑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鳖嗜水气单胞菌败血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鳖嗜水气单胞菌败血症(TrionyxsinensisAeromonashydrophilasepticemias)是由嗜水气单胞菌引发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不分性别和个体大小皆可感染,分布面亦广,国内外养鳖场均有发生。病原嗜水气单胞菌,属弧菌科,气单胞...  相似文献   

4.
1株嗜水气单胞菌的拮抗菌鉴定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池塘养殖的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肠道中分离筛选出15株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拮抗菌,其中菌株S24在平板贴片试验中对供试的嗜水气单胞菌菌株具有稳定和较高的拮抗作用。综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检测及分子序列(16S rDNA,gyrB)分析,将菌株S24确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拮抗菌S24和嗜水气单胞菌(菌株43)的共凝集率为(36.0%±4.3%)。共培养试验可见拮抗菌S24能明显抑制嗜水气单胞菌43的增殖;共培养18 h时,嗜水气单胞菌43的细胞数量达到最低。试验结果表明,拮抗菌株S24适宜作为潜在防治嗜水气单胞菌病的益生菌。  相似文献   

5.
中草药及其配伍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86种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中草药配伍。结果表明,五倍子、五味子和乌梅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均为12.5mg/ml,可作为防治水产养殖动物嗜水气单胞菌病害的首选中草药。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儿茶、五倍子、五味子和乌梅4种药分别以4∶2∶4∶1和1∶2∶2∶4的比例配伍时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最佳抑菌和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6.
1997年在南宁和柳州两地发生了严重的月鳢败血病,通过病原菌的分离培养、人工感染试验和生理生化测定,确定嗜水气单胞菌和豚鼠气单胞菌为此败血病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7.
100种中草药体外抑杀嗜水气单胞菌的药效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琼脂扩散法(打孔法)测定了诃子等100种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抑制作用,并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抑菌效果较强的48种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大部分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有抑制作用,诃子和秦皮的抑杀效果最好,其抑菌圈直径达20 mm以上,MIC和MBC相同,都为3.91 mg/mL(诃子)和7.81 mg/mL(秦皮);红藤、仙鹤草和覆盆子等13种中草药有中等强度的抑菌和杀菌效果;雷公藤等33种中草药抑菌作用弱;而牛蒡子等52种中草药无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8.
月鳢败血病病原菌(气单胞菌)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7年在南宁和柳州两地发生了严重的月鳢败血病,通过病原菌的分离培养、人工感染试验和详细的生理生化测定,确定嗜水气单胞菌和豚鼠气单胞菌为此败血病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9.
中华鳖气单胞菌菌细胞苗和菌化学成份疫苗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叶巧真 《水产学报》2000,24(2):167-170
利用分离自中华鳖的嗜水气单胞菌Ah961004、Ah960916和Ah970516与温和气单胞菌As970510菌体及其上清制备灭活苗细胞苗和化学成份疫苗。肌肉注射中华鳖进行免疫,加强免疫15d后,用菌株Ah961004腹腔注射进行攻击,观察20d。结果表明,温和气单胞菌As970510株的菌苗及其胞外分泌物(ECP)苗组和嗜水气单胞菌Ah961004株的外膜成份组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攻击的保护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以嗜水气单胞菌感染鲤鱼、鲫鱼、乌鳢,并检测了第4d和第8d的血红蛋白含量。同时,观察感染后鱼所出现的症状。结果表明,鲤鱼、鲫鱼出现典型的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败血症症状,乌鳢则为腐皮病症状;与对照组相比,三种感染鱼的血红蛋白含量在第4d都显著下降(P<0.05),到第8d均极显著降低(P<0.01)。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中草药单体秦皮素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生长和毒力的影响,实验测定了秦皮素对嗜水气单胞菌最低抑菌浓度(MIC)、生长曲线、生物膜以及脂肪酶活性、运动性、蛋白酶活性和溶血性等毒力相关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秦皮素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MIC为128μg/mL;秦皮素浓度大于16μg/mL时,对嗜水气单胞菌的生物膜形成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秦皮素浓度大于8μg/mL时,对嗜水气单胞菌的脂肪酶活性有显著降低作用(P0.05);秦皮素浓度为2~8μg/mL时,对嗜水气单胞菌的运动性和溶血性无显著影响(P 0.05),但能降低嗜水气单胞菌蛋白酶活性(P0.05)。秦皮素对嗜水气单胞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但期望通过低浓度秦皮素实现对嗜水气单胞菌的防治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以福尔马林灭活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腹水病及抖抖病并发病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CL99920菌株为芯材和海藻酸钠为壁材,采用乳化法制备嗜水气单胞菌微胶囊口服疫苗.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海藻酸钠浓度、乳化时间、搅拌速度和菌胶比例对嗜水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13.
47种中草药体外抑杀嗜水气单胞菌的药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霞  张其中  李春涛 《水产科学》2012,31(7):387-391
用琼脂扩散法(打孔法)测定了石榴皮等47种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作用,并用二倍稀释法测定28种有抑菌作用的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结果显示石榴皮的抑菌和杀菌效果最好,其抑菌圈直径超过20mm,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均为7.81mg/mL;赤芍次之。虎杖等26种中草药有一定的抑菌和杀菌效果;陈皮等19种中草药无抑菌作用。石榴皮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正>中草药是指按照中国传统医药理论用于防治动物疾病的物质。据近10年的普查,我国有12800多种中草药资源。中国不仅是中草药的故乡,而且是中草药的王国。但是,由于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欧洲一些国家)对中草药的歧视以及渔业长期以来对西药的依赖等原因,造成对中草药用于鱼药研究的缺乏,至今还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系统的中药用药方案出台。本文初步研究了最为常见的8味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XS91-4-1的体外抑菌效果,以期为中草药对预防和治疗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鱼类疾病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应用间接荧光抗体技术(IFAT),并结合嗜水气单胞菌(Ah)地区优势血清型,对鱼类出血性败血病的致病菌Ah进行水中数量的测定。MM感染试验和对生产鱼塘调查的结果表明,水中Ah菌量与疾病呈正相关,致病浓度又随鱼体健康低下、水中氨氮偏高、溶氧偏低等多种因子的影响而下降。本试验方法快速简便,检测对象为水体,非常适用于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16种中草药提取物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实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测定了16种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体外抑菌作用,筛选出对嗜水气单胞菌有较好体外抑制作用的中草药.用煎煮法和乙醇蒸馏法2种方法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研究了黄连、五倍子、大黄、诃子等16种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测定了抑菌圈直径.实验结果表明,16种中草药提取物对嗜水气单胞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五倍子、黄连、诃子的水提物和醇提物的抑菌效果较好,抑菌圈平均直径均在15 mm以上,但中草药的水提物和醇提物的抑菌效果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正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是一种常见的水生动物条件致病菌,由于近年来养殖密度、养殖环境以及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使得以嗜水气单胞菌为代表的水生动物细菌性病害频发且不易防治,由此对水产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中草药及其提取物在水产病原菌体外抑菌研究较多,何爱华等(2011)、张海宾等(2006)、肖辉等(2009)在其研究中均发现黄连等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然  相似文献   

