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杨树人工接虫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5 ̄1996年,对美洲黑杨树上套笼接虫,室内离体接虫和网室接虫三种人工接光肩星天牛成虫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天牛刻槽数对这三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和评价。结果表明,天牛刻槽产卵与杨树的抗虫性无关,可用来进行人工接虫方法的比较,孵化幼虫数和越冬后存活幼虫数是评价杨树抗虫性大小的标准。树上套笼接虫不受树木的胸径大小影响,成本较低,能够早期鉴定林木抗虫性,是一套经济,有效,科学的杨树人工接虫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模拟试验、相关分析、野外调查等方法对影响速生抗虫杨对桑天牛[Apriona germari(Hope)]抗性的因子进行了探究,结果发现:影响速生抗虫杨树品种对桑天牛抗性的因素包括桑天牛成虫密度、品种当年适合刻槽枝条数、营林模式及植株到虫源地距离等。  相似文献   

3.
杨树品种对光肩星天牛抗性多指标综合排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对网室3年生不同杨树品种胸径、天牛产卵、幼虫数(死亡、成活)虫口密度、受害株率、孵化率和田间3年生不同杨树品种平均生长量、刻槽株率、平均刻槽数、排粪孔株率等变量指标,应用多指标的数学方法进行抗性综合评价并排序,为宁夏引黄灌区杨树造林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赵自成 《江苏林业科技》2019,46(3):24-28,38
通过比较杨树试验林连续5a的自然感虫数据和连续2a人工接虫数据,得出自然感虫数据分析结果与人工接虫的数据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人工接虫可以替代自然感虫观测来研究不同品种的抗虫能力,从而能缩短杨树新品种抗虫性研究的时间;对同批杨树系号连续2a采用同样的人工接虫方法,所得的结论基本一致,验证了人工接虫方法的可靠性,同时也得出用人工接虫方法来测定不同系号的抗虫性只需1a就可得到可靠结论;通过对同批同质的桑天牛成虫在高抗和易感杨树品种上的接虫数据分析,排除了引起各杨树品种桑天牛被害率差异并非虫体个体差异和树体个体差异,而真正原因是由于品种间抗虫能力的不同;比较连续2a的接虫数据可得人工接虫最佳时期为造林2-4a,此阶段接虫枝条易找,接虫便利,且数据可靠。  相似文献   

5.
对云斑天牛有不同抗性的杨树品种中化学物质的分析   总被引:32,自引:6,他引:32  
孙丽艳  韩一凡 《林业科学》1995,31(4):338-345
目前已培育出的对云斑天牛有不同抗性的杨树品种中所含营养物质及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云斑天牛对杨树树干的危害与杨树中所含营养物质并无关系,而酚性化合物含量的多少是引起抗性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6.
不同杨树品种对青杨天牛和青杨虎天牛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3处发生青杨天牛和青杨虎天牛的杨树评比试验林内共计32个杨树品种的2种天牛的有虫株率、虫口密度的调查,选择出相对抗青杨天牛和青杨虎天牛的银中杨等杨树品种以及易受2种天牛危害的小黑杨等杨树品种。抗性杨树品种可作为目的树种,易受天牛危害树种可作为诱树进行栽植。  相似文献   

7.
桑黄化型萎缩病是由类菌质体(MLOs)引起的,其发生流行与品种抗性密切相关,快速、准确鉴定抗病品种对于抗病品种的选用至关重要。本研究经3年3地比较试验,认为“绿枝贴病皮袋接接种法”鉴定品种抗性较目前采用的诸多方法更为简便实用及快速准确。该法7~9月进行,先在要鉴定品种的两芽绿枝接穗的顶芽以上贴补0.5×0.5cm的病皮,用透明胶带固定后再接在健砧上,当日横伏密植,植后上盖薄膜,第8天剪除接穗贴病皮处,待嫁接体发芽开叶后调查病芽率,确定品种抗性强弱。  相似文献   

8.
杨树抗虫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杨树对天牛的抗性可分为遗传抗性和生态抗性。文章综述了杨树抗虫性研究的现状与进展,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为杨树的抗虫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山东营建杨树主要品种抗溃疡病Dothiorella gregaira Sacc试验外,田间测定自然发病率和感病程度,同时室内测定杨树树皮含水量、两种同功酶活性和主要酚类化合物量,探讨上述三项指标与溃疡病发生的关系,明确主要杨树品种的抗病性量、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功酶活性、对羟基苯甲酸和邻苯二酚含量与杨树对溃疡病的抗性有着密切关系。田间表现抗病的品种,如I-69/55、I-72/58和毛白杨,其上述三  相似文献   

10.
桑天牛对12个杨树品种的选择及5种杀虫剂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笼内接种方法观察了桑天牛在12种杨树品种上的产卵选择性和幼虫存活情况,用土壤施药方法比较了5种农药对桑天牛成虫的致死效果。结果表明,桑天牛在不同品种杨树上的产卵选择性和幼虫存活存在显著差异,桑巨杨的抗性表现最好,其次是欧洲黑杨1、07杨,南杨的抗性表现最差。药效试验表明不同农药之间对桑天牛的致死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吡虫啉和阿克泰校正死亡率分别达65.8%和40.8%,其它药剂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1.
利用椴树吸引光肩星天牛成虫产卵又抑制其卵及幼虫发育的特殊功能,对失去生物控制天牛危害能力的林木和林分,实施控虫生物因子补偿及诱控功能的放大,调控天牛种群数量。椴树和杨树分别套笼接虫,诱控树种上的平均产卵刻槽数为15.8个/株,孵化率为0;合作杨上的平均产卵刻槽数为16.1个/株,孵化率为10.56%。光肩星天牛对沙枣和几种感虫树种的嗜好程度有明显差异。在产卵刻槽数量上,加杨〉沙枣〉白桦、毛白杨、北京杨、糖槭;在取食面积上,锗槭〉沙枣〉加杨、白桦、毛白杨、北京杨。通过野外次生林椴树控虫调查结果显示,椴树的引诱距离为10m以内,引诱强度最好的距离为6~8m。以径粗6—10cm的杨树点滴注入或喷布诱控树种提取剂,50d后检查死虫数,其杀虫率在70%。  相似文献   

