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温庆文  钟霞  王蕾  高念 《长江蔬菜》2018,(15):60-61
正导读:蔬菜接茬紧凑、连年种植,易造成土传病害发生严重,通过高温闷棚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土壤连作障碍。在强光照射下,密闭大棚内温度迅速升高到60~70℃及以上,并保持一定时间,可达到杀灭病虫杂草、改良土壤的目的。详细介绍了高温闷棚的几个关键,包括7月闷,干闷7天,旋根灌水,盖膜闷棚,二次闷棚等。  相似文献   

2.
以"红颜"草莓为试材,设置对照(CK)、闷棚40 d+菜籽饼(40-D)、闷棚50 d+菜籽饼(50-D)、闷棚60 d+菜籽饼(60-D)4个处理,采用HiSeq 2500平台Illumina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并结合相关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土壤真菌ITS2区域的丰富度、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研究了不同闷棚时长对草莓连作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等的影响,以期为草莓连作障碍绿色防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闷棚时间越长,真菌被抑制的效果越好.高温闷棚+菜籽饼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中微生物真菌丰度,有效缓解土壤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大棚辣椒土传病害绿色防控技术,选择不同的高温闷棚杀菌方法,以本地传统的高温炕地杀菌方法为对照,调查不同处理对地温和土壤pH值的影响,调查不同处理大棚辣椒的根结线虫、疫病、枯萎病、青枯病和根腐病的发生为害情况,测量大棚辣椒产量。结果表明,应用石灰氮、覆盖地膜和大棚膜进行高温闷棚对大棚辣椒土传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高温闷棚常用于防治大棚黄瓜霜霉病、白粉病等病害。  相似文献   

5.
施用氰氨化钙结合高温闷棚措施能杀死棚内各种病原菌和虫卵,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有效防治土传病害,提高黄瓜产量。为验证氰氨化钙结合高温闷棚措施的增温、杀菌消毒效果,作者开展了相关试验,了解闷棚期间棚内外土温和气温的变化情况,并研究高温闷棚对后茬黄瓜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温闷棚期间,棚内外气温差2.4~11.3℃、棚内气温比棚外平均高7.7℃,棚内外地温差3.7~13.7℃、棚内地温较棚外平均高10.6℃;施用氰氨化钙结合闷棚措施对土壤有很好的消毒杀菌作用,黄瓜霜霉病和潜叶蝇的预防效果较好,后茬黄瓜的植株长势和产量提升明显。  相似文献   

6.
不同处理对设施根结线虫控制和土壤氮磷环境风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施菜田土壤环境状况是蔬菜高效生产重要因素。通过养分调控与土传病害综合控制方法调节设施土壤内部环境条件,研究了闷棚+调控剂+传统施肥、闷棚+调控剂+优化施肥等不同综合处理对设施土壤根结线虫控制、土壤养分运移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闷棚+调控剂+传统施肥的线虫控制率为79.07%,闷棚+调控剂+优化施肥为86.05%。优化施肥能够减少氮磷养分向土壤中下部运移,从而减少环境风险危害。该研究在根结线虫控制、提高肥料利用和降低施肥环境风险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验证高温闷棚对黄瓜土传病害的防治效果,我们设高温闷棚和"高温闷棚+氰氨化钙3个用量"处理,比较各处理对黄瓜疫病、枯萎病、蔓枯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高温闷棚可有效防治黄瓜土传病害,结合施用氰氨化钙,防效更佳,可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综合考虑氰氨化钙的成本及防效,建议生产中氰氨化钙667m~2使用量60kg。  相似文献   

8.
陆奕  朱慧郅  张峻 《上海蔬菜》2019,(2):32-32,50
该文介绍了水果玉米-高温闷棚-草莓茬口模式的主要栽培技术及经济效益,对高温闷棚后土壤的理化性状进行了分析,进一步论证了这一茬口模式的生态高效性。  相似文献   

9.
苏北地区草莓生产连作障碍发生严重,我们通过采用石灰氮等化学熏蒸剂消毒、高温闷棚、土壤有益菌增殖等土壤病原菌防控技术以及化肥减量施肥和土壤生态洗盐技术,显著缓解了草莓连作障碍,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黄瓜高温闷棚防治病虫害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温闷棚常用于防治大棚黄瓜霜霉病、白粉病等病害。为了找到最佳防治方法,笔者对闷棚温度、高温持续时间进行了试验观察,以期为黄瓜大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草莓白粉病综合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草莓白粉病是草莓生产中的主要病害,特别是设施栽培时更易发病。该病在草莓整个生长季节均可发生,苗期染病造成秧苗素质下降,移植后不易成活,果实染病后严重影响草莓品质。在适宜条件下可以迅速发展,蔓延成灾,损失严重。1症状草莓白粉病主要危害叶、叶柄、花、花梗和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由于部分保护地草莓在同一棚室内连续种植,不能进行规范化轮作,致使草莓土传病害和生理障碍日趋严重。田间调查表明,土传病害是影响草莓产量最主要的因素,主要的土传病原菌包括镰孢菌、轮枝菌、疫霉菌、腐霉菌、丝核菌等,这些病原菌都可以造成植株死亡及草莓产果期果实发黑。  相似文献   

