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用田间开放式长期进行的夜间增温稻田(NW)、夜间常温+施加硅肥稻田(Si)、夜间增温+施硅稻田(NW+Si)以及夜间常温稻田(CK),分别采集耕层根际土和非根际土,设置4个氮添加处理,即NH+4-N、NO-3-N、酰胺态氮(尿素)和无氮,研究不同稻田土壤N2 O还原潜力对外源氮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4种稻田的根际土和...  相似文献   

2.
常温下UASB反应器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常温下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脱氮效果。[方法]以人工配水为进水,接种某城市污水处理厂氧化沟活性污泥,在常温(22~29℃)下进行了一套容积为3.2 L的UASB反应器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试验。[结果]反应器在运行75 d后,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93.5%和86.1%,去除的氨氮、去除的亚硝酸盐氮和生成的硝酸盐氮比例为1.00∶1.30∶0.31,成功实现厌氧氨氧化途径生物脱氮。反应器停运近3个月后,在常温(17~25℃)再次启动时,只需16 d反应器就可以恢复高效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96.6%和90.1%。[结论]常温下可以实现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启动,并且可以实现高效脱氮。  相似文献   

3.
生物固氮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是植物生长和动物生存所必需的元素。在地球上,氮约占大气的80%,但是由于氮在空气中是惰性的,以致大多数生物体都无法利用它,氮只有在与其它元素(例如氢或氧)相结合时,才能进入生物体系。1908年确立的哈勃—巴希(Harber—Bosch)法,将氢和大气合成氨,开创了工业固氮的新工艺,提供了化学氮肥,对农业生产起了明显的增产作用。据统计,世界工业生产的氮肥每年约为5,000万吨氮,这个数值如果和自然界生物固氮量——17,500万吨氮相比较,仅只1/3。因此,研究生物固氮以发挥自然界中固氮生物资源的作用就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此外,进一步研究生物固氮的机理从而进行化学模拟,使在常温常压下获得氨的工业合成,以开创工业生产的新路,则将对世界农业增产有更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4.
日本一个研究团队最新发明了利用氮和水在常温常压下高效合成氨的新方法,今后有望用于相关肥料的生产。据介绍,氨是生产化肥所需的一种化合物,传统工业合成氨需要用到氮和氢,要求高温高压的反应条件,还需耗费天然气等能源。  相似文献   

5.
该试验主要研究充氮对包装大豆油储存期品质及外观的影响。在常温储藏的条件下,通过对充氮与不充氮包装大豆油品质的各种指标定期测定,结果表明:充氮后的大豆油过氧化值、色泽变化速率明显缓慢,抗氧化能力强,瓶子液位没有明显上升,瓶子没有内瘪变化;未充氮的空白组则反之。  相似文献   

6.
中国豆科植物根瘤菌资源多样性与系统发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氮素是所有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元素之一。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接近80%,但由于氮气是惰性气体,不能被植物直接利用,必须先被固定成化合态氮。在全球化合态氮中,约20%~25%为工业合成的氮肥,而生物固定的化合态氮却占到了65%~70%。生物固氮是由一些原核生物在常温常压等条件下进行  相似文献   

7.
低温后追氮对寒地水稻产量及氮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小区试验,水稻返青后冷水处理7 d,研究水稻前期低温后追氮对水稻生长、干物质与养分积累、产量及氮效率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抑制水稻分蘖,水稻生育期延迟约3 d,降低水稻有效穗数、干物质积累、氮积累量及产量。低温后施氮促进分蘖恢复并对生育期影响较小,但过量施氮反而延长生育期约6 d。施氮促进水稻产量恢复,追施40 kg N·hm~(-2)即可使水稻产量恢复至常温水平,大穗型品种主要增加穗粒数与结实率,穗数型品种主要是穗数恢复。追施80 kg N·hm~(-2)产量达到常温水平,但PFP显著降低。低温后施氮2周对干物质积累影响较小,施氮后5周干物重恢复速度增加,至成熟期增加供氮处理干物重已恢复至正常水平。低温后施氮促进水稻氮代谢,增加氮积累量与硝酸还原酶活性。综上所述,低温后适量施氮可促进水稻生长及产量恢复,此试验条件下追施40 kg N·hm~(-2)即可,追施氮量过高导致生育期延期,降低氮效率。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尤其是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能从空气中直接固氮,其原因在于根瘤菌的酶系统的活性中心含有过渡金属(Fe及Mo或有时为V)催化氮还原为NH_3,然后用来合成氨基酸和蛋白质。近年来,国内外生物固氮和模拟生物固氮的研究已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苏联的Shilov最先用V(OH)_2—Mg(OH)_2体系络合活化N_2并还原得到了NH_3和N_2H_4。美国Schrauzer  相似文献   