12.
杨树是我国北方的主要用材树种,不仅速生丰产,而且树冠高大,是优良的园林绿化和生态环境保护树种。近些年出于造纸业的需求,杨树在湖南、湖北等地也有大规模的种植。不过由于食叶和蛀干害虫的严重危害,杨树的大规模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1992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和  相似文献   

13.
在山东营建杨树主要品种抗溃疡病 Dothiorella gregaira Sacc试验林 ,田间测定自然发病率和感病程度 ,同时室内测定杨树树皮含水量、两种同功酶活性和主要酚类化合物含量 ,探讨上述三项指标与溃疡病发生的关系 ,明确主要杨树品种的抗病性。结果表明 ,杨树树皮含水量、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功酶活性、对羟基苯甲酸和邻苯二酚含量与杨树对溃疡病的抗性有着密切关系。田间表现抗病的品种 ,如 I-69/5 5、I-72 /5 8和毛白杨 ,其上述三项指标高 ;感病品种 80 3杨 ,三项指标低 ;中林 2 3、2 8、46杨和 2 88-3 79杨的上述指标介于两种情况之间 ,属于中抗品种。田间和室内测定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4.
对田间生长的8 a生转抗虫基因(Bt cry1A和API)三倍体毛白杨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证明外源基因在杨树基因组中稳定存在。对试验林进行节肢动物调查表明,林内节肢动物共有11个目、26个科,已明确为害虫的有11种,占整个群落的42%;天敌(包括捕食性与寄生性)8种,占群落的31%;中性昆虫7种,占群落的27%,其中主要害虫为美国白蛾。秋季对试验林叶面积损失调查表明,不同转基因系号的抗虫性有明显差异,有4个株系没有被美国白蛾啃食,10个株系的食叶面积小于10%,6个株系的食叶面积在10%~15%之间。  相似文献   

15.
杨树对镉胁迫的响应及抗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金属镉(Cd)污染已经成为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近年来将杨树作为重金属Cd植物修复物种的研究越来越多。文中从杨树生长、光合作用、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分子水平上的变化等方面综述了杨树受到Cd胁迫后的生理生化响应;阐述了杨树对土壤Cd的吸收及污染土壤中Cd在杨树体内的分布规律和杨树对Cd的抗性机制;指出杨树对土壤中重金属Cd具有较强的抗性,且这种抗性与杨树品种、树龄、土壤类型、土壤中Cd质量分数等有关;展望了对杨树Cd胁迫的深入研究方向,以期为未来关于杨树修复土壤Cd污染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几个杨树新品种抗旱能力与生理反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扦插苗对 6个杨树品种进行抗旱指标与叶片水分、净光合产物、蒸腾速率等生理反应研究。确定了各品种的正常生长、抑制生长及死亡阶段的土壤含水率范围 ,对各树种抗旱性进行了定量评价。为杨树新品种推广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洞庭湖区杨树有害生物及天敌昆虫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7—2009年,通过线路踏查,标准地详查,室内饲养昆虫,灯光诱捕昆虫,查阅相关资料等方法,对洞庭湖杨树主栽区进行了杨树有害生物及天敌昆虫普查,普查发现洞庭湖区危害杨树的有害昆虫共计8目36科146种,病害12种,有害动物5种,有害植物4种,主要天敌昆虫13种。  相似文献   

18.
洞庭湖区杨树食叶害虫蛹期天敌调查及优势天敌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湖南洞庭湖区杨树食叶害虫蛹期天敌有啮小蜂(Tetrastichus spl.)、白蛾黑基啮小蜂(Tetrastichus nigricoxae)、日本追寄蝇(Exorista japonica)、毛虫追寄蝇(Exorista dmoena)、伞裙追寄蝇(Exorista civilis)、双齿多刺蚁(Polyrhach...  相似文献   

19.
杨树杂交试验与早期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引种成功的杨树优良品种(鲁山杨、圣山杨、欧美46杨)以及我省小叶杨开展杂交试验,并完成早期选择,苗期测试结果表明:各组合子代之间在苗高、地径、抗病性、侧枝数和节间距等性状方面有显著差异。通过综合选择,初步选择出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25个无性系,为进一步营建试验林选择出速生、优质、我省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杨树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新疆杨、速生杨(中林-46)树种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疆杨、速生杨沙地造林树种光合特性比较研究发现:(1)新疆杨、速生杨是高光能利用效率树种:新疆杨净光合速率平均值高于速生杨(中林-46);(2)新疆杨树种蒸腾速率受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及水汽压的直接影响而变化的幅度大于速生杨(中林-46);(3)新疆杨水分利用效率高于速生杨(中林-46);(4)新疆杨和速生杨树种的光能利用效率,与水分竞争能力之间具有互补性,反映出这2种杨树对干旱环境的适应策略较强;(5)速生杨气孔导度均值大于新疆杨气孔导度,但是,新疆杨气孔导度值变化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