18.
基因工程疫苗在鳖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工程疫苗是以基因工程为手段或称作DNA重组技术产生的疫苗。国内对鳖 (Trionyxsinensis)疫苗的研究也有一些报道 ,但多集中于灭活菌苗的研制。由于嗜水气单胞菌 (Aeromonashy drophila)、温和气单胞菌 (A sobria)等存在多种血清型 ,限制了一般疫苗的有效使用范围 ,商用疫苗的开发至今仍未成功。我们在一般菌细胞苗和化学成份疫苗研究的基础上 ,从菌体共同保护性抗原着手 ,以分子生物学方法为手段 ,研制了鳖的基因工程疫苗。本文报道该疫苗在大田应用的中试情况。1 材料与方法1 1 时间和…  相似文献   

19.
罗非鱼是重要的经济鱼类,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是其主要病原菌之一,只有充分的掌握该病原菌的感染机制才能提供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手段。本研究首先通过转录组筛查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脾脏中与细菌感染相关的基因,然后通过荧光定量PCR证实上述基因的表达变化,最后使用秋水仙素试验和交叉免疫试验进行验证。研究结果显示,尼罗罗非鱼在感染嗜水气单胞菌之后,吞噬作用发生显著增强。秋水仙素试验发现,微管蛋白的功能受到抑制可以显著降低罗非鱼对嗜水气单胞菌的防御能力。交叉免疫试验证实,通过迟缓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tarda)激活吞噬作用也可以提高罗非鱼对嗜水气单胞菌的防御能力。本研究旨在了解吞噬作用在罗非鱼抵御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试图通过交叉免疫试验为细菌疫苗的制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利用具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的嗜水气单胞菌(WJ-8G FP)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进行浸泡攻毒试验,探究温度对浸泡感染后嗜水气单胞菌在团头鲂各组织分布的影响。实验设立A组(水温25℃),B组(水温32℃),C组(水温25℃),其中C组为对照组。用菌株WJ-8G FP对实验组A、B进行浸泡攻毒,试验组C不进行攻毒处理,攻毒后分别于2 h、4 h、8 h、12 h、24 h采集各组鱼血液、脾、肾、鳃、肠道、肌肉,培养法统计分析各组织器官上的荧光细菌数量。实验结果显示,在各取样时间段实验组A(25℃)和实验组B(32℃)团头鲂各组织在均能检测到荧光嗜水气单胞菌,对照组未检测到嗜水气单胞菌;最高菌量出现在鳃,且鳃上嗜水气单胞菌数量显著大于其他组织(P0.05),其次是脾、肾;组织内的菌量随时间大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B实验组中各组织菌量显著大于A实验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鳃是嗜水气单胞菌浸泡感染团头鲂的主要组织器官,与25℃相比较,在水温32℃时团头鲂被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