9.
邹毅峰  林朝朋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7):113-114,122
根据目前鲜猪肉的物流模式特点,分别检测了常温运输销售、常温运输低温销售、低温运输销售、低温运输冰温销售等4种模式下鲜猪肉的新鲜度(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温度对鲜猪肉的新鲜度变化显著;运输作为鲜猪肉运输的起始环节,其温度控制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后续环节中猪肉的新鲜度变化;采用冰温销售的模式,可更大程度地保持猪肉的新鲜度。  相似文献   

10.
高粱对氮、磷肥的需要量大而土壤往往满足不了,需依靠施肥来解决。因此,研究氮、磷肥在高梁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及其施肥技术,对合理施肥和提高施肥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于氮、磷肥对高粱生长发育的影响,李维岳等认为以氮肥或氮、磷肥混合作高粱种肥有促进早熟、增产的作用。卢庆善认为持续低温影响的年分或常温年,磷肥有促进高粱早熟和增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金钱草、白玉兰总黄酮的提取及体外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常温浸提法、微波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和回流法,提取金钱草、白玉兰中的总黄酮。对4种提取方法所得总黄酮提取率进行比较,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量。检测结果表明:常温浸提法所得金钱草、白玉兰中的总黄酮含量最少,提取率分别为4.177 8 mg/g、23.163 2 mg/g;微波提取法所得金钱草、白玉兰中的总黄酮含量最多,提取率分别为6.032 8 mg/g、36.713 6 mg/g。采用邻二氮菲-Fe2+-H2O2体系分光光度法和普鲁士蓝光度法测定微波提取法所得金钱草、白玉兰中的总黄酮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以及总还原力,结果表明,金钱草、白玉兰中的总黄酮均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2.
王威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3):46-48
由于当今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污水脱氮已成为社会焦点,该实验就污水生物脱氮进行试验研究。实验采用SBR生物脱氮工艺,在常温,pH7.0~8.5以及控制其它一些常见条件下,试验确定最佳硝化和反硝化时间分别为3.5和1.5h,整个试验的脱氮效率在70%以上,其中好氧硝化段去除率就达60%左右。并且在实验其它数据的分析中,有迹象表明该实验中明显有存在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气候变暖背景下秸秆还田和减氮施肥等农艺措施对水稻生产的综合影响,在常温(NT)、中度升温(较常温提高2℃,MT)和高温(较常温提高5℃,HT)3个温度处理下,设置常规施肥(CF)、减氮施肥(CDF,较常规处理减20%氮肥)、秸秆还田(SF)和秸秆还田耦合减氮(SDF,秸秆还田并减施20%氮肥)4个施肥处理,测定水稻在不同生育期剑叶生理特性、养分吸收、茎鞘和籽粒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等指标。结果表明,当始穗期温度升高2℃和5℃,灌浆期剑叶SPAD分别增加37.77%和42.86%;抽穗期剑叶净光合速率(Pn)分别降低7.99%和17.44%,NT和MT下SF的剑叶Pn较CF处理升高13.71%和5.88%,高温下减氮施肥处理剑叶Pn最高,较CF处理提高8.97%。HT处理水稻穗部养分吸收量占地上部养分吸收总量比例显著降低,植株地上部氮、磷、钾吸收总量均降低,HT下分别降低25.75%~53.98%、53.29%~64.82%和7.92%~34.53%,SF水稻穗部总吸钾量在MT和HT下分别较CF升高10.73%...  相似文献   

14.
以经筛选得到的本地优势浮萍和水花生为供试材料,以生活污水和经稀释的牛场厌氧废水为供试污水,在实验室条件下考察了浮萍单种体系和浮萍-水花生混养体系对污水氮、磷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浮萍单种体系、浮萍-水花生混养体系对供试污水TN、TP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95.24%、91.13%和86.42%、86.43%。在低有机污染条件下,浮萍单种体系对污水氮、磷的净化效果优于浮萍-水花生混养体系;当水体有机污染程度较高时,浮萍单种体系对氮、磷的去除率明显下降,而混养体系依然能对污水氮、磷进行高效去除。  相似文献   