13.
<正>1997年我县首次试种保护地草莓成功后,至2008年发展到66.67hm2。随着草莓产业规模化发展和保护地大棚的周年使用,草莓的病害呈逐年加重发生态势。目前保护地草莓病害有草莓白粉病、炭疽病、黑斑病、黄萎病等。而草莓白粉病在我县发生最重,危害最大,成为主要病害,一般产量损失10%~25%,严重的达30%~50%。现将白粉病在我县的发病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1发病规律  相似文献   

14.
土传病害往往导致蔬菜生产不能顺利进行,对其"防"胜于"治",防治蔬菜土传病害常用的栽培前土壤安全处理措施有:合理有效的轮作(水旱轮作或与葱蒜类轮作,降低土壤中病虫害积累)、微生物菌肥的施用(限制土壤中病原菌生长,促进有益微生物生长)、闭棚硫磺熏蒸(对土壤和大棚消毒灭菌)、施用生石灰调节土壤p H值(抑制土传病害生存)、高温闷棚(降低土壤中病原菌数量)等。  相似文献   

15.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高温闷棚后施用不同土壤活化修复杀菌剂对设施番茄连作障碍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1和处理2番茄株高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2单果质量显著高于对照,与对照相比,处理2单果质量提高15.82%,667 m2产量增加了2 518.79 kg,增产率达28.03%。与仅使用高温闷棚技术解决设施番茄连作障碍问题相比较,高温闷棚后,施用土壤活化修复杀菌剂可有效改善设施番茄连作障碍问题,改善番茄长势,增加产量,且有效延迟根结线虫侵入番茄根部,延缓番茄根部病害的发生,降低番茄病害发生的程度,可在设施番茄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黄根元 《蔬菜》2000,(11):23-23
大棚草莓是我县的重要产业之一,已有10多年的栽培历史,主栽品种为“丰香”。但由于连年种植,草莓白粉病逐年加重,一般减收2~3成,重病田达5成以上,甚至毁棚绝收,严重影响草莓的品质和产量。现将其发生及主要防治方法简介如下。 一、发生特点 草莓白粉病为低温型高湿病害,对大棚草莓而言,是一种发生频率高、暴发性强、危害重的病害。 1.发生频率高棚室给冬季草莓生产提供了适宜的空间,同时给该病也提供了适宜发生和蔓延的环境。我地几乎年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其中1997年度和1999年度大流行,发生频率极高,成为…  相似文献   

17.
<正>白粉病是大棚草莓的主要病害,在草莓的整个生长期都会发生。一般造成产量损失10%~25%,严重的在30%~50%。白粉病的发病最适温度为15~25℃,大棚内的温度正好适应白粉病的发生,因此,草莓白粉病以大棚盖膜后危害为主,特别是在草莓现蕾开花进入产果期以后危害最重,严重影响了草莓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8.
草莓白粉病是草莓生产中的主要病害。近年来,草莓白粉病的发生为害逐渐加重,特别是保护地中尤为严重。草莓白粉病发生严重时病叶率一般在45%以上,病果率在50%以上,极大地影响草莓的产量、品质和效益。  相似文献   

19.
高温闷棚在设施番茄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抑制土传病害,提高设施番茄的产量和品质,我们开展了高温闷棚在番茄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高温闷棚防治番茄枯萎病、根腐病、青枯病、蚜虫、烟粉虱效果较好,可显著提高番茄产量,建议在实际生产中可结合高温闷棚进行轮作。  相似文献   

20.
<正>1发病特点1.1发病期早,病害种类多设施草莓在秋冬季生产。扣棚后,为调节温度,放风时间短,室内外空气流通少,室内湿度大,有的室内湿度高达90%,远远高于果树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空气湿度(55%左右),为真菌、细菌、病毒等病害的侵染提供了有利的生态环境,花、叶、嫩梢和果实表面结露时间长,容易引发多种病害。草莓露地病害叶斑病、白粉病、根腐病、病毒病、黄萎病等病害都可能在设施中发生,但发病程度不同,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