15.
浮萍放养体系对污水氮磷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经筛选得到的本地优势浮萍和水花生为供试材料,以生活污水和经稀释的牛场厌氧废水为供试污水,在实验室条件下考察了浮萍单种体系和浮萍-水花生混养体系对污水氮、磷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浮萍单种体系、浮萍-水花生混养体系对供试污水TN、TP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95.24%、91.13%和86.42%、86.43%。在低有机污染条件下,浮萍单种体系对污水氮、磷的净化效果优于浮萍-水花生混养体系;当水体有机污染程度较高时,浮萍单种体系对氮、磷的去除率明显下降,而混养体系依然能对污水氮、磷进行高效去除。  相似文献   

16.
浮萍放养体系对污水氮磷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经筛选得到的本地优势浮萍和水花生为供试材料,以生活污水和经稀释的牛场厌氧废水为供试污水,在实验室条件下考察了浮萍单种体系和浮萍-水花生混养体系对污水氮、磷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浮萍单种体系、浮萍-水花生混养体系对供试污水TN、TP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95.24%、91.13%和86.42%、86.43%.在低有机污染条件下,浮萍单种体系对污水氮、磷的净化效果优于浮萍-水花生混养体系;当水体有机污染程度较高时,浮萍单种体系对氮、磷的去除率明显下降,而混养体系依然能对污水氮、磷进行高效去除.  相似文献   

17.
有机、特别与常规种植体系对小麦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江苏溧阳设立了田间定位试验,对有机、特别、常规3种种植体系小麦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及成熟期土壤养分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小麦的生长期有机种植体系比特别和常规种植体系的土壤肥力性质稳定、变化幅度小,种植前相比,成熟期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均有所增加;常规种植体系土壤pH值及基本养分在分蘖期和拔节期变化较有机和特别种植体系大,种植前相比,成熟期的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均有所减少;特别种植体系各项土壤指标基本介于有机和常规种植体系之间,因此,有机种植体系在小麦生长期中维持了土壤肥力的稳定,并有效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18.
为确立农杆菌介导法转化金钗石斛类原球茎的适宜的选择体系,利用液体纸基、固体培养基与液体滤纸桥3种培养方式,以0,20,40,50,60,80 mg/L质量浓度的潮霉素(Hyg)梯度试验,发现不同培养方式的选择效果有所差异。当使用液体纸基培养在50 mg/L Hyg的选择压下,20 d后可使材料死亡;使用固体培养基时,60 mg/L Hyg的选择压下,1个月以上才见效;在40 mg/L的选择压下,液体滤纸桥选择需要26~29 d。固体培养基选择需要较高的Hyg质量浓度且选择周期长,液体纸基选择可缩短时间,但容易造成转化细胞的生长抑制甚至死亡,比较而言液体滤纸桥是较好的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19.
小麦/蚕豆间作体系中的种间相互作用及氮转移研究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在小麦/蚕豆间作体系中通过根系分隔和标记15N的盆栽试验研究表明,小麦相对于蚕豆对土壤氮和肥料氮的依赖更强,蚕豆则更多依赖于空气中的氮。在根系完全分隔、尼龙网分隔和根系不分隔处理中小麦对15N的回收率分别为58%、73%和52%,而蚕豆则分别为30%、20%和3%。小麦对肥料氮的竞争促进了蚕豆的固氮作用,在根系完全分隔、尼龙网分隔和根系不分隔时,蚕豆来源于固氮的百分数(%Ndfa)分别为58%、80%和91%。因此,小麦/蚕豆中存在对氮的互补利用,该体系中氮营养竞争和促进作用同时存在。在小麦/蚕豆间作体系中应用土壤标记同位素稀释法表明蚕豆固氮向间作小麦发生了转移,转移的量相当于蚕豆吸氮总量的5%。  相似文献   

20.
<正>植物生长所需大量氮素营养均来源于大气。尽管大气中含氮78%,但任何动植物均不能直接利用。只有那些能合成固氮酶的细菌和古菌可以将它还原成氨后加以利用,这些菌统称固氮微生物,包含在200多个属中。生物固氮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无需消耗矿质能源。在工业化生产氮肥之前,生物固氮是自然生态环境中氮素营养的主要来源。到今天,地球上生物固氮量仍然是工业氮肥总量的两倍,而其中由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体固定的氮占生物固氮总量的80%,为最强大的固氮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